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年4063年)夏季四月初一為壬子日。
癸醜日,夏國君主明升派遣他的學士虞某前來訪問。
乙卯日,皇上查看古代的車製,看到《周禮》中記載的五種輅車,說:“玉輅太奢侈了,不如隻用木輅呢?”
詹同回答說:“從前顏淵詢問治理國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說乘坐殷朝的輅車,就是木輅。”孔子因為木輅樸素、堅固,質樸而合乎中正之道,所以選用它。
皇上說:“用玉裝飾車子,考察古代禮儀,也隻有祭祀上天時才能使用。如果是日常乘坐的車子,隻該用孔子所說的殷輅。即便祭祀上天時,玉輅要是沒準備好,用木輅也並非不可。”
參政張昶回答說:“木輅是兵車,不能用來祭祀上天。”
皇上說:“孔子是萬世帝王的老師,他斟酌四代的禮樂,實在是萬世的準則,乘坐木輅對祭祀有什麼損害呢?何況祭祀之事關鍵在於誠心敬意,而不在於禮儀形式。”張昶叩頭謝罪。
左相國徐達的軍隊抵達淮安,得知張士誠的部將徐義在馬騾港駐軍,便連夜率軍前去襲擊,攻破了徐義的水寨,徐義渡海逃跑,明軍繳獲船隻一百多艘,俘獲院判錢富等人以及士兵三千多人。
水軍進逼淮安城下,淮安的右丞梅思祖、副樞唐英、蕭成登記好軍馬、府庫後出城投降,明軍獲得糧食四萬石、士兵一萬人、馬一千五百匹、百姓四千多戶、官吏五百多人。
徐達讓士兵在城上駐守,百姓都安居樂業,他命令指揮蔡仙、華雲龍守衛淮安城。
丁巳日,沂州的王宣率軍襲擊海州,並攻入城中。
王宣是揚州興化縣長安鄉人,元末擔任司農椽。當時黃河決堤,中書省招募淮揚地區有才能的人,讓他們召集民夫疏通河道。王宣主動自薦,朝廷任命他為淮南、淮北都元帥府都事,他帶著紙幣到揚州,購買竹篾,招募民夫,幾個月內就召集到三萬多民夫,朝廷便讓他統領治理河道,幾個月後工程完成。
當時徐州的芝麻李起兵占據州城,朝廷於是任命王宣為招討使,率領民夫跟隨總兵、知樞密院事也速收複徐州。不久,朝廷授予王宣淮南、淮北義兵都元帥一職,讓他駐守馬陵,後調往滕州鎮守防禦,他采取邊耕種邊作戰的方式,來供應軍糧儲備。之後又調任鎮守山東。
益都的田禮起兵攻打益都,王宣的兒子王信跟隨察帖木兒前去救援,打敗了田禮,朝廷又命令王宣和王信返回沂州鎮守,授予他們父子平章之職,此後他們的權勢日漸增大。王宣趁機和王信率軍攻占山東,私自占據了沂州。
戊午日,徐達率軍奪取興化。此前,皇上命令徐達勘察泰州、興化、海安、通州、高郵的山川地勢要衝,並把結果呈上來。皇上看到瓠子角是興化的要害之地,是敵軍出兵的通道,便命令徐達率軍阻斷這個關隘。
徐達遵照旨意進軍,到這時成功奪取興化,淮河地區全部平定。
己未日,皇上對太史令劉基、起居注王禕說:“戰爭還未平息,各地民生凋敝,軍隊的需求全都來自百姓,我想減輕百姓的負擔,該怎麼辦呢?”
