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長生迷局篇】鼎噬龍氣_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 > 第135章 【長生迷局篇】鼎噬龍氣

第135章 【長生迷局篇】鼎噬龍氣(1 / 1)

【一:鹹陽驚變?龍氣貫天】

鹹陽宮的紫宸殿籠罩在詭異的紅光中。三更時分,負責值守鼎殿的郎衛趙忠突然聽到沉悶的嗡鳴,那聲音並非來自人間器物的碰撞,而是如同地底深處有巨獸在翻身蘇醒。他握緊腰間的銅劍,指節因過度用力而發白,借著廊下搖曳的燈火看向殿中央的九鼎——那些象征天下九州的青銅巨物竟在微微震顫,鼎足與夯土地麵接觸的地方滲出銀色的液珠,如同金屬在無聲哭泣。更詭異的是,他發現自己指甲縫裡不知何時沾滿了銀灰色粉末,湊近燈火細看,粉末中竟遊動著細小的赤色紋路。

李斯被內侍急促的腳步聲驚醒時,正夢見驪山崩塌的景象。夢中赤龍從裂開的山體中騰飛,口中噴出的汞珠化作箭雨射向鹹陽。披衣趕到鼎殿外,就見整座宮殿被血色光暈籠罩,簷角的青銅風鈴無風自鳴,奏響哀戚的調子。殿前廣場上,十餘名衛兵癱倒在地,身體蜷縮成弓狀,手指深深摳進磚縫,指甲縫裡塞滿了銀灰色的粉末,與三城死者的症狀如出一轍。其中兩名衛兵的瞳孔已經渾濁,裡麵倒映著盤旋的蛟龍虛影,即使閉緊眼皮,那虛影也能透過皮肉隱約可見。

"李相快看!"太史令司馬遷舉著銅圭指向天空,聲音因恐懼而顫抖。李斯順著他的指尖望去,隻見一道赤紅色的光帶從東南方向橫貫夜空,終點正是鼎殿的穹頂。光帶中流淌著銀色的液體,如同天空被剖開的血管,將星月都染成了詭異的紫銅色。更令人心悸的是,光帶經過處的雲層都化作了鱗片狀,層層疊疊翻湧不休,恰似某種巨獸的脊背在緩緩移動,與《廣雅》記載的"有鱗曰蛟龍"特征驚人吻合。

鼎殿內部的景象更為恐怖。九尊青銅巨鼎按九州方位排列,周身原本古樸的紋飾此刻泛著暗紅光澤,如同有血液在紋路中流動。殿中央的雍州鼎最為碩大,鼎口邊緣凝結著串珠狀的汞珠,每顆珠粒裡都倒映著扭曲的人影。地麵的青磚縫隙中滲出朱砂色的液體,順著地磚拚合的紋路彙聚成細小的溪流,最終彙入鼎下的暗槽。李斯注意到這些溪流的走向並非隨機,而是按照九宮方位形成閉合回路,與他曾見過的驪山地宮汞脈圖完全一致。

李斯湊近豫州鼎查看,發現鼎身的蟠螭紋正在緩慢蠕動。那些原本靜態的青銅紋路仿佛活了過來,鱗片狀的紋飾一片接一片地開合,發出細微的哢哢聲。他伸手觸摸鼎壁,指尖傳來灼熱的觸感,不同於青銅的冰涼,倒像是觸摸某種活物的皮膚。當指尖劃過一道鱗紋時,那紋路竟猛地收縮,在鼎身留下淺淺的指痕,周圍的汞珠隨之沸騰起來,濺起的銀珠在空中凝結成微型的龍形。

"啟稟李相,驪山水監急報!"驛卒連滾帶爬地衝進殿來,手中竹簡上的墨跡尚未乾透,"驪山北麓汞礦突然噴發,礦洞湧出赤色霧氣,礦工皆見蛟龍虛影......"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雷鳴,一道赤電劈中殿頂的藻井,整座鼎殿劇烈搖晃,九鼎同時發出龍吟般的轟鳴,鼎中積水化作銀柱直衝穹頂。水珠落下時並未四散,而是在空中連成銀色的鏈條,將九尊巨鼎串聯成環。

混亂中,李斯瞥見雍州鼎的內壁閃過巨大的陰影。那陰影長約數丈,有著蛇的身軀和虎的頭顱,背脊上排列著青色的鱗片,正繞著鼎壁快速遊動。當陰影遊過鼎耳時,青銅鑄就的鼎耳竟詭異地彎曲,如同活物的耳朵在顫動。殿內的汞珠紛紛躍起,在空中組成一條銀色的蛟龍,對著眾人張開獠牙畢露的巨口,口中噴出的霧氣帶著濃重的杏仁味——那是汞蒸氣特有的氣息。

