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曲說:“福慶的源頭開始顯揚,世代的德行應受尊崇。使我這微末之身,能開辟基業建立功勳。京都之中,皇室宗廟在東邊。我的子孫,要永遠緬懷祖先的風範。元氣本體相同,呼吸相互通連。神靈前來降臨、跟從,皇靈顯明,融通萬物。”
初獻時,德祖的祝詞說:“追思偉大的高祖,他令人敬仰且深邃玄奧。他離世已多年,神靈在天上。尊貴地降臨太室,留下的福澤長久不斷。將祭品恭敬地陳列在幾案筵席上,希望能永遠流傳下去。”
懿祖的祝詞說:“思念偉大的曾祖,清正勤勉,有古人的質樸純正之風。在田野裡韜光養晦,上天賜給他福澤。保佑我的曾孫,大大開拓國土疆域。追念祖先,誠心敬意,努力遵守前人的規矩。”
熙祖的祝詞說:“我的皇祖,品德高尚,留下深遠謀略。偉大的恩德綿長無儘,與泗水一同流淌。從子孫輩得以發揚光大,明潔的祭祀永久進行。陛下的恩澤如同大海般廣闊,我該如何報答呢?”
仁祖的祝詞說:“我的先父,既質樸又仁愛。他不炫耀自身,能為後人開創基業。您擁有天下,尊榮應歸於父母。國家的興盛與變革,自有其緣由。”
亞獻的祝詞說:“麵對最親近的祖先的牌位),他們的音容仿佛仍在。神靈的靈氣光明閃耀,在宗廟中能被人們感應到。就像看到他們的模樣、聽到他們的聲音,出於內心真情去敬愛他們。”
終獻的祝詞說:“承繼前人的德行,化家為國。我小子承受天命而有所成就。想要報答祖先的恩德,卻像麵對廣闊無垠的天空難以儘報)。誠懇地三次進獻祭品,我心中十分愉悅。”
撤去祭祀器具時的祝詞說:“奏樂完畢,恭敬嚴肅,神靈們正享受安樂。向祖先祭告成功,也尊崇先母。恭敬地撤下祭品,不可拖延,以完成祭祀禮儀。祥瑞的光輝閃耀傳揚,上天賜下美好的福運。”
送神的祝詞說:“神靈有時顯現、有時隱沒,其運行難以描述。神靈的車駕自在飛行,去往適宜的居所。英靈在天上,神主牌位在宗廟之中,子子孫孫的孝思永不停歇。”
孟春時節祭祀各宗廟的禮儀與此相同。
當初,學士陶安、太常丞任以忠等人上奏:“凡是皇帝單獨在太廟祭祀祖先,皇太子應當穿戴冕服跟隨百官按次序行禮。”到這時,皇上命令皇太子捧著各宗廟的神主牌位到相應位置,站在旁邊侍奉。而南昌王等藩王的祭祀,則由皇太子負責行禮。
博興等縣的百姓高翼等五十二人前來謝恩。此前,朝廷詔令免除山東郡縣的租稅。到這時,高翼等人前來謝恩,皇上把他們召到跟前,告訴他們:“朕因為你們百姓勞苦困頓,又遭遇饑荒,衣食困難,所以免除三年租稅,想讓你們安定。現在你們遠道而來,長途跋涉十分辛苦,這樣原本想讓你們安定,反而使你們勞累,這並非我的本意。你們回去見到家鄉長輩,把我的意思告訴他們,隻要心裡想著朝廷就夠了,不必來謝恩。”皇上命令禮部各自發給他們路費,遣送他們回去,還阻止了那些尚未前來的人。
戊申日,皇帝在奉天門賜給群臣祭祀用過的肉。詔令太廟祭祀用的器皿,原本規定用金塗銀的,全部換成純金的。
皇上命令將古代的孝道故事和自己經曆的艱難險阻、征戰起家的事情繪製成圖,展示給子孫後代。他對侍臣說:“我家原本以農業為業,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德行的人,世代傳承忠誠厚道的家風,積累善德帶來福佑,福澤延及到我。現在繪製這些,是為了讓後代看到,明白帝王大業的艱難。”詹同等人叩頭說:“陛下彰顯美德、留下訓誡,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皇上說:“人富貴了容易驕橫,處於困境時容易疏忽,時間久了容易遺忘。後代子孫生長在深宮中,隻知享受富貴、習慣奢侈,不知道祖宗積累的艱難,所以讓他們早晚觀看這些圖,或許能有所警醒。”
