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4078年)十一月初一壬午日。
甲申日,派吉安侯陸亨去鎮守成都。黑色的雲氣橫貫天空。賜給國子生每人二錠鈔、一斤綿。
丙戌日,設置了十八個馬驛站。從嶽州到辰州府,總共一千零八十一裡路,把六十裡當作一個驛站。
嶽州府下轄三個縣:巴陵縣,叫做嶽陽,叫做臨江;華容縣叫做華容。
荊州府下轄四個縣,石首縣叫做通化;公安縣叫做民安、孱陵、孫黃。
常德府有八個縣:澧州,還有順林、藺江、清化。
武陵縣有大龍、和禮這兩個地方;桃源縣有桃源、鄭家、新店這三個地方。
辰州府沅陵縣有三個驛站,分彆是界亭、馬底、辰陽。
丁亥日,將鳳陽府所屬的徐州升為直隸六部,依舊把豐縣、沛縣、蕭縣、碭山縣隸屬於徐州,又把直隸的嘉興、湖州二府隸屬於浙江。
戊子日,皇帝告誡宋國公馮勝說:“聽說有五百多個盜賊從黃陂縣向西逃竄,殺害搶掠當地居民,這些盜賊一定是征討南方的士卒,他們因為畏懼而逃跑了。不遵守軍法,罪過固然應該被處死,因此而成為盜賊的,罪過就更嚴重了。應該立即派遣軍隊到汝寧、南陽這些地方,偵察他們的活動蹤跡然後抓捕他們。”
壬辰日,核查全國被廢棄寺廟的田產,沒收歸官府所有。
甲午日,設置山西的遞運所共十二個:在大同府有應州遞運所一個,名叫安銀子;在太原府有五個,分彆名叫雁門、九原、臨汾、同成、盤陀。
沁州有一個驛站叫權店,潞州有兩個驛站,分彆叫固益和虒亭。
澤州有三個關隘,分彆是長平關、太行關和星軺關。
夜裡,月亮乾犯土星。
乙未日。調燕山左衛的指揮僉事張敬、通州衛的指揮僉事韓和、燕山前衛的指揮僉事張龍,都擔任山海衛指揮僉事。
夜裡,有一顆青白色的大星,從上台星的東南方運行,到軒轅星處消失。
丙申日,將河南神武衛改設為河南右護衛指揮使司。
戊戌日,任命河南衛指揮同知陸齡為指揮使,宣武衛指揮僉事楊虎為河南衛指揮同知。
己亥日,重新設置大理寺和審刑司,用來公平審理眾多案件。
大理寺設卿一人,官階為正五品;左右少卿各設一人,官階為從五品。
左右寺丞各有一人,官階為正六品。
其所屬的左右寺正各一人,正六品,左右寺副各二人,從六品。
左評事有四人,右評事有八人,都是正七品官職。小吏有六十二人。
凡是刑部、察院、五軍斷事官、直隸府州縣的罪囚,都由左寺審理,十二布政司的罪囚都由右寺審理。
審刑司,左右審刑官各一人,為正六品;左右詳議官各三人,為正七品;司吏十人。
凡是大理寺所審理的案件,審刑司都要重新詳加審理。
癸卯日,從前元朝的六十九個遺民從納兒崖前來歸附女真千戶所,皇帝下令拿衣服和糧食供給他們,送他們回複州。
甲辰日,皇上詔令吏部、兵部的臣子說:“夏商周三代的學者沒有不學習的,所以他們成為了文武雙全的人才。後世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這九流區分確立,士人的習性開始分化,穿著寬袖衣服指儒生)的人有的不熟悉軍事謀略,披戴鎧甲頭盔指武人)的人有的不通曉儒家經術,二者兼通的人,大概隻有通達的人才能夠做到吧!夏、商、周三代以後,像諸葛孔明、羊祜、杜預、李靖這些人,文才和武藝都具備,難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筆直的木材可以符合墨線的要求,彎曲的木材可以符合圓規的要求,人有了學問,又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現在武將的子弟,我曾經命令他們講學,這其中難道就沒有聰慧賢明、有才智、有誌於做學問的人嗎?如果一概把他們當作武人而不加以任用,那就錯了。你們要慎重選擇,任用他們。”
乙巳日,疏浚揚州府的官河,從揚子橋到黃泥灘,共九千四百三十六丈。
