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12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

第12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1 / 1)

洪武十一年4075年)冬十月初一庚子日。

辛醜日,晉相府上奏請求把太原府城隍神改稱為晉國城隍神。皇帝下詔同意了他的請求。

癸卯日,賞賜鳳陽各衛所的指揮、千戶、百戶每人四匹有花紋的絲織品。

丁未日,皇帝祭祀太廟。

戊申日,皇帝下令告誡總兵官指揮楊仲名說:“軍隊是為了保護百姓而存在的,首先必須討伐殘暴的人。三苗不遵守教化,朕命你率領軍隊去討伐他們。昨天已經知道了軍隊出征的日期,現在不知道軍隊到了什麼地方,特地派遣內臣吳誠到軍中,觀察你們的軍隊,凡是有方略,要抓住時機施行,然後派遣使者來報告。”

庚戌日,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李貞去世。

李貞一直居住在泗州盱眙縣,後來遷徙到臨淮的東鄉。他生性孝順友愛,寬厚儉約,謙虛謹慎,娶了皇帝的姐姐長公主。元朝末年,中原地區戰亂不止,李貞看到同鄉中有擴大田宅、聚斂財富的人,總是歎息說:“這是什麼時候啊,還想做個富家翁?”於是捐出家財,宰殺牛豬,準備酒菜,召集鄉裡的人,約定要守望相助。沒過多久,亂兵入境,當時淮東還在元朝的控製下,李貞就帶著家人去淮東避難。過了很久,聽說皇上在滁陽,於是就帶著他年幼的兒子李文忠向西奔走,在亂兵中輾轉出入,吃草充饑露天住宿,幾乎不能活下來,日夜向天呼號,希望保全父子性命。過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滁陽拜見皇上,當時是甲午年冬季十二月。皇上見到他非常高興,賜給他的衣服和其他用度非常豐厚。李貞父子自己慶幸說:“我和你脫離了禍亂,能夠到這裡,可以說是獲得新生了。何況又得到了依靠,您恩寵優厚,拿什麼來報答您呢?”文忠當時十六歲,沉著堅毅,有智謀和勇氣。皇上非常喜愛他,說:“我的外甥就像我的兒子一樣。”培養教育都很完備,皇帝命令他隨軍出征。戊戌年,朝廷軍隊攻下嚴州、衢州、婺州、處州各郡,皇帝命令李文忠在嚴州設立統兵在外的將軍府,來謀劃處理還未歸附的郡縣事務。李貞從金陵前往平江府去奉養母親。

乙巳日,張士誠派他的部將從烏石山侵犯嚴州和諸暨,交戰了兩個月還沒結束,嚴州百姓非常恐懼,李貞內心不安,於是暫時掌管了軍務,命令李文忠率軍擊敗了敵軍,六天後返回,百姓們得以安定。

