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臨窗的等待
驚蟄的雨絲,如無數纖細的銀線,斜斜切過老城區那古舊的屋簷。雨滴敲打著青瓦,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演奏著一曲歲月的樂章。陳知味靜靜地坐在臨窗的藤椅上,陽光透過斑駁的雨幕,灑在他那滿是皺紋卻又和藹的臉上。他的指尖,輕輕撫過青花粥碗的冰裂紋,那紋路如同古老的脈絡,承載著歲月的記憶。碗沿的缺口,宛如一道深深的傷痕,那是老伴在世時不小心磕的。
記得那年,老伴滿心歡喜地煮著桂花粥,鍋裡蒸騰起的白汽,如同夢幻的雲霧。她因為太過急切,一不小心,瓷片便崩裂在那片朦朧的白汽裡,恰似一朵瞬間綻放又消逝的雪花。這小小的缺口,自此成了粥碗獨特的印記,也成了陳知味心中對老伴無儘思念的寄托。
“陳爺爺,今天的枇杷膏熬得稠。”蘇守拙那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聲音,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他身著藍布衫,衣角沾著些許蜜漬,小心翼翼地將青瓷罐放在八仙桌上。這個守著百年藥鋪的年輕人,仿佛繼承了藥鋪的歲月沉澱,沉穩而又專注。他總在雨後送來新製的膏方,那藥碾子轉動時發出的咕嚕聲,在這寧靜的巷子裡,如同最精準的時辰鐘,有條不紊地記錄著時光的流逝。
陳知味微微點頭,卻沒有接話,他的目光,依舊落在對麵那座空樓。三個月前,那裡搬來了個叫林小滿的姑娘。自那時起,那扇窗戶便常常在深夜亮著燈,電腦屏幕散發的藍光,透過窗簾,映得整個窗戶泛著冷冷的色調。昨晚,陳知味起夜,不經意間瞥見姑娘蹲在樓下哭泣,手中緊緊攥著一張揉皺的機票,那是去瑞士的錄取通知書,出發日期赫然就是明天。
“她又沒吃晚飯?”陳知味望著姑娘窗台上那盆已經枯萎的薄荷,心中滿是擔憂。去年秋天,這盆草還生機勃勃,爬滿了防盜網,如今卻衰敗至此,仿佛預示著姑娘此刻的心境。蘇守拙往粥裡撒了把金黃的桂花,輕輕歎了口氣:“外賣員說她連續點了七天沙拉,備注‘不要醬’。”藥鋪的夥計還看見她在藥房買過胃藥,鋁箔板上的藥片如今隻剩最後一粒。
晨霧漸漸散去,如同揭開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林小滿的房門終於緩緩打開。她穿著筆挺的西裝,本應顯得乾練自信,可在換鞋時,卻趔趄了一下,高跟鞋跟卡在青石板的縫隙裡。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顯得有些狼狽。陳知味見狀,立刻起身要去幫忙,卻被蘇守拙輕輕按住:“讓她自己來吧,有些坎得自己邁。”
姑娘咬了咬牙,最終把鞋跟掰斷了,光著腳拎著行李箱出門。她的背影在巷口拐過時,不小心碰倒了牆角的枇杷樹。樹枝搖晃著,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為她的離去而歎息。陳知味望著那搖晃的枝椏,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老伴當年的話語:“好風景不用追,就像這樹,春結果夏遮陰,自有它的道理。”
傍晚收衣服時,陳知味在晾衣繩上發現了一件陌生的羊絨衫。針腳歪歪扭扭,顯然是初學者的手藝,袖口還繡著一朵沒完成的玉蘭花,花瓣的線條顯得有些生硬。他一眼便認出,這是林小滿的。原來,姑娘的航班延誤了,此刻正蹲在蘇守拙的藥鋪前,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用蜜漬枇杷核喂螞蟻。
“陳爺爺的粥碗真好看。”林小滿的指甲塗著已經剝落的銀色指甲油,她指著晾在繩上的藍布衫,眼中滿是好奇,“這是……”“我老伴的嫁妝。”陳知味輕輕將粥碗放進消毒櫃,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溫柔與懷念,“她繡了三十年玉蘭花,臨終前說,針腳鬆點才好,風進去能透氣。”他突然掀開砂鍋蓋,新熬的南瓜粥正咕嘟咕嘟地冒著泡,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要不要嘗碗?”
