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4066年)十一月初一,征虜大將軍、中書右丞相、信國公徐達北伐歸來,入宮朝見,皇上撫慰犒勞他。
甲午日,任命工部尚書孫克義擔任河南行省的參政,兵部尚書安統擔任山西行省的參政,調山西行省參政周彧擔任北平行省的參政。
乙未日,任命工部侍郎張允擔任工部尚書,左司郎中劉誠擔任兵部尚書。
丙申日,任命大都督府都事趙耀擔任湖廣行省參政,工部員外郎張本擔任浙江行省參政。
趙耀,是真定晉寧人。
他)憑借湖廣行省掾吏的身份進入中書省做屬官,升任左司提控,跟隨大將軍徐達攻取蘇州,回來後,被授任大都督府都事,於是跟隨徐達平定山東、河南,攻克元朝都城,奪取山西,進入關中地區。
他在幕府時,處理事情周到縝密,不怕辛苦勞累,徐達非常喜愛並器重他。
至於派遣將領四麵出擊,在進攻、作戰、防守等事務的時候,各種)時機、適宜的策略、方法謀略,趙耀都參與其中。
等到這時他返回京城,被提拔為湖廣行省參政,暫時留在京城,還沒有派遣。
丁酉日,中書省奏請營建後堂,皇上不答應,說:“土木工程,連年不停,現在又想要做這個,能不使百姓困苦嗎?”
等到民眾的財力稍稍寬裕些,再做這件事也不算晚啊。
當初,南北郊的祭祀,群臣多次請求舉行配祭之禮,皇上謙遜推讓沒有答應,並且說:‘等到平定慶陽之後再商議這件事。’
這一年八月,慶陽被平定,到了冬至要舉行郊祀典禮,群臣又堅決請求,皇帝才答應了。
禮部於是進言說:‘先前舉行郊祀的時候,因為還沒有舉行配祭上天的禮儀,所以在郊祀的禮儀完成之後又到太廟恭敬地拜謝。’
現在既然已經商議推舉配祭的典製,廟祭謝神的禮儀應該不采用,隻在祭祀前三天,前往太廟,把配祭享神之事祭告祖先)。
聽從了他的建議。
甲辰日,右副將軍馮宗異等人從平涼出發,返回京城。
乙巳日。冬至,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開始奉仁祖淳皇帝配享祭祀。
在此之前的第三天壬寅日,皇上到仁祖廟祭告說:‘我的父母,德行符合上帝的旨意,才生下我這微末之身。’
現在我繼承前代君王的位置,統治管理天下,成為億萬百姓的君主,已經兩年了,總共祭祀天地兩次,卻不敢舉行祭天時以祖先配享的禮儀,大概是因為功業還沒有成就的緣故。
如今疆域已經廣闊,百姓生活逐漸安定,我恭敬地在本月十四日冬至這天,在圜丘恭敬地祭祀昊天上帝,恭謹地請皇考已故的父親)作為祭祀時的配享者,希望您明察知曉。
到了冬至這一天舉行祭祀,將仁祖的神位設置在第一級祭壇的東邊,麵向西邊,陳設的祭品和昊天上帝相同,但不用玉。
在昊天上帝神位前獻上玉帛。
祭禮結束後,皇帝要到仁祖神禦前舉行祭禮,就像在祭天儀式上一樣。
將祭牲放入俎中,初獻、亞獻、終獻時都是如此。
他向昊天上帝祝告說:繼位天子臣元璋,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冬至之日,六氣開始滋生,我)遵循常典,恭敬地率領臣民,用玉帛、犧牲和純色酒、盛放在祭器中的穀物等各類祭品,舉行這次燔柴祭祀。
皇考仁祖淳皇帝配享神靈,作為祭主。
仁祖配位祝文說:“孝子皇帝臣朱元璋,冒昧昭告於皇考仁祖淳皇帝,今天是冬至,六氣開始滋生,現在我率領群臣,恭敬地祭祀昊天上帝,謹獻上玉帛、牲畜、穀物、蔬菜,來舉行祭祀典禮,敬請恭敬地瞻望天顏,永遠為配位。”
禮儀完成後,皇帝駕臨奉天殿,百官舉行慶祝大禮告成的禮儀。
祭禮結束後,皇帝走出奉天門,對群臣說:‘祭祀的關鍵在於誠心敬意,而不在於祭品的豐富與否。’
物品豐富了,可是誠心還有沒做到的地方,神靈就不會享用祭品)。
祭品雖然菲薄,但誠心至純,神靈就會享用。
所說的東鄰殺牛舉行盛大祭禮,不如西邊鄰國舉行簡單的礿祭更能得到神靈福佑)。
我曾聽說過隻有德行才能承受福澤,沒聽說過用財物就能祈求到福澤的。
過去陳友諒身穿皇帝的服飾,乘坐皇帝的車駕。
陳友諒身穿袞服,頭戴冕冠,乘坐玉輅車,準備了豐富的祭品,舉行郊祀之禮。
他肆意地做不合道義的事,毒害虐待百姓,自己積累惡行,卻想要從上天那裡求福,這可以嗎?
