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4075年)六月辛醜日初一,皇帝命令齊王朱榑回到鳳陽。
戊申日,將黎州長官司改為安撫司,任命長官芍德為安撫使。
己酉日,朝廷任命兵部尚書李煥文為吏部尚書,戶部侍郎王琚為兵部侍郎,吏部尚書陳銘為都督府掌判官。
壬子日,派遣使者前往沙漠祭祀故元幼主。皇上命令禮部大臣說:“從前元朝的國運已經結束,元朝的末代皇帝能夠知曉天命,逃回沙漠。現在聽說他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去世了,可以派遣使者前去吊唁祭祀。”禮部大臣回答說:“道路遙遠,使者難以到達。何況他們離開中原很久了,已經逐漸改變了習俗,這不是禮儀製度能施加的。”皇帝說:‘帝王以天下為家,他們沒有在天地之外,哪裡遠呢?他們雖然風俗不同,但他們的愛憎情感未嘗不相同,敬奉他們的君主則他們的臣子就會喜悅,何況是施行典禮呢,又有誰會違背道德舍棄禮儀呢?’於是親自寫文章祭奠他們說:‘生死廢興,並不是一時的偶然,而是天地間的定數。古代的聖賢,麵對這四種情況,一旦或許碰上了,卻不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操守),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是知曉天命而不被迷惑的人吧。您的祖宗過去興起於沙漠地區,拉弓射箭,進入中原地區,縱橫馳騁於天下,周邊各個少數民族,全都歸附,若不是天命所歸不會到這種地步啊。到了您和您父親的時候,正是應當拱手守成的時候,盜賊卻在汝州、潁州興起,華夏一片騷亂,號令得不到施行,以至於國家喪失,這難道是人力能決定的嗎?這就是天意嗎?當時,我並沒有強大的軍隊來威震天下,而是取代你們家成為天下之主,這也都是天命。以前你們君主在沙漠地區),朕主宰中原地區,你們君主和大臣們卻頑固堅持不改變態度),致使邊境的戰事多次興起。現在聽說你在沙漠中去世,朕感到非常悲痛,特意派人前去吊唁,用牲畜和甜酒作為祭品來祭奠,來使你的靈魂享用,你要明鑒此事。’皇上認為凡是祭祀,大的祭祀、中等的祭祀除了使用製帛按定製製作的絲織物)之外,那些小的祭祀還有使用紙做的紙錢的,這種做法出現在近代,非常不合常理,於是命令禮部商議這件事。按照《周禮》,舉行大祀時要用玉帛,舉行次祀時要用牲畜和絲織品,舉行小祀時要用純色的牲畜。現在商議的結果是,在京城舉行的大祭祀、中祭祀都應該使用幣帛,在京城之外的王國以及府、州、縣祭祀典冊上的神靈時也這樣做,其餘的小祭祀隻使用牲牢和酒醴。
庚申日,分彆賞賜各都司下屬衛所千戶以下的官員數量不等的鈔幣。
辛酉日,遼東都指揮使司奏報:‘新歸附的投降胡虜一百零六口、牛馬一百七十匹。’
壬戌日,禮部上奏:“京都的太社、太稷已經同壇合祭,而各王國、府、州、縣仍然沿用舊的製度,這在禮製上是不統一的。現在商議也應該共同建造一座祭壇,神主都依照京城的製度,用石製的神主,將其埋在祭壇的南麵,兩個木製的神主在祭祀的時候就設置好,祭祀完畢後收藏起來。社稷壇的配位,以前是用勾龍配社,用後稷配稷。如今太社、太稷已經供奉仁祖淳皇帝配享,而各王國、府州縣沒有可以配享的人,所以難以設置配位。現在商議各王國的社應該稱為國社之神,稷應該稱為國稷之神,各府的社應該稱為府社、府稷,各州的社應該稱為州社、州稷,各縣的社應該稱為縣社、縣稷。”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命令將這個製度向天下頒布。
夜裡,火星侵犯右執法星。
丙寅日,設置燕山中左二獲衛指揮使司。
丁卯日這天夜裡,寧夏衛這個地方風雨交加,頭盔、旗幟和長矛上有火光閃現。
己巳日。五開洞蠻吳麵兒等人叛亂,靖州衛指揮僉事過興戰死。起初,麵兒用邪法蠱惑民眾,於是聚眾作亂,過興率領三百士兵前往逮捕他,但由於寡不敵眾,過興父子被賊寇抓獲,一起被害。事情上報朝廷後,皇上命令辰州衛指揮楊仲名率領軍隊前去討伐他們。詔書說:三苗沒有德政,倚仗地勢險要,不懂得人間事理,不尊奉上天的時令,多次產生盜竊掠奪)的心思,長久以來成為百姓的禍患。近來又殺害了過興,罪惡不可饒恕。現在任命你為總兵官,率領辰州、沅州等地的官軍以及當地的隘丁兵夫前去討伐他們。你要思考製伏敵人的謀略,看準時機,相機進取,來消除民眾的禍患。辰州、沅州等地應該征調的官軍,全都聽從他的)指揮調度。
秋七月初一辛未日。
壬申日,把汜水縣的治所遷到成皋。
丁醜日,皇帝在太廟祭祀。派官員到雞籠山廟祭祀功臣。
平陽府猗氏等縣發生旱災出現饑荒,朝廷)命令戶部賑濟每戶一石米,並且減免那裡指猗氏等縣)的夏稅。
