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

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2 / 2)

又和胡惟庸一同處在丞相的職位上,胡惟庸所做的事不合法度,汪廣洋知道卻不進言,隻是隨波逐流保住自己的官位罷了。

皇帝察覺到他是這樣的人,於是下旨讓他洗心革麵、彌補過失。

汪廣洋內心不能安寧。

過了很久,占城國來朝貢土特產,使者到了之後,尚書省的官員沒有按時接見他們。

皇帝認為他阻礙了遠方的使者,下達敕書嚴厲責備執政的大臣。

汪廣洋更加恐懼了。

到了這時,禦史中丞塗節說:‘先前誠意伯劉基被人用毒藥害死,汪廣洋應該知道情況。’

皇上詢問胡惟庸,胡惟庸回答說沒有這回事。

皇上聽說劉基生病,當時丞相胡惟庸帶著醫生前去看望,趁機給他喝了毒藥,於是責備汪廣洋欺騙自己,不能效忠於國家,坐視朝廷的興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被貶謫到海南居住。

船停在太平的時候,皇帝又派使者前去告誡他說:‘丞相廣洋跟隨朕已經很久了,以前在軍中的時候,經常聽到你進言,否則就是一整天都不說什麼。’

我因為他跟隨我很久了,不忍心責備他。

等到他在中央機構任職的時候,又未曾獻出一個計謀策略,來匡正國家,民眾的疾苦,他都不能了解。

有時命令你出使,有所視察,回來後卻閉口不談,侍奉神明、治理百姓,屢次感到厭倦懈怠。

何況在這數十年間,他在朕身邊,卻從未推薦過一個賢才。

以前我讓你協助文正治理江西,文正做壞事,你不但不糾正,當我詢問你的時候,你還為他掩飾。

之前你與楊憲同在中書省任職,楊憲圖謀不軌,你卻知情不報。

如今越來越沉溺於酒色,很多事情都不去處理。

你精通經學又能寫文章,不是個糊塗的人。

看你的態度,猶豫不決,遲疑觀望。

我想不說,又怕不了解情況的人說我薄情寡恩,所以特意賜給你這道敕令,你要好好反省。”

汪廣洋得到皇帝賜給他的書信後,更加感到羞愧和恐懼,就上吊自殺了。

汪廣洋擅長篆書、隸書和大字書法,尤其擅長創作詩歌。

他)為人寬厚平和,潔身自好,擔任宰相時,沉默寡言,對政事不表示讚成或反對,因此人們把他看作是平庸懦弱之人。

大致是他的才能不足以擔任宰相,與奸臣同朝而不能將他們趕走,所以最終導致了敗亡。

命令永嘉侯朱亮祖征調軍民共三萬人,擴建廣東北城,共八百多丈。

開通西安府的甜水渠。

當初,西安城中的井水都是鹹的,不能飲用,到了這時,曹國公李文忠為此向皇帝進言。

於是命令西安府的官員役工開鑿渠道、用石塊砌成渠壁,把龍首渠的水引入城中,環繞在民居周圍,百姓才得以喝到甘甜的水。

增築福建興化衛的城牆,從東到西,擴展了舊城一半的規模。

當時指揮僉事程升說是因為舊城低濕狹小的緣故。

安南陳煒派使者前來進貢。

皇帝認為安南蠻橫強硬,想要侵占掠奪占城的土地,所以才導致國家滅亡,於是派使者將詔書賞賜給陳煒的哥哥前安南國王陳叔明,說:“我聽說春秋時期諸侯的國家相繼滅亡,這是為什麼呢?

大概是因為違抗君命而禍及百姓,所以上天會這樣明鑒,沒有人能夠逃脫災禍。

假使當時諸侯都隻聽從周天王的命令,那周室不就會像磐石一樣堅固嗎?

怎麼能舍棄長久的富貴,而去貪圖高位,使富貴像草葉上的朝露一樣短暫。

賢人不是說過嗎?‘不要做災禍的開始,不要做幸福的先行者。’

你的叔父陳叔明自從處理政事以來,國家多次發生變故,百姓多次流離失所,難道是因為你們兄弟貪圖富貴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嗎?

還是百姓有過失而導致這樣的情況呢?

本來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難道不知道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嗎?

