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四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7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四

第7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四(2 / 2)

禮服采用山鬆特髻、大袖衫、霞帔、褙子,常服采用珠翠漆紗冠、緣襈、長襖、長裙四套,釧鐲都用金。

花紋精美的絲織品、薄紗、綾、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各八匹,絲絹三十二匹,絲綿一百兩,大紅色的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二匹。

三品、四品官員,給予文綺、紗、綾、羅各四匹,絹十六匹,大紅羅二匹,綿六十兩,其餘的和二品、五品相同。

黑色和淺紅色的成捆的帛,青色、紅色有花紋的綺、羅、?根據需要使用。

常服包括緣襈、長襖、長裙各兩套,釧鐲用銀,鍍金文綺、綾、羅隨用,共六匹,不用綿,以及大紅羅,其餘的都相同。

四品、六品、七品官員日常所穿的衣服,手鐲用銀製成,絲綢織物、綾羅按照規定可以用絹四匹,其餘的和五品官員相同。八品、九品官員不使用山鬆裝飾),不戴特髻,統一戴慶雲冠,日常所穿衣服的鑲邊、長襖、長裙各一套。

文綺、綾羅可以用絹二匹代替,釧鐲與七品相同。

請期,一品至四品官員要準備文綺二匹,五品以下官員,不舉行這個禮儀。

新郎親自迎娶新娘時,一品官到四品官,用有紅色花紋的精美絲織品兩匹;五品官到九品官,精美絲織品綾絹之類)根據情況用一匹。

平民百姓舉行納采、問名、納吉的禮儀,隻舉行一次。

上等戶每戶繳納四匹紅絹,中等戶每戶繳納兩匹,下等戶每戶繳納一匹。

納征時,上等人家女方)用漆紗製作的慶雲冠,首飾用銀;穿桃紅色絹製大袖衫,配藍色、青色相間的素霞帔,衣服的鑲邊、長襖、長裙各兩套,用絹和細布製作)。

釧鐲使用銀製作,彩色的絹布八匹,紗羅六匹或者四匹。

中等人家用彩絹六匹或者四匹,紗羅四匹或者二匹,不用臂釧,其餘的與上等人家相同。

下戶,繳納彩絹兩匹,不使用釧鐲、紗羅,其餘的與中戶相同。

新郎親自迎娶新娘的時候,上等人家用一匹紅絹或者布,中等人家、下等人家根據自家所擁有的財物)來使用相應的東西)。

祭祀所用的牲畜、美酒、水果、麵食等,各有不同。

喪禮:死者入殮的衣服,三品以上官員穿三套,四品、五品官員穿兩套,六品以下官員穿一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飯含:把珠、玉、米、貝之類放在死者口中。五品以上的官員,飯用稷米,含用珠玉。九品以上的官員,飯食使用粱米,入殮時所含之物用小珠子。

銘旌用深紅色的帛製作,寬度為一幅二尺二寸)。四品以上官員的銘旌,長九尺;六品以上官員的銘旌,長八尺;九品以上官員的銘旌,長七尺。

斂衣:官員的一套朝冠、朝服,十套常服,十條被子。命婦服飾有大衫褙子一套,日常衣服十套,被子十床。

靈座設在靈柩前麵,用白色的絹布結成魂帛用來依托神靈。

棺槨方麵,有品級的官員的棺木使用油杉製作,用朱漆漆飾;槨套在棺外的大棺)使用土杉製作。

棺材上的遮蔽物。公侯之家的樂舞人數為)六人,三品官員之家的樂舞人數為)四人,五品以上官員之家的樂舞人數為)二人。

隨葬的明器冥器),公侯一級的有九十件,一品、二品官員有八十件,三品、四品官員有七十件,五品官員有五十件,六品、七品官員有三十件,八品、九品官員有二十件。

引、披、鐸引,是牽引柩車的繩索。披,是用淺紅色的帛做成的,係在??車的四根柱子上,在車旁邊拿著它,用來防備車輛傾倒。鐸,是用銅製作的,用來控製挽歌者的節奏。公侯的棺柩牽引時,棺前有四條引繩、棺兩邊各有六條披帶,棺的左右兩邊各有八個銅鈴。一品官、二品官的棺槨有兩根牽引繩、四周披掛著織物,棺槨左右各有六個銅鈴。三品、四品官員的柩車有兩名牽引靈車的引者、兩名披麻戴孝者,靈車左右各有四個銅鈴。五品以下官員的柩車,有兩個牽引靈車的人,兩麵披巾,左右各有一個大鈴。

