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說:“與其過輕,不如過重。”
當時有人說改葬恐怕會泄露山川靈氣,於是不再開墓,隻增加墳丘的封土。
陵墓旁的居民汪文、劉英與皇上有舊交情,皇上召見並安撫他們,讓他們召集二十戶鄰居守護陵墓,命令有關部門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
戊辰日,方國珍派遣經曆劉庸等人前來進貢白銀二萬兩,朝廷賞賜劉庸白銀一百兩、千戶梁某白銀五十兩,各賜綺帛二匹。
濠州父老經濟等人前來拜見,皇上設宴招待他們,對經濟等人說:“我和各位父老很久沒見麵了,如今回到故鄉,想到父老鄉鄰自遭受戰亂以來,還沒能安居樂業,我十分憐憫。”
經濟等人回答說:“我們長久苦於戰亂,無法安寧生活。如今依靠主上的威德,才得以安息,還讓主上掛念。”
皇上說:“濠州是我的故鄉,父母的墳墓在這裡,我怎能忘記呢?”
各位父老在宴會上十分歡樂,皇上又對他們說:“各位父老都是我的舊識,難道不想朝夕相見嗎?但我不能長久留在這裡。
父老們回去後,要教導子弟行善,立身要孝悌,勤儉度日,鄉裡有善人,是因為家裡有賢良的父兄。”
經濟等人叩頭謝恩。
皇上又說:“鄉親們耕種、做買賣,暫且不要遠出。淮河沿岸各郡還有敵寇,恐怕會被劫掠。父老們也要保重自己,安享晚年。”於是經濟等人都歡醉而歸。
庚申日,皇上拜謁陵墓後返回住所,對博士許存仁等人說:“我從前微賤時,以為會終身在田間當農民。遭遇戰亂後,投身軍隊,也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沒想到如今成就大業。
我離開故鄉十多年,如今才得以回來祭掃陵墓,又和各位父老子弟相見,回想過去,實在令人感慨。
我從前在軍中,看到當時的群雄都放縱部下搶奪他人妻女、財物,我常常反對這種做法。
等到我率軍渡江,攻克各郡後,嚴禁士兵搶掠,一心安撫百姓,上天有眼,有幸成就大業。”
許存仁等人說:“主上有仁愛之心,所以上天和百姓都歸附您。如今回到故鄉,思念家鄉、安撫親友,情意深厚,即使是漢高祖對待沛縣父老的恩義,也不過如此。”
辛未日,左相國徐達攻克安禮。起初,徐達率領軍隊抵達安禮,安禮方麵分彆派遣平章韓政等人率兵扼守四座城門,徐達率軍日夜攻打卻未能攻克,於是在城東的龍尾壩偷偷挖穿城牆二十多丈,城牆崩塌,隨即攻破了安禮。
忻都、竹昌、左君弼都逃走了。
我軍追擊了四十多裡,擒獲了忻都以及左君弼的副將賁元帥後返回。
竹昌、左君弼都逃往汴梁。
到傍晚申時,元平章竹貞率兵前來救援,韓政等人又與他們在南門外交戰,大敗敵軍,竹貞逃走。
此次共俘獲士兵四千人、馬匹一千匹、糧食九百多石。
又派遣千戶趙祥率領軍隊抵達潁州,俘獲敵軍的運輸船隻後返回,於是設立安禮衛,留下指揮唐勝宗守衛。
癸酉日,皇上派遣使者告知左相國徐達說:“近來聽說王保保想要侵犯徐州,如今將軍攻打安禮,我料想憑大軍去進擊他,必定還有餘力,可分出精銳部隊迅速奔赴徐州,援助陸參政,王保保不知道我們有防備,輕率前來侵犯,我們一定能打敗他。”
還要求偵察敵軍的形勢虛實並彙報。
等使者到達時,徐達已經攻克安禮,隨即分兵奔赴徐州。
不久,王保保的軍隊到來,徐達果然將其打得大敗而逃。
戊寅日,皇上準備返回建康,拜謁先帝陵墓告辭,召見汪文、劉英說:“家鄉親戚中我最親近厚待的,隻有你們兩人,先世陵墓所在之處,我怎敢忘記?隻是國家大事重要,不得不回去。你們要好好替我看守。”
還賜給汪文、劉英等人綾羅綢緞、米粟,說:“這是用來報答你們往昔對我的掛念之情。”
又對各位父老說:“如今兵禍已經平息,鄉裡安寧,父老們應當能悠閒度日,撫育妻子兒女,各自保住生計產業。你們所在縣的租賦,我會下令有關部門不征收,二三年間,我還會來看望你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父老們都高興地再次拜謝說:“感激陛下的恩德,我們無以為報。”
