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4066年)三月初一,皇上和儒臣談論《易經》,談到天地養育萬物,聖人養育賢才並澤及萬民。
皇帝說:“君主的職責在於養育百姓,隻要能夠養育賢人,與他們共同治理國家,那麼百姓就都能得到養育。然而了解人是最難的,如果所培養的人確實是賢能的,而任用他們治理百姓,那麼國家就不會有白白浪費的俸祿,百姓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所供養的人不是賢人,反而會危害他的百姓,這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所以君主供養賢人並不難,難的是了解賢人。”
大將軍徐達從蒲州率領軍隊渡過黃河,第二天,駐紮在蒲城的車渡店、七棱等營寨,守軍都逃跑了。徐達命令指揮朱明等人派兵守衛。元鄜城守將副樞施成前來歸降,交出他所接受的宣印,於是我方)派兵駐守鄜城,仍然命令施成一同駐守。
丙申日,皇上因為旱災接連發生,於是想起自己身份低微時的艱苦,就減少膳食,反省過錯,祭告皇父仁祖淳皇帝、皇母淳皇後說:‘祖宗積累德行,眾神靈保佑幫助,平定禍亂,上帝任命我做天下百姓的君主,把管理百姓的職責交給我,讓我使百姓生活富足,我隻擔心不能勝任,每日心懷憂愁恐懼。我看到去年各地發生旱災,百姓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今年春天風雨不按時到來,豐收還是饑荒還不能預料,於是想到自己身份低微的時候,父皇、母後在災年缺少食物,摘取可以吃的草類,混雜著米一起煮,艱難困苦的情景,怎麼敢忘記呢。現在我富有天下,卻遭遇這樣的時運,過錯實在是在於我啊,百姓有什麼罪過呢!於是準備了粗茶淡飯,和妻妾們一起吃了十幾天,來和百姓共同承擔艱難,來回應上天的譴責,特此告知你們。’
命令京城衛所的將士練習武藝。當時各位將領率領軍隊平定中原,進入關陝地區,而留在京城的將士大多過著安逸的生活。皇帝告訴他說:“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提前準備,這樣才能成功。事先疏通河道,麵臨乾旱時就不用擔心無水可用);已經乾涸了才去打水,焦土也難以得到滋潤。你們在閒暇的時候,應該練習武藝,不能因為無事就貪圖安逸。那些沉溺於安逸享樂的人,必定走向危險滅亡,在安逸時考慮到危險的人,才可以長久保持安寧。又說:‘取得成功並不容易,保持福祿就更難了。’現在國家任用人才,就像使用車子,如果有抵觸而不能順利前行的情況),就把東西)移裝到彆的車子上了。你們要引以為戒啊!”各位將領都磕頭謝罪。
丁酉日,派遣中書參政蔡哲祭祀三皇,讓勾芒、祝融、力牧、風後附祭配享祭祀)。勾芒、祝融坐在右邊,風後、力牧坐在左邊,依照祭祀先聖先師的禮儀。祭祀三皇時,盛放的食品有籩豆各八個,簠簋各兩個,登鉶各一個,爵三個。犧尊、象尊、山罍各一個,帛一匹,顏色為白色,還有祝一人,一共使用牛、羊、豬各一頭。祭祀時配享的籩豆各四個,簠簋各一個,鉶一個,爵三個,象尊、犧尊各一個,幣一個,白色,祝板一個,共用羊、豬各一個。祭祀時演奏登歌,祝文說:伏羲啊,偉大的君主最初畫成八卦,教導百姓書寫文字,繼承上天意旨樹立準則,開始開創道統。恭敬地用幣帛、犧牲、粢盛等各種祭品,按照禮儀明確地進獻,讓勾芒氏配享祭祀。神農說:偉大的祖先開始製作耒耜一種農具),民眾才開始以穀粒為食,他)嘗遍百草,功績救濟萬世。恭敬地用幣帛、牲畜、穀物和各種祭品,按照禮儀明確地進獻於神),以祝融氏配享祭祀)。黃帝說:‘偉大的帝王通達變化、神奇地施行教化,垂衣拱手無為而治),製度逐漸完備,來救濟萬民。’現在謹以犧牲幣帛、五穀庶品,敬獻給祖先,以風後氏、力牧氏配享。勾芒說:“在季春時節,要祭祀太昊伏羲氏。”神靈有盛德,木德為其屬性,春天為萬物生發之始,功業遍及萬物,其根本在於至仁至善。恭敬地用幣帛、犧牲、穀物等各種祭品,依次恭敬地進獻陳列於神前,表示祭祀)。祝融說:‘隻有火是盛德之神,主管夏天,滋長萬物,功勞在上古時期,恩德惠及無窮無儘的後世。’風後說:‘隻有您貫通天時,揭示孤虛的奧秘,輔佐軒轅,您的德行和功業將會名垂千古。’力牧說:‘隻有神的兵法奇特隱秘,有光輝有威烈。’土德更加崇高,功績流傳萬代。我的詞如同勾芒。
