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日,賜給翰林院學士宋訥的兒子宋安十錠寶鈔。
這個月,征南右副將軍、西平侯沐英從大理回軍滇池,與征南將軍、穎川侯傅友德軍會合後,進攻烏撒。
秋季七月戊申日,初一,祭祀太廟。太白星在白天出現。
己酉日,詔令免除曆日的工本錢。起初,在民間頒布曆書時,有關部門按慣例征收工本費,到這時,皇上聽說了這件事,對禮部大臣說:‘頒布曆書告知時令,這是君主的職責,卻又向百姓征收錢財,這哪裡是君主應有的做法呢!’
趕快停止這種行為),不要征收工本錢)。
庚戌日。皇上對翰林院學士宋訥說:“我每次閱讀《尚書》,讀到‘敬授人時’這句話時,常常感歎敬奉上天的事,後世中等才能的君主還能知道;而敬待百姓的事,就很少有知道的人了。”
大概是他們自認為崇高,認為民眾都是侍奉自己的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威嚴日益加重而恩德禮儀卻越來越淡薄。
之所以這樣,隻是因為輕視百姓。
看待百姓很輕賤,就會覺得百姓與自己不相乾,那麼百姓背叛、人心離散就不難理解了。
隻有懂得了民眾和自己是相互依賴的關係,就一定不會有輕慢民眾的弊端。
所以說:‘百姓可愛,不是因為君王;君王可畏,不是因為百姓。如果沒有君王,百姓就不知道該擁戴誰。’
君主如果得不到民眾的擁護,就不能保有國家。
古代的帝王看待百姓怎麼敢輕視呢?
所以能使天下長治久安的,就是這個道理罷了。
壬子日,發給饒州等府工匠一千九百多錠寶鈔。
乙卯日,禦史趙仁等人說:“設立學校,本來是為了培養人才,窮究事物的道理,端正內心,希望取得實際效果。
現在天下的秀才大多不遵守老師的教誨,超出自己的本分胡言亂語,不是為了求得提拔任用,就是挾帶私人恩怨,這非常違背朝廷教養他們的意圖。
應該命令有關部門嚴格加以禁止,每天每月進行考察,一定要有實際成效。
如果真的有奇特的人才,想要陳述便民利國的方法,允許他與教官詳細商議方法的可行性,登記姓名,然後上報。
如果他們的話有可取之處,仍然命題考試,文章符合標準的,會破格提拔任用。
像這樣,就能夠杜絕胡亂的言論,激勵讀書人的風氣了。
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所以原元朝四川分省左丞瓦剌蒙派遣理問官職名)高惟善等人從西番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打煎爐、長河西前來朝見,上繳元朝所授予的銀印,皇帝下詔書賞賜他們四匹華麗的絲織品,帛也是四匹,二十錠錢鈔,一套衣服。
黃河在滎澤、陽武兩個縣發生河水泛濫。
丙辰日,朝廷任命禮部侍郎吳玄為山東按察使。
丁巳日,朝廷任命尚寶司丞許裕為少卿。
辛酉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現。命令行人鐘順送原元朝前來朝見的理問高惟善返回西番。
甲子日,賜給京衛征南的軍士家屬九萬六千一百二十七錠錢鈔。
解州儒學學正孫詢上奏說:“稅使曾必貴原名曾必熹,與故丞相胡惟庸交好,於是改了現在的名字,他是胡惟庸的黨羽。還有原元朝參政黎銘,國初逃到王官穀做了道士,後來還俗成為聞喜縣社學的老師,現在是儒學訓導,常常自稱是老豪傑,誹謗朝廷。”皇上說:“孫詢不想著用聖賢之道教導彆人,卻去做告發彆人隱私的事,這難道是儒者該做的嗎?”於是置之不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丁卯日,皇帝)派遣使者曉諭告知安侯陸仲亨說:“近日命令兵部挑選驍勇的士兵送往雲南,士兵)到達之日都留在七星關,修繕城池營寨,練習騎射武藝,凡是有攻擊作戰的任務),就命令他們充當前鋒。”