丙午日,皇上派出大量兵力平定兩浙,命令李文忠率領他的軍隊水陸並進,進攻杭州。李貞再次掌管軍務,軍隊從桐廬出發,俘虜了那裡的守關士兵,送到嚴州安置。被俘的士卒被押送到了嚴地,見城中的精銳士兵都被派出,暗中有了反叛的想法,李貞察覺到了,就宴請了他們。趁這些俘虜喝醉了,郭貞將他們全部捉拿,戴上刑具押送到京城,皇帝非常高興。文忠的軍隊所到之處沒有不被攻下的。杭州被平定後,留下李文忠鎮守。謝貞又來侍奉他。又過了一年,是洪武元年,皇上即皇帝位,封李貞為恩親侯。當初,貞打算到淮東躲避戰亂,可是皇姊去世了,暫且把棺木停放在鄉裡。到這時,皇上不停地思念她,追封她為孝親公主,詔令有關部門按喪禮把她歸葬在祖先的墳地。郭貞當時在杭州,皇上想念他,以至於在睡夢中夢到他,經常派中使詢問他的起居情況。洪武三年,皇上想早晚見到李貞,賜給他內城西麵的宅邸,召李貞前往宅邸,加特進、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追封孝親公主為曹國長公主。高貞年近七十,離職回家後,朝廷下令免去他參加朝會的義務,拜見皇帝時不直呼其名。皇帝親臨他家賞賜宴席,皇太子以及各位王爺,也經常去問候。石貞局促不安,隻是用手撫摸著胸口說:“您對我的恩義深厚,我的言語無法報答。”當時,北方已經平定,剩下的敵人逃到沙漠裡去了。五年,皇帝下令率軍出征剿滅敵軍,授予李文忠征虜左副將軍的職務,讓他出征。軍隊出征越過山嶺已經五個月了,捷報還沒有傳來,皇上很為此擔憂,召貞進入便殿告知自己的想法。貞進說:“上天生下聖明之人,承接中華的氣運,陛下洪福齊天,四海之內全都歸於陛下統治,那元朝殘餘的小小勢力,在沙漠中苟延殘喘,不值得擔憂。捷報很快就要到了,希望陛下不要勞神憂慮。”不久,李文忠果然凱旋歸來。皇帝又駕臨李貞的府第,賜宴款待,君臣十分歡樂。陸貞上表謝恩,並辭謝了俸祿和賞賜。表中寫道:“臣下承蒙聖上的恩典,因為是孝親公主的親人,聖上恩寵賞賜我府第,自己揣度我有什麼才能,竟然承受這樣的榮耀到這種地步。臣生長在田間,辛勤從事農耕之事,隻知道靠力氣吃飯,哪裡敢有非分的想法。當初特彆承蒙仁祖皇帝不因為我平庸愚笨,讓我成為了您的女婿,長期受到您的照顧和教導,我對您的思念沒有窮儘,對您的報答沒有儘頭。接著中原地區發生戰事,家中親人都已不在,我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到彆的地方避難,在惡人聚集之處暫時安身,在艱險的環境中奔波,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樣危險,哪裡敢期望能夠保全性命。敬想陛下興師仗義,順應天意人心,掌握天命而開創帝業,奮發神武而拯救百姓,四海歸心,群雄都來歸服。臣下父子,有幸遇到聖明的陛下,從泥塗中解脫出來,又從垂危中得以重生,被收養在宮廷,陛下待我們如同親骨肉。我的幼子文忠,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承蒙陛下的再造之恩,得到扶持培養,陛下還教導他神妙的謀略,派他鎮守邊疆,他還沒有做出絲毫貢獻來輔助陛下治理天下。這就像螢火蟲的光芒,依靠著日月;蚊子的嗡嗡聲,附在雷霆之上。以至於後來武功告成,也都被列為受封的行列。享受一品俸祿,位至上公,往下到最愚笨之人,我的小孫子景隆,也忝列侍衛之職。家族三代人都衣著光鮮榮耀,一門之中承受的恩澤浩大豐沛。