太史令突然跪倒在地,指著地麵的血溪驚呼:"龍脈逆轉!這是《周髀算經》記載的"鼎噬龍氣"之兆!"他顫抖著展開隨身攜帶的星圖,赤紅色的光帶恰好與圖中的紫微垣重合,而九鼎的位置正對應著北鬥七星,其中天樞星的位置赫然多出一顆血色星辰,"三城血祭喚醒了驪山潛蛟,它的精魄正順著汞脈流入九鼎!《左傳》記載的豢龍氏典故,原來並非虛言!"

此時殿外傳來更大的騷動。李斯衝到門口,看到鹹陽城的東南方向泛起青光,無數銀色的光點從地麵升起,如同被喚醒的螢火蟲群,朝著鼎殿的方向彙聚。光帶中的銀色液體開始垂直落下,觸碰到地麵的瞬間化作遊動的銀線,順著街道的排水溝渠向宮殿蔓延,在石板路上留下發光的軌跡。有幾隻膽大的獵犬試圖舔舐這些銀線,立刻發出淒厲的哀嚎,身體迅速僵化,皮毛下浮現出與鼎紋相同的鱗甲紋路。

【二:鱗紋覺醒?青銅脈動】

天剛蒙蒙亮時,鼎殿的異變進入更詭異的階段。蒙毅率領的親兵趕到時,正看到青銅鼎上的鱗紋在自主重組。那些西周時期鑄造的垂鱗紋原本是縱向交錯排列,此刻卻像活魚鱗般層層疊疊地蠕動,較小的鱗片嵌入較大的鱗片間隙,形成嚴密的防禦結構,與《墨客揮犀》描述的蛟龍逆鱗完全一致。一名親兵用長矛戳向鼎身,矛頭竟被鱗紋死死咬住,抽回時發現矛尖已經布滿細密的齒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紋路在生長。"蒙毅用劍鞘輕觸冀州鼎的腹部。劍鞘接觸到青銅表麵的瞬間,鱗紋突然亮起青光,一道電流順著劍鞘傳入他的手臂,讓他渾身發麻。他仔細觀察發現,每片鱗紋的邊緣都滲出極細的銀線,如同生物的神經纖維,將分散的鱗片連接成完整的網絡。當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鼎身時,鱗紋會隨著光線角度變化而開合,仿佛在呼吸。太醫令隨後發現,這種開合頻率竟與人體脈搏完全同步。

太醫令淳於意帶著醫工們正在檢查倒地的衛兵。他們切開一名衛兵的手臂皮膚,發現皮下組織布滿了銀色的細絲,如同微型的汞脈網絡,這些細絲正隨著心臟跳動而蠕動。"這不是普通的汞中毒。"淳於意用銀針刺破細絲,流出的不是血液而是銀色的液體,接觸空氣後立刻凝結成鱗片狀的晶體,"這些汞在模仿人體脈絡生長,就像......在孕育某種東西。"他將晶體放在青銅鼎旁,晶體竟自動吸附上去,與鼎身鱗紋完美融合。

李斯在雍州鼎下發現了更驚人的現象。昨夜還是青磚鋪就的地麵此刻竟變得柔軟,用匕首插入地麵,能感到明顯的阻力,拔出時匕首上沾著腥甜的黏液。地麵的血溪已經乾涸,取而代之的是銀色的脈絡,這些脈絡與九鼎底部的排水孔相連,在地麵組成巨大的九宮圖案。當一名士兵不慎踩中圖案中心時,九鼎同時發出震耳的嗡鳴,所有鱗紋瞬間豎起,如同受到驚嚇的獸類,從鼎身剝落的細小鱗甲在空中化作銀色的飛蟲。

太史令司馬遷帶來了更糟糕的消息。他徹夜查閱檔案,在《秦記》殘卷中找到一段詭異的記載:"昭襄王五十二年,河渭泛溢,見巨蛟出驪山,吞舟楫三百。王命鑄鼎鎮之,埋汞於地脈,以青銅為鏈,錮其精魄於地宮。"殘卷旁還畫著簡單的示意圖,標注著從驪山地宮到鹹陽鼎殿的九條汞脈走向,與此刻地麵顯現的銀色脈絡完全吻合。更令人不安的是,圖中蛟龍的眼睛位置,恰好對應著雍州鼎的擺放方位。