己巳日,皇帝派留守右衛鎮撫李杲前往西涼,告訴都督濮英和守禦都指揮宋晟說:‘七月二十日晚上,彗星出現在西北方向,預示著會有賊兵出沒,你們要加強警備。’從今往後,回回地區)之地,如果有馬、駱駝、羊等牲畜進入境內,隻派遣一兩個親信前去查看,千萬不要發兵迎接它們。這些人或許會以貿易為借口,在後麵埋伏賊兵。一定要慎重啊,一定要慎重啊。
派遣使者曉諭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左副將軍、永昌侯藍玉,右副將軍、西平侯沐英說:‘最近得到報告,知道雲南防守抵禦敵軍的諸位將軍軍糧供給不足。’朕深入考量事情的態勢,認為隻有雲南、大理、楚雄、臨安、曲靖、普定這些地方,可以留下軍隊守衛防禦,東川、芒部、烏蒙這些地方,卻不可以這樣做。如果烏撒已經被攻克,也應該留下少量的兵力駐守那裡,其餘的士兵和戰馬,全都命令他們)去討伐還沒有降服的各個蠻族部落,等到他們被威懾而屈服,然後讓東川的士兵駐守在七星關的南邊、烏撒的北邊。中間設置一個衛所,其軍餉由東川的百姓提供。如果在烏撒設立衛所,就命令烏撒的百姓供給衛所所需物資等)。或者在七星關,或者在烏蒙,或者在芒部設立一個衛所,各自讓當地的民眾來供應它衛所)。從永寧以南到七星關,中間設置一個衛所,命令祿照、羿子等蠻夷部落供應糧餉,每年的供應都要充足。像這樣,軍隊之間相互聯係,道路就容易暢通了。沒有事情的時候就分兵駐守,有警報的時候就合兵圍剿捕捉敵人)。如果分兵四散防守,深入層巒疊嶂的山區),蠻夷發生變亂,道路堵塞不通,那就不是良策了。符信到了之後,各位將領應當謹慎飲食,安撫士兵,等到各方蠻夷全部平定,才可以班師回朝。
派遣使者告知安陸侯吳複、平涼侯費聚說:都督郭英和張、王兩位都督所率領的軍隊,如果已經會合,千萬不要輕易分開,暫且在附近屯駐,根據情況隨機調用。駐紮在水西的衛兵,應當趕快調出,隻留下一千人或者四五百人就足夠了。靄翠的百姓現在一定不敢作亂。盤江的道路打通之後,西堡已經被攻克,那麼普定也隻可以留下一千士兵防守,其餘的士兵都讓他們到烏撒地區就地取糧來供給自己。
賜給江北和陽等九個衛所出征南方的士兵家屬三萬九千七百三十五錠鈔。
朝廷旌表真定孝婦劉氏的家門。劉氏,新樂縣人。她是韓太初的妻子。太初在元朝時擔任知印,洪武七年,按照慣例被調任到和州,攜帶全家前往赴任。劉氏侍奉婆婆寧氏非常恭敬謹慎。婆婆在路上生病,劉氏刺破手臂,用血混合著湯汁來喂給婆婆,婆婆的病就好了。到了瓜州,婆婆又生病了,她還是像之前一樣。等到到達和州時,太初去世了。劉氏種蔬菜來維持生計,侍奉婆婆非常恭謹。又過了兩年,婆婆患上了風疾,臥床不起。當時正是盛夏酷暑,劉氏白天黑夜都在婆婆身邊侍奉,驅趕蚊蠅。婆婆的身體腐爛了,蛆蟲在席子上爬來爬去,劉氏又去捉蛆蟲,蛆蟲不再爬出來了。等到婆婆病重,咬著劉氏的手指和她訣彆。劉氏呼天搶地,割下大腿上的肉和著粥進奉給婆婆,婆婆蘇醒過來,過了一個月就去世了。劉氏將婆婆的靈柩放在殯舍旁邊的園子裡,打算遷墳和公公合葬,哭號了五年,還是沒能遷葬。這件事被朝廷知道後,皇帝派中使賜給劉氏一套衣服、二十錠錢鈔,由官府護送她的婆婆回家安葬,旌表她的家門,免除她家的徭役。