姑娘的眼淚毫無預兆地奪眶而出,“啪嗒”一聲砸進粥碗,濺起的米粒粘在鼻尖。窗外的雨又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蘇守拙的藥碾子轉得輕了,仿佛也怕驚擾這突如其來的安靜。這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複雜的情緒,有姑娘的迷茫與無助,也有陳知味的關切與心疼。
第二節:未拆的機票
穀雨時節,陽光透過藥鋪那精美的雕花窗,在林小滿的筆記本電腦上投下一片片菱形光斑。這些光斑如同金色的鱗片,在電腦屏幕上閃爍跳躍,仿佛在訴說著時光的流轉。林小滿已經在蘇守拙的閣樓住了半月有餘,那張機票,依舊靜靜地壓在鎮紙下,登機口的數字被咖啡漬暈染成一片模糊的灰,仿佛也在暗示著她內心的迷茫與不確定。
“胃還疼?”陳知味的搪瓷缸裡泡著陳皮,那濃鬱的陳皮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他看著姑娘往燕麥碗裡倒止疼藥,眼神中滿是擔憂。林小滿的老板昨晚又打來電話,催她回公司改方案。視頻裡的會議室燈火通明,同事們的咖啡杯在淩晨三點已經續到了第五杯,那緊張而忙碌的氛圍,仿佛要將人吞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瑞士的實驗室多好。”蘇守拙一邊往藥臼裡加入味當歸,一邊說道。他的聲音沉穩而溫和,“我師父當年在慕尼黑留學,說那邊的秋天,落葉能沒過膝蓋。”林小滿的手指在機票邊緣輕輕劃動,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可我申請的課題,是研究傳統發酵工藝裡的微生物……”
話還沒說完,她的手機突然尖銳地尖叫起來。母親在電話裡泣不成聲,告訴她父親的高血壓又犯了,住院押金還差兩萬。林小滿的心猛地一沉,她翻遍錢包,卻發現所有積蓄都換成了歐元,此刻正靜靜地躺在行李箱的夾層裡,仿佛變成了一疊毫無用處的廢紙。
“我這裡有。”陳知味毫不猶豫地從樟木箱底摸出個鐵皮盒,裡麵放著一本存折。存折上的數字,是老伴去世前辛辛苦苦存下的,密碼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那是他們愛情的見證。姑娘想要寫借條,卻被老人輕輕按住:“當年我兒子出國留學,鄰居王嬸二話不說塞來存折,她說‘人這一輩子,誰還沒個難坎’。”
去醫院的路上,林小滿看見陳知味在住院部的花園裡,正給每個輪椅上的老人分枇杷膏。有個老奶奶緊緊抓著他的手不放,眼中閃爍著淚光,說這味道像極了年輕時鄰居家熬的,那年她生小孩,人家端著粥碗在產房外守了整夜。那濃濃的枇杷膏香氣,仿佛帶著無儘的溫暖與關懷,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陳爺爺以前是大學教授。”蘇守拙幫姑娘拎著保溫桶,輕聲說道,“研究了一輩子食品工藝,退休時拒絕了企業的高薪顧問,說就想回家給老伴熬粥。”他指著病房窗台上的薄荷,那是老人今早從巷口移栽過來的,葉片翠綠欲滴,充滿生機,“他說植物比人懂分寸,給點陽光就好好長。”
林小滿聽著這些,心中感慨萬千。她在病曆本的背麵,不由自主地畫起了陳爺爺的粥碗。青花纏繞的紋路裡,她仿佛看見自己十歲那年發燒,蹲在灶台前,母親也是這樣熬南瓜粥,還把銀鐲子放進粥裡攪,說能退燒。那些溫暖的回憶,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第三節:深夜的燈火
小滿的月光,如銀紗般漫過青瓦,灑在藥鋪的每一個角落。林小滿在藥鋪的櫃台前翻找胃藥,指尖不經意間觸到一個冰涼的東西,拿起一看,是陳知味的老花鏡。鏡片上貼著一張泛黃的便簽,上麵寫著:“熬粥時看火候用,彆煮糊了。”這簡單的幾個字,卻讓林小滿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藥鋪的後院突然傳來一陣響動。林小滿輕輕走過去,隻見蘇守拙正蹲在月光裡翻曬陳皮。竹匾裡的橙皮,在月光下蜷縮成各種奇特的形狀,仿佛被時光精心捏出的褶皺,每一道紋路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這是五年的皮,”蘇守拙撿起一片遞給林小滿,“越陳越香,就像有些事,當時覺得苦,過後才知有回甘。”