劉基回答說:“如今正是用兵之時,必然需要財物,這些都要從百姓那裡獲取,現在還不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皇上說:“我所說的減輕百姓負擔,在於均衡節製財物用度,難道一定要製定常規的賦稅製度嗎?國家愛護養育百姓,就像懷抱保護嬰兒一樣,唯恐傷害到他們。如果沒有固定的製度,隻是搜刮百姓來聚斂財富,即便有慈父般的心意,也無法贏得百姓的愛戴。如今的辦法,應當確定賦稅來節製用度,這樣百姓的財力就不會困窘;重視農業本業、抑製工商業末業,國家的財政就能長久寬裕。”
劉基回答說:“這是我沒想到的,這是讓上下都富足的辦法,是仁政的根本。”
庚申日,濠州的李濟獻城投降。此前,韓政率軍抵達濠州,進攻水濂洞月城,又攻打西門,雙方傷亡相當,城中守軍防守十分堅固。
韓政於是督促顧時用雲梯、炮石從四麵一起進攻。當時孫德崖早已死去,城中守軍估計難以支撐,李濟和知州馬麟便出城投降。
明軍俘獲官員一百七十三人、戰馬一千四百九十匹、百姓九百三十九戶、馬一百五十匹、戰艦三十艘。
辛酉日,皇上命令朱文忠前往徐達軍中,商議淮安城的防守事宜,告知徐達說:“大軍攻克淮安後,足以保衛江淮地區、控製齊魯之地。但將士們剛剛歸附,調防的士兵很多,留下鎮守的很少,現在從他們當中選拔將領、挑選士兵,人人都希望成為長官,要是願望落空就容易產生怨恨,將軍你處理得當,讓上下和睦,我就沒有邊患之憂了。”
壬戌日,皇上派人攜帶書信告知宿州的官吏百姓說:“自從元朝政治混亂,豪傑紛紛起兵,奸詐之人大多假借正義之名來謀取私利。比如浙西的張士誠擾亂元朝天下,時而臣服、時而反叛,根據勢力強弱決定立場,搜刮百姓財富,隻為一己私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近來他殺害元朝江浙丞相和南台大夫,又引誘浙西百姓侵擾我的邊境民眾。看他的所作所為,詭詐多端,不能不討伐。
從去年十月十七日起,我命令中書左相國徐達率軍平定淮地,今年四月初九,捷報傳來,淮東的八個郡縣、三十三個鹽場已先後平定。
近來安東、淮安的守臣梅右丞、蕭參政等人,封存府庫、登記兵器,率全城前來歸附,我已下令讓官員恢複原職、百姓重操舊業。
隻有你們宿州,實在是我親戚將士的故鄉,我怎能不奪取呢?但因為這裡是故鄉,不忍心輕易出兵,擔心傷害鄉裡百姓。所以派使者告知本州官吏軍民,應當體諒我的心意,不要自絕於我。”
元朝徐州守將、樞密院同知陸聚,聽說左相國徐達已攻克淮安,便率領徐州、宿州軍民到徐達軍中請求投降。
皇上得知後十分高興,任命陸聚為江淮行省參政,仍讓他鎮守徐州。賞賜他三十匹文綺、三百兩白金以示慰勞。
還寫信告知當地官吏百姓說:“自古以來帝王興起,都致力於鏟除暴虐、拯救百姓,所以成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都是依靠軍隊實現的。但大軍經過之處,百姓不受驚擾,因為軍隊紀律嚴明,不會把戰禍加於百姓,這才是王者之師。
近來元朝政治混亂,戰亂在汝州、潁州爆發,天下人以為豪傑興起就能迎來太平,可那些起兵者隻用妖言迷惑百姓,不能上順天意、下順民心,最終自取滅亡。
等到元軍集結,那些老將舊臣雖手握兵權,卻沒有平定戰亂的謀略,軍隊所到之處,百姓遭受的苦難比遇到強盜還嚴重,導致中原動蕩、城郭荒蕪,十多年來,禍亂到了極點。
我看古代,拯救百姓的人必定成功,禍害百姓的人必定迅速招致災禍。所以我兢兢業業,敬畏天命,修訂法律、訓練軍隊,教導百姓耕種,尋訪賢才來確定名爵,命令執法者為百姓伸冤,法度雖已施行,但政令教化還不完善。
近來因浙西張士誠侵擾我的邊民、接納我的叛將,我命令左相國徐達率軍討伐。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捷報頻傳,淮東各郡已先後平定。
徐州守將陸聚在我軍未到之時,就率先帶著土地百姓前來歸附。我讚賞他的心意,於是加官賞爵,讓他統領軍隊、鎮守本郡。
你們這些百姓,既遭受過妖黨的禍害,又受到元兵的殘害,運送物資,勞苦已久。從丙午年開始,民間的稅糧、軍需差役,參政陸聚要和有關部門商議,務必從寬從簡,讓軍民都能安居樂業,不要驚慌。”
癸亥日,皇上對侍臣孔克仁等人說:“壬辰年的戰亂,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中原的將領,像孛羅帖木兒擁重兵進犯京城,違背倫理綱常,已經自取滅亡。
擴廓帖木兒挾持太子發動戰爭,是以子抗父,而且急於報私仇,沒有抵禦外敵的誌向,使百姓遭受苦難,最終不會有成就。
李思齊、張思道等人本就平庸無能,卻割據一方,讓百姓深受其害。
又如張士誠,對外假借元朝名義,內心實為賊寇,反複無常,意圖明顯。
明玉珍父子占據川蜀地區,冒用帝王名號,剛愎自用而無遠謀,看他們的作為,也不會有成就。中原動蕩不安,誰能拯救呢?