羽幡的竿子長九尺,五品以上官員的靈柩前要有一人拿著它引導靈柩。六品以下官員則不在此列。

使用粗麻布,品官使用,長三尺,方形。四品以上官員的棺蓋上刻四個木楔,七品以上官員的棺蓋上刻兩個木楔。八品以下官員的靈車不用柳木。

車上用竹格,用彩線編結起來,旁邊設置帷幕,四個角垂著兩片流蘇,有品級的官員都可以使用。一塊做蓋子,上麵書寫‘某官之墓’;一塊做底部,上麵書寫姓名、籍貫、三代的出生年月以及子孫的埋葬地點。婦女就跟隨丈夫或者子孫接受朝廷的封贈。兩塊石頭相對放置,用鐵索)捆綁後)埋在墓中。

碑碣:功臣去世後被封王的,碑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寬度為三尺六寸,碑座高三尺八寸。一品官員墓前石碑)的螭首高三尺,碑身的高度為八尺五寸,寬度為三尺四寸,龜形碑座高三尺六寸。二品官員的墓碑大概使用雕刻有麒麟、鳳凰圖案的碑首,碑首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度為八尺,寬度是三尺二寸,龜形碑座高三尺四寸。三品官員的碑蓋用天祿、辟邪獸,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寬三尺,龜形碑座高三尺二寸。四品官員的墓碑圓首高二尺四寸,碑身高七尺,寬二尺八寸,方趺高三尺。五品官員的碑首為圓形,高二尺二寸,碑身高六尺五寸,寬二尺六寸,方形碑座高二尺八寸。六品官員的墓碑,碑首呈圓形,高二尺;碑身高度為六尺,寬度為二尺四寸。方形的碑座,高二尺六寸。七品官的笏板,頂部是圓形的,高一尺八寸。碑身的高度是五尺五寸,寬度是二尺二寸,方形的碑座高度是二尺四寸。

功臣去世後被封王,其墳塋墓地周圍一百步,每一麵為二十五步,墳高兩丈,周長四丈,墳牆高一丈,有石人四個,文臣、武將各兩個,石虎、石羊、石馬、望柱各兩個。一品官員的墓地周長九十步,每麵二十二步半,墳高一丈八尺,墳牆高九尺,石人兩個,一文一武,石虎、石羊、石馬、石望柱各兩個。二品官員的墓地周長八十步,每麵二十步,墳高一丈六尺,墳牆高八尺,石人、石虎、石望柱相同。三品官員的墓地周長七十步,每一麵是十七步半,墳堆高一丈四尺,墳牆高七尺,石虎、石羊、石馬、石望柱與二品相同。四品官員的墓地周長六十步,每麵十五步,墳高一丈二尺,墳牆高六尺,石虎、羊馬、石望柱相同。五品官員的墓地周圍長五十步,每一麵長十二步半,墳的高度為一丈,墳牆的高度為四尺,有石羊、石馬、石望柱各兩個。六品官員墓地的周長為四十步,每麵長十步,墳高八尺。七品官員的墓地周圍三十步,每麵七步半,墳高六尺。

祭祀所用的祭品,四品以上官員用羊、豬,九品以上官員用豬。

平民入殮時穿一套衣服,用一套深衣,一條大帶,一雙鞋,裙子、褲子、衣衫、襪子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而定。飯食要用高粱米,口中含三枚錢,銘旌用五尺長的紅絹,入殮的衣服就用現有的衣服被子以及親戚贈送助喪的衣被等物。棺材要選擇堅固的木材,油杉是最好的,柏木次之,土杉、鬆木再次之,用黑漆、金漆,不能用朱紅色。明器這種東西,功布是用三尺長的白布,在柩車柳車)前引導,用被子覆蓋棺木。兩塊誌石,依照品官的禮儀來設置)。墓地周圍十八步,每一麵是四步半,祭祀的物品用豬,能力達不到用豬祭祀)的,根據家庭物力的有無來決定祭祀用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奏疏呈上後,皇帝說:“婚喪的禮儀,是人情中最重要的事情,斟酌適宜,推行下去才能合乎情理。將它向天下頒布,讓臣民都遵守它。