姑娘的手機又亮了,是老板發來的信息:“項目被瑞士團隊搶走了,你不用來了。”林小滿看完,突然笑出聲來,那笑聲在寂靜的夜裡,撞在藥櫃的銅環上,震落了一片曬乾的金銀花。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心中的迷茫瞬間消散,仿佛一扇門在她麵前關上,卻又有另一扇窗為她打開。
“要不要幫忙?”陳知味的聲音從月亮門後傳來,他手裡端著一碗紅棗粥,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老人今晚沒回自己家,特意在藥鋪的廂房鋪了張床,被單上還帶著陽光曬過的味道,溫暖而又舒適。
林小滿舀粥的手頓了頓。她發現粥裡的紅棗去核時挖得極乾淨,邊緣光滑得像被月光磨過。“陳爺爺怎麼知道我愛吃這個?”她想起昨晚隨口提過,小時候母親總把棗核雕成小籃子。
“你晾的羊絨衫,針腳裡卡著棗核的絨毛。”老人微笑著,指著姑娘袖口的玉蘭,“這花要四瓣才好看,你少繡了一瓣。”窗外的藥碾子突然轉了起來,蘇守拙在碾薄荷,清涼的香氣瞬間漫進每個角落,讓人心曠神怡。
後半夜,林小滿被胃痛驚醒。她摸黑去廚房找水,看見陳知味站在灶台前,正專注地給砂鍋裡的粥撇浮沫。老人的背影在晨光裡發著白,宛如宣紙上暈開的淡墨,顯得那麼孤獨而又溫暖。“你奶奶說,熬粥要守著,火大了糊,火小了生,跟過日子一個理。”老人的聲音低沉而又慈祥,仿佛在這寂靜的夜裡,為林小滿點亮了一盞明燈。
姑娘突然想起那張機票。此刻它正躺在行李箱的最底層,被一件沒織完的毛衣蓋住。毛線是上周在菜市場買的,攤主說這顏色像初春的玉蘭,她本來想織件圍巾,給瑞士的導師當見麵禮。而現在,她心中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珍惜眼前的溫暖,用心感受生活的滋味。
第四節:簷下的枇杷
芒種時節,蟬鳴如潮水般裹著熱浪,滾滾湧過巷口。林小滿的閣樓裡,飄出從未有過的香氣。她在陽台支起小煤爐,罐子裡的酸梅湯咕嘟咕嘟地翻滾著,玻璃罐外凝著的水珠,順著“福”字貼紙的褶皺緩緩往下淌,仿佛在訴說著生活的甜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爺爺,嘗嘗新醃的糖蒜。”林小滿的指甲沾著米醋,笑容滿麵地將玻璃罐放在八仙桌上。桌角的筆記本攤開著,上麵畫滿了粥譜:綠豆百合粥要加冰糖,紫薯粥得放椰漿,最末頁寫著“周六學做桂花糕”。這些密密麻麻的記錄,見證了她在這個小院裡的成長與改變。
陳知味的目光落在對麵的窗台。那裡新擺了盆薄荷,是林小滿從鄉下移栽過來的,根須在清水裡舒展得像綠色的羽毛,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姑娘每天早晨都會給它換水,手指在水麵劃圈時,陽光灑在水麵,碎成點點金鱗,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蘇守拙送來新采的枇杷,竹籃裡躺著一個陌生的信封。是林小滿的母親寄來的,裡麵裝著一包曬乾的茉莉花,還有一張紙條:“你爸說,當年你外婆總用這花給你煮安神茶,說比任何安眠藥都管用。”這包茉莉花,帶著母親的思念與關懷,讓林小滿心中滿是感動。
傍晚的暴雨來得猝不及防,如同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林小滿衝進雨裡搶收曬在天台的陳皮。陳知味舉著傘跟出來,看見姑娘踮腳夠竹竿時,辮子上的玉蘭發繩掉在積水裡,像一朵真正的花浮在水麵,顯得那麼嬌豔而又脆弱。
