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長生迷局篇】始皇裂冠_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 > 第131章 【長生迷局篇】始皇裂冠

第131章 【長生迷局篇】始皇裂冠(2 / 2)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饒命!"章邯剛跪下就膝行幾步,膝蓋在青磚上劃出刺耳的聲響,"臣當年造冕冠時確有夾層,但按規製存放的是陰陽家鄒衍親書的鎮煞符,用朱砂混合雄雞血繪製,絕無什麼族譜!這、這定是有人後來調換的啊!"他指向竹簡邊緣的磨損痕跡,"這些磨損絕非三年之久,應是近月才被放入的!夾層內側應有符紙殘留的朱砂印記,陛下可驗看!"

李斯上前仔細檢查,果然發現夾層內側的木痕很新,鮫綃邊緣也有新鮮的折痕。"陛下請看,"他指著一處細微的墨跡,"這處"羋"字有重描的痕跡,墨色明顯較新,顯是有人模仿舊跡補寫的。而且這鮫綃雖為楚物,但邊緣的縫合線用的是三股麻線,乃是秦地工匠的習慣,楚國多用兩股絲線縫合。"他早年曾掌管典籍,對這類細節極為敏感。

嬴政冷笑一聲,將斷簪擲在章邯麵前:"那這玉簪斷裂又是怎麼回事?梓木夾層為何偏偏在鼎鳴時裂開?你當朕是三歲孩童嗎?"玉簪在青磚上彈跳,發出清脆的響聲,與殿外巡邏士兵的甲葉聲奇妙地重合,形成令人心悸的節奏。"蜀地梓木堅韌異常,尋常刀劍難入,為何會在鼎鳴時恰好斷裂?"

就在此時,趙高捧著一份密報匆匆而入,臉色比章邯還要難看:"陛下,剛從郢地傳來急報......昌平君舊部在淮南聚集,打出"複楚"旗號,為首者自稱是昌平君之子熊華!他們還、還說要為楚王負芻報仇......"他聲音發顫,"更奇怪的是,他們軍中流傳著童謠,說"秦冠裂,楚旗接;九鼎鳴,天下驚"......"

這句話像驚雷般炸響在殿內。嬴政猛地站起,案上的青銅燈盞被帶倒,燈油潑在竹簡上,朱砂字遇油後竟暈染成一隻隻血色的飛鳥——那是楚國國徽"玄鳥"的形狀。章邯嚇得麵無人色,癱坐在地連連磕頭:"陛下!臣有一事隱瞞......當年造冠冕的木料,是、是陽泉君舉薦的楚地工匠送來的!他們說這是蜀山梓木,臣、臣未曾細查......"

陽泉君是華陽太後的弟弟,楚係勢力的核心人物。這個名字讓嬴政眼中的殺意更濃,他想起少年時華陽太後總愛用楚語哼唱童謠,想起昌平君在平定嫪毐之亂時異常勇猛的表現,想起母親趙姬與楚國外戚的頻繁往來。那些被忽略的細節此刻都串聯成巨大的疑團,如同殿外逐漸聚集的烏雲。

李斯突然注意到族譜上的一個細節。在楚考烈王的名字旁,用極小的字標注著"秦昭襄王三十年入秦為質",而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正是在這一年被立為太子。更令人心驚的是,竹簡背麵用朱砂畫著一個簡略的譜係圖,將秦昭襄王與楚頃襄王用紅線連接,紅線末端竟指向一個模糊的嬰兒畫像。他心中閃過一個可怕的猜測,卻不敢說出口——如果秦楚王室早有隱秘聯姻,那嬴政身上是否也流著楚人的血?

殿外突然刮起狂風,將窗欞吹得哐當作響。宮燈搖曳中,嬴政仿佛看見無數人影在晃動:華陽太後捧著楚服微笑,昌平君在戰場上揮劍反戈,楚懷王被囚禁時絕望的眼神,還有那些死於秦楚戰爭的亡魂正向他撲來。斷裂的冕冠殘骸在陰影中投射出扭曲的形狀,像一隻張開翅膀的玄鳥,正欲吞噬整個宮殿。

"把所有與楚係有關的人都給朕抓起來!"嬴政的怒吼聲震得房梁落灰,"查!從陽泉君舊部查起,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是誰在冕冠裡動手腳!"他抓起案上的半截冕板狠狠砸向牆壁,木板碎裂處露出更多暗黃色的絲絛,像無數條毒蛇從裡麵鑽出來。這些絲絛連接著藏在冕板深處的細小銅鈴,想必是有人刻意設計,讓冕冠斷裂時銅鈴落地發聲,確保這樁隱秘能在大典上曝光。

李斯退到殿角,看著內侍們小心翼翼地收集冕冠碎片,突然注意到木板內側刻著細小的紋路,拚湊起來竟是楚國的巫蠱符咒。他心中一寒,這已不是簡單的政治陰謀,而是摻雜著楚地巫蠱之術的詛咒。殿外傳來士兵的喝問聲和哭喊聲,清洗行動已經開始,但他知道,這僅僅是風暴的開端,真正的危機還在地宮深處的九鼎之中。

【四:龍顏震怒?殺機暗藏】

夜幕降臨時,鹹陽宮的燈火比往日稠密三倍,卻照不亮彌漫在空氣中的恐懼。禁軍封鎖了所有城門,帶著楚係籍貫的官員府邸外都圍滿了士兵,甲胄摩擦聲和嗬斥聲打破了都城的寧靜。嬴政坐在太廟的偏殿,麵前擺著三樣東西:斷裂的冕冠殘骸被盛放在青銅盤裡,那卷楚國王族譜係用重物壓著邊角,還有剛從陽泉君舊宅搜出的一箱楚式禮器,其中鴞尊的眼睛正幽幽地盯著他。

