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4080年)二月初一為乙亥日,太祖閱讀唐太宗的《帝範》,對身邊的大臣說:“這十二篇文章,雖然不是帝王最為精深微妙的治國之道,但是它的語意非常完備周到,詳儘地剖析事物的情理,如果唐代的子孫能夠遵守這些言論,也足以作為準則了。”
從此以後,女主篡權,違背了君主的綱紀;骨肉之間不講恩情,違背了建立親屬關係的本義;諂媚的人一同進用,喪失了求賢的方法。
忠誠進諫的人被他忌恨,阿諛奉承的人被他喜愛,他)驕橫奢侈放縱安逸,完全不知道警戒恐懼,賞罰政令不能在全國推行,宦官小人在國內結黨營私,最終招致藩鎮叛亂的災禍,於是唐朝的國運就衰敗了。
治理國家的人,怎麼能不遵守祖宗的法度呢?
丁醜日,派遣官員到先師孔子廟舉行釋奠禮。
戊寅日,祭祀大社大稷。表彰北平欒城縣百姓李大的妻子甄氏。
她的舅舅很早就去世了,她侍奉舅母非常孝順。
這個人與他的弟弟分開居住。
一天,婆婆前往次子家看望,甄氏跟隨在身邊,不忍心離開婆婆身邊,婆婆極力讓她回去。
才過了三天,甄氏心中突然驚悸,全身出汗,她料想是婆婆生病了,急忙前去探視,果然有人前來告知婆婆生病的消息,甄氏沿路叩拜祈禱,到婆婆身邊侍奉湯藥,過了幾天婆婆就痊愈了。
後來婆婆九十一歲時,因病去世。
葬禮結束後,甄氏在墓旁搭了一間小屋守孝三年,早晚不停悲號,鄉裡人都稱她為孝婦。
這件事傳到朝廷後,皇帝下詔書在她家門口樹立旌表,上麵寫著‘孝婦甄氏之門’。
庚辰日,皇帝告誡皇太子、諸王說:“凡是審理案件貴在明察,如果不明察,就會刑罰不當,讓良善之人蒙冤,人們就會心懷怨恨,有傷於天地和氣。
有時有重大案件,一定要詳細審訊,希望能避免誣陷不實的罪名,避免羅織罪名的弊病。
又說:“凡是賞賜功勞,一定要恰當,如果不恰當,人心就會不服。
賞和罰這兩件事,是治理天下的大權,不能不慎重對待。
夜裡,月亮侵犯畢宿。
辛巳日。皇帝派遣鎮撫桑昭攜帶敕書前往遼東都指揮使潘敬、葉旺那裡,說:‘二月初六的晚上,月亮有異常現象,預示著胡兵將要入侵。’
現在派遣使者告知你們知道這件事,你們)應當嚴格地發布命令,命令各衛所的指揮、千戶、百戶及其下屬,多方麵做好警戒防備。
已經命令都督於顯等人運送四十萬石糧食渡海,又調發步兵、騎兵數十萬人屯兵駐守在北平、真定等地方,這都是因為天象示警)的緣故。
如果胡人的軍隊果真侵犯遼東,就用北平的步兵和騎兵阻斷他們的歸路,不要讓他們胡兵)放縱逃逸。
將高州、廉州的守禦千戶所隸屬於雷州衛指揮使司。
壬午日,舉行了朝日的祭禮。詔令武官的子弟學習騎馬射箭,比試武藝精湛熟練的人,才允許承襲官職,武藝)不合格的人有懲罰。
建昌土司阿泒入朝,進貢馬匹和土特產。
皇帝下詔書賜給他們錦綺、羅各五匹,帛是這些東西的兩倍,並賜給他們金龍羅衣、帽帶、靴襪。
癸未日,朝廷表彰登封縣孝子王中的家門。王中家中以務農為業,從來沒有讀過書,但天性非常孝順。
母親去世後,他在墓旁搭蓋小屋守孝三年,身上披著麻製的喪服,每天隻吃稀飯,從早到晚哭祭,不曾梳發和更換衣服。
墳墓旁邊沒有水,挖井挖到四丈多深,還沒有得到泉水,他)繞著井拜了兩拜向上天呼告,泉水就湧出來了。
鄉裡的人都認為這是孝順感動上天所致。
這件事被朝廷知道後,皇帝下詔書表彰了他。
乙酉日,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大山名川之神、四海四瀆之神、山川之神、月將之神、城隍等眾神。
派官員祭祀先農神和旗纛。
派遣官員祭祀曆代帝王。
表彰山西陽城縣平民叚節的妻子宋氏的貞節。
宋氏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就成了寡婦,她的婆婆年紀七十歲了,宋氏紡紗織布來供給婆婆的生活所需。
等到婆婆九十歲去世後,她按照禮法操辦葬禮,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她始終守節不改嫁,如今已經七十歲了。
有關部門上報了這件事,所以朝廷對她進行了表彰。
丁亥日。表彰晉州安平縣烈婦張氏。張氏,是國子生翟德的妻子。
翟德盜竊了同屋學生的衣物,事情被發覺以後,張氏感到恥辱,她說:‘丈夫不隻是我終身的依靠,還希望他努力學習成名,以此來使父母榮耀。’
現在像這樣,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家鄉的人呢?
於是上吊自殺了。
這件事傳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認為她一直以來都受到父母的教導,下令在她父母的家中對她進行旌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戊子這一天,是春社日,皇帝)祭祀孝慈皇後的陵墓。
己醜日,東閣大學士吳沉等人進獻《精誠錄》。
在此之前,皇上要在太廟舉行祭祀,在武英殿齋戒,召見吳沉等人對他們說:‘朕閱讀古代聖賢的書,他們垂訓立教,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敬天,二是忠君,三是孝親。’
君主能敬天,臣子能忠君,兒子能孝親,那麼人倫之道就確立了。
然而他的言論散布在經傳之中,不容易領會其中的要點。
你們要把聖賢所說的三件事,按類彆編輯起來,希望便於閱覽。
到了這時,這本書完成了,皇帝閱覽後非常讚賞,賜名《精誠錄》,命令沉為之作序。
這部書共有三卷:《敬天》一卷,選取了《易經》十章、《尚書》七十二章、《詩經》十七章、《禮記》二十七章、《孝經》和《論語》各一章。
《忠君》一卷,選取《易經》、《太學》、《中庸》各一章,《尚書》四十六章,《詩經》十章,《禮記》十四章,《左傳》六章,《國語》一章,《論語》十四章,《孟子》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