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4073年)冬十月初一辛亥日,將定遼後衛改名為蓋州衛,又在遼陽城北重新設置定遼後衛,讓定遼左衛指揮僉事張山統領軍隊駐紮戍守。
夜裡,有一顆紅色的星,從霹靂星向西方運行,發出像杯子般大小的光亮,有幾顆小星跟隨著它,到天津星處消失了。
壬子日,皇上駕臨午門城樓,秦府右相文原吉等人前來奏事,從左門進入,監察禦史吉昌等人彈劾他們說:“我看到宮殿的大門,君臣都有各自應該走的路,以此來區分上下,端正名分。本月初二,皇上親臨宮殿,秦府右相文原吉、燕府長史朱複、楚府長史朱廉、靖江府長史趙塤、翰林承旨宋濂、編修傅藻到宮殿奏事,超越本分地走了左邊的門,按照禮儀這不是臣子所應該做的,應該交給司法部門處理)。”皇帝下詔將他們都赦免了。
甲寅日,皇帝告誡群臣說:“《尚書》說:‘隻有君主才能給人幸福,隻有君主才能給人懲罰,隻有君主才能享用美食。’臣下不能私自作福、作威、玉食。君主與臣子的名分,就像天高地低一樣,不可逾越。所以《春秋》有慎重對待開端的義理,《詩經》有僭越名分的譏諷。聖人把這些道理寫在經典裡,用來給天下後世留下教誨。你們這些在朝廷中的大臣們,要用正道來侍奉我,應當以他們上文提到的人或事)為鑒戒,不要擅自作威作福,超越禮節本分,這樣或許能上下互相保全,而使自身的聲名流傳不朽。”
乙卯日,祭祀太廟。
丙辰日,將甘肅衛經曆沈立本升任為戶部侍郎,西涼衛經曆許傑升任為刑部侍郎。
丁巳日,升任山西按察司僉事張孟為副使。
朝廷派遣前廣東行省參政鄭九成、河南衛百戶羅福攜帶金織文綺衣服前往陝西安定斡端衛、撒裡畏吾兒等地,賞賜元宗室寧王卜煙帖木兒等五十九位官員。
己未日。新太廟建成,在供奉安放神主牌位的前三天乙卯日,皇上沐浴齋戒,命令韓國公李善長、中山侯湯和以及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的大臣分彆祭祀在京城的眾神,將遷廟的事告知他們。戊午日這一天,天剛亮的時候,皇上到舊廟,把遷移神主牌位)的事祭告神靈)。太常在舊廟門口陳列鸞車,在新廟設置神座。德祖玄皇帝皇後的禦座在正殿的中央,朝南,懿祖恒皇帝皇後的禦座在正殿的東邊,朝西;熙祖裕皇帝皇後的禦座在正殿的西邊,朝東;仁祖淳皇帝皇後的禦座在正殿的東邊,朝西。皇帝的座位上雕刻著金色的雲龍圖案,皇後的座位上雕刻著金色的雲鳳圖案。寢殿中分彆設置床榻、被子褥子、箱子、掛衣服的架子之類的東西,就如同生前使用時的樣子。這一天,皇帝和皇太子、各位親王都穿著禮服到太廟去。皇上祭告結束後,親自捧著神主牌位放置在鸞輿中,宦官捧著冊書、寶印的案子在前麵行走,走出廟門,奏樂,穿著祭服的百官在前麵引導,儀仗隊護送引領,到達新宗廟大門,冊書寶印和神主牌位的車子從中間大門進入,皇上和皇太子捧著神主牌位放置在各自的座位上,讓皇伯考壽春王以及王妃共二十一位在東廡陪祭,功臣開平忠武王等十二位在西廡配祭。祭祀的典禮結束之後,按照順序將神主牌位奉送到寢殿的各個房間裡。從此,四季的祭祀,都舉行合祭的禮儀。