"陛下,陽泉君十年前就病死了,他的子孫都已改姓秦氏。"李斯呈上卷宗,上麵詳細記錄著楚係官員的任免軌跡,"但我們在他書房暗格裡發現了這個。"他遞上一枚玉印,印文是"楚雖三戶"四個鳥蟲篆,與族譜上的筆跡如出一轍。這枚玉印用楚國特有的綠鬆石雕刻,邊緣已有磕碰的痕跡,顯然被主人經常摩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嬴政拿起玉印,冰冷的觸感順著指尖蔓延全身。他想起滅楚時項燕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此刻這枚玉印仿佛在嘲笑他的天真。太廟深處傳來編鐘的悲鳴,那是守廟官在演奏安魂曲,卻聽起來像送葬的哀樂。殿外傳來陣陣犬吠,那是專門訓練的獵犬在搜查可疑人員,偶爾夾雜著婦人的哭泣聲。

趙高匆匆進來,身後跟著一個瑟瑟發抖的老工匠:"陛下,這是當年給冕冠做最後修飾的匠人,他招認了!"老工匠跪趴在地上,聲音抖得不成調:"是、是已故的夏太後宮裡的人......在半年前找過老臣,說要給冕冠換符咒祈福,還、還帶來了新的鮫綃錦囊......老臣一時貪財就、就答應了......"

夏太後是嬴政的親祖母,一直與華陽太後的楚係勢力不和,怎麼會插手這種事?李斯剛想發問,就見嬴政突然笑了起來,笑聲在空曠的太廟中回蕩,顯得格外詭異。"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嬴政把玩著玉印,"楚係想借冕冠裂頂動搖朕的根基,趙係就順水推舟把族譜放進去,好讓朕鏟除所有楚臣,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他突然將玉印狠狠砸在地上。

印璽崩裂的瞬間,太廟外突然傳來震天的鼎鳴,這次不再是來自驪山,而是鹹陽宮自己的鎮殿鼎在共鳴。守廟官驚慌來報,說九鼎虛影正籠罩在鹹陽上空,其中雍州鼎的位置正好對著太廟,鼎身銘文隱約可見,閃爍著紅光。嬴政走到窗前,果然看見夜空中懸浮著巨大的鼎影,八隻鼎環繞著一隻最大的鼎,正是象征天下九州的九鼎之象。

嬴政走到窗前,看著夜空中詭異的天象。北鬥七星的鬥柄正指向南方楚地,而象征帝王的紫微星旁出現了一顆客星,光芒黯淡卻異常頑固。他突然明白巴清失明前說的話——九鼎不僅是鎮國重器,更是收納天下怨氣的容器,當怨氣積累到極致,就連天命象征的冕冠都會崩塌。泗水撈鼎的傳說湧上心頭,當年周鼎沉沒泗水,或許正是因為失了天命。

"傳朕旨意。"嬴政的聲音恢複了平靜,卻帶著徹骨的寒意,"焚燒所有楚國王族譜牒,凡楚係官員一律貶為庶人,遷徙關中者不得攜帶任何楚地器物。"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斷裂的冕冠,"另外,命章邯重新打造冕冠,用料必須親自監守,夾層裡隻許放大秦的律法條文,用李斯的筆跡謄抄。"

李斯領命退下時,看見嬴政正用斷簪在竹簡上刻畫。那些羋姓先祖的名字被一個個劃掉,朱砂痕跡在燭火下像流淌的鮮血。太廟的梁柱在鼎鳴聲中微微顫動,仿佛整個鹹陽城都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清洗而不安。他路過側殿時,看見禁軍正押解著一群楚籍官員,其中有幾位是當年助他推行變法的得力助手,此刻卻麵如死灰。

三更時分,清洗開始了。禁軍士兵挨家挨戶地搜查,楚式的漆器、竹簡、服飾被堆在街頭焚燒,火光映紅了半邊夜空。被牽連的官員哀嚎著被押赴刑場,他們的慘叫聲與遠處的鼎鳴交織在一起,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樂章。城南的楚商聚居區火光最盛,那些象征楚地富庶的漆器在火焰中扭曲變形,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嬴政站在鹹陽宮最高的觀星台上,新製的通天冠在夜風中微微晃動。他沒有戴那頂修補好的冕冠,而是將斷裂的玉簪係在腰間,作為警示。遠處的火光中,他仿佛看見楚人的亡魂在跳舞,看見昌平君在戰場上最後的笑容,看見華陽太後臨終前意味深長的眼神。觀星台的銅鶴突然發出悲鳴,聲音淒厲如同哀鳴。

嬴政抬頭望去,隻見一顆流星劃破夜空,拖著長長的尾焰,正好落在驪山方向。他知道,裂冠隻是開始,當九鼎的怨氣徹底爆發時,不僅是他的冕冠,整個大秦的江山都將麵臨崩塌的危機。夜風帶來焚燒竹簡的焦糊味,混雜著淡淡的楚地蘭草香,像一個來自過去的詛咒,纏繞在鹹陽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在地宮深處,巴清仿佛聽見了嬴政的怒吼。她失明的雙眼"看見"九鼎中的亡靈變得躁動不安,那些楚人的魂魄正順著地脈向鹹陽宮聚集,與夜空中的鼎影遙相呼應。赤霄劍發出清越的龍吟,與太廟的編鐘、鎮殿鼎的轟鳴形成共鳴,在這寂靜的秋夜,奏響了王朝覆滅的序曲。她伸出手觸摸冰冷的鼎身,上麵的銘文正在發燙,仿佛要將兩千多年的恩怨情仇都刻錄其中。

喜歡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請大家收藏:()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