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5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

第5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六(1 / 2)

洪武二年4066年)冬季十月初一,高麗使者成惟得等人辭彆回國。

皇上寫信曉諭其國王王顓說:‘近來使者從你的王國歸來,朕詢問你王國的政治風俗,城牆、軍隊、住房情況如何?’使者說:‘當地習俗是沒有城牆,雖然有武器裝備但侍衛不嚴密,有居住的房屋卻沒有處理政務的地方。’國王一心喜好佛教,在離海邊五十裡或三十裡的地方,百姓才開始有了安寧的住處。我詢問原因,他說曾經被倭奴騷擾,如果真是這樣,我很替大王擔心。我雖然德行淺薄,但作為天下之主,你已經稱臣進貢,這一做法合乎古代的禮儀。凡是諸侯的國家,形勢將要接近危險的時候,所以挽救危局、保衛國家的方法,不能不明了,大王您要知道這個道理。古時候,王公設置險要地勢來守衛自己的國家。現在大王您擁有百姓,卻沒有城牆,百姓將依靠什麼來保護自己呢?治理國家的人從來沒有放棄過軍備。現在大王不整治軍事裝備,那麼國家的威望就會喪失。百姓把糧食視為生存的根本,現在沿海地區的土地沒有被耕種,百姓的食物就會匱乏。凡是國家,都一定有發布政令的地方。現在大王有居住的房屋卻沒有處理政務的廳堂,那麼就無法向臣下顯示尊嚴,朕很不讚同這種做法。曆代的君主,不分華夏與四夷,隻需要修習仁義禮樂來教化百姓。形成習俗。現在大王放棄治理國家的政事,每天以持齋守戒為要事,想要以此求得福報,這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了。佛教的教義學說,在三皇五帝的時候沒有聽說有過,而那個時候天下非常太平。後代致力於佛教事務)卻能夠保全自己國家的,人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情況啊。梁武帝蕭衍)的事情,可以作為明顯的借鑒,大王難道不知道這件事嗎?大王之所以能成為高麗的國王,都是因為前代積累的功業。如果推行先王的治國之道,和百姓一起興辦有利的事、除去有害的事,使百姓人口增多,父母妻兒都能吃飽穿暖,各得其所,那麼國家就能長久存在。修養德行、祈求福分,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大王為什麼不做這件事而做那件事呢?身為一國之君,應該重視祭祀的典禮。聽說大王的國家,不飼養祭祀用的牲畜,拿什麼來供給國內山川城隍的祭祀呢?古人說過:‘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爭。’如果軍事不整治,祭祀之事不周全,那憑借什麼來治理國家呢?現在元朝的氣數已儘,沙漠邊塞的百姓沒有統領者,我的軍隊還沒到達遼東、沈陽,這期間或許有強橫凶暴之人出現,他們)即使不成為中原的禍患,也一定會騷擾高麗。何況倭寇在海島出沒,已經有十多年了,必定知道大王的虛實,這也是不能不考慮的事情)啊。大王想要抵禦敵軍,如果沒有雄武的將領、勇猛的士兵,就不能到邊疆之外去進行遠距離作戰。大王想要守住它,不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內部有儲備積蓄,外部有救援的兵力,就不能挫敗敵軍的銳氣並擒獲敵人。由此說來,大王您所承擔的責任也很重啊。明智的人在禍患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加以防範,把危險轉化為安全。之前的這幾件事,朕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過是想與大王共同分擔這些憂慮罷了,大王要仔細考慮這件事。並且知道你想要製定合乎禮法規範的服飾來供奉家廟,我感到非常高興。現在賜給你王冠服飾、樂器、陪臣冠服,以及洪武三年的大統曆、六經、四書、通鑒、漢書,你可以去領取。我寫的這封信,就不再多說其他的事了。’仍然賞賜了魏惟得等人數量不等的綾羅綢緞。

