他將過去的線索,和眼前的事實,聯係在了一起。
李去疾怔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
“不全是。”
“在當今聖上看來,海禁或許不算錯誤。”
“畢竟,東南沿海,倭寇為患,防不勝防。禁絕出海,斷了他們的補給和內應,是最簡單直接的法子。”
朱元璋的臉色緩和了幾分。
這話,說到他心坎裡去了。他推行海禁,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殺之不儘的倭寇,以及那些裡通外國,將大明物資販賣給敵人的沿海奸商。
“但是,”李去疾話鋒一轉,語氣變得銳利,“一禁了之,如同為了抓屋裡的幾隻耗子,就一把火把整座房子都燒了。”
“就算沒有美洲,沒有這些神物,海禁之策,於國於民,也同樣是弊大於利。”
朱元璋忍不住皺眉。
燒房子抓耗子……
這個比喻,粗鄙,
但聽著卻……似乎很他娘的貼切!
朱元璋有些不服氣,問道:
“先生為何這麼說?”
隻聽李去疾平靜地說道:
“馬大叔,您想過沒有,為何前宋之時,國力孱弱,屢被外敵欺壓,國庫卻始終充盈,民間富庶?”
朱元璋眉頭緊鎖,這個問題,他也曾想過。
“因為商業繁榮。特彆是海上貿易。”李去疾沒有賣關子,直接給出了答案。“華夏的絲綢、瓷器、茶葉賣到海外,利潤能有幾倍甚至幾十倍!帶回來的香料和珍寶,利潤又有好幾倍!”
“一條海船一次來回繳納的關稅,就足以養活一支數千人的軍隊一年!”
朱元璋大吃一驚。
他知道海上貿易利潤高,但實在沒想到會這麼高!
“而海禁,等於自斷財路。”
“不隻是斷朝廷的,更是斷百姓的。”
“將沿海的百姓遷往內地,斷了他們的生計。那些世代以海為生的漁民、商人,沒了活路,會做什麼?”
“他們會變成走私商人。”
“膽子再大一點,被逼得急了,就會變成倭寇。”
“您以為的‘倭寇’,裡麵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東瀛浪人,多少是我大明活不下去的百姓?”
李去疾的這些話,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朱元璋的心口。
“堵,是堵不住的。”
“當一件事的利潤,高到能讓人掉腦袋時,就總會有人去做。”
“禁得越嚴,走私的利潤就越高,鋌而走險的人就越多。”
“倭寇固然可恨,但為了防他們,將那片能帶來土豆、紅薯,以及其他無儘財富的蔚藍大洋,拱手讓給彆人,這筆賬,怎麼算,都是虧的。”
朱元璋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他捏緊了拳頭,骨節發白,壓抑著聲音低吼道:“那依先生之見,又當如何?!”
“讓皇上放開海禁?”
“任由那些奸商與倭寇勾結,禍亂我大明海疆嗎?!”
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被逼到絕路的暴躁和不甘。
“放開?”
李去疾笑了,那笑容裡帶著一絲洞悉一切的從容。
“馬大叔,您為何總想著‘堵’和‘放’這兩個字呢?”
“對了,上次你還問過我,朝廷缺錢,怎麼讓國庫充盈,這方法比我上次說的更好。”
朱元璋猛地一愣。
隻聽李去疾的聲音,仿佛帶著魔力,悠悠傳來。
“皇上怕管不住民間的船,怕商人通敵,怕倭寇生亂。”
“可若是……”
李去疾的目光,灼灼地盯著朱元璋,一字一頓。
“這出海的船,掛的是皇家的龍旗呢?”
“這船上的水手,穿的是朝廷的軍服呢?”
“這遠洋的貿易,賺的銀子,全都流入了皇帝的內帑呢?”
朱元璋的呼吸,驟然停滯!
李去疾的聲音還在繼續,
“一支戰無不勝的無敵水師,為皇上掃平航路!”
“一條由朝廷,不,由皇家壟斷的黃金航線,為大明帶回數之不儘的財富!”
“用皇家的龍旗,去插遍四海!”
“用大明的戰船,去帶回那畝產萬斤的神物!”
“到那時,倭寇之流,不過是龍旗所過之處,順手碾死的螻蟻!”
“海疆之患,何愁不除?”
“萬民之饑,何愁不解?”
“國庫之虛,何愁不充?!”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