戊寅日,任命前任戶部尚書沈立本暫代刑部侍郎之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己卯日,寧夏下大雨,發生地震。蒲州萬泉縣發生旱災出現饑荒,皇帝下詔書打開糧倉賑濟百姓,有九千三百三十七戶得到賑濟),發放粟米、麥子共一萬二千七百三十九石。
辛巳日,命令西平侯沐英率領陝西所屬的衛軍士兵修築岷州城,設置岷州衛來鎮守此地。又設置了碾北衛指揮使司。
癸未日,設置寧山衛指揮使司。
甲申日,歲星侵犯牛宿。
乙酉日,工部上奏說:“各個藩王的王宮城規模還沒有固定的標準,請以晉王府為標準,周長三裡三百零九步五寸,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皇帝批示說:可以。
戊子日,皇帝對秦王的屬官下令說:“王府設置屬官,本來就是古代的製度。然而古代隻用擅長文章的人來輔佐各位王爺。朕分封諸子,在相府中設置武臣,是想讓他們成為國家的屏障,抵禦外侮,防範禍患,沒有戰事時就協助君王治理國家,所以他們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現在靖江王府的官員和指揮耿良不和,甚至有欺淩指揮的意圖。因此朝廷命令武相有緊急情況就出征擔任將軍,讓獲衛指揮作為他的副手,回來後就不再參與財務和司法事務,有關軍務則由文臣武將商議,沒有戰事就引導大王向善。有時中書省的文書,有違背朕意的地方。你就按照詔令去執行它。
庚寅日,秦相府上奏請求討論王府救獲日月薄蝕的禮儀。禮部商議說:‘《周禮·鼓人》記載:拯救日、月食,就要告知王擊鼓。’《春秋傳》中說:‘不是日月的異常現象就不擊鼓。’《尚書》說:‘日月交會不合常規,瞽樂師敲起了鼓。’自古以來發生日食、月食這樣的災異現象時,從天子到普通百姓,都沒有閒暇安寧的時候,那麼親王也應當進行補救以消災異)。隻是王府是莊重威嚴的地方,百官在這裡集會擊鼓,在道理上是不合適的。現在商議凡是遇到日食、月食,親王隻在露台上行禮,不擊鼓。那些大小官員就向布政司、按察司擊鼓鳴冤或訴說事情等)。’皇帝聽從了禮部的建議。
辛卯日,西安府的華州、蒲城縣、同州、合陽縣等地發生旱災,朝廷下令免除這些地方的田租。
壬辰日,賞賜北平、遼東等五個都指揮使司下屬衛所的軍士冬季用的布、絲綿等物品。設置弘農衛指揮使司。
癸巳日,皇帝的第四孫朱高熾出生,他是當今皇上朱棣)的嫡長子。
丁酉日,下令禁止被貶謫戍邊的人不得呈上密封的奏章。當時有官吏、軍人和百姓因為犯法而被發配戍守邊疆,或者被判處勞役去屯田種地的,很多人都上奏章以求被提拔任用。考查他們的言論,發現都是荒誕虛妄沒有根據的,所以下令禁止他們都不得向上進呈密封的奏章,陳述意見建議,以及借用有關部門的印信,違者都要被判處重罪。
己亥日。派遣光祿寺少卿徐英帶著茶葉、紙張、衣服前往罕東買馬,買到了四百六十九匹馬。
派遣廣東布政使趙嗣堅帶著詔書到應昌去曉諭故元丞相驢兒說:‘上天順應厭惡滿盈而喜好謙遜,喜愛生機而厭惡殺戮,這是從古至今明確的訓導。從前上天改變氣數命運的時候,你率領步兵和騎兵秉持堅貞的節操,保衛邊疆,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曾經派人去問候您,沒有得到回音。所以再次派人去你所在的地方,把禦寒的衣服賜給你。你能接受賞賜,安然地居住在邊塞之上,來謀求後代的福分,難道不是個明智的人嗎!朕說到這裡,隻有靠你用智慧來考量這件事),千萬不要被奸邪之人迷惑。《尚書》說:‘做善事的人會得到上天降下的百種祥瑞,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上天降下的百種災殃,隻有順應天理才會吉利,你應當仔細考慮。’
這個月,蘇州、鬆江、揚州、台州四個府發生了海水泛濫,淹沒了居民的房屋,有很多人溺死。皇帝下詔書派遣官員去慰問他們。
八月初一庚子日。
辛醜日,賞賜羽林軍等衛所的軍士十萬七千六百多人,麥子總共十六萬一千四百多石。
壬寅日,派遣官員祭祀曆代帝王。
癸卯日,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月將、城隍等各位神靈。派遣官員祭祀軍旗。
丙午日,木星侵犯房宿。
丁未日,派遣官員在孔廟舉行釋奠禮。
戊申日,祭祀大社神和大稷神。祝文與春祭相同,但將“告祀”改為“報謝”。
任命前刑部侍郎顧禮為戶部侍郎。
設置鳳陽中右二衛指揮使司。
甲寅日,高郵州獻上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