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辦學校,考察官吏治理政務的得失,抑製豪強,平均賦稅和徭役,慰問那些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孫的老人以及殘廢患病不能自己振作起來生活的人。
舉行鄉飲酒禮,以及民間有喜慶、慰問之事,在宴會的時候,必定按照年齡長幼來排序座次等)。
審理監獄裡的冤假錯案,考查各個部門的文書檔案,對廉潔能乾的官吏加以舉薦,對貪汙卑鄙的官吏加以貶斥。
征求賢才讓他們入朝為官,賑濟流民讓他們恢複生產,倉庫錢財糧食,必須清楚其盈虧,山川道路、風土人情,必須知道其特點。
到了來朝見的時候,就分條列舉上奏。
把這些寫成法令。
己巳日,賞賜給福建各衛所征討南方的將士二萬九千二百多人,共十一萬一千四百多錠鈔。
夜裡,月亮進入氐宿。
有流星剛出現的時候,大小像雞蛋一樣,青中帶紅的顏色,有尾巴,從天苑星那片天區升起,向西南方向運行了一丈多遠,開始發光,光芒有碗那麼大,光芒照在地上,到浮遊的雲氣中消失了。
庚午日,四川石柱宣撫司的土官冉良彬前來朝見,皇帝下詔賜給冉良彬華麗的絲織品和銀錠。
提拔雲南黑鹽井鹽課提舉吳印為雲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左參政張??為右布政使。
廣州左衛上奏請求朝廷命令有關部門在民間製造兵器,發給士兵來抵禦倭寇。
皇上對工部大臣說:“軍隊是用來保衛百姓的,現在想要抵禦賊寇,卻用製造兵器的事役使百姓,這樣百姓還沒有遭受賊寇侵害,就先有勞累耗費,這不是用來使百姓安定的辦法啊。”
從現在起天下各衛所的兵器如有短缺,應該把軍匠交付布政司,任憑他們設置兵工廠,讓軍匠和民匠共同參與製造兵器,不要讓衛所製造兵器而使百姓勞累。
壬申日,提拔監察禦史任昂為禮部尚書,翰林院典籍李翀為侍講學士。
代理雲南布政使司事務的平章潘原明去世。
原明,是泰州人。
當初他和偽吳政權的張士誠一起都是鹽徒出身。
元軍包圍了高郵,張士誠與十八個人突圍而出,潘原明以及李伯升、呂琛等人也在其中。
後來擔任浙江行省平章,鎮守杭州。
丙午年,右丞相李文忠率軍抵達錢塘,潘原明獻出城池投降,仍舊被授予浙江行省平章一職。
張士誠因此勢力孤單,最後被消滅。
洪武三年,朝廷下令讓他享受俸祿,不再處理事務,他的子孫世襲指揮同知的官職。
十四年,明朝大軍平定雲南,任命原明暫理布政使司事務。
到這時去世了。
靈柩運回後,皇上)賜葬在鐘山的北麵。
癸酉日,福州左衛、右衛、中衛奏請建造戰船。皇上說:“如今天下太平,製造戰船將要用於什麼地方呢?”明太祖沒有聽從。
甲戌日,皇帝的曾孫讚侃出生,是靖江王的第三個兒子。
設置五軍十衛參軍府,任命麥至德等人為左右參軍。
任命兵部尚書唐鐸擔任諫議大夫,都禦史趙仁擔任兵部尚書。
這個月,革除原來的元朝廣西路宣撫司,設置廣南府,任命當地的首領儂郎今擔任同知。
普定軍民府知府者額辭官回鄉。
皇帝曉諭他說:“王者以天下為家,聲威教化所到之處,不論遠近。
何況普定等郡,距離中原很近,他們)仰慕道義前來朝拜,很值得嘉獎啊。
現在你們既然已經回去,應當告知各位酋長,凡是有子弟的,都讓他們進入國學學習知識,使他們知曉君臣父子的倫理道德,以及禮樂教化等事情。
有一天學業有成回來,可以改變那裡的風土習俗,使它和中原地區相同,難道不美好嗎?