蘇州府有百姓上書陳述六條安定國家的計策,皇帝看了以後,把這些計策拿給近臣看,說:‘這個人有忠君愛國之心,但還不明白治國的道理。’君主的心應當以愛護萬物為主,治理國家的方法,應當以任用賢能為先。治理好國家的關鍵在於得到合適的人才,而不能僅僅依靠法令。現在這個人首先主張使用法製,這是不懂得治國的要務。
丙午日,程鄉縣的山賊發動叛亂,南雄侯趙庸派遣潮州衛官軍擊敗了他們,擒獲賊首偽萬戶饒隆海等一百五十人,斬首四十餘級。
丁未日,賞賜國子生冬至節錢。朵甘烏思藏灌頂國師答力麻已剌及都指揮使班竹兒藏卜等人派使者上表朝貢特產。
平涼侯費聚率領軍隊奔赴普定。
江陰侯吳良去世。吳良最初名叫國興,後來皇帝)賜給他現在這個名字。郭興是鳳陽定遠縣人,他身材高大,氣宇軒昂,性格剛直,和弟弟郭英都有勇力。元朝末年,群雄紛紛起兵,吳良兄弟投身朱元璋麾下,攻取滁州,攻克和陽,常常作為先鋒,屢次立下戰功。等到渡過長江,奪取太平,平定建業,攻破京口,攻克毗陵,吳良的功勞最多,於是被任命為指揮使,鎮守江陰。當時張士誠占據姑蘇,占有淮東、浙右地區,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軍隊和糧食充足富裕,而江陰正處在東南的交通要道之處,張士誠又常常施展詭計,動不動就用金錢布帛引誘將士。皇上對吳良說:‘他們使用欺詐手段,我們用真誠應對)。’你身為邊境將領,要謹慎守衛邊疆,管束士兵,不要接納逃亡的人,不要追逐小利益,不要和敵方)爭強鬥勝,隻保衛邊境、安定百姓就可以了。吳良奉命行事,認真謹慎,修築城池,在遠方設立烽火台,打磨兵器,嚴格訓練軍隊,士兵們沒有敢逃跑和出國境滋事的,張士誠也畏懼他的威名,不敢來侵犯。後來,皇上親自率領軍隊平定江西、攻克湖廣、平定偽漢政權,而沒有後顧之憂,這都是因為吳良在東部地區為他守衛。洪武三年,朝廷大封功臣,賜吳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的稱號,晉升為榮祿大夫、都督府同知,封為江陰侯,享受俸祿二千五百石,賜予鐵券。五年,廣西右江地區各少數民族互相仇殺,多次侵犯邊境,皇帝命令良率領軍隊討伐他們。吳良率領軍隊深入敵後,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全部平定了這些地區,俘獲的敵人不計其數。齊王受封在青州,吳良負責監督工程營建宮室,在青州停留了兩年,患病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訃告傳來,皇上為此停止上朝兩天,追贈他為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府右都督,追封他為江國公,諡號襄烈。派遣使者迎接靈柩回京城,賜葬在鐘山的北麵。子高繼承爵位。弟弟吳禎被封為靖海侯,在三年前去世,被追封為海國公。子忠繼承爵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起用太常司卿唐鐸擔任兵部尚書。
己酉日。禁止有關部門隨意差遣學官。當時鬆江府華亭縣儒學教諭曹宗儒屢次被府縣派遣出差,曹宗儒因此向上反映情況。皇帝告訴禮部大臣說:‘教官、訓導,是用來培養學生,為國家儲備人才的。’近來有關部門常常把公務交給他們,使他們不能專心教導學生,這實在不符合尊崇儒家、重視教學的本意。他禁止了這種情況。
庚戌日,福安縣的百姓發動叛亂,福州中衛指揮僉事李惠等人率領軍隊去討伐他們。賊人聚集了八千多人來抵抗官軍。當時福州右衛指揮張春帶兵前來會合,賊人感到害怕,逃入山穀。當時延安侯唐勝宗率領軍隊征討處州、平陽等地,聽說賊寇逃跑了,於是分彆派遣將士追捕,抓獲賊寇兩千五百多人,其餘的賊黨分散隱藏起來。不久之後,李惠等人討伐平定了他們。