皇上因為春天很久沒有下雨,就向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告祭。中間設置風雲雷雨、五嶽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嵩山)、五鎮東鎮沂山、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四海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共五個壇;東邊設置鐘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西、兩廣廣東、廣西)、海南、海北、山東、燕南、燕薊山川、旗纛軍旗)等神位,共七個壇;西邊則是江東、兩浙浙東、浙西)、福建、湖廣湖北、湖南)、荊襄荊州、襄陽)、河南、河北、河東、華州、京都城隍共六個壇,總共十八個壇。皇帝在中五壇獻上帛。初次獻祭時,皇上親自舉行祭禮,兩邊廊廡中的神位,則命令官員分彆獻祭。每個祭祀壇上祭祀用的牲畜是牛犢、羊、豬各一頭,祭祀用的幣,祭祀太歲、風雲、雷、雨時用白色的,其餘的各依照它們所代表的方位使用相應顏色的帛)。籩豆、簠簋的規格祭祀時的數量等方麵)比照社稷祭祀時的情況)。進獻一隻登食器),裡麵盛著未加五味的肉汁,進獻兩隻鉶盛羹器),裡麵盛著五味調和的羹,其禮儀和平常祭祀相同。祝文中說:“朕繼承前代君王統禦天下、治理教化萬民,在去年紀年建號之初,天下就遭遇了旱災,中原地區的百姓尤其遭殃。今年自從孟春時節下過雨之後,中春時又沾了一點小雨,到現在再沒下過雨,雖然還沒有妨礙到農忙之事,但氣候終究還是沒有調和順暢。俯伏而思,去年因為旱災,百姓大多處境艱難,如今又缺少雨水,百姓的生計依靠什麼呢?我實在非常擔憂。我日夜深思,天地愛惜生靈,一定不會讓百姓落到流離失所的境地。然而神靈如果沒有人類祭祀)的話,靠什麼來享用祭品)呢?人如果沒有神靈,又拿什麼來祭祀呢?我不敢頻繁打擾天地,隻有眾神主管下方土地上的民眾與萬物,參與協助天地的造化之功。希望神明能夠將百姓的疾苦告知於天地,祈求賜予及時的風雨,讓糧食豐收,養育百姓萬物,讓他們都能順遂地生活,我怎敢不知道報答呢!”請享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戊戌日。皇上曉諭指揮同知袁義說:“你所統領的士兵,大多是山東的壯士,勇敢並且好爭鬥,如果加以訓練,全都是精銳的士兵。然而應當推行恩意來使他們歸心,嚴明號令來統一他們,這樣在臨敵作戰時,才能讓他們拚死效力。現在新晉升武職的人,大多不懂得訓練士兵的方法,也不想想如今的富貴,都是從戰功中得來的。況且智慧超過一百個人的人,就能成為一百個人的首領;智慧超過一千個人的人,就能成為一千個人的首領;智慧超過一萬個人的人,就能成為一萬個人的首領。以前平章俞通海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交戰,陳友諒用巨大的戰艦逼近俞通海的船,形勢危急,他所統率的士兵都奮勇作戰,用頭抵住戰艦,頭盔都被撞壞了,這才得以逃脫。如果不是俞通海訓練有素,恩威並施,怎麼能讓士兵們拚死效力到這種程度呢?你們要效仿他,千萬不要懈怠懶惰而荒廢政事。”
翰林學士朱升等人奉皇帝旨意撰寫了齋戒文,說:‘凡是祭祀,都要先進行齋戒。有了戒懼,然後才可以感動神明。戒是禁止外在的行為,齋是整理內在的身心,沐浴並更換新衣,離開家中的臥室到外麵去住,不飲酒,不吃葷,不去問候病人,不去吊唁喪事,不聽音樂,不處理刑律訴訟之事,這就是戒。專心一意,恭敬謹慎,不想其他的事,如果有什麼想法,那就想所祭祀的神靈,就像在自己頭頂上,就像在自己左右一樣,保持純粹真誠,不要有片刻的懈怠,這就是齋戒。舉行大型祭祀活動時要齋戒七天,前四天叫做‘戒’,後三天叫做‘齋’。中祀要齋戒五天,前三天是戒,後兩天是齋。’皇帝看完之後,說:“凡是祭祀天地、社稷、宗廟、山川等神靈,都是為天下生靈祈福,應該下令讓百官一起齋戒。