大將軍徐達等率領軍隊從虎牢關進軍到河南塔兒灣。元將詹同、脫因帖木兒率領五萬士兵迎戰,在洛水以北十五裡的地方列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軍列陣完畢,副將軍常遇春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敵軍派出二十名騎兵手持長矛刺殺他,常遇春射出一箭,擊斃敵軍前鋒,敵軍士氣低落。徐達於是指揮大軍乘機進攻。當時南風突然刮起,塵土飛揚,喊殺聲震天動地。元軍陣腳大亂,敗退逃走,我軍追擊五十多裡,俘獲無數。脫因帖木兒收攏殘兵逃往陝州。徐達於是率軍進駐河南城北門,李克彝又逃往陝西。
於是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魯溫派遣副樞夏仲良到軍營表示投降。傍晚,又派參政鄭伯起、省都鎮撫李敏等人到中軍營帳拜見徐達。第二天,阿魯溫帶著梁王的金印,率領官員和百姓出城投降,河南得以平定。
徐達命令左丞趙庸守衛河南,派遣員外郎高瑞安撫各地山寨,指揮任亮招安嵩州。阿魯溫是察罕帖木兒的父親。
征南將軍廖永忠的軍隊到達廣州的龍潭,元朝將領盧左丞派遣鎮撫盧誠前來投降,廖永忠繳獲五百多艘海船、兩千九百六十五名士兵、三百匹馬、五千多石糧食,命令指揮胡通鎮守此地。
元朝的國子祭酒孔克堅前來朝見。此前,大將軍徐達到達濟寧時,孔克堅稱病,派兒子孔希學到軍門拜見徐達。徐達送孔希學前往京城。孔希學上奏說:“我父親久病不能行走,讓我先入宮拜見皇上。”
皇上於是派人拿著詔書前去曉諭孔克堅:“我聽說你的祖先孔子對世人施行教化,扶持三綱五常,他的子孫不同於常人,所以曆經幾十代,常常入朝輔佐王室,並非隻有今天如此!元朝入主中原後,蔑視拋棄禮教,倫理綱常因此被破壞,上天確實厭惡他們,使他們喪失了戰鬥力。朕率領中原將士,尊奉上天旨意驅逐胡虜,安定華夏,恢複先王基業。我雖出身平民,卻實際繼承了古代帝王的正統。況且古代從平民成為皇帝的,有漢高祖劉邦,天命所在,誰能違背?聽說你得了風疾,是真的嗎?如果沒病卻稱病,是不可以的。你要認真考慮。”
恰逢孔克堅也來朝見,走到淮安時遇到帶詔書的使者,他拜受詔書後,心中惶恐,日夜兼程趕來。到京後,皇帝在謹身殿召見他,從容問道:“你今年多大了?”孔克堅回答:“臣五十三歲。”皇上說:“你雖然還沒到老年,卻疾病纏身,現在不麻煩你擔任官職。但你是先聖孔子的後代,作為子孫不能不致力於學習。我看你的兒子品性溫和寬厚,一定能繼承家業。你要多加教誨,讓他知道努力學習,以振興發揚祖先學說,這對儒教是有益的。”孔克堅磕頭謝恩。當天,皇上賞賜他一處住宅、一匹馬,每月供給二十石米。
又過了一天,皇帝再次召見他,說:“你的祖先闡明先王之道,確立教化治理天下,萬代之後,君臣、父子的名分都要依靠這些。所以孔子的後人比常人更應注重學問,平常人都知道追求聖賢學問,何況孔子的子孫呢?你要勉勵族人,各自努力學習。”接著轉頭對群臣說:“朕不授予孔克堅官職,是因為他是先聖後代,特意優待,所以隻給予俸祿而不讓他擔任具體事務。”
己酉夜,彗星消失。此前的三月辛卯日,彗星出現在昴星北麵、大陸星和天船星之間,光芒長約八尺多。辛醜日,彗星靠近文昌星,接近五車星。這天夜裡,彗星在五車星北麵消失。
辛亥日,元朝鄭州滎陽、百尺川寨的守將參政楚諒派照磨尹敬祖等人到大將軍徐達處表示投降。
壬子日,副將軍常遇春率軍抵達嵩州,元朝守將李知院迎接投降,獲得兩百多匹馬。甲寅日,攻入嵩州城,捉拿平章外兒等人,分兵攻取尚未歸附的各山寨。
