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聖王神農氏,嘗百草,定五穀,也隻敢言順天應時,何曾聽聞有點土成金之術?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生說的是!”另一人立刻附和,滿臉諂媚,“此等妖術,與那畫符念咒的巫蠱何異?我等君子,正好借此機會,將他們虛偽的麵目徹底揭開!讓他們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計議一定,新一輪的輿論戰再次打響。
儒生們文思泉湧,一篇篇或辛辣嘲諷,或痛心疾首的文章新鮮出爐。
《斥格物院妖言惑眾,謊稱仙肥欺瞞聖聽!》
《農事之本在於勤,何來點土成金術?——論格物院之荒謬》
他們大肆宣揚格物院因為名聲敗壞,才編造出“仙肥”的謊言,試圖欺騙百姓,蒙蔽聖上。
許多原本就將信將疑的百姓一聽,更是恍然大悟。
對啊!種了一輩子地,哪聽過這種好事?
孔聖人的門徒說得對,這不合道理!這格物院,果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不僅浪費錢糧,現在還開始公然騙人了!
一時間,對應天府格物院的鄙夷和憎惡,達到了頂峰。
然而,就在這漫天的口誅筆伐之中,格物院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
他們沒有辯解,沒有爭吵。
隻是默默地在格物院緊閉的大門外,那片最顯眼的空地上,清理出了兩塊一般大小的田壟。
他們從城外請來了幾個最有經驗的老農,當著所有圍觀百姓的麵,讓老農們親自檢驗,證明這兩塊地的土質、鬆軟程度,全都一模一樣。
緊接著,格物院的工匠們拿出了好幾種菜籽。
豆芽菜、韭菜、薺菜、油菜……全都是些長得最快的時令菜蔬。
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他們將同樣的種子,以同樣的方式,播撒進了兩塊地裡。
澆同樣的水,曬同樣的人。
一切準備就緒,一個工匠捧著一個陶罐走了出來,裡麵裝著一些灰黑色的、毫不起眼的顆粒。
他走到其中一塊田壟前,將陶罐裡的“仙肥”均勻地撒了進去,又用耙子仔細地和泥土混合均勻。
而另一塊地,則什麼都沒加。
做完這一切,格物院的人便收起了工具,退回了院內,隻留下幾個站崗守衛天地的士兵。
以及一塊立在田壟邊的木牌,上書幾行大字:
“同樣田土,同樣水肥。”
“有仙肥者,在此左側。”
“無仙肥者,在此右側。”
“孰是孰非,靜待分曉。請父老鄉親,共鑒之。”
整個過程,沒有一句多餘的解釋,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強大自信。
圍觀的百姓們麵麵相覷,一時間都有些發懵。
這是乾什麼?
唱戲嗎?
混在人群中的儒生們最先反應過來,當即發出一陣嗤笑。
“故弄玄虛!簡直是沐猴而冠!”
“我倒要看看,他們能從這土裡,變出什麼花來!”
“諸位鄉親可要看仔細了,這便是朝廷養的‘能人’,隻會搞這些嘩眾取寵的把戲!”
百姓們被他們一帶,也紛紛議論起來,言語間多是嘲諷和不信。
但罵歸罵,笑歸笑,從那天起,格物院門前這片小小的試驗田,卻成了整個應天府最熱鬨的地方。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這裡。
有等著看笑話的儒生,有滿心疑慮的百姓,有聞訊而來的農人,甚至還有些奉了自家主子命令,前來探聽虛實的勳貴家仆。
一個在城郊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揣著手,眯著眼,對身邊的兒子說:“看著吧,要是左邊那地真能多長出東西來,爹就把咱家的糞全都扔了,去買他們的仙肥。要是長不出來……哼,以後誰再提格物院,我就拿糞勺子抽他!”
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死死盯著那兩塊平平無奇的土地。
他們倒要看看,這格物院,究竟是在上演一出驚天騙局,還是真的能……創造一個神跡。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