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的西涼使團離開不過兩日,襄陽城仿佛還沉浸在與遠方強援締結盟約的振奮餘韻中,郡守府的門檻便再次被一位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叩響。
來人身著儒衫,年約四旬,麵容清臒,三縷長須打理得一絲不苟,眼神中透著精明與乾練。他遞上的名刺,赫然寫著——“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皇叔麾下,從事中郎伊籍”。
“劉備的使者到了。”林凡看著名刺,對身旁的徐文和龐統說道,嘴角泛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而且派來的是伊籍伊機伯,此人能言善辯,熟悉荊州事務,是諸葛亮的心腹之一。看來,孔明對我們,很是重視啊。”
龐統嘿嘿一笑,醜陋的臉上滿是了然:“周瑜前腳剛找完麻煩,諸葛孔明後腳就派來了使者。這位臥龍,怕是既想穩住我們,又想從中撈取些好處,至少也要探明我軍真實意圖和對江東的態度。”
徐文沉吟道:“軍師,伊籍此來,目的恐怕不止於此。劉備雖得荊南四郡,然地僻民寡,根基未穩,北有我們荊北,東有江東,西有益州劉璋,皆非易與之輩。他亟需外部認可與支持,尤其是……來自荊北的認可。”
林凡點頭,徐文的分析切中要害。劉備集團此刻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期,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以及可能的物資、道義支持。而剛剛挫敗周瑜詰問、又與西涼搭上線的荊北,無疑是其重要的爭取對象。
“既然來了,那便見見。”林凡放下名刺,“不過,不急著在正廳召見。文若,你先去接待,以禮相待,安排其在驛館住下,就說我偶感風寒,需休憩一日,明日再行接見。”
徐文心領神會,這是要晾一晾對方,一方麵顯示己方底氣,另一方麵也給己方留出商議應對之策的時間。“屬下明白。”
伊籍在驛館住下,待遇優渥,卻遲遲不見林凡召見,心中不免有些嘀咕。他此行身負重任,一是要確認林凡政權對劉備的態度,二是試探有無合作可能,三是了解荊北內部虛實及與江東的關係。林凡的拖延,讓他感到一絲不安,卻也更加謹慎。
直到次日午後,林凡才在郡守府偏廳,以一種相對隨和的方式接見了伊籍。陪同的隻有徐文和龐統。
“伊先生遠來辛苦,凡昨日身體微恙,未能及時相見,還望海涵。”林凡語氣溫和,麵帶歉意,讓人挑不出毛病。
伊籍連忙起身行禮:“林軍師言重了。籍冒昧來訪,打擾軍師靜養,已是惶恐。聞軍師身體康複,籍心甚慰。”他姿態放得很低,畢竟劉備集團目前實力最弱,有求於人。
雙方寒暄幾句,伊籍便切入正題,先是代表劉備和劉琦他巧妙地同時提及二人),對林凡禮葬劉表、安定荊北的義舉表示欽佩和感謝,隨後話鋒一轉:“……我主劉皇叔與劉琦公子,時刻不忘景升公遺誌,欲匡扶漢室,重整河山。然曹賊勢大,獨力難支。皇叔與諸葛軍師常言,林軍師乃當世奇才,劉鎮南乃漢室棟梁,若能同心協力,共抗國賊,則漢室中興有望矣!”
這話說得漂亮,既捧了林凡和劉擎,又點明了“共抗曹賊”的共同目標,還將劉備和劉琦放在了繼承劉表遺誌的“正統”位置上。
林凡微微一笑,道:“劉皇叔仁德布於四海,諸葛先生臥龍之才,凡亦心儀已久。抗曹保漢,乃我等共同之責,凡與劉鎮南,義不容辭。隻是……”他頓了頓,麵露“憂色”,“如今曹操雖暫退,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據有中原,兵多將廣,仍需謹慎應對。且江東周都督,似乎對荊北之地,亦頗有想法,前日還遣使來質問名分之事,令人心擾啊。”
他輕描淡寫地將周瑜詰問的事情拋了出來,既是試探伊籍劉備的態度,也是暗示己方麵臨的壓力,為後續談判增加籌碼。
伊籍聞言,心中一動,知道關鍵點來了。他早有準備,慨然道:“軍師不必過於憂心周都督。周都督雄才大略,一心為國,些許誤會,皆因溝通不暢所致。我主與諸葛軍師,願居中調停,向周都督闡明軍師安定荊北、共抗曹賊之苦心。想來以周都督之明,必能理解。”
這話看似在幫周瑜說話,實則表明了劉備願意在林凡與周瑜之間扮演調停者的角色,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林凡的支持和拉攏。同時,也暗示了劉備與孫權聯盟內部的微妙關係——劉備並不希望周瑜過度壓迫荊北,那會讓他失去一個潛在的盟友和戰略緩衝。
龐統在一旁適時插話,語氣帶著幾分調侃:“哦?有劉皇叔和諸葛先生出麵調停,那自是再好不過。隻是不知,周都督圍攻江陵,進展如何?若久攻不下,恐其心中焦躁,這調停之事,未必順遂啊。”
伊籍麵色不變,從容應對:“龐先生有所不知,江陵城堅,曹仁善守,確非旦夕可下。然周都督已絕其外援,城中糧草日蹙,破城隻在早晚。屆時,周都督兵威正盛,若能得悉荊北與皇叔皆願與其攜手抗曹,於大局而言,豈非幸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巧妙地將周瑜可能帶來的“威脅”轉化成了“合作”的契機,言語間滴水不漏。
林凡心中暗讚,伊籍果然是個厲害的說客。他不再糾纏周瑜的問題,轉而問道:“劉皇叔坐鎮荊南,招賢納士,安撫百姓,不知近來可有難處?凡與劉鎮南,雖力有未逮,然同屬漢臣,若能相助,絕不推辭。”
這是主動示好,也是拋出了合作的誘餌。
伊籍眼中閃過一絲喜色,知道戲肉來了,連忙道:“軍師高義,籍代我主拜謝!實不相瞞,荊南初定,百廢待興,確有不少難處。其一,民生凋敝,糧秣時有不足;其二,人才匱乏,尤缺精於政務、工械之才;其三,軍備陳舊,需加整飭……若軍師能在這幾方麵,稍加援手,則我主與荊南百姓,感激不儘!”
送走心滿意足、約定後續具體磋商細節的伊籍後,林凡與徐文、龐統回到書房。
“劉備這是伸手要錢要糧要人要技術了啊。”周卓不知何時也來了,咧著嘴說道,“軍師,咱們自家還不夠用呢,真要給他們?”
龐統搖著蒲扇,笑道:“伯勇將軍,豈不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劉備雖弱,然有關張趙之勇,諸葛之智,據有荊南,亦是一方勢力。此刻給予些許支援,結個善緣,使其牽製江東,穩固我軍南翼,豈不勝過讓其倒向周瑜?況且,我等支援的,多是糧食、布匹等物,以及部分非核心的工匠技術,於我無損,於彼則如雪中送炭。這份人情,劉備和諸葛亮,得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