正午時分,陽光最強烈的時候,異變達到第一個高潮。所有九鼎的鱗紋同時張開,露出底下暗紅色的金屬層,如同受傷的野獸露出血肉。雍州鼎的鼎口突然噴出赤色霧氣,霧氣中浮現出巨大的蛟龍虛影,它有著虎頭蛇身,背上覆蓋著青色的鱗片,眼睛是兩個燃燒的火球,與《山海經》描述的"狀如牛,蒼身而無角"特征隱隱呼應。虛影在殿內盤旋一周,發出震耳的咆哮,聲音如同數百頭牛同時嘶鳴,隨後猛地衝入鼎中消失不見。

虛影消失後,九鼎的鱗紋開始發生質變。原本青灰色的青銅鱗片逐漸變成青黑色,邊緣泛起金屬特有的光澤,表麵的氧化層如同蛻皮般剝落,露出底下嶄新的青銅。最外層的鱗片開始輕微顫動,相互摩擦發出細碎的聲響,仔細聽竟像是某種古老的咒語。蒙毅發現鱗片的排列方式正在改變,從西周的重疊式逐漸變成類似活物的連續式,仿佛整座鼎正在進化。他想起古籍記載的"蛟似蛇四足,龍屬",此刻鼎身伸出的四個鼎耳竟真的在緩慢變長。

一名年輕的醫工好奇地觸摸正在蠕動的鱗紋,指尖剛接觸到青銅表麵,那片鱗紋突然猛地合攏,將他的手指死死咬住。醫工慘叫著試圖掙脫,卻見更多的鱗紋豎起,露出鋸齒狀的邊緣。其他士兵上前幫忙拉扯,竟硬生生扯下一塊帶血的皮肉,而那片鱗紋上沾染血跡後變得更加鮮紅,開合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如同在吸食血液。淳於意用磁石靠近傷口,吸出的不是鐵屑而是銀色的細絲,這些細絲在磁石表麵組成了一個微型的龍形圖案。

【三:九鼎噬靈?血汞交融】

午後的鼎殿彌漫著刺鼻的金屬腥味。李斯命人將受傷的醫工抬出去,自己則盯著雍州鼎上那片沾血的鱗紋。他發現鱗片的顏色正在從青黑向赤紅轉變,紋路間滲出的不再是銀色汞珠,而是暗紅色的黏液,這些黏液順著鼎身流下,在地麵彙聚成小小的血池,池中倒映出的卻不是人的影子,而是盤旋的蛟龍。當他將一塊青銅碎片扔進血池,碎片竟像活物般被吞噬,水麵隨即浮現出"秦"字的古篆。

蒙毅在檢查豫州鼎時,發現鼎耳內側刻著細小的銘文。這些銘文並非秦篆,而是更古老的蝌蚪文,經過太史令辨認,內容令人毛骨悚然:"以九州為牢,以汞為鏈,以龍為食,鼎成則秦興,鼎裂則秦亡。"銘文周圍的鱗紋格外密集,形成類似牢籠的圖案,其中一些鱗片上還殘留著抓撓的痕跡,仿佛有生物曾試圖從內部逃脫。他用布擦拭銘文,竟擦出新鮮的銅屑,仿佛這些文字是剛剛刻上去的。

突然,殿外傳來滔天巨浪般的聲響。眾人衝到門口,看到鹹陽城外的渭水正在暴漲,河水變得渾濁赤紅,水麵上漂浮著無數銀色的鱗片,每個鱗片都在陽光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河中央形成巨大的漩渦,旋渦中心不斷噴出赤色霧氣,霧氣升空後化作蛟龍形狀,朝著鼎殿的方向飛來,如同歸巢的候鳥。這些蛟龍虛影飛過之處,屋頂的瓦片紛紛碎裂,露出底下的木梁,而木梁的紋理竟也變成了鱗片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們在進入九鼎!"蒙毅指著空中的霧氣蛟龍。那些霧氣組成的蛟龍飛到鼎殿上空,如同被無形的力量牽引,紛紛從殿頂的藻井鑽入,每當一條蛟龍進入殿內,對應的青銅鼎就會劇烈震動,鼎身的鱗紋也隨之亮起。雍州鼎吸收的蛟龍最多,它的體積竟在緩慢增大,鼎足深深陷入地麵,夯土中滲出更多的銀色液珠。司馬遷計數發現,飛入雍州鼎的蛟龍正好是九條,與九州之數相合,這讓他想起《河圖》"黃龍五彩,負圖出"的記載。