五月初一壬午日,皇上從濠州返回,對中書省大臣說:“我前往濠州,所經過的州縣,看到百姓稀少,田野荒蕪。自從戰亂爆發以來,百姓死亡,有的流落到其他郡縣,無法回到故鄉,親人離散,生計全無,這些人難道沒有怨恨歎息嗎?怨恨歎息產生,都足以損傷和氣。中書省要命令有關部門廣泛查訪,讓流民各自返回故鄉,恢複舊業,以順應百姓繁衍生息,希望這些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
庚寅日,皇上曾命令有關部門訪求古今書籍,收藏在秘府中,以供閱覽。
於是對侍臣詹同等說:“三皇、五帝的書沒有完全流傳於世,所以後世很少知道他們的事跡。漢武帝懸賞征求前代遺留的書籍,六經才得以出現,唐堯、虞舜、夏商周三代的治國之道,才能夠被了解。漢武帝雄才大略,後世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表彰六經,闡釋聖賢之學,又對後世有大功績。我每次在宮中無事時,就拿孔子的言論來看,像‘節約用度而愛護百姓,按農時役使百姓’,真是治國的好準則。孔子的言論,確實是萬世的師表。”
這個月,左相國徐達從安禮返回。
六月初一壬子日,將醫學提舉司改為太醫監,設置少監,官職為正四品;設置監丞,官職為正六品。
任命孫守真為少監,葛景山為監丞。
癸亥日,皇上對群臣說:“國家的禍福,我和你們共同承受。從前群雄並起,相互對峙,誰不想成就大業?然而沒幾年,徐氏因柔弱怯懦而滅亡,陳氏因剛猛殘暴而滅亡。如今隻有張士誠還在,來歸附的人都說他政事廢弛,親近奸邪之人,上下相互蒙蔽,民心離散怨恨,費用沒有節製,士兵困頓疲憊卻征調不停,這是將要滅亡的時候。能看清滅亡原因的,才能謀求生存;能明辨危險的,才能求得安定。那些不懂得安危存亡變化的人,能成功的很少。如果我們君臣傲慢懈怠不警惕,最終也會重蹈他們的覆轍,難道不可怕嗎!你們應竭儘忠誠和力量,來糾正我的不足之處,務必恭敬不要疏忽。”
秋七月初一辛巳日,皇上派遣使者送信給擴廓帖木兒說:“先前尹煥章前來,我隨即派遣汪河回訪,到現在還沒回來。我想閣下的想法是,當時孛羅率領精兵前往雲內,雲內與京城很近,這種形勢下孛羅必定會先挾持天子,閣下恐怕會受他號令控製,所以全力與他對抗;如果送回使者,必然會泄露計劃,所以扣留使者不送回。閣下難道不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豪傑君主平日講究信用、謀求和睦,按時進行朝見聘問,像季劄到魯國,請求觀賞周王室的音樂,韓起前來聘問,從而了解周禮,從沒聽說有拘留使者的製度。有戰事時就采取遠交近攻策略,合縱連橫。以此體恤鄰國,保衛宗廟社稷。至於閱兵約定戰期,使者往來,還擔心延誤期限,也沒聽說有拘留使者的。古人對待使者確實是這樣。隻有春秋時期鄭國與楚國斷絕關係,楚國人捉拿良霄;漢朝多次討伐匈奴,匈奴拘押蘇武,這是夷狄報複仇怨的淺陋見識,沒想到閣下反而效仿他們?我也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我曾說:齊國有十二處山河,齊桓公憑借它們多次會盟諸侯;秦國有易守難攻的山河,周朝、漢朝依靠它們統一天下。韓、趙、魏三國內外有山河作為屏障,晉文公憑借這世代主持霸業。幽、燕北麵有居庸關,南麵有三關阻隔,是天下的大都會。這四個重要地方,閣下若能全部占有,應當對此用心。閣下自認為智謀高、勢力大,傲慢不與我合作,也不再留心這些,還準備千裡運糧,遠征江淮謀取利益,這是閣下拋棄舊好,挑起新爭端。