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九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19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九

第19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九(1 / 2)

洪武二十一年4085年)三月初一乙卯日,皇帝在奉天殿策問舉人,製策說:‘侍奉神明的道理,感化人心的方法,沒有什麼不同。’雖然這樣,但從古至今,凡是所祭祀的事,都是根據其原因而祭祀的。然而聖賢製定的禮儀,有等級的區分,從天子到臣民,祭祀的名稱、等級的規定,由來已久。祭祀時的主持者也不止一人,然而篤信祭祀的人很多,半信半疑的人也很多,而完全不信、隻是應付了事的人也不計其數。

所以過去有人說:有能力的人保持它)來獲取福分,沒有能力的人破壞它)從而招致災禍。我還不知道事情一定是這樣的。你們各位文人陳述其中的緣由,我將會閱覽的。當時參加廷試的有九十七人,皇帝提拔任亨泰為第一名,賜給任亨泰等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的不同名分。特地在太學門口建造了題名碑。

皇上和侍臣一起看史書,於是談論起田子方關於貧賤之人卻對人傲慢的說法,皇上說:‘富貴的人固然不能對人傲慢,貧賤的人又怎麼可以對人傲慢呢?’驕橫,是一種惡劣的品德。富貴了就對彆人傲慢,那就不能夠得到天下的賢士;貧賤卻還對彆人傲慢,正足夠給自己帶來恥辱。總之,君子應當把恭敬作為根本。子方的話褒貶太過,大概是有所激憤才這麼說的。侍臣回答說:‘確實如同聖上所說的。’

建昌府女土官知府師克進獻馬匹。

丙子日,賜給韃靼諸王阿魯禿等四人綺裘。

丁醜日,升旗手衛指揮僉事胡通被任命為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所以原元朝的司徒阿速和他的兒子哈麻兒前來歸降,皇帝下詔書命令他們在全寧居住。

戊寅日。鎮守遼東的後軍都督僉事葉旺去世了。葉旺是六安人,年少時隸屬於長槍軍謝再興的部下,後來跟隨皇上征戰討伐有功,被授予青州左衛指揮僉事的官職。洪武初年,他)跟隨軍隊征討遼東,因為戰功被升為遼東都指揮使。八年,元朝將領納哈出率領軍隊侵犯遼東地區,葉旺、馬雲等人大敗納哈出的軍隊。總共在遼東十七年,鏟除荊棘,修築城牆和護城河,設立官府,安撫聚合軍民,功績非常顯著,皇上曾經嘉獎慰勞他。十九年,皇帝)征召他)並授予後軍都督僉事的官職,他的)官階晉升為龍虎將軍。才過了三個月,遼東有緊急軍情,朝廷又命令葉旺統領都司事務,總管遼東兵馬。到這時去世了。

己卯日,東莞伯何真去世。何真,廣東東莞人,曾經擔任淡水鹽場管勾,後來辭官隱居在東莞圓頭山。元朝至正年間,嶺南地區盜賊蜂起,他們焚燒掠奪州郡,何真召集義兵保衛鄉裡。等到群盜攻打惠州,何真率領軍隊擊退了他們,城池因此得以保全。因功勞被任命為惠州路判官,不久又被提升為同知。不久剿滅眾多盜賊,升任廣東道宣慰司都元帥,駐守惠州。南海的強盜邵宗愚攻陷廣州,何真和他的子弟率領軍隊分四路攻打邵宗愚,邵宗愚戰敗逃走,於是何真收複廣州。

後來,朝廷在廣東設置了江西分省,於是授予何真中奉大夫、參知政事的官職,不久又晉升為資善大夫、分省左丞。當時中原大亂,南北阻隔不通,何真更加訓練士兵占據險要的地方,守衛一方土地。朝廷的軍隊向南征伐,何真立即歸附,於是入朝拜見並進獻貢品,朝廷)賞賜給他文綺、紗羅、綾絹各一百匹,白銀一千兩,他的)將校也)各自得到不同等級的賞賜。在內廷侍奉皇帝用膳,皇帝在中書省賜宴。

當初皇帝賜下詔書,按照慣例應當交還朝廷,何真叩頭請求皇帝允許自己把詔書收藏在家裡,作為後世子孫的榮耀。皇帝同意了,授予他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參知政事的職位。三年,何真被召回朝廷,升任山東行省參政。四年,朝廷)命令他返回廣東,召集以前的將士,再回到京城後,又到山東任職。九年,他辭官歸鄉,仍然要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去朝拜。十三年,何真請求讓他的兒子何貴到東宮侍奉,朝廷)當即授予何貴北城兵馬指揮的官職)。

十四年,皇帝命令何真出征。後來他和兒子朱貴一同前往雲南,規劃糧草,開拓道路,設置驛站,儲存糧草,等待大軍出征。等到回來以後,升職為山西左布政使。十六年,他辭官。這一年,朝廷又命令楊真和王貴前往廣東,招募聚集當地有勢力的人共一萬零六百二十三人。回到朝廷,被任命為貴明威將軍、鎮南衛指揮僉事。真的侄子潤、弼、敬三個人都被授予官職,數十個軍校都被授予管軍百戶的職位。十七年,皇帝又命令何真前往廣東召集還沒有到來的軍官和士兵。十八年,升任浙江右布政使。十九年,他入京朝見,調任湖廣左布政使。