李斯注意到一個可怕的細節:隨著蛟龍精魄的注入,九鼎的紋飾變得越來越像活物的皮膚。原本平整的青銅表麵浮現出細小的血管狀紋路,這些紋路中流淌著赤色液體,與銀白色的汞珠在鱗紋間交替流動,形成詭異的紅藍交織。當兩種液體交彙時,會發出滋滋的聲響,冒出刺鼻的白煙,而接觸白煙的空氣則會扭曲變形,仿佛空間被灼燒。他命人用玉圭收集白煙,發現玉圭表麵竟凝結出微型的山川圖案,與秦國的疆域圖驚人相似。

太醫令淳於意帶來了實驗室的發現。他們將從衛兵體內取出的銀色細絲放在青銅鼎旁,細絲立刻變得活躍起來,如同受到召喚的蟲豸,朝著鼎身蠕動。當細絲接觸到鼎身的鱗紋時,竟被直接吸收,而對應的鱗片則亮起紅光,表麵浮現出與細絲相同的脈絡結構。"這是共生!"淳於意臉色煞白,"九鼎在通過汞脈吸收蛟龍精魄,同時也在改造接觸到的生物!"他展示了一塊從衛兵體內取出的肌肉組織,在青銅鼎的影響下,肌肉纖維已經變成了類似青銅的金屬纖維。

傍晚時分,九鼎的吞噬達到頂峰。殿內的空氣變得粘稠如膠,充滿了血與金屬混合的怪異氣味。所有青銅鼎的表麵都覆蓋著層層疊疊的活態鱗甲,這些鱗甲會隨著外界聲音的變化而開合,當殿外傳來驚雷時,鱗甲會全部豎起,露出底下鮮紅的肉質層;當雷聲平息,鱗甲又會緩緩閉合,恢複青銅鼎的原貌。蒙毅試著用弓箭射擊鱗甲,箭矢擊中的地方竟泛起漣漪,如同射入水中,而箭矢抽出時,箭杆上已布滿了銀色的鱗片。

蒙毅在巡視時發現,雍州鼎的底部出現了裂縫。裂縫中滲出的不再是液體,而是紅色的霧氣,霧氣中夾雜著細小的鱗片,落在地上會繼續蠕動生長。他用劍挑起一片脫落的鱗甲,發現這片青銅鱗甲的背麵竟有類似皮膚的紋理,邊緣還殘留著血絲,用手觸摸能感到微弱的脈動,如同心臟在跳動。更詭異的是,鱗甲內側刻著細密的星圖,與當晚的星空完全一致,隻是北鬥七星的位置被一條龍形圖案取代。

【四:鼎裂龍現?秦祚懸絲】

夜幕降臨時,鼎殿的異變進入最恐怖的階段。整座宮殿開始劇烈搖晃,夯土高台的裂縫中滲出赤色的液體,如同整座建築在流血。九鼎同時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聲音不再是青銅撞擊,而是真正的龍吟,聲波震碎了殿內所有的燈火,隻留下鱗甲自身發出的青紅色光芒。殿外的鹹陽城傳來此起彼伏的哭喊聲,太史令登高遠眺,發現全城的水井都在噴湧銀色的水柱,形成無數道連接天地的銀線。

"鼎在變大!"李斯驚呼著後退。九尊青銅鼎的體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雍州鼎的鼎口已經觸及殿頂的橫梁,青銅表麵的鱗甲層層外翻,如同巨獸的皮膚正在剝落。每片脫落的鱗甲落地後都會化作銀色的小蛇,這些小蛇相互吞噬,最終變成數丈長的銀蛟,在殿內四處遊走,撞擊著牆壁和梁柱。被銀蛟撞碎的木梁中滲出赤色的汁液,落地後化作細小的蛟龍,繼續吞噬周圍的一切。

蒙毅率領親兵組成人牆,試圖阻擋銀蛟的破壞。但這些由鱗甲化成的怪物異常堅硬,刀劍砍在身上隻能留下淺淺的痕跡,而被它們撞擊到的士兵則會瞬間僵化,身體變成青灰色的青銅色,皮膚上浮現出與鼎紋相同的鱗紋。一名親兵被銀蛟尾部掃中,半邊身體立刻石化,他驚恐地看著自己的手臂變成青銅,皮膚上的鱗紋還在不斷開合,口中吐出的不再是氣息而是銀色的霧氣。蒙毅揮劍斬斷他的手臂,斷口處竟噴出赤色的汞珠,在空中凝結成小龍。

