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4078年)九月初一壬午日,皇上駕臨奉天門,任命潁川侯傅友德擔任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擔任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擔任右副將軍,率領將士,前往征伐雲南。
傅友德等人接受命令以後,皇上告誡他們說:“雲南地處偏遠荒僻之處,行軍打仗的時候,應當了解那裡的山河地形狀況,來謀劃進攻奪取的策略)。我曾經查看地圖,向眾人詢問情況),得知那裡的)險要關塞,攻取雲南)的計策,應當先從永寧派遣勇猛的將領,另外率領一支軍隊開向烏撒,大部隊接著從辰州、沅州進入普定,分兵占領要害之地,然後再進軍曲靖。曲靖是雲南的咽喉要地,敵人一定會集中兵力在這裡,來抵抗我軍,仔細觀察形勢,出奇製勝,關鍵就在這裡。已經攻占曲靖後,讓三位將軍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奔赴烏撒,與永寧的軍隊相呼應,大軍直接進攻雲南,使敵人腹背受敵,疲於奔命,這樣就一定能打敗他們。雲南已經被攻克,應當分兵直接奔赴大理,先聲奪人的氣勢已經形成,敵軍的局勢將會土崩瓦解。其餘的部落,可以派人去招安,不必勞煩大軍。”
軍隊出發,皇帝親自到龍江為他們餞行。
明朝)派遣使者帶著敕符告知播州宣慰使楊鏗說:‘以前元朝的朝綱不振,亂兵到處興起,天下的百姓,沒有閒暇安定地生活。朕已經統一了天下,向四方征討不來朝貢的國家,蠻夷的首領,沒有不稱臣納貢的。他們中有的人意圖在於偵察窺探,沒有堅定事奉大國的誠心,隻會招致災禍與失敗。你楊鏗世代守衛播州,作為我的屏障,然而輕易聽信沒有根據的話,容易產生猜疑,所以過錯積累得一天比一天深。現在大軍向南征討,大多使用騎兵,你應當率領三千匹馬,率領兩萬酋長的軍隊作為先鋒,來表明你的誠意。詔書到了以後,你們要好好奉行,不要違背我的命令。’
又以敕符犒勞金竺長官密定,說:“西南各少數民族雖然表示歸附,然而不過是暫時來朝貢而已。你秘密地確定獻上五百匹馬,來幫助朝廷征討,你的誠意值得嘉獎,所以我特地派使者來告訴你,等到我班師回朝的時候,一定會重重地犒勞你的功勞。
命令魏國公徐達鎮守北平,軍隊和百姓全都聽從他的指揮管轄。
任命聰明正直的聶子實為北平布政使司右參議,右參議呂忠為左參議。
太原府陽曲縣發生地震。
癸未這一天,將翰林院、欽天監、太醫院的品級改為正五品。翰林院有學士一人,侍講學士二人,侍讀學士二人,孔目一人,下屬官員侍講二人,侍讀二人,五經博士五人,典籍二人,侍書二人,待詔六人,史官修撰三人,編修四人,檢討四人,欽天監有監令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下屬官員五官正五人,五官靈台郎八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五官挈壺正二人,五官監候三人,五官司曆二人,五官司辰八人。漏刻科有博士六人,太醫院設院令一人、院丞五人、吏目一人,下屬官員有禦醫四人。欽天監、太醫院的官員都按照品級,授予文職散官。