丁酉日,製定內命婦的冠服製度。在此之前,外命婦冠服的製度已經確定,隻有內命婦的冠服製度還沒有確定。到這時再次下詔討論此事。禮部上奏說:‘唐朝製度,貴妃、一品昭儀,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冠服,都使用花釵、翟衣。’六品的禦女、七品的采女,八品的服飾與尚宮相同,都戴著佃釵,穿著禮衣。在宋朝,宮內受封的女官,貴妃、一品夫人、太儀女官名)、二品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貴人,不論品級高低,在帽子和服飾上都統一使用花釵、翟衣一種有雉雞圖案的衣服)。從國夫人、縣君到充任司簿、司賓的人,都賜給冠帔。現在宮廷內命婦增設貴人一等,才人二等,參考斟酌唐、宋的製度,從三品以上,應該使用花釵、翟衣,貴人相當於四品,才人與五品官一樣,都和尚宮等一樣,使用山鬆特髻、大衫作為禮服。於是將貴人的品級定為三品,把後妃閒居時所戴的帽子以及大衫、霞帔作為朝會時的禮服,把珠翠慶雲冠、鞠子褙衣、鑲邊的襖、裙作為日常服飾。

戊戌日,將潭州府改名為長沙府,把靖江府改名為桂林府。

己亥日這天夜裡,有一顆星像杯子般大小,呈青白色,光澤溫潤,從天市垣西邊的星區升起,向西運行,到浮遊的雲氣中消失了。

庚子日,溫州衛千戶陳旺因為追擊海寇時貽誤戰機,被誅殺。青州、萊州二府發生蝗災。

壬寅日,皇上因為征西將軍馮勝等人率領軍隊從甘肅出發,命令中書省大臣提前送去三萬件戰襖、六萬八千雙鞋,提供給他們。於是告誡他說:“甘肅地區苦寒,還沒到冬天就下雪了,不是南方所能比的。朕居住在京城,每當到了隆冬時節,穿上厚厚的皮衣,仍然覺得身體寒冷。何況士兵們在邊疆露天的環境中,冒著風雪,甚至有皮膚開裂、手指掉落的禍患,怎麼能忍受呢!衣服鞋子應該預先發給他們。”

征南副將軍、江陰侯吳良討伐靖州會同縣的蠻夷賊寇,將他們平定。

癸卯日,句容縣的百姓進獻了兩個好瓜,這兩個瓜)是同長在一個瓜蒂上的。皇上駕臨武樓,中書省大臣率領百官前來進見。禮部尚書陶凱上奏說:“陛下即位,同蒂的瓜產於句容。句容是陛下的故鄉,確實是吉祥之地。大概是由於聖上的德行和諧包容,國家和諧吉慶,所以雙瓜連蒂的祥瑞,唯獨在此處出現,來彰顯陛下保護百姓、愛護萬物的仁德,這不是偶然的。”皇帝說:“草木的祥瑞,比如嘉禾、並蓮、合歡、連理、兩岐之麥、同蒂之瓜,都是這樣。你們把這件事歸功於我,而我沒有德行,不敢接受。即使我有德行,上天也一定不會用某一種祥瑞之物來向我展示。如果有小的過錯,上天一定會用災異來警告我,讓我能夠謹慎地修身,保護百姓不遭受禍殃。況且草木呈現祥瑞,生長在那塊土地上,也隻有那塊土地上的人感應它,和我有什麼相乾呢?如果整個天地之間四季和順、五穀豐登,這才是帝王的祥瑞,所以帝王的祥瑞不在於這些微小的事物。”於是寫了讚文,賞賜那裡的百姓一千二百錢。