太史令司馬遷在混亂中找到了關鍵線索。他在周鼎的底部發現一個暗格,裡麵藏著一卷玉冊,玉冊上用朱砂寫著:"周德衰,秦興,鑄九鼎鎮潛蛟;秦德衰,蛟興,破九鼎還天下。"玉冊的最後畫著一幅預言圖:九條蛟龍從破裂的九鼎中飛出,天空降下血雨,大地裂開縫隙,而鹹陽城的位置標著一個巨大的"鼎"字,字的中心是個"亡"字。玉冊的材質非玉非石,用刀刮擦會流出赤色的汁液,與鼎身滲出的黏液完全相同。

突然,最中央的雍州鼎發出一聲巨響,鼎身從中間裂開巨大的縫隙。裂縫中射出耀眼的青光,一隻覆蓋著青色鱗片的巨爪從裂縫中伸出,爪尖鋒利如刀,輕鬆就將堅硬的青銅撕裂得更大。緊接著是蛟龍的頭顱,它有著老虎般的麵孔,眼睛是燃燒的火球,口中噴出赤色的霧氣,所過之處青銅融化成銀色的液體。這與《楚辭》王逸注"小曰蛟,大曰龍"的記載完全吻合,隻是眼前的蛟龍體型已遠超"小蛟"的規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它要出來了!"蒙毅大喊著下令放箭。親兵們射出的火箭剛靠近蛟龍就被高溫點燃,化作灰燼飄落。蛟龍的身軀不斷從鼎中鑽出,每鑽出一段,九鼎的體積就縮小一分,仿佛整座鼎都在被它吞噬。它的鱗片呈現出青黑相間的顏色,每片鱗片上都有秦篆書寫的"秦"字,但這些字正在被鱗片下滲出的血液覆蓋。當它的尾巴從鼎中抽出時,眾人發現尾尖有堅硬的肉刺,正與《墨客揮犀》描述的"尾尖有堅硬肉刺"特征完全一致。

當蛟龍的大半個身軀鑽出鼎外時,殿外突然傳來天地變色的巨響。李斯衝到門口,看到鹹陽城的天空已經完全變成血色,驪山上空出現巨大的蛟龍虛影,與鼎殿中的實體遙相呼應。地麵開始劇烈震動,從驪山到鹹陽的地麵裂開巨大的縫隙,無數銀色的汞脈從地下湧出,如同大地的血管被切斷。渭水的河水逆流而上,在空中形成巨大的水龍,與鼎殿中的蛟龍交相輝映,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

更可怕的景象出現在九鼎本身。隨著蛟龍的鑽出,剩下的八尊鼎開始同時破裂,每尊鼎中都飛出一條顏色不同的蛟龍,它們盤旋著彙聚到雍州鼎的蛟龍周圍,組成龐大的龍群。而原本覆蓋在鼎身的鱗甲此刻全部脫落,露出底下暗紅色的金屬,這些金屬如同活物的肌肉般蠕動,最終化作紅色的霧氣融入龍群。司馬遷認出其中一條赤龍有著翅膀,正是《廣雅》記載的"有翼曰應龍",這讓他想起"應龍殺蚩尤"的上古傳說。

蒙毅在龍群起飛前的瞬間,看到了最令人絕望的景象:每條蛟龍的腹部都覆蓋著青銅色的鱗甲,這些鱗甲上清晰可見秦代的銘文,正是當年鑄造九鼎時工匠留下的標記。太史令癱坐在地,喃喃自語:"九鼎噬龍氣,龍氣蝕九鼎,原來如此......秦用蛟龍精魄鑄就霸業,如今也將被蛟龍反噬......"他手中的玉冊突然自燃,火焰中浮現出"楚"字的古篆,與鱗片背麵隱約可見的楚文相互呼應。

龍群衝天而起的那一刻,整個鹹陽城陷入黑暗。九鼎徹底崩裂,化作漫天的青銅碎片,碎片在空中凝結成巨大的"秦"字,隨後被龍群吞噬。蒙毅和李斯在鼎殿的廢墟中相互攙扶,看著龍群朝著驪山飛去,它們的鱗片在夜空中閃爍,如同移動的星辰。在龍群消失的方向,驪山主峰正在崩塌,露出底下發光的汞海,海麵上漂浮著無數青銅碎片,正在重組為新的形狀。

殘垣斷壁間,一片脫落的活態鱗甲在李斯腳邊蠕動,鱗片上的秦篆正在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古老的楚文。蒙毅撿起這片鱗甲,感到它仍在微微搏動,如同還在跳動的心臟。遠處傳來鹹陽城百姓的哭喊和青銅器碎裂的脆響,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和未知恐怖的開始。太史令望著天空中逐漸散去的血色,想起《周易》"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爻辭,知道屬於秦的天命,已隨著九鼎的崩裂而煙消雲散。

喜歡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請大家收藏:()巴清傳奇:丹砂與權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