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13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

第13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2 / 2)

癸巳日,皇帝下詔令用京城衛所的士兵充當公侯的儀仗戶。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都享有)二十戶的食邑),曹國公李文忠等人都享有)十九戶的食邑),侯爵都享有)十五戶的食邑)。在此之前,是由京城百姓充任的,最近因為李善長以年老多病為由辭去了儀從,所以皇上才下令換成了軍士,並賜給了他。

丙申日,讓已故寧河武順王鄧愈的兒子鄧鎮承襲申國公的封爵。誥命上說:朕聽說從前各位聖君統治天下時,必定有賢能之人來輔佐。因此輔佐君主創立帝業,摧毀強敵安撫順民,忠誠於君主恩澤於百姓的人,在世時就威震華夏與四夷,去世後名聲彰顯於後世,這是比前人做得更好的。至於抵抗災害,抵禦禍患,他們推心置腹,效力於君主,這就是守衛太平盛世的賢良之臣。朕當初率領軍隊向東征伐的時候,你的父親鄧愈,年紀雖然很輕,但是相貌英俊不凡,於是躋身於眾多將領之中,顯示威風,奮勇作戰,和眾多豪傑英雄輾轉戰鬥,神采威嚴令人敬畏,每次戰鬥都能將俘虜抓到自己軍中。所以論功行賞,他)也排在首位。所以他在世時被封為公爵,死後又被封為王爵,這確實是朕效仿先聖的典製。現在你服喪期滿,朕對你的思念愈發強烈,因此我任命你繼承父親的爵位,封為申國公,你要謹守先輩的功業,傳承先輩的功勞,這樣才是能夠善始善終的人。你要恭敬謹慎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命令湖廣崇山衛指揮僉事楊仲名監督將士屯田。

將各州的儒學正官職名)改為未入流古代官製中官階不到九品的官員)的官職。在此之前,學正的官階為從九品,到這時被改變了。

戊戌日,撤銷戶部印引局,印造茶鹽引憑、契本的事務由照磨兼管。

辛醜日,提拔嘉興縣知縣徐本擔任廣東布政使。在兗州建造魯王宮殿。

壬寅日,當今皇上前往藩國,賜予燕山中左二護衛的侍從將士五千七百七十人,紙幣二萬七千七百七十一錠。

乙巳日,陝西蘭州衛指揮同知王德去世,朝廷命令禮部派遣官員去祭祀,還賜給財物來供養他的家人。

丁未日,改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都督府斷事官。

戊申日。確定六部的官製:總共設置官吏五百四十八人,其中正職官員一百零五人,尚書六人,侍郎七人,郎中二十四人,員外郎二十四人,主事四十四人,與唐代官製相比減少了三十二人,與舊有官製相比減少了七十一人。官吏有四百四十三人,都吏有二十四人,令史有一百三十四人,典吏有二百八十五人,與唐代製度相比減少了四百二十六人,與舊製度相比減少了三百四十五人。

吏部尚書、侍郎各一人,總體掌管天下官吏的選拔任用、論功行賞、考核的政令。它的下屬有四個部分。叫做總部,掌管天下文職官員的選拔、差役的選派以及衙門等相關機構的設立、變革等事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叫做司封,掌管天下的封爵,凡是封贈、誥??、承襲、禮儀、印信之類的事務,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史四人。司勳,掌管天下文職官員的勳級、月俸、升轉、資格、品級、官製、貼黃等事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考功司,掌管天下官吏的考核。凡是來朝見天子、任職期滿、官吏任滿赴吏部考績、守喪期滿或降職後複職的官吏,考核他們的功勞與過失,區彆他們的優良和低劣,將考核情況)奏請皇帝)進行罷黜或晉升之類的事。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四人,典吏八人,承發典吏一人,架閣兼勾銷典吏一人。

戶部設置尚書一名,侍郎兩名,總體掌管全國戶口、土地方麵的政令。凡是有關徭役賦稅、職方貢物的規定,經費開支供給的計算,倉庫貨物增減的標準等事,都向他谘詢。它的下屬有四個部門。叫做總部,掌管天下的貢賦、戶口婚姻、田地、農業蠶桑、規劃賦役、水旱災害、賑濟、減免賦稅)、田賦過戶、撫恤、核算、漕運、物價評估之類事務)。郎中、員外郎各設置一人,主事設置四人,都吏設置一人,令史設置十二人,典吏設置二十五人。叫做度支官署名),掌管計算國家財用、租賦多少的數目,物產豐富或匱乏情況下征收租賦)的適宜策略,以及俸祿、賞賜、支取撥給錢鈔、糧食、鹽、草料、製度)變革、考核、各類雜項支出之類事務。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三人,都吏一人,令史十三人,典吏二十四人。叫做金部,掌管天下倉庫的金銀布帛財物的收納與支出,以及每年的進貢、經營、海外貿易、賦稅、錢幣鈔法、茶鹽相關的法令,契約文書、沒收的贓物罰金、租賃之類的事務。郎中、員外郎各設一人,主事設三人,都吏設一人,令史設十三人,典吏設二十七人。叫做倉部,掌管天下的糧倉、征收稅糧、馬草、斛鬥、秤尺之類的事務。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十二人,典吏二十七人。設承接發送的典吏一名,管檔案卷宗的架閣典吏、負責查考核對的勾銷典吏各一名。

