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江東水軍旗艦。
周瑜那口壓抑許久的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流,不僅染紅了他胸前的衣襟,更仿佛抽空了他所有的精氣神。他倒在呂蒙懷中,臉色灰敗如紙,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那雙曾睥睨江山的鳳眸緊閉,唯有微微蹙起的眉峰,還殘留著一絲不甘與無儘的痛楚。
“都督!!”
“快!醫官!速傳醫官!!”
旗艦之上一片大亂,魯肅、呂蒙等人圍在周瑜身邊,焦急的呼喊聲與倉促的腳步聲交織,將方才那劍拔弩張、誓要踏平江陵的肅殺氣氛衝得七零八落。
魯肅當機立斷,一把扶住幾乎癱軟的周瑜,對呂蒙厲聲道:“快!護送都督回營靜養!此地由我暫代指揮!”
呂蒙也知道事態嚴重,不敢怠慢,立刻與親兵一起,小心翼翼地將昏迷的周瑜抬下船樓,送往中軍大營。
魯肅站上船頭,望著下遊仍在燃燒的船骸,以及江陵方向隱約可見的嚴陣以待的守軍,又看了看周圍因主帥突然倒下而顯得有些惶惑的將士,心中一片沉重。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聲音沉穩地傳令:
“各軍嚴守陣型,不得妄動!救火船隻繼續撲救,其餘各部,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將令,一兵一卒不得擅離!”
他選擇了最穩妥的策略——收縮防禦,穩定軍心。周瑜的倒下,如同擎天之柱崩塌,此刻的江東水軍,再也經不起任何一場冒險的豪賭了。
江麵上的滔天殺意,因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驟然冰消瓦解,隻剩下燃燒的餘燼和一種更加令人不安的死寂。
江陵城頭,諸葛亮與龐統自然也看到了江東水軍的異動。
“看其旗號變換,陣型收縮……莫非周瑜……”諸葛亮羽扇輕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憫。他精通醫理,觀周瑜日前咳血之狀,便知其已是強弩之末,今日暴怒嘔血,後果不堪設想。
龐統嘿然一笑,醜陋的臉上帶著幾分計謀得逞的快意,卻又混合著一絲複雜:“火起而帥崩,此乃天意乎?還是周公瑾氣數已儘?如此一來,江陵之圍,暫解矣!”
很快,細作傳回確切消息——周瑜急火攻心,吐血昏迷,已送回大營救治,水軍指揮權暫由魯肅接掌。
劉備聞訊,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禁唏噓:“周公瑾英才蓋世,奈何……天不假年。”他與周瑜雖為對手,但對其才華,亦是敬佩。
諸葛亮沉吟道:“周瑜病重,魯肅代掌兵權,於我而言,確是喘息之機。魯子敬性情敦厚,顧全大局,不似周瑜那般激進,或可與之交涉,打破眼下僵局。”
“交涉?”張飛環眼一瞪,“軍師,如今他們主帥都倒了,正是俺們殺出去的好時機啊!”
關羽撫須道:“三弟不可。周瑜雖倒,然江東水軍根基未損,魯肅亦非庸才。此時貿然進攻,即便得勝,亦必損失慘重,且坐實了我等趁人之危之名,於大義有虧。孔明所言,交涉破局,方為上策。”
諸葛亮點頭:“雲長所言甚是。可即刻遣使,前往魯肅軍中,一來探問周都督病情,以示同盟之誼;二來,重申我代管南郡、共抗曹操之本意,望其以大局為重,解除封鎖,恢複江路。”
這是一個以退為進、占據道義高點的策略。
龐統在一旁冷眼旁觀,忽然插言道:“孔明欲行王道,自是穩妥。然,統有一言,江東經此變故,內部權力更迭,人心浮動,尤其是……那位放了這把火的甘興霸將軍,其處境恐怕微妙得很。我軍或可暗中加以聯絡,若能得其臂助,則未來與江東交涉,籌碼更足。”
他將目光投向了那個因他之計而陷入風暴中心的猛將。
諸葛亮看了龐統一眼,羽扇微頓,並未立刻表態,隻是道:“且看魯肅如何回應再說。”
赤壁,江東中軍大營。
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醫官從周瑜帳內退出,對守候在外的魯肅、呂蒙等人緩緩搖了搖頭,低聲道:“都督乃舊疾複發,加之急怒攻心,痰壅氣閉,邪入心包……情形……甚為棘手,需靜心調養,萬不可再動怒氣,否則……恐有性命之虞。”
魯肅等人聞言,心頭俱是沉重無比。
就在這時,親兵來報,江陵劉備遣使前來,一是探病,二是商議解除封鎖之事。
呂蒙聞言大怒:“黃鼠狼給雞拜年!定是來看笑話的!不見!轟出去!”
淩統等一眾少壯派將領也群情激憤,認為此乃劉備的挑釁。
“且慢!”魯肅抬手製止了眾人,他麵色沉靜,看向帳內依舊昏迷不醒的周瑜,又看了看義憤填膺的諸將,心中已然有了決斷。周瑜倒下,千斤重擔壓在他的肩上,他必須穩住局麵。
“請使者進來。”魯肅沉聲道。
劉備的使者乃是孫乾,他禮儀周到,言辭懇切,充分表達了劉備對周瑜病情的“關切”以及對恢複同盟、共抗曹操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