庚申日,四川黃平、羅麼等寨的蠻獠都麻堰聚眾叛亂,殺害擄掠官吏百姓。宣撫司派兵去抓捕他,沒有成功。黃平千戶所又派兵去討伐他們,反而被他們打敗了。於是重慶等衛所發兵聯合出擊,大敗他們,斬殺了他們作亂的首領,各個山寨全都被平定。
辛酉日,皇上閱覽《大明律》,對中書左丞相胡惟庸、禦史大夫汪廣洋等人說:“古代風俗淳厚而法網寬鬆,後世人心浮薄而刑法細密,因此聖王崇尚寬厚而不崇尚峻急,致力於簡約而不致力於繁雜。國家製定法律,貴在符合中道,這樣才能使人心悅誠服,傳之後世。從前蕭何製定了漢律九章,非常簡便,後來張湯還能憑借自己的私意擾亂它,何況是不完善的法律,又怎麼能保證長久沒有弊端呢?現在查看法律條文,仍然有評議擬定不恰當的地方,你們可以詳細討論並重新修訂,務必做到合乎公正恰當,仍然要將保留和廢除的條文情況)上報給我知道。”於是胡惟庸、汪廣洋等人又詳細地加以考察修訂,訂正的共有十三條,其餘的和原來一樣,總共有四百四十六條。
壬戌日,征召在各地衛所守衛超過五年的武官到京城升遷調任。甲子日,朝廷調任北平都指揮使潘敬為河南都指揮使。
甲戌日,貴州宣慰使靄翠派使者來朝貢馬。皇帝下詔書賞賜靄翠六匹綺帛,他的隨從根據等級賞賜衣服和靴子。
乙亥日,金吾右衛指揮同知袁義等人進獻皇帝車駕出入時侍衛的隊列布局圖。凡是跟隨皇帝出行的士兵,各自按照隊伍的編製排列。騎兵中的百戶率領拿著盾牌的士兵,侍衛指揮排列在拿盾牌士兵的前麵,隊伍行進快慢以侍衛指揮為標準。凡是有祭祀活動以及皇上所親臨的地方,即使是大臣也不允許在這些地方)往來走動。那些沒有兵器儀仗的侍衛官員,也不能隨便前來。侍從大臣都排列在隨駕兵士的後麵。如果皇帝召見,允許從道路兩邊前往。皇帝的侍從在蓋扇兩旁,有時皇帝經過街道,擔心會有衝突,就各自準備五支八尺短兵器來護衛。至於內官,則要在皇帝車駕後麵十五丈的地方隨行。皇上說:“有職務的宦官應該稍微靠後走;沒有職務的宦官不要讓他們處在軍隊衛士的中間,隻在旁邊走就可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罷除四川成都府的十八所稅課局,命令各縣兼管這些稅課局,是因為那些地方偏僻,沒有過往的商人和旅客的緣故。
丙子日,皇帝詔令秦王朱樉、晉王朱?、當今皇上、吳王朱橚、楚王朱楨、齊王朱榑前往鳳陽練兵,仍然命令他們用太牢祭祀旗纛廟。
丁醜日,賞賜中山侯湯和、潁川侯傅友德絲綢布料各十二匹,紙幣三十錠。右丞相丁玉、都督僉事藍玉、王弼每人得到絲綢十匹,寶鈔二十四錠。
戊寅日,太陰星衝犯心宿。元朝樞密院知院闊闊帖木兒等十三人前來歸降,皇帝下詔全部授予蒙古衛所百戶、鎮撫的官職。
朝廷設置涼州衛,派遣指揮僉事趙祥、馬異、孫麟、莊德等人鎮守此地。
賞賜遼東、北平、陝西守衛防禦的士兵冬衣。
皇上親手寫下詔書,曉諭山東布政使吳印說:“曾經聽說殷高宗想治理國家,晚上夢到賢人,讓他在周圍尋找,後來在築牆的人中間找到了傅說,然後委任他官職,於是天下都得到了安寧。周文王從磻溪垂釣開始發展勢力),於是使周朝興盛了八百年。我思考古代有這樣的君主,也有這樣的臣子,從那以後,曆代君主相傳,名臣輔佐,像這樣的君臣很少了。從前上天厭惡元朝的失德,朕趁著群雄並起的時機,鎮壓豪強,安撫順民,休養生息,治理天下,主宰百姓。皇上施行律令,頒布政令,隻為了安定百姓,至今已有九年了。