胡人的軍隊侵犯大同的宣寧縣,殺死掠奪官吏百姓後離去。

征西將軍馮勝派遣千戶胡凱來到京城,奏報在甘肅取得的勝利。皇上召見都督府的大臣,按照功勞賞賜的等級告知他們),賞賜)指揮使綢緞五套一匹為一麵,一套為表裡兩麵),千戶、衛鎮撫綢緞四套,百戶鎮撫綢緞三套。仍然命令馮勝先把吐蕃以及西安、河南出征的官員帶到各處賞賜,京城衛戍出征的將士,等他們回京後再行賞賜。

指揮使毛驤在溫州下湖山擊敗倭寇,追到石塘大洋,繳獲十二艘倭船,活捉一百三十多人,以及倭弓等器械,送往京城。皇帝詔令中書省製定賞賜標準:凡是總旗、士兵、弓兵生擒賊寇一人的,賞賜十兩銀子;斬獲首級一顆的,賞賜八兩銀子;普通百姓生擒賊寇一人的,賞賜十二兩銀子;斬獲首級一顆的,賞賜十兩銀子。指揮、千戶、百戶、鎮撫等軍官,在班師之日、論功行賞之時,又分彆得到了三個被擄掠來的高麗人。恰逢高麗使者到達,朝廷)命令他)帶領使者)回國。

定遼都衛指揮同知馮祥等人率領軍隊攻克了十萬山、大片崖、小片崖、石甕、九崖等地,安撫當地的百姓後返回。

參政何真收集廣東所部舊卒三千五百六十人,調發他們)到青州衛戍守。

這一天,太原府陽曲縣發生地震。

甲辰日,命令工部製造紅牌,在紅牌上刻下告誡曉諭後妃的言辭,懸掛在宮中。這種牌子是用鐵製成的,上麵的字是用金鑲嵌的。仍然製作宮中佩戴使用的象牙牌四十九個,用坤寧厚載字樣作為編號,用黃紅、青綠絨線作為係牌的絲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左副將軍李文忠率領都督何文輝等將士到達口溫這個地方,敵人聽到這個消息,在夜裡丟棄營寨逃跑了,明軍)繳獲他們的牛馬物資不計其數。於是進軍到達哈剌莽來,敵人的部落驚慌潰散。又進軍到達臚朐河。文忠告訴將士們說:“兵貴神速,應該乘勝追擊,千裡行軍襲擊敵人,很難背負沉重的行李。”於是留下部將韓政等人看守物資裝備,命令士兵每人攜帶二十天的糧食,日夜兼程地前進。到達土剌河,敵軍將領蠻子哈剌章偵察得知這一情況,率領全部騎兵渡過河,列好陣勢等待明軍)。文忠督率軍隊與敵軍交戰,交戰了幾個回合,敵人漸漸後退。又進軍到阿魯渾河,敵軍人數更多,雙方輾轉戰鬥不停。文忠的馬被亂箭射中,他)急忙下馬拿著短兵器與敵人近身搏鬥。隨從劉義徑直向前奮勇搏擊,用自己的身體掩護文忠。指揮李榮看到形勢危急,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李文忠,自己搶奪了一匹敵騎的馬。文忠騎著馬,橫著長矛,指揮眾人繼續前進,於是士兵們鼓起勇氣,都拚死戰鬥。敵人於是潰敗逃走,繳獲的人馬數以萬計。追擊到稱海這個地方時,敵軍又聚集起來。文忠率兵占據險要之地,殺牛犒賞士兵,把繳獲的馬和牲畜放到田野中不管),向敵軍)顯示出很悠閒的樣子。過了三天,敵軍懷疑有埋伏,不敢逼近,於是逃走了,李文忠也率軍返回。晚上行軍時迷路了,走到了桑哥兒麻,士兵們沒有水喝,口渴得厲害,李文忠默默地向天祈禱,忽然他騎的馬跑著用蹄子刨地長鳴,泉水湧了出來,人們都認為這是上天的幫助。在這場戰役中,宣寧侯曹良臣、驍騎左衛指揮使周顯、振武衛指揮同知常榮、神策衛指揮使張耀都戰死了。