兵力分散,必然力量薄弱,所以孛羅雖死,餘黨在西北作亂,鳳翔、鹿台的軍隊結黨東進,俞寶在樂安抵抗,王仁逃回東齊,幽、燕沒有可托付的親信,若再加上南方軍隊,四麵起兵,該怎麼辦?這些都是從中原歸附的將士所說,難道不詳細嗎?對於使者回去複命的言辭,閣下拘留使者,到底有什麼好處?想來閣下不過是想挾持天子號令諸侯,效仿魏武帝,最終篡奪漢家天下。然而魏武帝能讓公孫康擒獲袁尚使遼東歸服,讓馬超懷疑韓遂平定關中,皇後、太子如同在他掌控中,才能暫時安定中原。閣下自己估量,能像魏武帝那樣處理好這些事嗎?恐怕都比不上他吧。況且古代治國,不隻是君主在朝堂決斷,臣子也在下麵積極謀劃。漢王在成皋,用粗劣食物招待楚國使者,用豐盛食物招待亞父範增的使者,這是聽從陳平的計策。禮儀雖有厚薄,未曾拘留使者。拘留使者的主意,雖由閣下提出,也可見您的謀臣比不上陳平。事情都是這樣,曹操的事業怎能成功呢?倘若您能改變做法,恢複舊好,放回我的使者,救災恤患,各自保衛疆土,那麼地利可守,後患可緩,這對閣下的好處很大!如果不這樣,我就整頓船隻,趁春水便利,命襄陽軍隊經唐、鄧郊外,北進嵩、汝,命安陸、沔陽軍隊奪取德安,向汴梁進發,命安禮、濠、泗將領從陳、汝直搗汴梁,徐邳軍隊奪取濟寧,淮安軍隊約王信海道水軍會同俞寶進入山東,加上張士誠、李察罕和孛羅帖木兒的內患,這時閣下的領地必然土崩瓦解,所以拘留使者對您沒好處,反而有害。希望閣下與各位君子共同商議,不要獨斷專行,以免留下後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甲申日,任命蘇伯衡為國子學錄。
丁未日,皇上因淮東各郡已平定,於是商議討伐張士誠。
召見中書省和大都督府大臣說:“張士誠占據姑蘇,多次侵擾我附近地區,是我境內的賊寇,不能不討伐。各位仔細考慮這件事。”
右相國李善長回答說:“早就該討伐張士誠了,但以我的愚見,他的勢力雖屢次受挫,可兵力未衰,土地肥沃、百姓富裕,又有很多儲備,恐怕難以一下子攻克,應尋找機會行動。”
皇上說:“他越發昏庸荒淫,不斷挑起事端,現在不除掉他,終究會成為後患。況且他的疆域日益縮小,淮河東北的土地都歸我們所有,我們率勝利之師進攻,還擔心不能攻克?何況他失敗的跡象已顯露,何必等待機會?”
徐達進言說:“張士誠驕橫,殘害百姓、奢侈無度,這是上天要滅亡他的時候。他任用的驕橫將領,如李伯升、呂珍等人,都是些平庸無能之輩。隻是坐擁兵馬,追求富貴享樂罷了。在朝中掌權的,黃、蔡、葉三位參軍之類,是迂腐書生,不懂治國大計。我奉主上威德,率精銳之師,聲討其罪行,平定三吳指日可待。”
皇上高興地看著徐達說:“眾人都局限於自己的見識,隻有你符合我的心意,事情一定能成功。”
於是命令將領們檢閱士兵,選擇日期出發。
派遣宋迪帶著紗、綺、鞍、轡等物賞賜給慶元的方國珍,回報他前來進貢。
廖永安在蘇州去世。
廖永安,是廬州巢縣人。
年輕時灑脫不羈,意氣豪邁。
江淮戰亂起,他和兄長廖永寧召集年輕人,聚集眾人保衛家鄉,跟隨的人逐漸增多,於是用軍法約束,和俞通海等人在巢湖駐紮建立水寨。
乙未年夏五月,他和弟弟廖永忠到和州投降,隨後率軍在裕溪口擊敗蠻子海牙的水寨。
六月,率領水軍跟隨皇上渡江到采石,進而攻克太平,因功被提升為管軍總管。
丁酉年三月,被任命為同僉行樞密院事,屢次立功後升為同知樞密事。
戊戌年,率領水軍在太湖攻打張士誠的軍隊,乘船深入敵營,後軍未跟上,被敵軍擒獲。
張士誠想讓他投降,廖永安不屈服,於是被拘禁。
甲辰年冬十月,皇上念及廖永安被強敵俘虜卻堅守道義不屈辱,遙授他為開國附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封為楚國公。
到這時,他最終被囚禁而死。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