我觀察天時、審視人事,有平定天下的機會。如今大軍向西從襄樊出發,向東越過淮河、泗水,首尾夾擊,按理必定勝利,大業可成。
打敗敵人、取得勝利,關鍵在於事先謀劃,謀劃妥當再行動,就沒有攻克不了的敵人。但中原地區雖然不難平定,可百姓財物損失慘重,千裡之地變成廢墟,平定之後,讓百姓休養生息也很困難,這正是我費心思考的事。”
淮安投降的將領梅思祖等人到達建康,皇上對他們說:“你們大多是趙均用的舊部,常常被授予高位,後來歸順張士誠,又享受他的俸祿。如今來歸附我,難道就沒有對舊主的思念嗎?”
梅思祖等人回答說:“天下初定時,我們確實想選擇豪傑歸附。如今有幸離開他們、追隨主上,就像從黑暗中見到光明,怎敢再有二心呢?”
皇上說:“你們真的知道我是值得歸附的嗎?”
梅思祖等人說:“我們看主上豁達大度、英明果斷,推心置腹地任用人才,節省衣食賞賜將士,令行禁止,真是順應天命的君主,我們實在是找到了歸宿。”
皇上說:“你們既然沒有二心,就該努力建功立業,以保住富貴。”梅思祖等人叩頭謝恩。
甲子日,皇上從建康出發,前往濠州拜謁陵墓,命令博士許存仁、起居注王禕等人隨行。
皇上派遣使者告知徐達說:“聽說元朝將領竹貞率領一萬多騎兵和步兵從柳灘渡河進入安禮,他的部將從陳州向南運送糧草,供應軍餉。我廬州的俞平章現在駐軍東正陽,修築城牆防守,應讓他派兵巡邏,切斷竹貞的糧道。
安禮的糧草供應不上,竹貞遠道而來的軍隊在野外又掠奪不到物資,與我軍對峙,軍隊會疲憊不堪。你應從劉平章、薛參政部下挑選五百騎兵,加上廬州的軍隊,迅速與他們交戰,一鼓作氣就能打敗他們。不然,錯失戰機,會成為我的後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達接到命令,立即率領三萬多步兵、騎兵、水軍前去攻取安禮。
丁卯日,江淮行省參政陸聚鎮守徐州。他派遣院判曹國器攻打沛縣、魚台,將兩地攻下,俘獲張同僉等五十名官員。
陸聚又派院判司整率軍奪取邳州,打敗守將張侍郎,於是邳州、蕭縣、宿遷、睢寧等縣都投降了。
皇上到達濠州,想起仁祖太後初次安葬時禮儀不夠完備,商議改葬,詢問博士許存仁等人:“改葬的禮儀應該依據什麼?”
許存仁等人說:“按禮儀,改葬時要穿常服、服緦麻喪服,葬禮結束後就脫掉,如今應當遵循這一禮儀。”
皇上悲傷地說:“改葬雖有常規禮儀,但父母的恩情,怎能完全報答呢?”
他命令有關部門製作素冠、白纓、白衫、麻帶,都用粗布製作。
起居注王禕說:“這比緦麻喪服還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