良臣,是壽州安禮人。他年少時有遠大的誌向,長大後,英勇剛毅有膽量,很多人都害怕他。元朝末年,各路英雄豪傑競相起兵,良臣聚集家鄉的年輕人,訓練成軍隊,修築堡壘來抵禦外來的侵犯,他)紀律約束嚴格明確,沒有人敢違背他的命令。壬寅年,他)率領自己的部隊前來歸附。皇上因為他的忠誠,任命他為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吳元年,跟從大將軍徐達攻克姑蘇,立下戰功。洪武元年,晉升為榮祿大夫。大軍攻取河北地區,進入元朝都城,攻打永平,曹良臣的功勞占多數。二年,他奉詔守衛山西行省,率領軍隊從大同出發,攻打元將孔興等人,孔興等人投降。三年,又跟隨大將軍徐達在定西三不剌川攻打元王保保,都打敗了他。回到京城,他)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的稱號),官階仍然是榮祿大夫、勳柱國,爵位是宣寧侯。四年跟隨軍隊平定蜀地,到現在戰死,被追贈為祿大夫,追封為安國公,諡號忠壯。

顯,是廬州合肥人。他精明強悍,有膽量氣魄,勇猛矯健超過常人。乙未年,皇上攻取滁州、和州二州,渡過采石磯,進入太平府,周顯充任帶刀先鋒,侍奉在皇上左右。跟隨軍隊攻克溧水、溧陽。丙申日,打敗了陳野先的軍隊。丁酉日,攻打常州,攻克江陰,周顯充當前部先鋒,都立下了功勞。戊戌日,他)跟隨皇上攻取婺州。己亥日,攻打諸暨,攻克衢州,升任帳前都先鋒。庚子年,陳友諒率領部眾攻陷太平,進逼建康,常顯跟隨各位將領收複太平城,在采石作戰,陳友諒退兵逃走。癸卯年,傅友德跟隨明太祖征討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屢次立下奇功。乙巳日,他被授予驍騎衛千戶的官職。吳元年,攻克蘇州,因為戰功被授予宿衛千戶的官職,不久又被提升為懷遠將軍、金吾右衛指揮同知。洪武二年,因為奪取山東、河南以及支援陝州、攻下河中府的功勞,轉任驍騎前衛指揮同知。洪武三年,郭英收複應昌、紅羅山等山寨,被升任為指揮使,官階是昭勇將軍。洪武四年,他)升任驍騎左衛指揮使。到這時戰死,讓他的兒子胡岩承襲了驍騎前衛指揮同知。

榮,鳳陽定遠人,是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同曾祖的堂弟。常榮天性剛毅,還未成年,就遇到元末的戰亂,他參軍到了安豐。

癸卯年,他渡過長江來歸附。

皇帝召見了他,就把他隸屬於常遇春麾下。

甲辰年,他)跟隨大軍出征武昌,攻克廬州、安豐,立下戰功,被授予武德衛管軍千戶。

乙巳年,他跟隨徐達攻打贛州,攻克南雄、韶州,平定安陸、襄陽。

吳元,因為跟著軍隊攻打姑蘇有功,被提拔為武德衛指揮僉事。

等到常遇春擔任征虜副將軍,輔佐大將軍徐達奪取元朝都城時,陳榮跟從出征,晉升為宣武將軍。

常遇春在軍中去世,廖永忠護送他的靈柩回到京城。

洪武三年,馬俊被升為武德衛指揮同知,官階為懷遠將軍,仍然讓他家世襲。

洪武四年,跟從永嘉侯朱亮祖討伐蜀地,軍隊改編為振武衛指揮同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耀,壽州人。

跟從義兵元帥陳野先率領軍隊駐紮在建康的殷巷。

丙申年,朝廷的軍隊攻克殷巷,他)才開始歸附。

辛醜日,皇帝命令他與諸位將領的兒子一起入宮擔任侍衛。

壬寅日,授予他百戶之職,鎮守鎮江。

吳元年,他)升任羽林左衛管軍副千戶。

洪武元年,晉升為武略將軍。

洪武三年,他)防守抵禦福建、興化,不久升任神策衛指揮同知。

洪武四年,晉升為懷遠將軍。

不久後被提拔為昭勇將軍、神策衛指揮使。

自從朝廷軍隊攻取武昌,攻克安陸、襄陽,討伐張士誠。

等到平定中原,奪取元朝都城,攻克太原、慶陽,擒獲上猶等地眾蠻族。

馬耀多次立下戰功,到這時,與劉榮等人一起戰死。

這件事被皇帝知道後,皇帝命令戶部各自拿出四十石米、二十匹布送給他的家人,派遣官員到清河口迎接他們的靈柩。

又命令禮部各自派遣官員祭祀他們,說:“過去因為元朝末年大亂,我和你們堅守江東地區,來觀察各路英雄豪傑怎麼樣,二十年之間,沒有能統一天下,成為百姓君主的人。”