揣度現在拿朝廷俸祿的人家,沒有比我家更優厚的了。回想以前的艱苦,哪裡想到會有今天的榮華富貴呢?每一寸土地,每一分錢財,沒有不是靠帝王的力量得到的。陛下憐憫我年老,準許我不上朝,又憐憫我愚笨,用特殊的禮儀對待我。多次承蒙皇上親自駕臨,時常得到太子的關照。皇帝的恩寵賞賜常常從皇宮中送來,爵位和俸祿又優厚地給予子孫。陛下對我的隆恩厚意,言語是難以表達的。如今朝廷清明,法令製度全部推行,官職不空缺,俸祿沒有不勞而獲。臣下常常存有知道滿足的警戒之心,總是深切地懷著盈滿會招損的恐懼。我的俸祿,本來就應該辭去。希望聖上能夠體察我的誠懇之心,批準我的請求,這樣我的真情才能得到伸張,我也能稍微擺脫屍位素餐的深深愧疚。臣下我可憐自己衰老,沒有辦法報答陛下的恩德。希望陛下能長壽如天地,宗廟社稷尊崇安寧,福澤綿長,永遠享受太平盛世。”大概盧氏一心為了國家,兒子雖然在身邊,早晚侍奉她,她也不感到高興。有時奉命到各地征戰討伐,長時間在外麵操勞,也不因此而憂愁。他就是這樣忠誠。這一年春季的三月,文忠護送陪伴秦王、晉王前往他們的封國,到了六月,回來,才過了五天,貞就生病了,忽然不能說話。皇上聽說後非常吃驚,立即親臨他的宅第探問病情。皇上拉著馬周的手,問道:“還認得朕嗎?”馬貞仰頭哭著回答,皇上也流下了眼淚,嗚咽著無法停止。過了一會兒,皇帝回宮,宮中使者接連前來問候並贈送物品。到這時去世,享年七十六歲。皇上震驚悲痛,停止上朝三天,乘車駕臨其家祭奠,追封他為隴西王,諡號為恭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十二月庚申日,被安葬在盱眙縣靈跡鄉鬥光山的原野,依從長公主墓地的規格或方位。下葬那天,皇帝又前往西城門樓上望著靈柩哭泣。長公主生性非常孝順,在還沒有下嫁的時候,侍奉父母善於順承父母的心意,父母很鐘愛她。出嫁後,她幫助丈夫管理家務,尤其勤勞節儉,侍奉公婆恭敬孝順,喜歡做善事。平時很少吃葷菜,晚上就禮拜北鬥星,每天都是這樣。貞觀二十八年去世,臨終的時候,神誌清醒,端坐著去世了。毛貞的繼配夫人陳氏,被封為淑德夫人。楊貞對父母十分孝順,對待長輩也很恭敬。太夫人性情嚴厲,謝貞稍有違背她的心意,就會被她加以叱責。虞貞曾經陪侍太夫人吃飯,正趕上太夫人發怒,將她的食器扔到地上,虞貞慢慢撿起食器,像當初一樣吃飯,更加恭敬了。他有四個弟弟,父親已經去世,他們請求分割家產。張貞對他們說:“父親去世了,母親還在,如果分了財產分開居住,母親的心裡難道不會覺得不舒服嗎?先人的田地房屋,都等到老母親百年之後,隨你想要什麼就拿取什麼,我不會計較的。”各位弟弟都慚愧而敬服。等到他顯貴以後,凡是有親戚流落在外的,他一定會請求皇帝把他們召回京城。曾經說過:“人生在世,貧賤富貴,都不能改變自己的操守,一旦富貴就忘記貧賤,這是君子不會做的事。”平時穿衣服隻要求舒適得體,吃飯隻要求可口,皇上不時地賜給他衣服,舊了一定縫補後繼續穿,即使是一條腰帶舊了,也一定會收藏起來以備後用。有的子孫對他奉養太豐,他就覺得不安,召來子孫,懇切地向他們講述自己未遇時的艱難以教育他們,說:“我家一向清寒,承蒙聖上的恩德,才有今天的富貴,雖日日美食盛饌,又何患不能繼續呢?然而奢侈浪費的事情,是我生性所不喜歡的。如今皇上正在用勤儉節約來教化天下,我作為外戚中的長輩,如果行事奢靡,拿什麼來勸導率領家人呢?你們要記住這些話。”他的儉樸節約大概是源於他的本性吧。

