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那場驚世之火所帶來的衝擊波,已猛烈地撞擊著荊州的心臟——襄陽。
州牧府內,藥石的氣味濃得化不開,幾乎掩蓋了殿宇本身的檀木清香。重重帷幔之後,劉表仰臥在錦榻之上,麵色蠟黃,眼窩深陷,呼吸時而急促,時而微弱得幾不可聞。這位昔日單騎定荊州的“八俊”之一,如今已被沉屙徹底擊垮,隻剩下了一具被病痛折磨的軀殼。
榻前,長子劉琦跪伏在地,緊握著父親枯瘦的手,淚水無聲地淌下。他麵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悲戚、無助,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恐懼。蔡瑁、張允等人雖也侍立一旁,但他們的表情更多是程式化的憂慮,眼神閃爍不定,不時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目光。
“父親……父親……”劉琦哽咽低喚。
劉表渾濁的雙眼微微睜開一條縫隙,嘴唇翕動,似乎想說什麼,卻隻發出幾聲模糊的氣音。他的目光掠過劉琦,又掃過蔡瑁等人,最終無力地閉上,一滴渾濁的淚珠從眼角滑落。他或許已預感到,自己一旦撒手人寰,這偌大的荊州,即刻便會陷入血雨腥風。
殿外,蔡瑁借口處理公務,與張允一同快步走向偏廳。
“德珪兄,情況不妙啊!”張允壓低聲音,語氣急促,“劉景升怕是就這幾日了!方才探子來報,劉琦那廢物,近日頻頻派人試圖聯絡江夏黃祖,甚至可能……與劉備也有勾結!若讓他們得逞,你我還有活路嗎?”
蔡瑁麵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猛地一拍桌案,低吼道:“我豈能不知!還有那劉備,博望坡一把火,燒得天下皆知!如今他在新野聲威大震,若再與劉琦聯手,以‘清君側’之名打過來,如何是好?!”
“更可慮者,是曹操!”張允提醒道,“曹司空使者昨日又暗中催促,言道若不能儘快穩定荊州,獻城歸附,待其大軍南下,玉石俱焚!德珪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蔡瑁眼中凶光一閃,咬牙道:“劉景升……休怪我等無情了!為了荊州安危,為了我等身家性命,隻能請他……早登極樂!你去準備,就在今夜!務必做得乾淨,對外隻稱病重不治!同時,立刻封鎖府衙及襄陽四門,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尤其是劉琦,給我看死了,絕不能讓他離開襄陽半步!”
“那……劉備和林凡那邊?”張允問道。
“劉備暫不必管,他若敢來,正好讓曹操收拾他!至於林凡……”蔡瑁冷哼一聲,“他此刻被曹仁盯死在南陽,自顧不暇,量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待我們掌控襄陽,奉劉琮為主,名正言順歸附曹操,屆時南北夾擊,看他還能囂張幾時!”
一場針對垂死州牧的宮廷政變,就在這陰森的偏廳中,被悄然敲定。
是夜,襄陽城陷入了詭異的寂靜。烏雲遮月,寒風嗚咽,仿佛連天地都在為即將發生的慘劇默哀。
州牧府內,燈火通明,卻透著一股死氣。蔡瑁的心腹家將,悄無聲息地接管了內外的防務,原本的侍衛或被替換,或被控製。
劉琦心緒不寧,白日裡父親那絕望的眼神讓他如坐針氈。他幾次想再去探望,皆被守在寢殿外的蔡瑁親兵以“州牧需靜養”為由攔回。一種大難臨頭的預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纏繞上他的心頭。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斃!”劉琦在自己的居所內焦躁地踱步,他對身邊僅存的幾名忠仆低聲道,“蔡瑁狼子野心,必會對父親和我下手!我們必須設法離開襄陽,去江夏!隻有到了江夏,依托黃祖,才有一線生機!”
一名老仆淚流滿麵:“公子,如今四門緊閉,蔡瑁防範森嚴,如何出得去啊!”
就在這時,窗外傳來三聲極輕微的貓頭鷹叫聲——這是他與劉備方麵聯絡的暗號。
劉琦精神一振,急忙示意噤聲,悄悄走到窗邊。隻見一道黑影如同狸貓般翻窗而入,正是劉備麾下精通潛行之術的細作。
“公子,蔡瑁今夜必有異動!諸葛軍師料定其恐對州牧不利,命我無論如何,也要助公子今夜離開襄陽!”細作語速極快,“東門守將中有我等內應,子時三刻,他會借口換防,打開側門片刻。公子需即刻準備,輕裝簡從,隨我突圍!”
劉琦又驚又喜,驚的是父親危在旦夕,喜的是尚有一線生機。他不敢遲疑,立刻讓忠仆準備。
與此同時,州牧寢殿內。
一名被蔡瑁收買的禦醫,顫顫巍巍地將一劑“虎狼之藥”灌入了昏迷的劉表口中。不過片刻,劉表的呼吸陡然變得極其急促,身體微微抽搐,臉色由蠟黃轉為駭人的青紫,最終,頭一歪,徹底沒了聲息。
禦醫嚇得癱軟在地,被蔡瑁的親兵迅速拖走。
蔡瑁麵無表情地走到榻前,探了探劉表的鼻息,確認其已死,嘴角勾起一絲冷酷的笑意。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對門外沉聲道:“州牧……薨了!”
幾乎在蔡瑁宣布劉表死訊的同時,子時三刻已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襄陽東門,一場精心策劃的突圍悄然開始。那名內應守將依計行事,在換防的短暫間隙,打開了側門。劉琦在細作和幾名死忠護衛的保護下,如同驚弓之鳥,倉皇衝出城門!
“劉琦跑了!快追!”守軍中蔡瑁的心腹很快發現異常,立刻率兵追擊。
夜色中,箭矢破空,喊殺聲起。劉琦的護衛拚死斷後,接連倒下。那名劉備派來的細作也身中數箭,兀自死戰。
“公子快走!去江夏!”護衛頭領渾身浴血,嘶聲吼道。
劉琦淚流滿麵,不敢回頭,在僅剩的兩名護衛攙扶下,拚命打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他成功逃脫了蔡瑁的魔掌,卻也永遠失去了見父親最後一麵的機會。
翌日清晨,襄陽城頭掛起了白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