“於是我命令你們這些將領四處征伐群雄,不到三四年的時間,就統一了中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你們長時間被征戰之事所勞累,我們的百姓長時間被物資供給之事所困擾,隻應該整治邊防軍備,充實中原地區,來讓你們和我們的百姓休養生息。”

“然而自古以來,胡人北方少數民族)就成為中原國家的禍患。”

“如今已經斷絕了胡人的氣運,所以命令你們趁著他們敗亡的機會,將他們驅逐到遙遠的邊塞之外,使他們不能再侵犯騷擾,雖然暫時會有一些勞苦,但卻可以使中原永遠安定。”

“大概前人製定法律製度來傳給後世,他們的措施不能不這樣。”

“你們既然已經出發,誌在消滅敵人,奮不顧身,一旦在戰場上犧牲,該怎麼辦呢?”

“生死是人生的常理。”

“現在你們為國家捐軀,雖然身體死亡了,但名聲流傳下來,永遠不會腐朽。”

仍然命令工部按照規定建造墳塋、石人石馬、明器。

良臣葬在安豐,榮葬在懷遠縣山西鄉,顯葬在應天府江寧縣方山,耀葬在江寧縣獅子塘,各自在墓道樹立了墓碑。

福建參政阮崇禮去世。

乙巳日,朝廷命令戶部派遣使者丈量四川的土地,這是因為蜀地剛剛平定的緣故。

朕製定《鐵榜》,告誡公侯,文中說:“朕查看古代帝王的記載,以及功臣的傳記,他們的君主起初撫恤功臣,但最後卻不能善終,導致忠臣良將免不了遭受災禍,實在令人憐憫。”

“偶爾有聖明的君主,對待功臣的心像日月一樣光明,奸臣無法離間他們,所以君臣都能悠閒自在,儘享天年,國家有像磐石一樣的安穩,功臣家族享受無窮的富貴,朕非常羨慕這樣的情況。”

“也有明智的君主,想要保全有功之臣,內心非常懇切,奈何跋扈的臣子,仗著自己有功,屢次作惡,屢次寬恕仍不悔改,君主不得已才誅殺他們,這是臣子自己造成的。”

“又如君主有寬宏仁慈的品德,臣子有忠誠善良的本心,但他們都缺少明察,判斷不清楚。”

“為什麼呢?”

“大概那些功臣的奴仆,倚仗著權貴,欺壓良善,作為臣子的是不能這樣做的。”

“考察他的所作所為,致使肆意妄為的情況出現,司法官員執行法律,羅列出他的罪行上報,這種情況)在忠誠賢良的大臣身上必定不會這樣,隻是奴仆自己犯下的過錯。”

“那些君主不能清楚地了解大臣的心思,將會認為是大臣讓事情變成這樣的,無原則地寬容有功勞的大臣,釋放有罪的大臣)而不過問其罪行)的情況是有的,隻是稍微告誡一下有罪的大臣就像告誡)奴仆一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又不明白地向功臣指出他們奴仆的過錯,容忍了太多。”

“等到司法部門多次上奏,皇帝卻懷疑大臣欺騙君主,一旦皇帝無法容忍,就會對大臣施加殘害,這就是君主不聖明所導致的。”

“當時的功臣雖然有忠誠善良的心地,卻不能監督考察自己的下屬,一旦有了罪責,就埋怨他們的君主。”

“這是為什麼呢?”