癸醜日,任命龍驤衛指揮使蕭成為陝西都指揮使,任命山西指揮同知王約擔任山西都指揮使。

乙卯日,朝廷任命梅殷為駙馬都尉,娶第二皇女寧國公主為妻。殷,是汝南侯思祖兄長的兒子。

丙辰日,開封府蘭陽縣奏報黃河決口損害了莊稼,皇帝下詔免除那裡的租稅。

戊午日,將驍騎左衛改為府軍後衛。夜裡,月亮侵犯南鬥星。

占城國的國王阿答阿者派遣使者呈遞奏表,進獻地方特產和良馬,是為了感謝明朝皇帝賜給他詔書以及上等絲織品。皇帝又下詔賞賜他們國王金織文綺、紗羅衣各一套。

將武德衛改為府軍前衛。

將蘄水、羅田兩個縣隸屬於黃州府。

癸亥日,任命前戶部侍郎程昭為寧國府知府。

甲子日,將興武衛改名為武德衛。

乙醜日。播州宣慰使楊鑒進獻馬匹,皇帝賜給他文綺襲衣。

這個月,朝廷命令陝西布政使司轉運本處倉庫的十二萬石糧食到寧夏、河州。

大祀殿建成。當初,郊祀的製度是,冬至在鐘山南麵的圜丘祭祀上天,夏至在鐘山北麵的方丘祭祀大地。到這時就在圜丘的舊址上建造了十二間的大祀殿,中間四間用黃金裝飾,其餘部分用三彩裝飾。正中間修築一座石台,在石台上設置上帝、皇隻的神座。每年正月中旬,選擇一個吉日舉行合祭,皇上穿禮服行禮,將仁祖淳皇帝的牌位供奉在配享殿中。大殿前有東西廊廡三十二間,正南有大祀門六間,連接步廊,與大殿廊廡相通。大殿的後麵是六間庫房,用來存放先皇用過的東西,名叫天庫,屋頂都覆蓋著黃琉璃瓦。在大殿東邊稍微往北的地方設置廚房和庫房,在廚房東邊又稍微往北的地方設置宰牲亭和水井,都用走廊通道相連。大殿兩邊的廊屋後麵用圍牆環繞著,延伸到南邊是三個石門洞,用來通往大祀門裡麵,這被稱為內壇。外麵的圍牆周長九裡三十步,有三個石門洞,南邊有三條甬道,中間的叫神道,左邊的叫禦道,右邊的叫王道,道路的兩旁略微低一些,是侍從官員走的道路。齋宮位於外城牆內的西南方,門朝東。於是命令太常寺說:“近來我命令三公率領工部的工匠,在京城南邊建造大祀殿,來合祭皇天後土。冬季十月,宣告大功已經告成,皇帝特彆命令禮部取消前代的祭祀日期安排,每年隻祭祀一次。古人在南郊祭祀上天,大概是按照禮義來決定的。

所以說,南郊祭祀上天,要在陽氣初生的月份舉行;北郊祭祀大地,要在陰氣初生的月份舉行。誰不知道在陰月祭祀極盛的陽氣之物,在陽月祭祀極盛的陰氣之物,從道理上來說是值得懷疑的。而且清掃地麵來祭祀,這種做法由來已久,大概是說祭祀土地崇尚實在而不崇尚奢華,後代人拘泥於古代做法而不改變,於是使得祭祀天地的祭品反而比不上祭祀人的祭品。如果讓人們的享受也遵循古代而不改變,那麼就應當鑿地盛酒用手捧著喝,吃生肉喝生血,在樹上築巢居住、在山洞裡藏身了。用現在的情況來說,這些做法在世間果真能施行嗎?這肯定不是這樣的。現在命令太常每年在春季的開頭合祭天地,正是三陽交泰之時,是人事的開始。”後來大祀殿又換成了青琉璃瓦。

山西邊將派人將所抓獲的原元朝平章完者不花送到京城。完者不花,是元朝丞相驢兒的下屬,皇帝派使者將他送回給驢兒,並且在璽書中告訴他說:“十一年六月至九月,我三次派使者北上,兩次是為了吊唁祭奠,一次是為了向你表達敬意。不久之後,派出的使者都沒有回來,他們的生死下落無法知道。前些時候,邊境將領把你的部屬平章完者不花送到京城來,朕對邊境將領很生氣,認為剛剛派遣使者與你們交好,卻捉拿你們的平章,這難道不是對你們失去信用嗎?現在特地派遣宦官送他到丞相的營帳,是寬恕他的罪過,還是將他放逐,您自己作安排處理。”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第一百二十卷。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