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4079年)十一月初一丙午日,任命魯道為國子監助教,賞賜他成套的衣服、靴子和襪子。
魯道,是思南人,起初被授予宣慰司經曆的職位,宣慰使田大雅向朝廷舉薦他,特地征召他擔任助教。
金吾後衛所鎮撫傅讓跟隨軍隊)征討雲南,回來後,皇帝)賞賜給他三匹織有金色花紋的精美絲織品,絲帛的賞賜也是這麼多。
傅讓,是傅友德的兒子。
增設了七十六名內使。
設置雲南鹽課提舉司,以及其下屬的鹽課司。
凡是蘭州、鹽井等地,每年征收大引鹽一萬七千八百七十多引。
丁未日,按不同等級賞賜在京城的官吏以及京城百姓冬至節的錢財。
庚戌日,確定磨勘司與在京各部門的文書移送製度。
凡是五軍都督府、親軍指揮使司以及在京城的各衛指揮使司,都由經曆司發文進行公文往來);六部則由主事廳發文);都察院則由監察禦史發文);大理寺則由左右寺發文);有事情就向磨勘司發文,磨勘司回複核查結果)。
斷事官、審刑司有事情,就直接和他們聯係。
辛亥日,皇上曉諭都禦史趙仁說:‘最近讓秀才擔任試僉事這一官職,去考察治理各個府、州、縣。’
這些都是剛剛任職的人,朕將要觀察他們的才能,應該讓各個按察司查訪他們所做的事情,到年底分類上奏,以此作為降職或升職的依據)。
癸醜日,冬至,皇帝因為皇後去世,穿著素服在幾筵殿祭祀完畢後,穿著常服到奉天殿,百官穿著常服,行五拜禮。
甲寅日,賜給故元來降的平章月魯帖木兒及其下屬官員兩千四百四十錠鈔。
丙辰日,朝廷命令用鈔代替給天下衛所軍士發放的月鹽。
當時西安衛千戶宋壽掌管河東鹽六千四百多斤,分給士兵,卻私自侵占了三千二百多斤。
事情傳到皇帝那裡,皇帝命令戶部全部按照鹽的價格發給鹽鈔,以免有關部門從中作奸。
於是戶部商議決定,京城衛所的軍士仍然給予食鹽,外地衛所則用鈔幣來代替食鹽)。
丁巳日,皇上對五軍都督府的大臣說:‘近來福建行都司以及建寧左衛的守禦官員不遵守朝廷的命令,擅自役使軍士伐木,修建城樓,接著私自營造居住的房屋,極其奢侈浪費。’
富裕的士兵被責令交錢以免除勞役,貧窮的士兵則不停地服繁重的勞役。
現在士兵憤怒不平來上訴,我已經下令讓司法部門將他逮捕審問了。
五軍都督府應該張榜告知天下都司,從今往後如果不是奉了命令,不得擅自興建營造工程,私自役使軍士。
違反規定的人,有的事情被發覺,有的被查訪到他們的情況,一定會對他們治罪,削除他們的官職。
任命高遜誌為吏部試右侍郎,張來儀為太常寺丞。
來儀最初名叫羽,後來以字行世。
任命上海縣儒學訓導顧彧為戶部左侍郎,這是由於給事中張惠的推薦。
戊午日,仿照宋朝的製度設置殿閣學士。任命禮部尚書邵質為華蓋殿大學士,翰林學士宋訥為文淵閣大學士,檢討吳伯宗為武英殿大學士,典籍吳沈為東閣大學士。
邵質不久因為某事被降職為試監察禦史。
庚申日。重新規定太仆寺所屬的牧監為正九品。
皇帝敕諭山西都指揮使司說:“近來振武衛指揮桑桂犯罪,你們討論擬定依法處置,非常符合公正。
然而考慮到他多年來勤勉辛勞,剛剛觸犯法律,不忍心施加刑罰,特彆寬宥他,使他恢複官職。
那些被牽連逮捕囚禁的人,朝廷)的赦令一到,就全部釋放了他們。
隻有妄自稱為老實大王的人,將其誅殺,用來警戒後來的人。
原元朝達魯花赤康徹裡帖木兒等八百四十人從遼東前來歸附,皇帝命令為他們提供衣服和糧食,賜給他們不同數量的綺帛。
辛酉日,天上出現了五彩的雲彩。年老的儒者鮑恂等四個人被征召來到京城。
在此之前,禮部主事劉鏞舉薦鮑恂、餘詮、張紳、張長年,說他們都是精通經學的老儒,通曉治國的根本綱領,可以充當顧問,於是朝廷派使者通過驛站傳召他們。
到了這個時候,鮑恂、餘詮、張長年三個人先到了京城,鮑恂八十多歲了,餘詮、張長年也都七十多歲了。
皇帝見到他後非常高興,賜給他座位,向他谘詢政事。
一天,皇帝召見三人,任命他們為文華殿大學士。
鮑恂等人極力以年老多病為由推辭。
皇帝告訴他們說:‘因為你們年紀大了,所以授予你們這個職位,是希望你們能輔佐教導太子。’
我免去你們的早朝,你們可以等到日頭偏西的時候再入朝,從容地陪我聊天,不久後我就會讓你們告老還鄉,以終餘年,這樣才不會辜負你們平生所學,而你們的家鄉也會感到光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為什麼要推辭呢?