皇帝派湖廣行省平章楊璟前去招降明升。楊璟到達蜀地,向明升說明禍福,讓他獻出國家,入朝拜見皇帝。明升被眾人的議論所牽製,不能做出決斷。楊璟回來後,又寫信去開導他說:“我聽說古代擁有國家的人,力量相同就比德行,德行相同就比道義,道義不足就不敢對抗,德行不夠就歸順,所以能使自身和家族兩全而得到保全,名聲流傳於無窮無儘的後世,福澤延及子孫,家族長久。反之,往往會招致失敗。現在您憑借年輕的資曆,繼承前人的功業,占據了巴、蜀地區,安靜地坐在那裡,不向我谘詢最高的策略,而是聽取眾人的意見,認為瞿塘峽、劍閣地勢險要,隻要一個人拿著武器守衛,一萬個人也無法奈何,這都是不了解時勢變化,而誤導了您。為什麼呢?過去占據蜀地且勢力最為強盛的,沒有誰比得上劉備,諸葛孔明輔佐他,訓練士兵,但財物費用不足,就從南蠻獲取財物),然而仍然早晨不能為晚上打算處境窘迫),僅僅能夠保全自己。現在您的疆土,向南不超過播州,向北不到漢中,拿這個和中原相比,相差極遠,而想靠著這小小一塊地方,延續短暫的生命,可以說是明智嗎?如果說險要阻塞之地可以依靠,那麼三苗的舊址就不會被滅掉,有扈氏的國家就不會滅亡,蠶叢、魚鳧的屬地就不會歸您所有了。我們的皇帝仁義聖明,神武英明,調兵遣將,天下無敵,運用謀略,奇招迭出,神明也會響應他的號召,歸順的人都會受到恩賜,頑抗的人才會受到討伐。因為您的先人與我們關係友好,所以我不忍心發兵攻打,多次派遣使者告訴您我的意思。又因為您年幼,沒有經曆過變故,恐怕會被狂妄無知的言論所迷惑,失去長遠巨大的利益,所以又派遣楊璟,當麵告知其中的禍福。我軍深仁厚澤,對明氏的待遇也不薄,足下難道不能深思嗎?而且以前那些犯上作亂的雄豪之人,如陳友諒、張士誠,他們偷偷占據吳楚之地,製造船隻堵塞江河,囤積的糧食堆積得超過山丘,手下有強勁的將領和勇猛的士兵,自認為無人能敵。然而在鄱陽的這一場戰役中,陳友諒被斬首;不久之後回師向東征討,張士誠自縛投降。這不是憑借人的力量做到的),實在是上天的旨意啊。您看看這個,覺得怎麼樣?陳友諒的兒子逃竄到江夏,朝廷派軍隊前去討伐,他走投無路,出城投降,皇上寬恕了他的罪過,封他為侯爵,這樣的恩德榮耀,天下人都知道。您沒有他們那樣的過錯,而能幡然醒悟,獨自判斷,自我尋求更多的福分,就一定會享有分封的土地,保證先人的祭祀,世世代代不斷絕,這難道不是很明智嗎?如果你們一定要在一個角落裡強硬抵抗,苟延殘喘,就像魚在沸騰的鍋裡遊動,燕子在危險的帳幕上築巢一樣,禍患即將到來,自己卻還不知道。田璟擔心朝廷的軍隊一旦到來,其來勢不可抵擋。前些日子您的大臣為您謀劃,有的把郡縣獻給彆人,有的把城池拱手讓人,他們都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謀取富貴。在這個時候,老母親和年幼的孩子,將要歸向何處呢?縱使你年紀小不明白事理,提到母親,難道你不為此痛心嗎?災禍、幸福、利益、危害,清晰可見,叛逆和歸順的抉擇,就在您審慎思考之後做出決定罷了。”郭升不能聽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任命方國珍為廣西行省左丞,李思齊為江西行省左丞,兩人都沒有到任,在京城領取俸祿。