在這期間,還有那些不順從教化而觸犯法律的人,如果想要全部用刑罰來懲治他們,又擔心被處死的人太多,所以特地暫且放寬刑罰的律條,讓他們服勞役,希望他們能改正思想,達到不用刑罰治理)的目的。不久前上天降下災變,使朕惶恐不安,於是下詔告知臣民,允許他們指出朕的過錯。詔令發布後,朝廷內外都有議論。隻有你能開誠布公,當麵陳述治國之策,雖然你的意見我也隻采納了一半,但這難道不是竭儘忠誠嗎?我把最真實的心意告訴你,你如果能一直這樣,為國家為百姓儘心儘力,不隻是對我儘了忠心,你的美名也會流芳百世。”
十一月初一,是辛巳日。皇上和侍臣談論到古代由女子得寵、宦官專權、外戚乾政、權臣擅權、藩鎮割據、外族入侵帶來的禍患,侍臣說:自古以來處於末代的君主,到了失去天下的地步,常常是因為這些情況,然而引發這些情況是有一個漸進過程的。女子得寵而產生的禍患,常常是從乾預朝政開始的;外戚的權勢,常常是從依仗皇恩開始的;宦官的威風,常常是從掌握兵權開始的;權臣的專擅與竊權,常常是從欺上瞞下開始的。至於藩鎮驕橫跋扈,是因為朝廷姑息遷就;夷狄侵犯施暴,是因為國家的勢力不夠強大。漢、唐以後,失敗的教訓是可以借鑒的。皇上說:“樹木必定是被蟲蛀以後,才會被風吹折;身體必定是先虛弱,才會被疾病入侵。”國家大事也是如此。漢朝如果沒有外戚、宦官專權,唐朝如果沒有藩鎮、夷狄的禍患,國家怎麼會滅亡呢?朕觀察古代的事情,深深引以為戒,然而製止這種情況有它的方法。如果不被歌舞女色迷惑,嚴格後宮的禁令,使高貴和低賤的人遵守各自的身份規範,恩愛不掩蓋義理,女色受寵帶來的災禍從哪裡產生呢?不被私人的偏愛所牽製,隻任用賢能之人,如果有人觸犯了法典,就用最公正的態度去裁決,外戚的災禍從哪裡產生呢?宦官們熟悉宮廷禮儀,職責在於清掃宮廷、供給物品、傳達命令,不將兵權交給他們,就不會有宦官專權的災禍。上下相互維係,大小相互製約,防止耳目被堵塞遮蔽,謹慎地防止施恩與懲罰的權力下移,就不會有權臣的禍患了。藩鎮的設立,本來是為了保護百姓,讓財賦歸屬有關部門,調兵必須有符節才能調動,哪會有跋扈的憂患呢?至於抵禦夷狄,就應該整頓軍備,嚴密邊防,敵人來了就抵抗,敵人撤退了就不窮追不舍,怎麼會有被侵犯欺淩的憂患呢?所有這幾件事,我曾經想要著書,讓後世子孫按時閱讀,這也是國家無窮的利益。”侍臣叩頭說:“陛下的這番話,實在是治理國家的重要訓誡,是千秋萬代的英明法則,希望陛下能將它寫進常規法典,用來垂示給後代。”
壬午日,冬至,皇帝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夜裡,有顆紅色的星,從明堂星後麵升起,有顆小星跟著它,侵犯房宿、心宿,到接近地平線的位置隱沒了。
癸未日,任命陝西河州武靖衛原土官指揮卜納剌的兒子答裡麻剌咂為指揮同知。
調浙江都指揮使徐司馬為河南都指揮使。
乙酉日,增設嘉興府嘉興縣的縣丞、主簿、典史各一名,因為當地人口眾多事務繁雜。