如果自己有向天地眾神祈禱的事情,且這些事情與百姓無關,擔心百官齋戒時不能做到專心致誌,就不下達命令。”又對中書省大臣說:“朕每次祭祀天地眾神,隻是表達我的感恩戴德之意,祈求福祉,來保佑百姓,從來不敢自己求福。況且齋戒是用來表達誠意的,誠意到了還是沒到,神靈降臨還是不降臨,都和齋戒有關。所以我每次齋戒,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現在確定的齋戒時間,大祀為七天,中祀為五天,這不是太久了嗎?一般來說,時間長了人心就容易懈怠,懈怠之心一產生,反而變得不恭敬了。可以在臨近祭祀的時候齋戒三天,務必做到精神專注,這樣或許就可以感動神明了。”皇帝命令太常將這個規定記錄下來,成為法令。
己亥日,大將軍徐達的軍隊駐紮在櫟陽縣的康橋,派遣武德衛參隨喬巨川守衛同州,雄武衛參隨孫德等人守衛滄頭和櫟陽,接著奔赴鹿台,以便攻取奉元。
庚子日,將福清州改為福清縣。設置廉州百戶所,調遣雷州衛百戶歐陽永昌率領士兵守衛此地。
翰林學士朱升因為年老請求退休,皇帝下詔同意了。朱升字允升,是徽州休寧人。朱升師從同郡的陳櫟,陳櫟博學多識,遍覽群書,在石門隱居。朝廷軍隊攻下徽州以後,朱升就被召見,多次接受詢問。等到皇上即位,他被授予現在的官職。到這時因為年老辭官回到石門,後來在家中去世。他所著的有《易》《詩》《書》《周官》《儀禮》《禮記》《四書》《孝經》《小學》的旁注注解,以及《書傳補正輯注》流傳於世。
皇上曉諭諸位將領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處在安樂時能考慮到危險,處於太平時代能考慮到動亂。現在天下剛剛平定,怎麼能就認為已經安定而忘記警戒呢?我看你們大多沒有這樣的智謀思慮,隻知道享受富貴,尋求娛樂,對於自己所統領的士兵,完全不知道訓練選拔。倘若一旦有緊急的情況,又怎麼能派上用場呢?我以前打下金華時,住在廉訪司,有幾個負責清掃的老兵,能講述元朝當時征兵的事。使者問對方的主將說:‘你的士兵還有嗎?’回答說:‘有。’使者問:‘在哪裡?’主將舉起佩戴的錦囊,拿出一張紙,指著紙說:‘都在這裡了。’他們懈怠鬆弛到這種地步。等到天下大亂,沒有士兵可用,於是召集農夫,驅趕市民當兵,以至於這些人拉不開弓射不出一箭,隻能一個挨一個被殺,妻子兒女都被俘虜。國家的滅亡,實際上是這些人造成的。你們能不引以為戒嗎!”
大將軍徐達率軍到達鹿台,然後進入奉元路。當初,元朝行省平章李思齊占據鳳翔,副將許國英、穆薛飛等人守衛關中,張思道和孔興、脫列伯、被稱為金牌張龍、濟民李景春等人駐守鹿台,來保衛奉元。等到聽說大軍入關,張思道等人提前三天從野魚口逃走了。徐達到達後,派都督僉事郭子興率領輕騎兵直搗奉元,而自己率領大軍跟隨其後,渡過涇水、渭水,到達三陵坡,一千多名父老鄉親出來迎接並投降。徐達於是按兵不動,命令左丞周凱進入城中安撫曉諭百姓)。第二天,徐達整頓軍隊進城,將奉元路改為西安府,任命夏德潤代理知府的職務,常達代理經曆。當徐達的軍隊抵達鹿台時,元陝西行省平章哈麻圖拋棄奉元逃往盩庢,被當地的民兵殺死。平章政事歪頭、西台治書侍禦史王武逃走了,後來又投降了,於是將他們斬首。西台禦史桑哥失裡守衛關家洞,徐達派兵攻打他,桑哥失裡走投無路,堅決不肯投降,和妻子兒女一起跳崖而死。左丞拜泰古逃進終南山,郎中王可服毒藥而死。檢校阿失不花上吊自殺而死。三元縣尹朱春對他的妻子說:‘我應當以死來報效國家。’妻子說:“你能儘忠,我難道不能儘節!”也一起跳下懸崖死了。當時關中地區歸附後,百姓遭受饑荒,皇上聽說後,下令每戶賞賜一石米。接著又命令他前往孟津糧倉,每家發給二石米,百姓都很高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辛醜日,皇帝與翰林待製秦裕伯等人談論學術。皇上說:‘做學問的道理,在於誌向不可以自滿,度量不可以狹小,意誌不可以驕矜。誌得意滿就會驕傲自滿,度量狹小就會趾高氣揚,意氣驕矜就會器量狹小,驕傲自滿就會受到損害,趾高氣揚就會變得懈怠,器量狹小就會變得卑下淺陋。所以聖人的學問,以天為標準;賢人的學問,以聖人為標準。如果局限於狹小的範圍並且被平凡淺近的東西所束縛,那麼又怎麼能夠擴充、增廣自己的學問呢?’裕伯回答說:‘確實如同聖上所說的那樣。’