“這也是由於奴仆之類的人,在外邊做壞事,回來卻說是大臣在朝堂上任職的過錯),或者歸罪於)悠閒的元老不作為),再加上小人阿諛奉承,使得他們)很少能夠勸諫君主)。”

“等到奴仆犯了罪,司法官按照君主的命令審訊,誅殺了那個奴仆。”

“大臣不知道君主保護、愛惜他們的心意,就產生了懷疑和怨恨,甚至給自己帶來災禍,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

“也許是天子顧念功臣的功勞,從而免除他的罪行,他的奴仆回來告訴大臣說:‘君主不能容忍您,所以才故意冤枉我們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臣一時聽信了他們的話,自己不加以審察,就認為這些話)是必然真實的,於是產生猜疑,導致遭受刑罰殺戮,這是我不能監督考察下屬的過錯啊。”

“可以說君臣雙方都有過失。”

“是有原因的。”

“朕出身平民,仰仗諸位愛卿的輔佐之力,才平定天下,既然已經論功行賞,封你們為公爵侯爵,賜予你們鐵券,給你們優厚的俸祿,讓你們的子孫後代共同享受太平盛世。”

“仍然擔心公侯之家的奴仆等人沾染上惡劣的風氣,觸犯國家的法令製度。”

“現在朕以鐵榜嚴明律法,告訴你們:除了親屬之間的案子需要另外處理之外,隻要奴仆犯了罪,就立刻依法治罪,與你們這些主人無關。”

“如果有人膽敢仗著自己有功勞而藏匿犯人,將以同等的死罪論處。”

“你們各自應該謹守自身,嚴格訓誡家人,以符合我始終保全你們的心意。”

它的條目有九條:第一條,凡是京城內外的各指揮、千戶、百戶、鎮撫以及總旗、小旗等人員,不能私自接受公侯的金銀布帛、衣服和錢財物品,接受的人要受杖刑一百下,發配到海南充軍,再次觸犯的判處死刑。公侯參與此事的,初次犯罪、第二次犯罪免除他們的罪行,記錄過失,第三次犯罪的,準許免死一次。奉命征討的軍隊,賞賜和接受賞賜的人不在此限。

第二點,凡是公侯等官員,如果沒有奉特彆的旨意,不能私自役使官軍,違反的人,初次觸犯、再次觸犯的免予治罪,記錄過失,第三次觸犯,準許免死一次。如果官軍敢隨便聽從這些人的話,杖責一百,發配到海南充軍。

其三,凡是公侯之家強行霸占官府和百姓的山地、林場、湖泊、茶園、蘆葦蕩以及金銀礦場、銅礦場、冶鐵場所的,初次犯罪、第二次犯罪的免除罪行,記錄過失,第三次犯罪準許免除死罪一次。

第四條,凡是京城內外各衛所的軍官和士兵,如果不是到了應當出征的時候,不允許動不動就在公侯的家門口站著等候差遣,違反規定的人打一百杖,發配到煙瘴之地去充軍。

第五,凡是功臣之家,管理田莊的人等,不得倚仗權勢在鄉裡欺侮毆打百姓。違反的人刺麵割鼻,家產登記沒收歸官府,妻子兒女遷移到南寧,其餘聽人差使的人,各自杖打一百下,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都發配到南寧充軍。

第六條。凡是功臣之家,屯田、佃戶、管莊乾辦火者、奴仆及其親屬人等,倚仗權勢欺淩百姓,奪取侵占百姓田產財物的,都要按照倚仗權勢欺辱毆打百姓的律法處理。

第七。凡是公侯之家,除了朝廷賞賜確定的儀仗戶以及佃田人戶這些人戶已經有規定的數額,並且在官府登記入冊),如果有敢於私自托關係到公侯門下,逃避差役徭役的百姓),處斬刑。

第八。凡是公侯之家倚仗權勢豪門,欺壓善良百姓,用實際上沒有付錢卻寫有已付錢的契約,侵奪他人田地、房屋、牲畜的,初次觸犯的免予治罪,記錄過錯,第二次觸犯的停發一半俸祿,第三次觸犯的停發俸祿,第四次觸犯的與普通百姓同樣治罪。

第九。凡是功臣的家族,不能接受他人的田土以及通過不正當手段暗中)投獻的財物。違反規定的人,初次觸犯的免予治罪,記錄過失;再次觸犯的停發一半俸祿;第三次觸犯的停發俸祿;第四次觸犯的就與平民同樣治罪。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四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