又賞賜者額金帶以及織有金紋的華麗絲織品五匹、帛十匹、鈔四百錠。
十二月初一為乙亥日。封中軍都督僉事李新為崇山侯,誥文說:“朕聽說曆代的君主,開創王業,賢能之士會趁勢而起,輔佐君主建立大功勳,從而接受封爵,與國家同存。
朕告訴你,龍虎將軍、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你與朕是同鄉,在朕剛剛起義的時候,你就投靠了朕。
滁州、和州平定以後,李新渡過長江,攻克了采石,收複了太平,在溧水作戰,又跟隨徐達攻打建業、京口、毗陵、宣城、江陰、池陽,又跟隨他征討金華,援助安禮,征討合肥,輔佐大將軍攻克了荊襄,平定了浙西,都參與了戰爭,立下了功勞。
開始掌管千人之軍,繼而在禁衛軍中任職,於是又到都府為官,功勳勞績更加顯著。
之前讓你營建孝陵,你儘心儘力做事,最終完成了這項工程。
因此加授他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封崇山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你可不要懈怠,進一步施展忠誠勤勉的品質),使功勳業績一同顯揚於旗常代指史冊),恩德永遠流傳於子孫後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券書內容相同。
李新,是鳳陽人。
癸巳年跟隨皇上起兵,庚子年被提拔為管軍副千戶。
甲辰年,升任龍驤衛正千戶。
洪武元年,被升為神武衛指揮僉事,不久被調去守衛茶陵衛。
五年,升任留守都衛僉事。
九年,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十三年,他)轉任中軍都督府僉事,到這時被封侯。
任命原元朝平章月魯帖木兒為建昌衛指揮使,賜予他華麗的衣服和金腰帶,每月給他三品官員的俸祿來贍養他的家人。土官按慣例沒有俸祿,這是特彆的恩賜。
賞賜給遼東地區的士卒十一萬二千一百二十人,綿布四十三萬零四百一十九匹,綿花十六萬九千三百二十八斤。
辛巳日,太陽中出現黑子。
癸未日。追贈驍騎右衛指揮使郭成的小妾柏氏為貞烈德人。柏氏,是北平人。郭成因病去世,柏氏上吊自殺來殉情。這件事被朝廷知道後,禮部商議:‘比照正妻的規格)應該降低一等給予褒獎封贈。’皇帝下詔同意了。
疏浚揚州儀真河九千一百二十丈,設置了十三處閘壩。
甲申日,賞賜湖廣各衛所參與征南的軍士四萬八千九百三十人,賞賜的鈔幣總共九萬七千八百五十二錠。
乙酉日,確定天下僧人和道士的服飾顏色。僧人總共分為三類,分彆是禪僧、講僧、教僧。禪僧身著茶褐色的衣服,日常穿著帶有青條的玉色袈裟;講僧穿著玉色的常服和帶有深紅條的淺紅袈裟;教僧穿著黑色的常服和帶有黑條的淺紅袈裟。僧官的衣服都與此相同,隻有僧錄司官員的袈裟上的緣紋和環飾是用金裝飾的。道士平時穿青色的衣服,舉行法事時穿的衣服和上朝時穿的衣服都用紅色。道官也是如此,隻有道錄司官員的法服、朝服,邊緣的紋飾用金。
丙戌日,詔令吏、禮、兵、戶、工這五個部門,凡是有被逮捕關押的犯人,不許他們自己申辯處理,都交給刑部審訊查問。
原來元朝的將領校官金孛羅帖木兒等八十七人從遼東前來歸降,明朝)賞賜給他們帽子和腰帶。派遣使者告誡遼東都指揮潘敬、葉旺說:‘金孛羅帖木兒已經到達京城,他前來投降的先後順序、帶來的人畜數量,朕都已經知道了,但不知道該授予他什麼官職。想要詢問金孛羅來評定高低,又不知道先投降而在遼東的人,他們的想法是怎樣的呢?皇帝的詔令到了以後,你們要觀察當地的民情,然後派使者回朝奏報。’
己醜日,龍虎衛指揮胡斌在征南時戰死,賜給他的弟弟胡傑二十匹文綺、二十匹帛、二百錠鈔。
田州府知府岑堅派他的侄子岑烈等人向朝廷上表進獻貢馬和地方特產,皇帝下詔賜給他們不同數量的綺帛。
修築山海衛城,城牆周長一千五百零八丈,城牆高四丈一尺。
庚寅日,皇帝的第十五孫朱高燧出生,他是當今皇上的第三個兒子。
工部上奏說:“這一年製造了馬鞍六萬二千二百九十副。”皇上說:“這些都是民力的成果),要謹慎地收藏保管)它們,用來防備軍事上的使用。”
辛卯日,皇帝告誡都督府大臣說:“北平發大水,莊稼受災,屯田的士兵不能自給自足,應該立即命令都指揮使司每月給他們發米來賑濟他們,不要讓士兵有饑餓的情況。”
壬辰日,思南宣慰使田大雅上表進獻土產,皇帝下詔賜給他綺帛、鈔錠。