派遣西域僧人古麻辣室哩、山丹室哩等人回國。在此之前,西域僧人板的達和他的徒弟古麻辣室哩等十二人,從中印度前來朝拜,朝廷)命令他們遊覽五台山,一共六年,之後)回到京城,居住在鐘山的佛寺。後來板的達死了。到這時,古麻辣室哩等人請求返回西域。皇上敕令禮部說:“昔日板的達前來的時候,看他姿態容貌端正高潔,持戒修行精嚴慎重,朕很是讚賞他。等到他在中國居住了很長時間,我們中國的僧人和百姓也敬重他的善行。板的達去世後,古麻辣室哩等人謹遵老師的教誨,像老師在世時一樣尊敬他,可以說是不背棄老師的人了。現在我請求回到自己的國家,並且想要把在中國所經曆的風土人情和人物事跡告訴我們的國王,使國王不用走出家門,坐在家中就能知曉中國的繁榮昌盛。皇帝特地賜給他僧人的名號為孝淨戒師,讓他返回西方。凡是經過各個國家以及各位酋長,他們如果問我從哪裡來,經過了幾個國家,我一定會詳細說明,讓他們了解情況。況且僧人來的時候,朕曾經詢問他所遊曆的地方,聽說那裡的景物有很多奇異之處,朕也感到很高興,何況他聽說了我們中國的廣大呢?你們禮部詳細記錄我的諭旨,讓僧人帶回去,還要命令所到各國以及各酋長,在僧人到達後,要好好護送他們。”
甲申日,出現了五色雲彩。設置北平山海衛指揮使司,於是在永平府設置遷民鎮、榆關、盧峰口三個驛站。
乙酉日,皇帝下令對宋國公馮勝、河南都指揮使徐司馬說:‘天象屢次出現異常,不能不引起警惕。大梁的軍民居住在一起,應該用心安撫他們。如今秦王、晉王返回京城,應該挑選精銳的將士,嚴密地進行值夜守衛。大王抵達之後,宋國公出來迎接,就讓都指揮使守城;都指揮使出來迎接,就讓宋國公守城。指揮將士們派出三分之一的人出城迎戰,其餘的人全部留下來守城。你一定要日夜更加謹慎,不要疏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設置湖廣寧州衛指揮使司。
己醜日,又重新設置起居注官名)這一職位,品級為從七品,讓儒士單仲佑擔任這個職位。任命殿廷儀禮司鳴讚蔡瑄擔任司正。
壬辰日,皇帝下詔在滁州建造滁陽王廟。
丙申日,設置複州衛指揮使司。
丁酉日,朝廷設立中都留守司,統領鳳陽、長淮等八個衛所。設置留守一人,官階為正二品,左右副留守各設置一人。正三品的經曆司設有經曆一人,正六品的都事一人,正七品的斷事司設有斷事一人,正六品的副斷事一人,正七品的吏目一人。官職)未入流品的,任命駙馬都尉黃琛擔任留守官職)。
戊戌日,祭祀天上的星辰。
己亥日,天壽聖節皇帝生日)這一天,皇上親臨奉天殿接受朝拜和祝賀,在華蓋殿宴請百官。
改建蔣山太平興國禪寺為靈穀寺。當初,太平興國禪寺在寶珠峰的南麵,梁朝僧人的寶公塔就在那裡。到這時,主持僧人仲羲上奏請求將其遷走,於是皇帝下詔將其改遷到京城東麵獨龍岡的左邊。建成以後,賜予匾額名為靈穀寺,在寺外大門上題字‘第一禪林’。又賜給一百五十多頃田地。
辛醜日。敕令刑部尚書胡禎等人說:“帝王統治百姓,都希望他們受到感化,至於刑罰,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所以唐堯、虞舜時期的法律,對罪行有懷疑的就從輕處罰,像四凶這樣的大罪,也隻是流放。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法令已經製定,有關部門卻既不能宣揚、明確政教風化,使百姓不觸犯法令,等到百姓有了小過錯,又有時加以嚴厲苛刻的懲處,我很憐憫這些情況啊。如果皇帝有憐愛生命的德行,那麼下麵的人就會有做善事的心思,改過自新的人多了,那麼輕視生命的人就少了。從今以後,隻有犯有十種嚴重罪行十惡)確實查證屬實的按照法律判決,其餘各類犯有死罪的犯人),都按照減免死罪的方式)論處。
襲封衍聖公的孔希學去世了。孔希學,字士行,是孔子的第五十六代孫。父親孔克堅,元朝時繼承了衍聖公的封號。至正十五年,朝廷征召孔克堅擔任同知太常禮儀院事,於是讓孔希學承襲封爵。當時他隻有二十一歲。山東盜賊興起,孔克堅當時已經辭官在家,擔心被亂軍玷汙,就率領全家向北逃到了燕都。孔希學跟隨著父親走到稿城。丞相賀太平聽說了這件事,上奏朝廷讓孔克堅擔任集賢直學士,讓孔希學擔任秘書監卿,將他們召入燕都。時間久了,變亂更加嚴重,父子都不樂意處在這個職位上,於是借口生病辭官回家。