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年4052年)夏季四月初一為丁巳日。
丁醜日,常遇春前來歸附。常遇春,是懷遠人,性格剛毅,勇猛有力。
常遇春二十三歲時,被強盜頭目劉聚掠去,劉聚喜愛他的驍勇,把他提拔到身邊當親信。
常遇春見劉聚每天隻知搶劫掠奪,沒有長遠打算,預料他必定會失敗。
聽說皇上在和陽,恩德與威嚴日益顯著,軍隊行動有紀律,便獨自率領十多個人前來歸附。
還沒到目的地,他在田間困倦地睡著了,夢見有個神人披著金甲、拿著盾牌,呼喊他說:“起來,起來,你的主人來了。”
忽然驚醒,看見皇上的車馬侍從到來,就和他的部下上前迎接拜見,請求歸附。
皇上欣賞他的強壯勇敢,任用他為前鋒。
郭子興去世後,孫德崖想統領他的軍隊,郭子興的兒子聽說後,因害怕而無法自己爭辯,於是寫信邀請太祖朱元璋)代他去交涉。
當時皇上正每天與元軍作戰,將領們聽說皇上要去,都不讚成,於是皇上就沒去。
當時在汝州、潁州帶頭起義的杜遵道、劉福通等人,從碭山夾河迎接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立他為皇帝,讓他住在亳州,又派人到和陽招撫各位將領,想讓這些將領為自己所用。
各位將領到張天佑那裡說:“您估量自己能率領部眾抵禦元兵嗎?”
如果不能,您就應當前去亳州)。
張天佑自己估量沒有能力,於是前往亳州。
皇上當時出兵,並且親自率領將士,攻取和陽及西南方向的民寨,依次將它們平定。
不久,張天佑從亳州回來,帶著杜遵道的檄文,推舉郭子興的兒子為都元帥,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皇上說:“大丈夫怎能受彆人控製呢?”
於是沒有接受。
不久,和陽缺糧,皇上與各位將領商議渡江,卻苦於沒有船隻。
當時“雙刀趙”李普勝、俞通海父子,率領一萬多人、一千艘船,占據巢湖,建立水寨,因與廬州的左君弼有矛盾,多次被他逼迫,擔心被他襲擊。
五月丁亥日,他們)派俞通海從小路來歸附,請求發兵做向導,使者來了三次。
皇上對徐達等人說:“我正謀劃渡江,巢湖水軍就來歸附,我們的大事能成了。”
於是親自前往巢湖,與李普勝等人會合,一同考察水道,乘船從和陽出發。
當時銅城閘、馬場河等關口,都被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的水寨扼守,隻有一條小港能通往,但水淺乾涸,無法通大船。
不久,大雨下了二十天,河流山穀水位上漲、水流溢出,向來不能行船的地方,水深都達到一丈多。
皇上高興地說:“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啊。”
於是趁水位上漲從巢湖出發,船隻像魚群一樣依次駛出。
到達黃墩時,李普勝率領自己的部下叛逃,其餘的船隻都到了和陽,這才投降。在船隻還沒到達時,朱元璋)派人誘騙蠻子海牙的軍隊來做貿易,趁機抓獲了十九人,他們都是善於駕船的人,朱元璋)命令他們教各軍練習水戰,任命廖永安、張德勝、俞通海等人統領水軍。
壬寅日,皇上率領水軍在峪溪口攻打蠻子海牙,敵軍的戰船高大,進退不便,廖永安等人駕船如飛,從左右兩邊奮勇攻擊,大敗敵軍。
於是和眾將領確定了渡江的計策。
各位將領都想直接奔赴金陵,皇上說:“奪取金陵必須從采石開始,采石是南北的咽喉要地,拿下采石,金陵就能謀取了。”
六月乙卯日初一,皇上率領徐達、馮國用、邵榮、湯和、李善長、常遇春、鄧愈、耿君用、毛廣、廖永安各自帶領船隻渡江,快要駛出江口時,恰逢傍晚,忽然軍隊後方數十裡處黑雲蔽天,雷電風雨大作,船隻於是停了下來。
丙辰日黎明時分準備渡江,雲分成兩道,右邊的從西南飄來,左邊的從東北飄來,都覆蓋了牛渚磯。