丙戌日,重新製定了承??司文、考功三監以及起居注等官職的品秩。監令是正七品,丞是正八品;起居注,給事中、中書舍人是從七品。殿廷儀禮司的使官,為從七品;副職為正八品;承奉是從八品;鳴讚為正九品;序班為從九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上對太常卿唐鐸、禮部尚書張籌、翰林學士承旨宋濂等人說:“《尚書》中說,禮儀繁瑣就會混亂。以前群臣商議過,認為每次進獻都要行兩次拜禮,顯得過於繁瑣。朕決定迎神以及飲福酒、接受祭肉、送神的時候各行四拜之禮,你們認為怎麼樣?”鐸等人上奏說:“禮儀重視真誠專一,不推崇繁雜的形式。何況往來應酬,時間長了就會疲憊,疲憊就會心生懈怠,保持敬慎,做事簡要,確實如陛下所說。然而大祀天地、宗廟飲福受胙已行四拜禮,那麼日月、星辰、社稷一切中祀,飲福受胙,隻應行再拜禮,這樣才更有等級。”皇帝認為他說得對,命令把這個辦法寫成製度。
戊子日,將山西、真定沒有產業的百姓遷移到鳳陽去屯田,派人給他們送去冬天的衣服。
庚寅日,蘄州府蘄水縣百姓王燾一家七代人居住在一起,老少三百多口人,家裡沒有爭吵不合的話語。有關部門將此事報告給了朝廷,朝廷下令表彰他們家,賜門匾為‘孝義’。嚴州府建德縣百姓方師夔的妻子孟氏,紹興府會稽縣百姓胡止善的妻子楊氏,金華府永康縣百姓葛吉甫的妻子徐氏,衢州府西安縣百姓陳彥文的妻子龔氏,西安府登城縣百姓梁敬恭的妻子王氏,嘉興府海鹽縣百姓褚泰亨的妻子周氏,都因為丈夫去世而堅守貞節,官府)一並表彰她們,在她們的家門上題寫‘貞節’二字。
朝廷下令讓原淮安侯華雲龍的兒子華中繼承爵位。
掌管牲畜的官員把西域進獻的良馬進獻給朝廷。當初,邊疆的將領說西域出產一種非常奇特的馬,皇上派遣使者告知那個地方的酋長,酋長吝惜這匹馬),迫不得已,就暗中弄傷馬腿然後)前來進獻。皇上命令典牧所好好飼養它。到這時,馬的腳傷痊愈前來進獻。皇上寫了《良馬說》,又命令儒臣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辛卯日,任命翰林編修朱孟辨、工部照磨盧熊、吏部奏差史靖可為中書舍人。孟辨是鬆江府華亭縣人,盧熊是蘇州府昆山縣人。史靖可,是明州鄞縣人,他們)都憑借博學和擅長書法被稱道,所以有這樣的任命。
將潼關守禦千戶所改設為潼關衛指揮使司。
壬辰日,原元朝的保寧王稚納失裡、宗王汪古圖、彆裡帖木兒、把的、忙哥者、乃馬歹等六人,以及遼陽行省左丞速哥禿等人從大同前來歸降,皇帝)下詔將他們都授予浙江等衛所鎮撫的官職)。
乙未日,發生了月食,月亮周圍有光暈。
丙申日,辰時,太陽上有背氣。夜晚五更的時候,月亮淩犯鬼宿星官名)。
丁酉日,有個守衛的士兵在夜間巡邏,碰到兩個逃跑的役夫,士兵以為他們是來服役的。丈夫大聲嗬斥,兩個強盜舉起棍棒,士兵抓住強盜的鎧甲,強盜乙上前襲擊士兵,士兵用長矛刺死了他。甲一開始說這兩人也是巡邏的士兵,不是役夫。第二天,兩人向官府告狀,司法部門按照鬥毆殺人的律法,判定兩個士兵死刑。皇帝說:“衛卒巡夜盤問奸邪,這是他們的職責。乙不自己說出事情的真相,卻反過來攻擊甲,所以被刺死,甲又有什麼罪過呢?”於是放了他,還賜給乙妻子錢財作為安葬費。
壬寅日,任命留守衛指揮僉事李新為大都督府僉事。
戊申日,皇帝下詔命令靖江王朱守謙前往藩國,讓他帶著祖父南昌王的牌位前往,賞賜隨行官員侍衛不同數量的鈔幣。
把德安州隸屬於武昌府。
這個月,皇帝因為江西饒州府和平北保定府、易州、祁州、清縣、宛縣等地遭受旱災,下詔免去今年的田租。