吳元年冬天,大軍攻取中原地區,都督張興祖的軍隊到達東平,各個郡縣都投降了。希學於是和他的堂兄曲阜縣尹希章一起去拜見張興祖。洪武元年,大將軍徐達到達濟寧,孔希學又在軍門前拜見。徐達派人護送孔希學前往京城。這一年冬季十一月,皇帝下詔讓他像以前一樣襲封爵位。接著跟隨太祖入京朝見,多次得到賞賜。每年元旦,皇上接受四方朝賀,特地命令希學班次在丞相之下。先聖孔子)廟庭自從戰亂之後,一天天地趨於坍塌毀壞,希學儘力修繕它,又收回被豪民侵占的五十多頃祭田,禮器、禮服、樂舞儀式,依次全都興辦起來。到這時因為疾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皇帝下令禮部派遣官員前去祭祀。那文章寫道:‘三綱五常的道理,從上古各位聖人代代傳承,全都倡明它來養育百姓,貫穿萬世而不可缺少,若不是先師孔子,誰能闡明它呢?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大多幸福,隻是先師的學說才是聖明的啊。世上那些有大德的人,天地不會讓他們沉淪埋沒,因此成為帝王的老師,在宗廟享受祭祀千秋萬代不會斷絕,他們的子孫也得以存續。我因為你孔希學是先師孔子)的後代,賜給你名譽地位,永遠彰顯這種聖教。突然傳來了他的死訊,說他已經永遠離開了人世。唉!繼承爵位榮華富貴,最終能夠保住美名,沒有遺憾了。特地派使者用牲畜和美酒來祭祀你,你一定要享用。’
任命儒士張璲為福建左布政使,任命王廉為陝西左布政使,任命安處善、徐子民、曹岱、梁伯興、彭友信、韓宜可、李宜之都為右布政使。安處善,湖廣人;徐子民,山東人。岱,是浙江人。李伯興,是河南人。彭友信,北平人。宜可,是山西人;宜之,是江西人。又任命教諭王景為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任命呂原度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議,任命張景翔為周府右長史。
甲辰日,有白氣貫穿太陽。
乙巳日,夜晚,有一顆大星從八轂星起,向西北方向移動,有光尾,到達四輔星消失。又有一顆紅色的星,從婁宿向西北運行,到壁宿消失。
丙午日,皇上對四輔官王本等人說:“上天之道,賜福給行善的人,降禍給作惡的人,這是不用說話就能明白的。君主有德行,上天就降下祥瑞來回應他;君主沒有德行,上天就降下災禍來警示他。所以上天對於君主,就像父親對於兒子,兒子不善良而父親警告他,兒子)怎麼敢不害怕呢?大概謹慎小心不違背正道,尚且憂慮有不尋常的災禍;如果放縱自己而不戒備,又怎麼能避免一定會發生的災禍呢?我和你們都應當謹慎對待這件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四川水儘源、通塔平、散毛各洞的長官發動叛亂,朝廷命令江夏侯周德興率軍前去討伐,還命令汝南侯梅思祖、都督僉事張詮擔任他的副手。當時德興率領軍隊征討五溪蠻,五溪蠻人四處逃散,到這時朝廷)命令他)再次討伐各個山洞的蠻人),不久就都平定了。
禮部尚書李淑說:“州縣儒學的教導大多被舉薦為賢良等科的官員來到京城,導致師範職位空缺,學生荒廢學業。皇帝說:‘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朕正在為沒有遇到賢明的老師而擔憂,而有關部門卻又將他們提拔任用,這非常違背教育人才的意圖。那就禁止這種行為。’於是將這件事寫成法令。
丁未日,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率領大軍到達湖廣,分彆派遣都督胡海洋等人率領五萬軍隊從永寧趕赴烏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