乙卯日,朝廷派使者到河南,命令大將軍徐達征召儒生睢明義、巨鼎臣、程彥魯、秦彥洪、哈天民、王克明、馮子瑞、邁仲德、單有誌、王儀等人進京。
元朝神頂寨守將僉院西青山等人帶著三十五匹騾馬到軍營拜見大將軍。
征南將軍廖永忠派兵攻破偽參政邵宗愚的山寨,擒獲邵宗愚等人,在廣州市將其斬首。當初,邵宗愚聽說朝廷軍隊進入廣州,派黨羽羅元祥到軍門假意投降,實則窺探軍勢,並無真心。廖永忠對羅元祥說:“想要投降就親自來,不要用假話欺騙。”邵宗愚拖延多日,最終沒來。廖永忠知道他有詐,於是下令進攻,夜裡二更發兵直達其寨,第二天清晨攻破。邵宗愚占據三山寨,兄弟都殘暴嗜殺,附近地區深受其害,他曾兩次攻陷廣州,大肆搶掠,廣州百姓特彆痛恨他。當他被反綁入城時,百姓爭相向他臉上吐唾沫,他和黨徒都被在街市斬首示眾。
新會縣土豪黃彬、河源縣曹文昌、汲州廖仁等人又聚眾作亂,自稱為元帥,廖永忠將他們逮捕誅殺。南海縣人麥康祖用魘魅蠱毒殺人,也被捕獲斬殺。廣州平定後,廖永忠進軍攻取廣西。
丙辰日,元朝龍門守將參政保童等人率領所部軍隊,以及偃師守將儲德率領的山寨頭領、丁戶一同前來歸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上對侍臣說:“我看史書所載,漢、唐末年,都因宦官敗壞而無法挽救,對此我未嘗不感到惋惜慨歎。宦官在君主身邊,日益被親近信任,其中也有像呂強、張承業那樣小心勤勞的人,但創建國家、繼承家業時,不可任用小人,這是聖人的深切告誡。宦官在皇宮中,隻能讓他們做灑水掃地、供人役使、傳達命令的事,怎能讓他們參與朝政、掌管軍隊?漢、唐的禍亂,雖說是宦官的罪過,也是君主寵愛造成的。如果宦官不能掌管軍隊、參與朝政,即使想作亂,也做不到。”
丁巳日,平章楊璟率軍攻克永州,元朝守將右丞鄧祖勝自殺。當時楊璟久攻永州不下,於是命令指揮胡海洋等人在各城門築壘圍困,又在西江造浮橋,訓練士兵,顯示必克決心。鄧祖勝屢戰屢敗,到這時糧儘力竭,服毒而死。參政張子賢等人仍率軍抵抗,百戶夏升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向楊璟投降,並訴說了鄧祖勝的死狀。夜裡三更,楊璟督兵四麵攻城,胡海洋等人翻越城牆入城,張子賢又率部眾巷戰,天亮時潰敗,張子賢和元帥鄧思誠等人被擒,全城兵馬被繳獲。楊璟調衡州衛指揮同知丁玉守衛永州,於是耒陽等州都派人來投降。
戊午日,大將軍徐達派遣都督同知馮宗異、康茂才等人分兵攻取陝州,又派部下及降將楚諒招安登封各山寨頭目柴岩、翁諒等人,於是守衛鞏縣孟夏寨的參政李成前來歸降。
庚申日,元朝福昌守帥知院張興、駐守許州的鈞州守將哈剌魯、右丞謝孚、陳州知院楊崇,各自派人到大將軍處表示投降。
辛酉日,大將軍徐達派遣參政傅友德攻取福昌山寨,元朝右丞潘莽兒投降。
副將軍常遇春攻下汝州後,留兵守衛,接著又攻下郟縣。
壬戌日,都督同知馮宗異等率軍抵達陝州,元將脫因帖木兒棄城逃走,馮宗異率軍入城,留下都督同知康茂才守衛陝州。
癸亥日,設立山東行中書省,調任江西參政汪廣洋為山東參政,任命翰林學士陶安為江西參政。
皇上於是對陶安說:“朕渡過長江之初,你首先率領父老鄉親到軍營門前拜見我,為朕陳述帝王大業,論述當時的事務,非常符合朕的心意。因此早晚都在幕府中輔佐,在軍旅之事上,幫了很多忙。接著進入翰林院,聽到了你更多正直的言論。現在調任汪廣洋為山東參政,而江西是長江上遊的大都會,能夠代替他的人,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了,希望你能替我治理好江西。”