鮑恂等人又堅決推辭,第二天,皇帝讓他們回到了故鄉。
張紳後來到了這裡,被授予陝西鄠縣儒學教諭一職。
鮑恂是嘉興府崇德縣人,曾經向臨川的吳澄諡號文正)學習《易經》,他所著的有《大易傳義》等書共若乾卷,這些書)收藏在家裡,求學的人尊稱他為西溪先生。
餘詮,是安吉人。
長年,是高郵人。
張紳,是登州人。
他們都以學問和品行而受到稱讚。
降職戶部左侍郎程昭為雲南黑鹽井鹽課提舉司提舉,程昭)因不稱職而獲罪。
二十三壬戌日。皇上命令禮部大臣修補整治國子監從前收藏的書板,告諭大臣說:‘古代的先聖先賢著書立說來教導後世之人,留存下來的隻有書籍罷了。’
我每次看書,都覺得很有收獲,曾經將這種感受告訴徐達。
徐達也喜好學習,親近儒生,還親自帶著書在身邊。
大概讀書窮究事理,在日常生活事務之間,自然能夠明辨道理,行動也不會出錯。
書籍對人的好處就是這樣。
現在國子監以前收藏的書版大多殘缺不全,命令儒生們考訂修補,命令工部監督工匠修理整治這些書版,希望這樣做)對求學的人有所幫助。
甲子日,任命儒士董倫為右春坊右讚善,賜給他冠帶。
乙醜這一天,孝慈皇後去世滿一百天了。皇帝停止上朝,用牲畜和甜酒在幾筵殿祭奠她。
這一天,內使監的官員在清晨先將祭祀的儀式設置完畢,紀察司奏請皇上)穿上白色的衣服,係上黑色犀角裝飾的腰帶進行祭祀之禮。
皇帝到香案前表達敬意,不跪拜,太子、親王都行四拜禮,獻帛、獻酒完畢,行跪禮,讀祝官跪著,讀完祝文,皇帝和太子、親王都起身。
皇帝為她舉行哀悼儀式,在朝的大臣都哭泣,哭聲停止之後。
皇帝像之前一樣表達了敬意,太子以下的人又拜了四拜。
行禮完畢後,皇上回到宮中。
百官身穿素服,係著黑角帶,到中右門等待皇帝的慰問。
皇帝穿著喪服出來,升座,百官就位跪下,儀禮司官員致辭說:擔任某某官職的臣下等人,現在因為孝慈皇後去世一百日,臣下等人按禮應當前來安慰皇上)。
俯伏在地磕頭,然後起身。
祭祀完畢以後,太子、親王又用犧牲和甜酒祭祀孝陵,公侯等大臣陪祭,妃主也到陵墓祭祀,命婦則到幾筵殿祭奠。
從此以後,凡是遇到四時節氣以及忌日,太子、親王祭祀幾筵殿和孝陵,都按照這個禮儀進行。
仍舊以成穆貴妃、永貴妃、汪貴妃配享。
各王府所派遣到幾筵殿祭祀的內官,在殿前的丹墀內按照班次行禮。
丁卯日,皇帝派遣使者帶著詔令去告訴各都指揮使司:“最近我征召天下的秀才到京城,已經命令他們擔任按察僉事,派他們到郡縣去巡視,考察地方官員施政的得失,以及民眾的利益和疾苦。
他已經接受任命上任了,卻沒聽說他在政事上有什麼舉措,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推行改革,也不知道他為官是否清正廉潔。
所以特地命令你們前去詢問他們的行為,把實際情況全部報告給朕,不要把好的說成壞的,把不賢的說成賢的,你們要直言相告,不要隱瞞。
皇上命令戶部張榜曉諭兩浙、江西的百姓說:‘作為我的百姓,應當知道自己的本分,田賦、勞役,拿出來供奉皇上,這就是你們的本分。’
如果能夠安守自己的本分,就能保護父母妻兒,使家庭昌盛,自身富裕,這樣的人就是仁義忠孝的百姓,刑罰又怎麼會降臨到他們身上呢?
近來兩浙、江西的百姓,大多喜歡打官司,不遵守法度,有田產卻不繳納租稅,有成年男子卻不應征徭役,連累自己也連累官府,他們也太愚蠢了。
為什麼不看看中原地區的百姓,他們奉公守法,安守本分,不胡亂挑起訴訟,不替彆人陳述申訴,隻知道承擔徭役繳納賦稅,不辜負官府,因此上下相安無事,風俗淳樸美好,共同享受太平的福分。
用這種行為來比較他們的行為,善惡就很明顯了。
現在特地告誡你們,應該迅速改正錯誤,依從善道,做我的良民。
如果有人不悔改,那麼不僅國法不容,天道也不容。
於是戶部把皇帝的諭旨頒發給浙江、江西兩個布政使司以及各府州縣,讓它們)永遠遵守。
普定軍民府知府者額前來朝見皇帝,皇帝下詔賜給他二十石米,以及賜給他隨從人員衣服、鈔錠。
戊辰日,命令都察院將有關巡按的事務條文頒布給各地的提刑按察司,使他們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
凡是府、州、縣的社稷壇、山川壇??、帝王陵廟,一定要命令人們按時修繕清掃,按時祭祀。
忠臣烈士沒有被列入祭祀典冊的,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沒有受到表彰的,一定要進行詢問查訪,把實際情況詳細上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