禮部,設尚書、侍郎各一人,總體掌管製誥、天下的禮儀、祭祀、宴飲、科舉方麵的政令。禮部下屬有四個部分。叫做總部,掌管禮儀、表箋、曆日、贈諡、公式、印信、學校、貢舉、圖籍之類的事務。設置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叫做祠部,掌管祭祀、享祭、樂律、祭器、犧牲、醫學、僧道的衣食供給等事。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叫做膳部,掌管宴會上用的牲畜、豆類、酒。膳食、繁殖用的牲畜、器皿、雜物等方麵的事務,分彆由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負責。叫做主客司,掌管諸侯定期朝見天子、進獻貢物以及各番邦前來朝見時陳述意見、賓客賞賜慰勞之類的事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設置承發典吏一人,架閣兼勾銷典吏一人。

兵部設有尚書、侍郎各一人,總體掌管天下武官的功勳、俸祿、品級、任命方麵的政令,山川險阻與平坦的地圖,馬廄畜牧、兵器儀仗的數量等事務。它的下屬有四個部門。叫做總部,掌管武官的功勳俸祿、品級任命、誥敕以及軍戶的戶口冊、符信憑證、盤查詰問、巡邏防守、公役隸卒之類的事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職方司,掌管天下的地圖以及城池、軍鎮營壘和烽火台的數量,關卡、通行證、防火禁令的設置,四方少數民族歸服教化之類的事務,設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叫做駕部,掌管車輦以及鹵簿、儀仗、馬政、驛站等事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叫做庫部,掌管軍事所用的器械、鎧甲頭盔、長矛盾牌以及紙張、藥物。這些官職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承發典吏一人,架閣兼勾銷典吏一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刑部有尚書一人、侍郎一人,總體掌管天下的刑法以及有關徒隸、勾覆、關禁方麵的政令。它的下屬有四個部分。刑部下設總部,掌管法律條令以及人命案件、盜賊案件、毆打辱罵案件)、喊冤之事)、定案之事)、公文程式、官員職守等類事務,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都吏一人,令史十人,典吏二十人。都官,掌管發配沒收人口以及欺詐偽造、工役、流放、逃亡、屯田戶、過繼、誡諭之類的事務,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七人,典吏十四人。叫做比部,掌管贓物的沒收、贖罪的財物、賬目審查以及錢糧、戶籍徭役、婚姻、田土、茶鹽、紙劄、俸祿、囚犯的口糧、斷獄中的各種奸詐之事。設郎中、員外郎各一名,主事四名,都吏一名,令史八名,典吏十六名。司門,掌管門禁以及關卡渡口、郵驛、軍政、追捕逃犯、牲畜繁育、營建工程、差役征發、雜役等事務。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七人,典吏十四人。有書狀典吏一名,承發典吏一名。架閣庫兼任勾銷典吏一人。

工部尚書、侍郎各一人,負責掌管天下的百工、屯田、虞衡、川澤等方麵的政令。刑部的下屬有四個部分。叫做總部,掌管天下經營建造等眾多事務。凡是城池的修繕疏浚,土木工程的修葺,工匠數量的多少,工程規劃的經營調度,以及工匠口糧供給、獎賞犒勞之類的事務,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五人,典吏十人來負責。叫做屯部,掌管天下屯田的事務。凡是軍隊駐守的地方,如果物資轉運供給不足,就要設立屯田來增加軍糧儲備。其負責規劃操辦采辦木材、城磚、石灰、作戰衣服、耕牛以及軍營官房之類事務的官員,設有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叫做虞部,掌管天下山林川澤的事務。凡是采摘、捕獵、打造軍器、顏料、黑窯、琉璃、磚瓦、紙劄、鼓鑄、爐冶等事務,都由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五人,典吏十人管理。叫做水部,掌管天下江河湖海陂池的事務。凡是河渠、橋梁、道路、閘壩、舟楫、水利,以及織造、雜支、雜造之類的事務。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都吏一人,令史六人,典吏十二人。設置承發典吏一人,架閣兼勾銷典吏一人。

庚戌日,賜給遼東都指揮使以下三十四人祭服。戶部上奏確定吏員每月俸祿的等級差彆:一品、二品衙門的提控都吏每月俸祿為二石五鬥,掾史、令史每月俸祿為二石二鬥;知印、承差、典吏每月俸祿為一石二鬥。三品、四品衙門中的令史、書吏、司吏俸祿為二石,承差、典吏俸祿為一石。五品衙門的司吏,一年的祿米是一石二鬥,典吏是八鬥。六品官員到雜職司吏的俸祿為一石,光祿司等機構的典吏俸祿為六鬥。