朕每次祭祀,其實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並不是為了求得個人的福氣。
如果誠意沒有達到,隻是崇尚禮儀條文,卻想要為自己求福,難道不是得罪上天嗎?
皇帝到太廟祭祀。
丁未日,派遣元平章長壽等人寫信給元丞相也速說:“將軍,您出身於元朝的世家,父子都曾出將入相,為王室效力多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近來天下變故很多,各位將領獨攬兵權,大多蠻橫霸道,常常不得善終。
隻有將軍恪守臣子的節操,堅如金石,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奮力保持忠心,立誌安定宗廟社稷。
等到元朝皇帝逃到遙遠的沙漠,將軍你獨自一人率領孤軍殿後,義氣絲毫不減,其餘僥幸逃生的人,都像雲散鳥飛一樣四散奔逃。
唉!
況且古代的將帥,在天下大亂、國家滅亡的時候,沒有不借著正義的名義來謀取私利的。
我對將軍的操守,非常讚賞。
最近聽說塞外逃亡的眾人,還在施展蜂蠆般的餘毒,騷擾我朝邊境,難道是將軍不能約束士兵而導致這樣的嗎?
現在我軍已經在幽薊地區集結,等待時機采取行動,將軍應該深入思考這件事。
對上而言,是為了謀求保存他的君主的宗廟祭祀,對下而言,是為了保全他的百姓人民,難道不是認清時勢的豪傑嗎?
現在我派遣長壽、篤馬兩位平章攜帶書信,前去向你傳達我的心意,將軍你應該好好考慮一下。
戊申日夜晚,月亮位於太微垣之中。
己酉日。又任命廣東行省參政周禎為刑部尚書。
皇上告諭他說:‘刑罰是用來輔助治理國家的,即使是唐堯、虞舜時期也不能避免。’
看舜任命皋陶時所說的話,一開始雖然說要嚴明刑罰,但最終期望達到沒有刑罰的境界)。
皋陶向舜進諫時,也說過:‘與其錯殺無辜的人,寧可放過不遵守常法的人。’
當時君臣沒有不把慎用刑罰當作重要事情的,而民眾也不會自己去觸犯法律,所以能夠實現和樂升平的盛世。
朕曾經看過此書,深有感觸,你要體會其中的道理。
刑部尚書世家寶因事被降為吉安府廬陵縣知縣。
戊午日,任命戶部員外郎張仁榮為本部侍郎。設置驍騎衛、中衛、後衛。
庚申日,任命朱昭為戶部尚書,楊思義為陝西行省參政,王克恭為福建行省參政。
辛酉日,任命侯至善為中書省參政,樊思民為戶部尚書,不久樊思民又被改任為大都督府參議。
召福建行省參政蔡哲入朝。
賑濟應天、蘇州、鬆江、杭州、湖州各郡的八百四十六名貧民,每人發放一石米、一匹綿布。
都督府的大臣上奏說:真州的王昭明等十八個人謀劃做違法叛亂的事,逮捕審問後都已經服罪,請皇上)按照法律處以死刑。
皇帝說:“這不是小事,命令將他召來詢問。”
昭明到了,無話可說,隻能認罪,他的老母親和幼子都要被牽連治罪。
皇上說:‘昭明不能被釋放,那些老幼之人與他的事有什麼相乾呢。’
命令處死昭明,釋放了其他的人。
十二月。壬戌日初一,派遣翰林院編修羅複仁、兵部主事張福帶著詔書去曉諭安南和占城的國王。
詔書說:‘朕原本是平民,因為天下大亂,起兵來保衛家鄉,沒想到天下豪傑紛紛響應,朕率領他們征戰了數年,開辟的土地越來越多,軍隊越來越強大,於是被臣民擁戴,君臨天下,繼承正統,到現在已經三年了。’
海外各國來朝貢的,安南是最先來的,高麗其次,占城又其次,都能向我上呈奏表,自稱臣子,符合古代製度,我很讚賞他們。
最近占城派遣平章蒲旦麻都前來朝貢,說安南派軍隊侵犯騷擾,朕看了,心裡感到不安。
念及你們兩國,從古至今,疆土都有明確的劃分,不可以強行合二為一,這是天意。
何況你們居住的地方,距離中國隔著山隔著海,你們所說的侵擾之事,一時難以分清是非,在我看來,你們之間世代相傳已經很久了,應該保護土地、安定百姓,上遵天道,尊重中國。
你們先王一定有遺訓,這是不用我告訴你們就應該知道的。
朕作為天下的君主,治理混亂、扶持危局,這是理所應當的。
現在派使者前去查看事情的真相,用敬畏上天、謹守本分的道理來告誡他們。
如果兩國各自都堅持用兵,多年不停止,那麼百姓就會受苦,上帝是愛惜生靈的,一定不會喜歡這樣,我擔心上天會降下災禍,百姓會心生怨恨,到時候災禍就無法避免了。
兩個國家的君主,應該聽我的話,各自遵循自己的正道,來安定自己的名分,這樣你們和你們的子孫後代就都能永遠享受福祿,這難道不好嗎?”