任命參軍周彧為山西行省參政。

癸亥日,任命叚璟等八個人擔任各道按察司僉事,每人賜給一套衣服。

甲子日,記錄平章廖永忠所率領的征討南方將校的功績。皇上想要賞賜廖永忠,因為大將軍徐達等人還沒有回來,所以沒有賞賜)。等到賞賜時,皇帝下令先賞賜將校,指揮使每人賞賜六匹綾羅綢緞,千戶、衛鎮撫每人賞賜五匹,百戶、所鎮撫每人賞賜四匹,陣亡的將士加倍賞賜,病死的將士賞賜按照出征將士的一半賞賜,士兵按照等級賞賜不同數量的大米。第二天,各位將校入宮謝恩,皇帝對他們說:“論功行賞,是國家的常規法典,但倉庫裡的財物,都是百姓供給的,這些是上天的財物,皇帝隻是替上天管理財物來等待有功勞的人,不敢隨意妄用一分一毫。現在你們為國家效力,摧毀暴徒,平定禍亂,使天下百姓安寧,所以拿出這些來酬謝你們的功勞,這不是私人的恩惠。你們攻城略地,在箭石交加之中戰鬥,辛苦確實很多,但是今天功成名就,接受賞賜,也可以說是榮耀了。”各位將領感激喜悅地退下了。

己巳日,征召山西參政陳亮擔任中書省左參政,掌管吏部、戶部、禮部三部事務。

庚午日,皇帝下令將開平忠武王常遇春葬在鐘山北麓,並將九十件隨葬的器物放入墓室中。隨葬的明器中有鉦二件、鼓四件,紅旗、拂子各兩件,紅羅蓋、鞍籠各一件,弓兩張、箭三支,灶釜、火爐各一個。以上這些東西都是用木頭製作而成的。水罐、甲頭、盔、有托的酒杯、勺子、壺、瓶子、酒甕、痰盂、水盆、香爐各一個,燭台兩個,香盒、香匙各一個,香筷兩根,香匙、筷子、瓶子。茶鐘、茶盞各一個,筷子兩雙,湯匙一把,匙箸瓶一個,碗兩個,碟十二個,袋子兩個。以上這些東西都是用錫製造的,外麵用金包裹。班劍、牙杖各一把,包金的立爪、骨朵、戟、響節各兩件,交椅、腳踏、馬杌各一件,散馬六匹,槍、劍、斧、弩、倉卓、床、屏風、拄杖箱、交床、香卓各一件,凳子兩件。以上這些東西都是用木頭做的。樂工十六人,舉著儀仗的二十四人,控馬的六人,女仆十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四人,門神二人,武士十人,都是用木頭製造的。它的高度是一尺。雜物:翣六個,璧一塊,篋笥、楎椸、??鞶各一個,苞兩個、筲兩個,糧漿瓶兩個,油瓶一個,紗帳、暖帳各一個。三束黑色的帛,兩束淺紅色的帛,每束帛長一丈八尺。