十二月初一庚戌日,頒布建言格式。當時刑部主事茹太素上書論述五件時務,總計一萬多字。
皇帝讓中書郎王敏朗讀,自己在一旁聽著,結果發現虛浮的文辭很多,實際的事情很少。
第二天晚上在宮中又讓人誦讀,再三選取其中切實緊要並且可行的內容四條,僅僅五百多字。
於是感慨地說:“做君主很難,做臣子也不容易。”
“我尋求正直言論的原因,是希望這些言論切合事情實際並且對天下國家有益處。”
“那些浮誇的言辭,隻是擾亂聽聞罷了。”
於是命令中書省施行這些好的建議,並且製定為製度,頒發給朝廷內外,讓進言的人直接陳述得失,不要寫繁瑣的文辭。
又在篇首為自己作序,說明它的優點。
甲寅日,直隸蘇州、湖州、嘉興、鬆江、常州、太平、寧國,浙江杭州,湖廣荊州、黃州各府發生水災,朝廷派戶部主事趙乾等人去救濟災民。
丙辰日,皇上對群臣說:“朕每件事都一定要詳細審查以後才實行,之後又有相互妨礙的地方。”
“憑借一個人的智慧和思慮,想要周全地處理天下的事情,本來就知道這是困難的。”
“當各種事務紛繁複雜的時候,身邊的人如果能夠竭儘誠心和心意,互相探討對錯,難道事情不會都處理得很好,人們都受到好處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穩固自己的權位,苟且偷安,沉默而不說話,自己認為是得計的做法,卻根本不知道在百代之後,難以逃脫公正的評論,像張禹、孔光這類人,難道不可惜嗎!”
群臣都磕頭。
戊午日,任命浙江參政商暠、北平參政唐俊為刑部尚書,江西參政李敏為工部尚書,李仁為戶部侍郎。
己未日,朝廷命令中書省、吏部:從今以後,各個部門的正職、副職、首領官、雜職官都以九年作為任期屆滿的時間。
他們如果犯了公罪或者私罪,應該處以笞刑的可以用錢贖罪,應該處以徒刑、流刑、杖刑的記錄在案,每年考核一次。
年終時,布政使司將情況呈交給中書省,監察禦史、按察司將情況呈交給禦史台,全部送到吏部進行記錄。
各處地方的官員、知府要以實際經曆的俸祿日期為開始,每年來朝見一次。
輔佐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官員以及知州、知縣,每三年要入朝覲見皇帝一次。
倉庫、司局掌管錢穀的官吏以任職滿一年為任期屆滿。
收受祿米少的,按照支取次數的憑據代替官員支取祿米的憑據;收受祿米多的,以半數祿米守支,支取完畢之日發給憑證。
即使經過了調動,也以九年作為通論。
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六部、各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各衛各相府等衙門的掾史、令史、典吏、舍人、知印、宣使、奏差,已經有了出身資格,也以九年為任期。
有關部門的官吏把任職三年作為任期屆滿的標準。
如果縣、州的官吏晉升到府任職,才能夠進入尚書省注擬一個任期,進入九品流內的官員注擬任用。
布政使司等衙門的典吏在本衙門任職滿三年,可以在相應衙門內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