詔書到達後,兩國都聽從命令停止戰爭。
降職戶部尚書朱昭,讓他擔任蘇州府知府,因為他懈怠本職工作,不能勝任事務。
甲子日,太陽當中出現了黑子。
丁卯日,將湖廣行省參政趙耀改任為北平行省參政。
趙耀剛開始被任命為湖廣行省參政,他已經辭行,又被留了下來。
到這時,皇帝因為趙耀曾經跟隨徐達攻取元大都,熟悉那裡的風土民情、邊境事務的緩急,將他改派到北平,並讓他守護王府的宮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久把他)召進來,告訴他說:‘聽說北口有很多人前來歸附,你應該迅速前往,挑選其中勇猛矯健可以任用的人當兵,每月供給糧食贍養他們,其餘的人都安置在臨清、東昌這些地方,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
趙耀因此上奏,並進獻了工部尚書張允所取的北平宮室圖。
皇帝看過之後,下令依照原來的皇城基礎改建王府。
趙耀接受任命後,當天就告辭出發了。
戊辰日,平章楊璟從蜀地出使回來,說:明升昏庸懦弱,將領和輔佐他的官員都是平庸之輩,缺乏長遠的謀略,我多次開導他,他始終不醒悟,不如發兵攻取他所在的地方)。
皇上說:“出兵一定要師出有名,不能無緣無故出兵,這是仁者不會做的事。”
西蜀那個地方,他又怎麼能夠長久占據呢?
隻是朕的想法是等他悔悟前來歸降,那麼軍隊就可以不必辛勞出征),百姓也不會受苦了。
姑且緩一緩。
平章李文忠把所俘虜的脫列伯等人送到京城獻給太祖,太祖說:“他也是為他的君主辦事失敗才到這個地步的,從情理上看值得同情,就釋放他吧,仍然賞賜給他帽子、腰帶和衣服。”
壬申日,饒州人方醜仁在文山聚眾為盜,朝廷命令虎賁左衛指揮同知丁德率領軍隊前去討伐平定。
甲戌日,朝廷派遣中書省管勾甘桓、會同館副使路景賢冊封占城國王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
詔書說:“占城國王阿答阿者啊,你向來居住在海邦,在南方安定地居住。
自從你的祖父起,世代忠誠堅貞,向往傾慕中華,恭謹地恪守臣子的職責。
朕如今統一天下,安撫治理四方,希望天下都能安寧,曾給你寄去書信,而你能敬畏天命,尊重中原王朝,立即派使者來稱臣,進獻土特產,追念先王的教誨,來安定一方百姓,朕看到你的忠誠,非常值得嘉獎。
所以我派遣使者攜帶印章,冊封你為占城國王。
唉!
在朝廷中安撫四方,我都是一視同仁的。保境安民,你應該始終如一,永遠作為我的藩輔,更要勉力保持美好的名聲。”
現在賞賜洪武三年1370年)的大統曆一本,織金的有花紋的綺、紗羅共四十匹,可以來領取。
又賜給民間檢驗曆法的曆書三千本,賞賜使者蒲旦麻都文綺、紗羅各一匹,仍然賜給他們冠帶,使者的隨從也都得到了賞賜。
高麗國王王顓派遣他的臣子張子溫等人進呈表章,感謝明朝皇帝)封賜爵位,並且恭賀來年的正月初一,進獻地方特產,對)皇後、太子都有進獻。
乙亥日,任命安慶為浙江行省參政。
己卯日,辰州永順宣撫司彭添保派他的堂兄彭敬保前來朝見,進獻馬匹和土特產。
皇帝下詔書把永順宣撫司改為永順軍民安撫司,任命添保為同知。
辛巳日,征虜右副將軍、都督同知馮宗異等人到達京城。
當初,馮宗異鎮守平涼,認為關陝地區已經平定,胡人都害怕臣服,他沒有請示朝廷,就率領軍隊回去了。
等到見麵的時候,皇上責問他說:“將軍在平涼,對外抵禦胡人,對內鎮撫關中,國家托付的責任不輕啊。”
於是不等待朝廷的命令,就率領眾人返回,朝廷之外的軍政事務,將讓誰來擔當呢?
宗異磕頭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