當初,常遇春的訃告送到朝廷,皇上悲痛哀悼,停止上朝,立即命令禮部討論天子為大臣舉行哀悼的禮儀,並且命令中書省、兵部敘述常遇春曆任官職的功勳事跡,交付翰林院撰寫,不要讓他的事跡埋沒。禮官說:‘按照周朝的製度,天子哭吊諸侯,由大宗伯擔任上相。’檀弓說:‘天子哭諸侯的時候,要戴雀形花紋的弁一種帽子),穿黑色的衣服。’自周朝以來,天子為各位王妃、公主、大臣、宗戚、外祖父母、後父母、內命婦以及藩國國王的喪事,都要舉行舉哀儀式。哀悼的禮儀:東漢東海恭王去世,漢明帝親臨津門亭發喪。晉朝的長樂公主、扶風王司馬亮去世,晉武帝都下令為他們舉哀三天。唐朝永安王李孝基去世,唐高祖為他舉行哀悼儀式。宋朝汝南郡王、晉王夫人符氏去世,皇帝都為她們穿著素服舉行哀悼儀式。這是為了諸王妃主而舉行的哀悼儀式。魏國的司馬曹真去世,皇帝親臨城東,設帳幔哭吊他。唐朝太子右衛率李大亮去世,唐太宗為此在另外的宮殿為他舉行哀悼儀式。宋朝太師趙普去世,宋太宗為他穿上白色的喪服舉行哀悼儀式。樂安郡公惟正去世,宋仁宗身穿素服在後苑為他哀悼。這是為大臣和宗戚而舉行哀悼的禮儀。現在請求以宋太宗為韓王趙普舉哀的先例為參考。其禮儀為,聽到訃告那天,在西華門壬地設置皇帝的帷帳,麵向南方,在正中間安放皇帝的座位,座位上放置白色的褥墊。侍儀司在皇帝的營帳前的南邊設置占卜的人位置,在禦幄前設置文武官員陪哭的座位,東西相對。奉慰者站立的位置在報喪者位置的北麵,麵向北方。設置讚禮二人,站在報喪者拜位的北麵,引導報喪者二人,站在讚禮者的南麵,引導文武官員四人,站在文武官員陪位者的北麵,都東西相對。這一天,拱衛司在奉天門準備好儀仗,恭迎皇帝的車駕。引禮官引領文武百官身穿素服從西華門進入,站在陪哭的位置上。報喪的人也從西華門進入,站在西南方向。侍儀官奏報皇帝出行等事)在外麵已經準備停當。皇帝身穿素服,乘坐輿車前往帷幄,儀仗分彆列在帷幄前麵的左右兩側。和聲郎在禦幄的南邊陳設樂器,不演奏。太常卿在幄帳的西邊跪下奏報:‘某官來報喪,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臣某官因某病去世。’請開始舉行哀悼儀式。皇帝哭,在位的文武百官都哭。太常卿跪著上奏,‘停止哭泣。’皇帝停止哭泣,在位的百官也都停止哭泣。引禮官引導文武百官到奉慰位麵向北站立。引領領班到皇帝麵前唱喏跪拜。讚禮官主持禮儀的官員)一同指揮),高喊‘跪下’,班首官員朝拜隊伍的排頭者)和百官都跪下。班首進行慰問。引領的禮節也是這樣。讚禮官唱‘俯伏’‘起身’‘平身’,班首和百官都俯伏下拜,然後起身,再站好。引導禮儀官引導文武官員分彆按班次站立。引禮官引導報喪的人到拜位。讚禮官高唱行鞠躬禮,行四次拜禮,然後起身站直。引導行禮的人引導報喪的人退下。太常卿跪著上奏說:“禮儀結束,皇帝起身,乘坐車駕回宮。”引禮官引導報喪的使者以及文武百官依次退出。皇帝批示說可以。第二天舉行哀悼儀式,禮儀和昨天一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帝下詔書追贈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為開平王,諡號忠武,又推恩封他的三代子孫為王。

常遇春,是濠州懷遠人,世代以務農為業,他生性剛毅,力氣超過常人。壬辰年,各方英雄豪傑紛紛起兵,長江、淮河一帶局勢動蕩不安,常遇春當時二十三歲,被強盜劉聚所俘獲。吳聚看到他相貌奇特雄偉,就把他從行伍中提拔出來任用。常遇春每次出戰,都一馬當先,奮勇殺敵,劉聚很喜歡他。常遇春看到劉聚每天把搶劫掠奪當作正事,沒有長遠的謀略,推測他最終不能有什麼成就,想要選擇可以依附的人。乙未年春天,聽說皇上在和陽駐軍,常遇春就率領幾十個人前來歸附。過了兩個多月,他)請求擔任前鋒。皇上說:‘你來這裡,是因為士兵們斷糧了吧。’你有自己的主人,我怎麼能留下你呢?常遇春再三請求,甚至哭了出來。皇帝說:‘你暫且跟隨我渡過長江,等攻克太平以後,再侍奉我也不晚。’六月,皇上渡過長江,到達采石磯,元軍在磯上列陣,而磯下的巨舟像織布一樣密集,兩軍相距僅三丈多,明軍難以登岸。常遇春乘坐小船到達,皇上指揮他前進,常遇春就棄船持戈先登,敵軍都潰散了,於是攻占了采石,又乘勝攻占了太平,常遇春跟隨皇上守衛太平,皇上就任命他為總管府先鋒。十月,他)被提升為管軍總管。丙申年二月,元中丞蠻子海牙又派兵駐守在采石,使南北交通斷絕。皇上考慮到將士雖然渡過長江,但他們的父母妻兒還留在淮西,按形勢沒有辦法把他們接過來,就命令常遇春率兵攻打淮西。常遇春趕到,設下疑兵分散敵人的兵力,然後用主力部隊與敵軍交戰。等到交戰的時候,他又另外派出奇兵去襲擊敵人,俘獲了敵人所有的精銳士兵。從此元兵控製長江的形勢衰落。不久鎮守溧陽,攻打建康,功勞在眾將領中位居第一。三月,常遇春跟隨徐達攻克鎮江。