“小心點!”老人焦急地喊道,傘不由自主地傾向姑娘那邊,自己半邊肩膀卻淋得濕透。林小滿突然發現,陳爺爺的拐杖頭包著一塊碎布——是用老伴那件藍布衫的袖口做的,針腳歪歪扭扭,卻磨得發亮。這小小的細節,讓她感受到了老人對老伴深深的思念,也讓她更加珍惜在這裡的每一刻。
雨停時,巷口的枇杷樹結果了。青黃的果子沉甸甸地墜在枝頭,像一串串沒吹滅的燈籠,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林小滿踩著蘇守拙搭的木梯去摘,陳知味在樹下大聲喊:“夠不著就彆夠,等熟透了自然會掉。”
姑娘最終還是摔了下來,卻在落地時笑出了聲。掌心托著的枇杷裂開了口,甜汁濺在陳爺爺的白胡子上,像突然綻開的梨花。藥鋪的夥計舉著相機跑來,興奮地說這畫麵要投稿給《老城故事》雜誌,標題就叫“簷下”。這一刻,充滿了歡樂與溫馨,仿佛時間都為這美好的瞬間停留。
第五節:慢火的滋味
白露的月光,如霜般漫過藥鋪的天井。林小滿的毛衣終於織完了。領口的玉蘭花繡得飽滿而精致,四片花瓣規規矩矩,卻在最中間留了一個小小的空。蘇守拙說,這叫“透氣的心思”,就像生活,需要留一點空間,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給我的?”陳知味的手指輕輕撫過針腳,眼中滿是驚喜。然而,他卻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仿佛要將肺都咳出來。蘇守拙趕忙遞過枇杷膏,低聲對林小滿說:“爺爺的肺不太好,去年冬天住院時,總念叨沒人給他熬粥。”
姑娘的眼眶紅了。她想起那些深夜亮著的燈,陳爺爺總在臨睡前往她的信箱塞張紙條,有時是天氣預報,有時是粥譜,今早的紙條上還寫著:“霜降要到了,記得醃蘿卜乾。”這些小小的紙條,如同溫暖的火種,點燃了她心中的希望與感動。
林小滿在廚房忙碌時,發現陳爺爺的粥碗多了一個新缺口。是昨晚她盛粥太急,瓷片落在灶台上。老人撿起來,笑著說:“這樣才好,新舊傷口在一塊兒,像個完整的家。”這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林小滿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雜誌社的記者來拍照那天,林小滿正在教陳爺爺用智能手機。老人的手指抖得厲害,卻在拍到枇杷樹時笑得像個孩子。照片後來登在封麵上,配文寫著:“最美的風景,是有人等你回家喝粥。”這張照片,不僅記錄了這一刻的美好,更傳遞出了一種溫暖而又珍貴的情感。
冬至那天,林小滿收到一個國際快遞。是瑞士的導師寄來的,裡麵裝著一本發酵工藝的專著,扉頁寫著:“真正的研究不在實驗室,在生活裡。”姑娘突然想起陳爺爺說過的話,幸福就像熬粥,急不得,得慢慢等火候。這句話,仿佛是對她這段時間經曆的最好總結,也讓她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跨年夜的煙火在天邊絢麗綻放,如同盛開的花朵。陳知味的粥剛好熬熟,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林小滿盛粥的手頓了頓,發現青花碗的冰裂紋裡,映著三個晃動的影子——她的,陳爺爺的,還有蘇守拙的。藥碾子的咕嚕聲混著遠處的鞭炮聲,像一首沒有譜子卻又充滿生活韻味的歌。
“嘗嘗看。”陳知味往姑娘碗裡加了一勺桂花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你奶奶說,日子就該這樣,有點甜,有點暖,還有點慢慢熬出來的香。”窗外的枇杷樹在寒風裡輕輕搖晃,枝椏間的燈籠輕輕擺動,照亮了樹下新栽的薄荷。葉片上的露水,正順著葉脈緩緩流淌,仿佛在訴說著這個小院裡溫暖而又美好的故事,也預示著未來的日子,將如這粥一樣,充滿甜蜜與希望。
喜歡人間煙火故事集請大家收藏:()人間煙火故事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