壬寅日,參政陸聚攻打承天寨,攻克了它,俘獲那裡的頭目等人共二百七十戶、男女一千多口。夜裡,太陰星侵犯鬼宿。
癸卯日,副將軍常遇春、馮宗異等人率領軍隊從陝西出發,前去攻打鳳翔。
丙午日。皇上對翰林侍讀學士詹同、待製秦裕伯等人說:“過去各地局勢動蕩不安,百姓遭受的災禍極其嚴重。上天之道厭惡混亂,人心都向往安定,所以作亂的人最終都會滅亡。現在雖然疆土已定,但中原大地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東南地區雖然已經恢複,但糧食物資和勞役又都依賴於東南地區,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讓百姓休養生息呢?”詹同回答說:“陛下撫恤顧念遭受創傷的百姓,心中憂愁勞苦,實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皇上說:‘受寒冷之苦的人想得到溫暖,身受暑熱的人想得到清洗。如今百姓盼望安定,超過了在寒冷時盼望溫暖、在炎熱時盼望涼爽的程度,正應當有辦法來救助他們。’
大將軍徐達派武德衛鎮撫張野守衛鄠縣。
副將軍常遇春等人率領軍隊抵達鳳翔,李思齊十分害怕,率領部下十多萬人向西逃到臨洮。常遇春指揮軍隊進入城中,俘獲了元軍的部將薛平章等人。
戊申日,皇上對翰林侍讀學士詹同說:‘古代的人寫文章,有的是為了闡明道德,有的是為了處理當世事務。像《尚書》中的典謨,都是明白易懂的,沒有深奧怪異、難以理解的語句。至於像諸葛亮的《出師表》,又何嘗是雕琢刻鏤而成的文章呢?但他的誠意卻流露於字裡行間,至今人們誦讀起來,自然會感到忠義而激動。近代的文人,不探究道德的根本,不通曉當代的事務,寫文章雖然艱深,而意義實際上淺近,即使超過司馬相如、揚雄,對實際應用又有什麼補益呢?從今以後翰林撰寫文章,隻選取那些闡述道理、明曉當世事務的內容,不要使用浮華的辭藻。’
己酉日,將封州的封川、開建二縣劃歸德慶府,陽山縣劃歸連州。不久後,將封州合並到新州,將桂陽州合並到連州。
都督同知康茂才派遣百戶周海將投降的前元平章周元圭以及賽因帖木兒送到大將軍徐達的軍營。賽因帖木兒,是王保保的部將,是知院八丹的弟弟。
辛亥日。大將軍徐達命令各衛軍士修建鹹陽橋,派都督耿炳文鎮守陝西,隨後就率軍從陝西出發,前往鳳翔。並奉旨派遣平章楊璟率領左丞周凱及張參政等人回師征討唐州。當初,軍隊攻下唐州,派指揮朱某駐守在那裡。後來唐州的士兵發生叛亂,殺死了朱指揮。蘇家寨的賊寇將領老馬劉和南陽的郡縣都紛紛起來響應。事情傳開以後,皇帝派人命令徐達、楊璟等人前去討伐。
癸醜日,設置北平、廣西兩個行省,任命山東參政盛原輔擔任北平參政,中書參政劉惟敬擔任廣西參政。廣西的州縣原先隸屬於湖廣的,以及北平的真定等府州縣隸屬於山東、河南的,都恢複了原來的隸屬關係。北平行省共管轄八個府、三十七個州、一百三十六個縣、一個長蘆鹽運司。
改英德州為英德縣,隸屬於韶州府。
甲寅日,提拔禦史台經曆劉希魯為刑部尚書。參政傅友德的軍隊攻克鳳州,派指揮張龍鎮守。
乙卯日,任命王居仁為侍禦史。大將軍徐達到達鳳翔,任命指揮吳宏代理知府事務,不久又任命鎮撫黃源代理同知,代替吳宏,還派遣指揮餘思明率兵守衛。
戊午日,皇帝下詔增建國子監的學舍。起初,應天府學被立為國子學。到這時,皇上因為太學的規製不夠宏大,對中書省的大臣說:“太學,是培育賢才的地方,是用來興起禮樂,昌明教化的地方,是賢人君子產生的地方。古代的帝王,建立國家,統治百姓,都把這個當作最重要的事情。我在艱難困苦之後繼位,首先建立太學,招攬儒者擔任教師,來教育學生。如今學習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學校房屋低矮狹窄,不夠居住。命令工部擴建學舍,一定要高大明亮、寬敞開闊,使學生講習有地方,遊玩休息有場地,這樣將來就能有很多有才能有德行的人了。”
這個月,設置了密雲衛。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