四月,常遇春)被授予承信校尉的官職,率領軍隊充任先鋒。

九月,徐達率軍攻打常州,恰逢青衣軍叛變離去,與張士誠聯合。徐達在牛塘被包圍,常遇春和各位將領奮力作戰,把敵軍打得大敗,擒獲了張士誠手下勇猛的將領張將軍。

十一月,他被提升為統軍大元帥。

丁酉年三月,攻克了常州,升任中翼大元帥。

四月,跟從徐達攻下寧國。

八月,攻克了馬馱沙。

十月,占領了池州。

戊戌年春天,升任江南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

十二月,跟隨太祖攻取婺州。

己亥年四月,被授予鎮國上將軍、同僉書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事,駐守婺城。不久後命令他攻打衢州,使衢州投降。

十月,升任僉院。

十二月,攻打杭州。

庚子年三月,被召回。

四月,跟隨徐達在池州打敗陳友諒的軍隊,俘虜和斬殺了一萬多人。

閏五月,陳友諒攻入太平,進犯龍灣,常遇春與朱元璋共同謀劃擊敗了他。不久,皇上整治水軍討伐陳友諒,留下常遇春鎮守京城,軍隊和百姓沒有敢喧嘩的。

辛醜年三月,被任命為江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七月,跟隨皇上奪取安慶,攻破江州,回來守衛龍灣。

十一月,張士誠侵犯長興。皇上當時正駐軍九江,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回到京城,派遣常遇春去支援長興。張士誠的軍隊被打敗,俘虜和殺死了五千多人。

壬寅日,修繕安慶城。池州的羅友賢發動叛亂,占據神山寨,打算與張士誠勾結,杭州、歙縣都感到震驚,常遇春前往攻打他。

癸卯年正月,擒獲並斬殺了羅友賢,其餘黨羽全部被平定。

三月,張士誠派兵在安豐包圍了劉福通,常遇春和徐達前往攻打他們,常遇春衝入敵軍陣營,三次交戰三次獲勝,敵軍大敗而逃,俘獲的士兵和戰馬不計其數。於是包圍了廬州。一共三個月,城池即將被攻破。恰逢陳友諒攻打南昌,皇上朱元璋)命令常遇春解除南昌之圍後返回。

七月,常遇春跟隨朱元璋率領各位將領支援南昌,在鄱陽湖的康郎山遭遇了陳友諒。常遇春和他的戰船連接在一起大戰敵軍,敵軍將領張定邊向來號稱勇猛,奮不顧身地迎上來與常遇春戰鬥,常遇春用箭射中了他,張定邊中箭逃走。不久之後朱元璋的船擱淺,常遇春指揮船隻一起前進,用水湧的力量來使船脫離淺灘,但常遇春的船又被包圍,奮力戰鬥才得以解圍。第二天,又進行大規模戰鬥,於是放火焚燒敵軍的船隻,風猛烈火勢旺,幾十裡的範圍內,湖水都變成紅色。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以及平章新開、陳等人都被燒死了。連續交戰了三天,敵軍士氣被挫敗。等到我軍從湖口出發,各位將領都認為江水湍急,想要放船東下,隻有常遇春一言不發。皇帝知道了他們的情況,命令他們在長江上遊阻止敵軍,常遇春答應了。各位將領將戰船橫向排列,遮蔽了江麵,控製湖口長達十五天。陳友諒的軍隊缺乏糧食,率領一百多艘樓船趕赴南湖觜,想要突出湖口,逃回武昌。我軍戰船攔截攻擊他們,於是和敵軍戰船連接在一起,順著水流上下激烈戰鬥,從辰時到酉時,陳友諒被流箭射死,他的部下又擁立他的兒子陳理逃到武昌。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