廣州的海寇曹真自己號稱萬戶,蘇文卿自己號稱元帥,與山賊單誌道、李子文、李平天在湛菜、大步、小亨、鹿步石一帶會合。在灘、鐵塲、清遠、大羅山等地,憑借險要地勢建立營寨,攻打掠奪東筦、南海以及肇慶、翁源各縣。南雄侯趙庸率領一萬五千多名步兵、騎兵和水師,分路攻打他們。前進到鹿步,最終和賊人相遇,山勢險峻道路險阻,官軍和賊人作戰,有很多陷入敵陣而死的人,賊人也死傷很多。不久賊寇勾結大步車、茭塘各地的蠻人,急速奔向南雄侯的船隻,南雄侯率領精銳部隊與他們作戰,賊寇的勢力稍稍退卻。恰逢廣東參政閻鈍、千戶張惠率領軍民前來支援,於是合兵一處,擊敗了叛軍。賊寇於是把物資裝備和器械丟棄到水中,駕著空船逃跑了,我軍乘坐輕快的大船追趕他們,擒獲了一千七百多人,繳獲船隻六百多艘。又派指揮徐質等人率軍攻打鹿步、蓼湧、石灘、清遠、雷鄉等山寨,都攻破了。轉而攻打湛萊、小亨、瀧水,又攻破這些地方,擒獲賊寇兩萬多人,賊寇的家屬八千多人,斬殺五千多人,繳獲兵器一萬九千件,船隻一千二百艘,馬牛九百匹。於是招降了番禺等縣的三千三百多戶百姓,讓他們重新從事農業生產。
十二月初一辛亥日。
壬子日,任命禮部郎中高信為本部試尚書儒士。張子源擔任試侍郎,張子源擔任試侍郎,張宗德擔任兵部試侍郎,賢良方正出身的孟惟賢擔任廣西左參政。
中軍都督府僉事孫世去世,皇帝下詔書追封他為富春侯。誥詞說:“臣子能夠儘心儘力效忠,輔佐我成就大業,生前給予他們高官厚祿來推崇他們,死後對他們進行褒獎追贈來彰顯他們的功績,這是用來報答他們的功勞,表明我不會忘記他們。我親愛的中軍都督府僉都督孫世,你憑借著勇猛無畏的品質,投身軍旅,自渡江以來,一直勤勤懇懇地侍奉在我左右,戰功赫赫,後來又跟隨大將軍出征討伐,勞苦功高。天下平定以後,升官賞賜功臣,你升為僉都府,我本期待著你能和我一起享受榮華富貴,沒想到你卻突然離世了,回想過去,我從來沒有忘記過你。因此贈給你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中軍都督府事的稱號,追封你為富春侯,諡號為忠勇,以此來慰藉你在九泉之下的英靈。唉!活著的時候是勇猛的將領,死後就被封侯,功績顯著,聲名遠揚,流傳不朽,他)可以沒有愧疚了。希望他在天有靈,接受這恩寵的詔命。”孫世,廬州巢縣人,年少時就勇猛有力,跟隨皇帝渡過長江,因為功勞多次升遷,被任命為河州、寶慶二衛指揮使,後來又被提升為中軍都督府僉事。到這時去世,享年六十二歲。下令停止上朝兩天,派官員前去祭祀,賜葬在鐘山的北麵。
乙卯日,漳州府龍岩縣的百姓發動叛亂,自行設立官府屬員,侵犯掠奪龍溪縣。命令建寧左衛指揮僉事孫皓、泉州衛指揮僉事朱貞、漳州衛指揮僉事謝榮率領軍隊前去討伐平定叛亂。
設置莊浪、西寧馬驛四處。莊浪衛有兩個驛站,分彆是在城驛和大通河驛;西寧衛有兩個驛站,分彆是在城驛和老鴉城驛。每個驛站都配給河州茶馬司購買的十匹馬,安排十一名士兵負責管理,讓他們在那裡屯田。
僧人宗泐從西域返回,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巴者萬戶府派使者跟隨宗泐前來朝見,進獻地方特產。
丁巳日,常德府報告說當地有很多老虎,居民深受其患。皇上命令從留守的中、左、右三衛中挑選一百八十三名勇敢之士,跟隨唐哈散前往追捕。哈散是回回人,擅長捕捉老虎。
命令翰林院編修、檢討、典籍、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讚讀,考校駁正各司的奏啟,將結果奏報上來,如果他們的意見公正合理,就在奏啟上署名說:‘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