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4079年)五月初一己酉日,皇帝的嫡長孫朱雄英去世了。
皇上悲痛悼念,停止上朝,將他葬在鐘山。
侍從的大臣們都穿著白色的喪服,步行著送葬。
追封為虞王,諡號為懷。
癸醜日,任命蓋州衛知事王昱為審刑司左審刑,大理寺左少卿王範為大理寺卿。
鎮西衛指揮使司奏報:保德州下屬的府穀縣,位於黃河以西,那裡田野荒蕪,人口稀少。
原本的衛所分出一部分兵力駐守保德,綏德衛又分出一部分兵力駐守府穀。
太原府的河曲縣與東勝相連接,是地勢險要的地方,沒有軍隊駐守。
請把原本戍守保德的士兵調往河曲戍守。
朝廷下詔批準了他的請求。
乙卯日,監察禦史雷勵因誣告他人罪被處罰,皇上斥責他說:‘朝廷之所以能使頑劣凶惡的人畏懼屈服,讓善良的人安居樂業,靠的就是法律。’
稍微有偏倚側重的情況),民眾就沒有可以遵循的準則)了。
你身為禦史,執法不公平,拿什麼來抨擊醜惡、褒揚良善,為受冤屈的人伸張正義呢?
況且徒刑之罪還可以改正,要是死罪判定了,還可以再活過來嗎?
下令讓司法部門討論雷勵的罪過,來告誡那些執法苛刻的人。
丁巳日,皇帝命令司法官員:凡是監獄中的囚犯,如果貧困不能自給自足,每人每天供應一升米。
命令遼東都指揮使潘敬等人說:‘天地所覆蓋承載的,日月所照耀的地方,凡是有百姓的地方,就一定有君主。’
疆土的大小雖然不同,但是治理百姓的方法卻是一樣的。
之前三韓的首領被他的臣子殺害,多次派使者前來進貢,朕多次拒絕他們,特意用每年進貢這件事來刁難他們,想要讓他們停止進貢。
現在不停止這種行為,反而堅持請求,想把幾年的進獻物品合並為一年進獻,這是暗中愚弄和侮辱,會產生嫌隙。
我看東方夷人,不心懷恩德,喜好挑起禍端,即使暫時臣服,又有什麼好處呢?
你們這些守衛遼東的將領,要堅守我國疆土,不要與朝鮮計較細微之事,任憑他們自行處理教化。
己未日,新建的太學落成,它的形製是廟和學都向南。
孔廟在太學東邊,中間是大成殿,大殿左右兩邊是廊屋,前麵是大成門,門左右排列著二十四把戟。
門外東邊是祭祀用牲畜的廚房,西邊是存放祭祀器具的庫房,再往前是靈星門。
太學的正堂名叫彝倫堂,中間是祭酒、司業辦公的官署,左邊是祭酒、司業講學授課的地方,右邊向西排列坐席,麵朝東,是博士考核測試太學生)的地方。
前麵是太學門,再往前是集賢門。
彝倫堂的後麵是六堂,分彆是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意堂、崇誌堂、廣業堂,各位學生在這裡修習學業。
大堂東西兩側都有兩座館舍,是助教、學正、學錄的居所。
縣丞主簿有辦公的官署,舉行宴會有會堂,廚房倉庫浴室水井,依次排列。
學宮旁邊用來供生員住宿的地方,叫做號房。
有妻子兒女的人居住在外麵,每月供給糧食來贍養他們。
自從工程開始以來,皇帝多次駕臨視察。
到這時落成,皇帝派官員去祭祀先師、孔子,命令翰林院學士宋訥將事情的始末記在石頭上。
仍然把原來的國子學作為應天府學。
任命起居注官單仲佑為國子監助教,賞賜給他襲衣、冠帶。
重新設置了吉安府龍泉縣北鄉巡檢司。
庚午日,天空中出現了五色的雲彩。
辛酉日,皇帝命令禮部派官員祭祀武昌右衛指揮僉事孫靖、延平衛指揮僉事馬驥、虎賁右衛千戶楊貴、百戶嚴整、驍騎右衛千戶餘清。
孫靖與楊貴、嚴整征討雲南,餘清征討施州,都戰死了,馬驥征討龍岩,因病去世,所以分彆派遣官員去祭奠他們。
賜給孫靖的家人三十石米、十五匹布、二百錠鈔、十匹織金文綺、十匹帛。
賞賜費貴、費整、費清三家,每家米二十石,布十五匹,鈔一百錠。
都為他們建造墳墓,並追贈官職升了三級。
傅驥家有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贈官職提升兩個等級。
給了清弟二十錠鈔。
壬戌日。賜給國子監學生每人一套衣服。任命茶陵衛知事王原試任大理寺左少卿。
皇上對禮部尚書劉仲質說:“國學剛剛建成,我準備舉行釋菜禮,讓各位儒士商議禮儀。”
議論的人說:‘孔子雖然是聖人,但也是臣子,按照禮儀應該祭奠一次而拜兩次。’
我認為孔子闡明道德來教誨後世之人,怎麼能夠用職位來評判他呢?
從前周太祖到孔子祠廟,將要下拜時,身邊的人說:‘孔子是諸侯的)陪臣,不應當下拜。’
周太祖說:‘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師,我怎麼敢不拜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行再拜之禮。
我非常讚賞他的明察善斷,不為身邊人的言語所迷惑。
現在朕君臨天下,恭敬地對待各種神靈,對於先師的禮節,應該更加尊崇。
劉仲質於是和儒臣商議確定祭祀孔子的禮儀,在祭祀前一天,有關部門灑水清掃場地),在大成門外設置皇帝休息的帳篷。
這一天早晨,皇帝來到禦幄,禮官進來奏請皇帝穿上皮弁服,然後奏請行禮。
引導官員引導皇帝走出禦帳,登上禦座,百官各就各位。
引導官引導皇帝到盥洗位,皇帝插好圭,洗手擦手,拿出圭,到酒尊所斟酒,到先師神位前,再拜,百官都再拜,皇帝插好圭,執事官跪著進獻爵,皇帝獻爵,交給執事官,獻到神位前,拿出圭,又再拜,百官都再拜。
四配、十哲、兩廡的分獻也按照平常的禮儀進行。
導引官引導皇帝返回帷帳,更換衣服,乘坐馬車前往太學,學官率領諸生先排列在堂下東西兩側。
皇上親臨彝倫堂,在讚禮官的唱禮下,學官、諸生行禮拜見,行五拜叩頭之禮,然後分東西兩邊在堂下按序站立。
三品以上的官員以及侍從官按照次序進入堂屋的西門,在東西兩邊依次站立。
讚揚他在經筵講讀。
祭酒、司業、博士、助教四人依次登上講堂,從西門進入,走到講堂中間。
讚禮官舉起桌子,禮部官員奏請皇帝講授經典。
祭酒跪著接受,皇帝賜講官座位。
於是把經書放在講案上,叩頭,在西南角設置幾榻坐下來講學,賜給侍臣依次坐下,侍臣們都叩頭,按順序坐在東西兩側。
各位學生麵向北方聆聽講學。
講經結束,祭酒叩頭,退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