辛未日,皇帝)任命李堅為駙馬都尉,娶第七皇女大名公主為妻。李堅,是指揮僉事李英的兒子。
壬申日,派遣監察禦史馬守中前往福建審查刑事案件。
癸酉日,賞賜京衛指揮使以下各級官員鈔錠,數量不等。
乙亥日,起用前任國子助教開濟試任刑部尚書,楊汝賢試任刑部侍郎,賜予他們冠帶、襲衣。開濟,字來學,是洛陽人。元末時,他)曾經擔任察罕帖木兒的掌書記,進入明朝後,擔任了河南府學的訓導,後又被提拔為國子助教,因病辭官。洪武十四年,四輔官安然推薦他有治國之才,因為他母親的喪事還沒結束,到這時才將他征召入朝,所以破格提拔他。
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右副將軍、西平侯沐英進軍攻打烏撒,把烏撒的軍隊打得大敗,砍下三萬多人的首級,繳獲數以萬計的馬、牛、羊,其餘的敵軍都逃跑了,朝廷)又派兵追捕他們。
丙子日。命令天下各部門明年正月初一前來朝見的官員,約定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全部到達京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將武昌左衛改稱為武昌中衛,不久又重新設置武昌左衛。
棠邑有個百姓挖到了黃金,官員把黃金進獻給朝廷,皇上說:“百姓得到的黃金卻被我占有,這很沒有道理。”皇帝下令把這些黃金歸還給百姓。
這個月,蘄春侯康鐸去世了。康鐸字伯聲,是蘄國武毅公康茂才的兒子。洪武三年,康茂才去世,康鐸承襲蘄春侯的爵位。他十歲的時候,入宮侍奉皇太子在大本堂讀書,皇帝賜給他一塊金牌,上麵刻著‘蘄國武毅公’五個字,他把金牌放在帽子上。又親自書寫‘康二子謹承先業,愛爾勤功’十一個字,賜給鐸以及他的庶兄。賜予寶物來表示寵愛。洪武八年,朝廷下詔讓康鐸監督無糧的百姓在鳳陽開墾荒地。十年,康鐸率領軍隊征討辰州洞中的獠人。十一年,在平定鬆州、疊州的戰役中立功。十三年,巡行沿海各城,撫慰官兵和百姓。十四年,郭英跟隨大將軍徐達向北出征。回朝後,跟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征討雲南,攻克普地,攻破華楚山等營寨。到這時因為生病在軍中去世,年僅二十三歲。追贈為宣力武臣、蘄國公,諡號為中湣。靈柩被送回建康後,皇帝下令將他葬在幕府山武儀公徐達的墓旁。康鐸的兩個兒子康淵、康澄都還年幼。
宣德侯金朝興去世。朝興,是廬州府巢縣人。元朝末年各地兵事興起,他聚集眾人保衛家鄉。乙未年,他回來後,因為功勞被授予了中軍右翼左副元帥。甲辰年,他升任龍驤衛指揮同知,改任鎮武衛。吳元年,跟隨軍隊征討福建、浙江有功,升任指揮使。洪武三年,調任大同衛,升任僉大都督府事。十一年,他在西平平定了羌戎,多次立下了功勳。洪武十二年,皇帝)賜予他)“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的封號,官階為榮祿大夫,封其為)宣德侯,俸祿為二千石,賜予鐵券,子孫世襲指揮使官職。到這時征討雲南,在會川去世,享年五十二歲。靈柩運回後,朝廷賜葬在太平門外。第二年,追封他為沂國公,諡號為武毅。他的兒子金鎮繼承爵位。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第一百四十六卷,由供事李龍章、李楨校對。總計八十四篇,六半篇。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