陶安回答說:“我因為出身低微淺陋,承蒙選拔錄用,能在您身邊做事,您的期望實在太高了。現在又把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恐怕難以完成托付,辜負了皇上的恩情。”
皇上說:“親自披掛鎧甲,在兩軍陣前決出勝負,這是武士的事情,不是儒生所能做到的。如果說秉承朝廷旨意宣揚教化,安撫聚合一方百姓,這是讀書人的事情,不是武人所能做的。朕用人,用其所長,不強求其所不能。你的才能適合擔任這個職務,所以才交給你,我怎會偏愛你一個人,而不愛惜一方百姓呢?”陶安於是叩頭接受命令。
把陝州盧氏縣劃歸南陽府管轄。
追封參軍胡深為縉雲郡伯。
製書說:“竭儘忠誠效力國家的,確實是有功勳的老臣;尊崇其德行、報答其功勞,應該用優厚的追封典禮。讓過去的光輝得以彰顯,讓高尚的氣節永垂不朽。考察古代的典章製度,對你加以恩寵。原參軍胡深,天生不凡的資質,年輕時就有卓越的才能,文采出眾,又精通軍事韜略。朕在江東開創帝業時,曾在金華駐軍,得到賢才輔助。你起初擔任省府幕僚,接著被提拔為參軍。對外協助謀劃國家大政,對內在幕府參與機密要務,恭敬謹慎地恪守本職,廉潔奉公,有很好的名聲。想到括蒼城靠近閩海地區,賊寇經常侵擾,百姓不得安寧,便讓你率領正義之師鎮守那裡,有了你保衛治理的幫助,朕就沒有了東顧之憂。怎奈軍隊逼近賊寇區域,倉促間遭遇敵人,你能身先士卒,慷慨獻身。如今福建已全部納入版圖,抓獲的賊寇首領,已下令用其血塗鼓祭祀。可惜你沒能看到這些,讓朕深感悲痛思念。因此對你加以褒獎,以表彰你的英勇壯烈。你的後代,朕會一直記掛。將把世襲的俸祿賞賜給你的家族,希望能永遠延續家族的祭祀。希望你能接受這一恩寵,以告慰亡靈。可追封為縉雲郡伯。”
任命侍儀範常為翰林直學士。
當初,範常掌管太平府時,鼓勵百姓耕種。當時戰亂之後缺少種子,官府糧倉裡有數千石糧食,範常向朝廷請示,把這些糧食全部借給百姓,到秋天獲得大豐收,私人糧倉裝滿了,官府糧倉也充實了。於是興辦學校,延請儒士任教,百姓生活安定。
範常被召入朝擔任侍儀,皇帝向他詢問時政和古今事宜,他總是直言不諱,於是被提拔為學士,不久又兼任太常卿。當時開始製定禮樂製度,研究實施辦法,範常經常參與商議。後來又擔任起居注,因生病辭官退休,皇帝親自作詩賜給他,最終在家中去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甲子日,朱元璋)派遣使者告知都督同知馮宗異:“如果攻克潼關,不要急於乘勝向西進軍。現在大軍正忙於北方的戰事,應該選派將領留下士兵守住關隘,以阻擋敵人的援兵。你暫且率領軍隊返回汴梁,朕將親自前往商議此事。”
這一天,皇帝的車駕從京城出發,前往汴梁。當時大臣們都認為統治天下的人應該居住在中原,汴梁是宋朝的舊都,勸說皇上定都於此,所以皇上前往視察,並且與大將軍徐達等人商議攻取元都的事宜。
鎮守方山寨的儒官程夢魯率領部眾到大將軍徐達處投降。
都督同知馮宗異進兵攻打潼關,李思齊、張思道放棄潼關連夜逃走。
當初,李思齊和張思道聽說朝廷軍隊攻取河南,就駐軍潼關抵抗。不久,李思道的軍營失火,李思齊於是率軍退守葫蘆灘,派遣部將張德、欽穆、薛飛守衛潼關。
等到朝廷軍隊抵達,李思齊放棄輜重逃往鳳翔,張思道逃到鄜城。
丙寅日,馮宗異率軍進入潼關,領兵向西抵達華州,元朝的守將都望風潰逃。
丁卯日,指揮唐黑塔等人攻打裕州泉白寨,元朝平章郭雲堅守,唐黑塔等人)沒能攻克。
元朝孟津守將萬戶李恕、答底寨僉院陳德庸都到大將軍處投降。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一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