琉球國中山王察度派遣使者進貢馬匹和地方特產。使者回國後,皇帝下詔賞賜察度織金、文綺、紗羅。

壬子日。任命四川布政司右參政林升為左參政。林升,是溫州平陽人。起初他因秀才身份被征為嶽池縣丞,還沒出發,又改任江寧縣丞,升任刑部主事,轉任都督府斷事官。不久,林升升任四川右參政,到這時轉為左參政。確定太常司的協律郎為正八品官職,讚禮郎為正九品官職,司樂為從九品官職。

禮部上奏:把新確定的官員俸祿刻在石碑上,於是說:‘天下的教官有學政、教諭、訓導,首領官有提控、案牘、吏目、典史。’近來因為教官、首領官未列入流品,按照慣例稱為雜職。現在應該把教官、首領官列在雜職之外,這樣或許就不會混淆了。於是,教官、首領官、雜職官被分為三個等級,也將這些規定)刻在石碑上。學校教官的俸祿,州學教授每月二石五鬥米,縣學教諭每月二石米,府、州、縣學的訓導每月二石米。首領官的俸祿。凡是內外衙門的提控案牘、州吏目、縣典史每月都有三石米。雜職官員的俸祿,凡是在京城以及各地倉庫、關卡、司局、鐵冶、各地遞運批驗所的大使每月俸祿米三石,副使每月俸祿米二石五鬥。河泊所官員每月二石米,閘壩官員每月一石五鬥米。

西平侯沐英的軍隊到達靈州,派遣偵察騎兵偵察得知脫火赤等人的軍隊駐紮在亦集乃路,沐英就率領軍隊渡過黃河,經過寧夏,翻過賀蘭山,穿過沙漠,一共走了七天七夜,到達敵軍的領土,距離敵軍的營帳五十裡,將軍隊分為四路,到了夜裡,士兵們口中含著枚,悄無聲息地前進,將敵軍合圍,生擒了脫火赤、愛足等人,將他們的部下全部俘虜後返回。

癸醜日,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運使呂本進言說:‘考查前代的情況),煮海水製鹽這件事),是從管仲、晏嬰開始的。’接著,西漢把鹽利專歸朝廷所有,禁止私人買賣,東漢放鬆了禁令,允許私人販賣,但要交稅。唐代的劉晏設立了轉運的辦法,於是鹽利更加興盛。宋仁宗在位時,官府給鹽戶提供本金,而鹽法更加嚴密。元朝承繼宋朝的製度,每年撥給製鹽的成本費用,設置轉運司,各個鹽場設置令、丞、管勾等官職,掌管鹽的支出和收入。所發放的煎鹽本錢有多有少,而煎鹽的難易程度也不相同。建國初期派官員考察核實,仍然按照舊有的數額繳納給官府,以四百斤為一引,官府給灶戶一石工本米,以米價高低為準,同時也支付錢鈔,用來資助灶戶。然而這中間有田產多而鹽的限額少的情況,有田產少而鹽的限額多的情況,這些情況)沒有經過核查證實。如今和各道分司,在鹽場所屬的地方,查驗他們的人口和田產的多少,根據當地是否有地利自然資源等)的情況。官田和草蕩,除規定數額的田畝)免除賦稅,柴薪和鹽鹵收獲得當,適當增加征收賦稅的)數額,分成不同等級,逐一詳細確定。永嘉等二十個鹽場,增加鹽引一千四百五十七引;下沙等十一個鹽場,增加鹽引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引;許村等四個鹽場,減少鹽引六千八百三十七引,增減相抵,實際上增加鹽引一萬一千九百引,根據鹽產量進行平衡,實際上對百姓是有利的。皇帝下令聽從了他的建議。

乙卯日,皇帝下詔確定公侯的稱號。皇帝對禮部大臣說:“從今以後,冊封公侯不必再授予散官,已經授予券誥的,暫且仍保持原樣。”如果是追封公侯的,生前曾擔任將軍的,也要把將軍銜列出來。於是禮部上奏製定了官銜的格式,三公、侯的官銜格式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某公、某侯,食祿若乾石。世襲的爵位,上麵寫著“世襲某公某侯,食祿若乾石”;追封的爵位,上麵寫著“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某將軍、某公、某侯,追封某王某公,諡某。”

丁巳日,撤銷南昌衛指揮使司,將那裡的將士劃歸袁州衛指揮使司。

戊午日,設置長沙護衛、漢中衛兩個指揮使司。

己未日,重新確定殿廷儀禮司的官製,設置使一名,副使兩名,鳴讚官兩名,序班四十四名。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第一百三十卷。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