當時西北風正急,船隻一同出發,士兵們都歡呼雀躍。
皇上和廖永安揚起船帆前行。
廖永安詢問進軍方向,皇上說:“采石是大鎮,防守一定堅固。”
牛渚磯前臨長江,敵人難以防備,現在去攻打,一定能攻克。
於是駕船駛向牛渚,風力漸漸變大,很快就到了岸邊。守衛的人驚慌失措,出兵抵抗,皇上指揮士兵進軍,敵軍支撐不住就逃跑了。
常遇春持戈率先登上岸,各路軍隊鼓足勇氣緊隨其後,采石鎮的守軍驚慌潰散,於是攻克了采石。
沿江的各個堡壘都望風歸附。
將領們因和陽缺糧,看到糧食牲畜,都想掠奪後回去。
皇上察覺到各軍沒有進取的心思,就對徐達等人說:“如今全軍渡江,有幸取得勝利,應當乘勝直接攻取太平。”
如果聽任各軍掠奪財物回去,再次舉兵必定困難。
江東要是不歸我們所有,大事就沒希望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下令把所有船纜都斬斷,將船推到急流中,船隻都順流東下。
各路軍隊都很震驚,詢問原因。
皇上說:“成就大事的人不會貪圖小利,這裡離太平很近,舍棄這裡不攻取,還想做什麼?”
於是各軍都聽從命令。
接著下令讓軍中將士吃飯。
吃完飯後,就率領眾人從觀渡向太平橋進發,直逼城下。
元朝平章完者不花、萬戶萬鈞、達魯花赤普裡罕忽裡緊閉城門堅守,皇上指揮士兵猛攻,於是攻克了太平。
完者不花和僉事張旭等人棄城逃跑,明軍)抓獲了他們的萬戶納哈出,太平路總管靳義從東門出去投水而死。
皇上聽說後說:“他是義士啊!”
於是備辦棺材將他入殮安葬。
老儒李習、陶安等人率領當地父老出城迎接皇上。
陶安見到皇上的容貌,對李習等人說:“這人有龍鳳般的儀表氣質,不是普通人,我們如今有主了。”
皇上從采石出發時,先讓李善長寫了約束士兵的榜文,進城後就張貼出來。
攻克城池後,士兵們想搶掠,看到榜文貼在大街上,都驚愕不敢行動。
有一個士兵違反命令,立即被斬首示眾,城中秩序井然。
富民陳迪獻上金銀布帛,朱元璋馬上把這些分給眾將士。
丁巳日,皇上召見陶安、李習,和他們談論時事,陶安趁機進言說:“如今天下大亂,豪傑們相互爭奪,攻城屠邑,互相稱雄,但他們的誌向都在美女財物上,隻為一時痛快,沒有撥亂反正、拯救百姓、安定天下的心思。”
明公率領大軍渡江,英明神武且不濫殺,人心悅服,這樣順應天意、符合民心,討伐不義之人,天下不難平定。
皇上說:“您的話很有道理。”
我想奪取金陵,您認為怎麼樣?
陶安說:“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地勢如龍盤虎踞,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要是奪取並占據它,憑借這裡的優越地勢,出兵控製四方,那麼向哪裡進軍不能取勝呢?”
他的話符合皇上的心意,因此皇上對他禮遇優厚,很多事情都和他商議。
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任命李習為知府,設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
各位將領尊奉朱元璋為大元帥。
皇上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潘庭堅為帥府教授,汪廣洋為帥府令史,讓陶安參與幕府事務,命令眾將領分彆防守各個城門,修築城牆、疏通護城河,以加強防守。
辛酉日,元朝右丞阿魯灰、副樞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人用大船封鎖采石江麵,阻斷姑孰口,斷絕我軍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