乙未日,詔令各衛所年老或殘疾的士兵,若有丁男,可以讓丁男代替服役,所管的官旗若有留難行為,將被治罪。
延安侯唐勝宗、長興侯耿炳文訓練陝西二十二衛所的校卒,總共十萬六千八百七十四人,得到驍勇的騎士一萬九千七百九十人,訓練馬二萬三千五百匹。
原元建昌行省參政力德威石等五十七人,偕同他們的家屬二百七十人從雲南前來朝見,進獻三十匹馬,朝廷賜給他們襲衣、靴襪、綿布,每月發給薪米以贍養他們。
丙申日,戶部奏請製定安寧鹽井的食鹽運銷辦法。凡是招募商人在雲南、臨安這兩個府交納三石米,在烏撒、烏蒙這兩個府交納二石八鬥米,在沾益州、東川府交納三石五鬥米,在曲靖府交納二石八鬥米,在普安府交納一石八鬥米的,都給予二百斤安寧鹽。
戊戌日,吏部上奏確定河泊所的官製。全天下共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處,每年征收稅糧在五千石以上直至一萬石的設置三名官員,在一千石以上的設置兩名官員,在三百石以上的設置一名官員。皇帝同意了。
己亥日。命令永城侯薛顯、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前往山西處理軍務,每人賞賜二十錠鈔。
夜裡,有一顆紅色的大星,光芒照亮大地,從天船星的位置升起,向西移動,到天大將軍星的位置分裂成五顆星,到奎宿消失。
庚子日,岷州衛百戶達瑣南癿等十三人圖謀叛亂,被誅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個軍人去京城建言,在路上被人殺死。這件事被朝廷知道後,朝廷下令從現在起,凡是軍士提出建議,允許相關部門把他的建言用印密封,通過驛站遞呈奏報給朝廷知道,提建議的人不必趕赴京城。
命令吏部,凡是府、州、縣儒學的訓導任職九年考核期滿後,任用為教諭。
辛醜日,濟南、青州、萊州三府上奏說:“每年役使兩千六百六十戶民眾,開采鉛三十二萬三千四百多斤。到現在時間久了,開鑿山體越來越深,而鉛的產量越來越少,請求停止這項勞役。”皇上說:“為了一件物品就勞煩百姓,這不是好的政策。”皇帝說:‘為了這些物品而讓百姓受苦,不是好的政策。馬上停止這件事。’
賜給原元朝前來歸降的參政力德威石等五十七人正旦節的賞錢。
兵部上奏購買馬匹的數量,秦州、河州、洮州三個茶馬司以及慶遠裕民司購買了五百八十五匹馬,廣東、四川兩個布政使司購買了五百六十五匹馬。
甲辰日,皇帝在太廟舉行祭祀。賜給國子生九百六十六人正旦節的錢。
這一年,朝廷旌表了濟寧府嘉祥縣陳秀的妻子成氏,萊州府膠州平民欒好義的妻子石氏,陳州項城縣平民李唐興的妻子王氏,同州朝邑縣平民張三的妻子師氏,永州府祁陽縣平民張伯通的妻子郝氏,邳州宿遷縣平民丁九的妻子李氏。吳彥禮的妻子鐘氏,太平府當塗縣百姓孫文的妻子趙氏、王德富的妻子沈氏、貞節的成氏等,都因為年紀輕輕就失去了丈夫,發誓不再改嫁。
又表彰鬆江府上海縣百姓任士中的妻子俞氏,讓她們母女成為雙節之門。俞氏名叫淑安,二十歲就成了寡婦,有一個女兒,兒子才五個月大。婆婆先去世了,公公在遠方做官,家中貧窮沒有依靠,親戚們勸她改嫁,俞氏說:‘我怎麼忍心讓我的兒子管彆人叫父親呢?’於是剪掉頭發發誓。親戚們又強迫她,她想要自刎,大家害怕就不再逼迫她了。以紡紗織布為業,教育子女。女兒長大後,嫁給俞邦用,俞邦用也很早就去世了,她的親戚憐憫她的貧困,也勸她改嫁。女子說:“我如果改嫁,丈夫家的宗廟祭祀由誰來主持呢?寧願死也不改變操守,以免讓我的母親蒙羞。”於是她回家,和母親一起生活,堅守貞節。有關部門將這件事上奏,於是在她家的門前立牌坊旌表,稱所居住的地方為‘雙節之門’。
安慶府懷寧縣百姓李忠的妻子王氏,步善慶的妻子陳氏,她們的家庭都被稱為貞烈之家。忠溺水而亡,王氏尋找屍體,找到之後,放聲痛哭,想要投水而死,婆婆救下她才免死,但她)日夜哭泣,不吃不喝,過了幾天,上吊自殺了。善慶在陳家做女婿,因病去世,陳氏哀傷悲痛三年,如同一天。服喪期滿,陳氏拜見她的父母兄弟,請求贍養自己一輩子。父親說:“你年紀還小,應當為你重新選擇配偶。”女子沒有回答,當天就上吊自殺了。這件事被朝廷知道以後,朝廷對他們進行了表彰。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第一百五十卷。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