《易經》不是說過嗎:‘積累善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吉慶之事;積累惡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災禍之事。’

這些話如果能實行,那麼天意就可以挽回了。

況且天地廣闊,管理民眾的人很多,如果國家有治理之道,自然會鞏固疆土,不需要向外尋求,這樣就永遠能為子孫後代造福。

如果越過邊境而使他國百姓遭殃,那麼幸福就不能保全了。

安南和占城因為互相怨恨而發動戰爭,將近十年了,是非對錯我不清楚,他們的怨恨沒有消除,他們的仇恨沒有解決,要怎麼辦呢?

你如果聽從朕的命令,停止戰爭,休養生息,上天在上可以明鑒,以後必然會有無窮無儘的福分。

如果違背我的命令而一定要這樣做,又恐怕會像春秋時的國家一樣,自取滅亡。

古人曾經說過:‘用道來輔佐君主的人,不會憑借武力在天下逞強。’

為什麼呢?

戰爭殺戮這種事很容易遭到報應,所以明智的人不會去做這種事。

你如果能借鑒春秋時期的過失,而不重蹈覆轍,難道不美好嗎?

應當完全明白我的心意,不要有所疏忽。

高麗代理國事的王祦派他的臣子李茂芳等人來進貢黃金一百斤、白銀一萬兩,因為他們的進貢不符合約定,皇帝拒絕了。

天下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士都奉詔令來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皇上對禮部官員說:“治理天下,就像建造大廈,不是靠一根木材建成的,一定要聚集材料才能建成;天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治理好的,一定要選拔賢才才能治理好。

所以為國家得到寶物,不如舉薦賢才。

朕自從登基以來,已經十二年了,一直想要得到賢能的人來振興眾多事業。

然而山林幽深偏遠,博學老成的人,隱匿自己的德行和才華,甘願處在窮鄉僻壤,不加以招徠,他們就不會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肯輕易出山,應當下令有關部門,用心尋訪,以禮送到朝廷,朕將重用他。

到了這個時候,這些人都來到了京城。

當時江西布政使沈立本派人招降原元朝吏部侍郎伯顏子中,伯顏子中飲毒酒而死。

子中,是西域人。

祖父在江西做官,於是就在這裡安家。

精通《春秋》,五次被鄉裡舉薦,被授任為東湖書院的山長,後又升任建昌路儒學教授。

四方戰亂興起,江西行省按照權宜之計任命劉子中為贛州路經曆,不久之後,他又擔任分省都事。

偽漢陳友諒的軍隊攻陷了贛州,伯顏子中招募壯士,想要收複贛州,沒有成功,他從小路進入福建。

福建行省征召他擔任員外郎。

子中獻出奇計,收複了建昌,於是乘船去燕都報捷,被授予福建行省郎中一職,後又被多次提拔,官至吏部侍郎,奉命出使廣東。

等到到達那裡)沒過多久,廣東就已經歸降依附了)。

子中從馬上墜落,想死卻死不了,還折斷了他的一條腿。

平章廖永忠將他釋放而沒有錄用。

於是子中改了姓名,在江湖上浪跡,往來於進賢的北山。

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兒女已經被江西參政楊憲押送到京城,有朋友前來慰問他,子中回答說:‘我自身都難保了,哪有空閒去顧及妻子兒女呢?’

於是他在天下遊曆,發誓不再出仕為官,情緒激昂地悲歌,沒有一天忘記元朝。

曾經懷揣毒酒隨身帶著,說:‘如果有強迫我的人,我就用死來回答他。’

郡縣的官員聽說了這件事,認為他這樣做很有道義,就沒有強迫他出來做官。

到這時,沈立本專門派人招降他。

子中見到使者,慷慨激昂地說:“我現在死也已經晚了。”

於是準備了祭祀用的牲畜和酒來祭祀他的父親、老師和朋友,作了七章詩歌,喝毒酒而死。

吏部上奏說:“這一年任命官員兩千九百零八人,天下舉薦的儒生、士人、人才有五百五十三人。”

戶部上奏:這一年開墾的田地共計二十七萬三千一百零四頃三十三畝。

兵部上奏購買馬匹的數量:秦州、河州兩個茶馬司用茶葉購買了一千六百九十一匹馬;慶遠裕民司用銀錢和鹽購買了一百九十二匹馬。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八結束。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