洪武二十年,何真)再次被賜予退休,封為東筦伯,賜予鐵券,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鈔萬貫,仍然賜予京師宅邸。把他的第六個兒子朱宏任命為尚寶司丞,到這時朱宏去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辛巳日,皇帝召集考試官陳宗順等人在武英門坐下來,賜給他們食物,對他們說:‘今天看了列子鄰居偷斧頭的故事,於是想到一個人的信任和懷疑都源於內心,信任的心通常出自忠厚,懷疑的心一定源於偏私。相信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懷疑自己所厭惡的東西,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能不加以考察。

君主對於臣子,如果喜愛並且信任他,那麼即使有讒言也不會聽進去;如果厭惡並且懷疑他,那麼即使沒有誹謗也會自動找上門來。如果能以極其公正的心態對待自己和他人,那麼自然就不會有隻相信自己、片麵懷疑他人的私心。有的人或許違背公道,而不能秉持正確的好惡觀念,沒有不走向偏頗的。隻有能夠喜愛應當喜愛的,厭惡應當厭惡的,相信應當相信的,懷疑應當懷疑的,那麼就不會有小人的讒言、奸人的陷害了。’

又討論五性的德行,皇上說:‘小小的恩惠不能稱為仁,小小的節製不能稱為義,表麵的恭敬不能稱為禮,苛刻的察辨不能稱為智,表麵上的誠信而不貞潔,不能稱為信。’於是給他紙筆,讓各位儒生撰寫疑信論。

壬午日,皇帝的第二十七個孫子濟朗出生,是晉王的第六個兒子。

詔令申國公鄧鎮、定遠侯王弼、南雄侯趙庸、東川侯胡海、鶴慶侯張翼、雄武侯周武、懷遠侯曹興等人,跟隨征虜大將軍、永昌侯藍玉向北征伐。

派遣使者攜帶敕令告知征虜大將軍、永昌侯藍玉等人說:‘近來故元的司徒阿速等人前來投降,我考察其中的情況,知道元虜內心惶恐疑惑,部眾沒有紀律,推測他們的形勢不能持久。你們應該整頓軍隊,日夜兼程,直接抵達敵人的朝廷,搗毀他們的巢穴。如果他們的部眾投降歸附,要對他們進行安撫並讓他們南下,不要錯失時機,讓我失望。’

夜裡,白雲貫穿月暈並延伸到月亮。有一顆像雞蛋一樣大的星星,呈紅色,拖著尾跡發著光,從天津星升起,運行到太微垣西牆消失。

乙酉這天,增建修飾南郊的祭壇和矮牆,在大祀殿的宮殿前紅色台階裡麵,用石頭壘砌成四座台,東西相對,把它們作為日壇、月壇、星壇、辰壇。又在太液池的內堤之外,東西相對,疊石築成二十座高台,各高三丈多,周圍砌有石欄,台階上下相通。台上麵雕琢出山石的形狀,開鑿石龕來安置神位,作為五嶽、五鎮、四海、四瀆、風雲雷雨、山川、太歲、天下諸神及曆代帝王的神壇。

祭壇的後麵種植著鬆柏,在外麵環繞東南方向開鑿池塘共二十處,冬季采冰貯藏在冰窖裡,用來供夏秋祭祀時使用。那些曆代的帝王以及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月將、城隍等各位神靈,全都停止春季的祭祀,每年八月中旬選擇日期祭祀他們。日、月、星辰已經列入祭祀的對象,那原來舉行的)朝拜日神、祭祀月神、祭祀星神的祭祀就全部停止了。仍然命令禮部重新製定郊祭、宗廟祭祀、社稷祭祀等各項祭祀的禮儀,把這些禮儀)寫定作為固定的製度。

郊祀的禮儀規定:在齋戒開始前兩日,太常司的官員在自己的官署住宿。第二天上奏請求進行三天的齋戒。第二天,朝廷進獻了銅人,皇帝下令讓文武百官齋戒。當天,禮部官員和太常司官員在城隍廟發出文告,仍然在各個廟宇焚香三天。在正式祭祀的前兩天,在奉先殿獻上祝文、酒和菜肴,祭告仁祖配享。他的祝文說:‘某年某月某日,孝子皇帝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考仁祖淳皇帝,現在在正月的某一天,在大祀殿恭敬地祭祀上帝皇隻,恭敬地請皇考配享神靈,隻希望皇考)明察知曉。’

第二天,太常司的官員和光祿司的官員查看祭祀用的牲畜完畢後,回複命令,接著奏請確定分獻官二十四名。正式祭祀時的陳設一共有二十七座祭壇。正殿有三個壇位,上帝、皇隻都朝南,仁祖的神位在東邊,麵朝西。其中上帝神位用一頭牛犢,一個盛肉的禮器登),用大羹不調五味的肉汁)來填充登),竹籩和木豆各十二個。籩中盛放著形鹽做成虎形的鹽)、乾魚、棗、栗、榛子、菱角、芡實、鹿脯、白餅、黑餅、糗餌將炒熟的米麥搗粉做成的餅)、粉糍用豆粉做的餅),豆中盛放著韭菜做的醃菜、蔓菁做的醃菜、筍做的醃菜、芹菜做的醃菜、帶汁的肉醬、鹿肉醬、兔肉醬、魚肉醬、牛百葉、豬肩肉、??食一種食品)、糝食一種食品),簠和簋各兩個,用黍、稷、稻、粱來填充。

祭祀玉器用蒼色的璧,絲帛用一匹,顏色為蒼色,上麵織有文字,寫著‘郊祀製帛’。皇隻壇和仁祖配位壇的陳設都與上帝壇相同,隻是皇隻壇的玉用黃琮,帛用黃色。一共在宮殿的東南方設置了六個酒尊、九個酒爵、三個竹筐,這些器物都)麵向西方。祝文有一個。在殿的西邊,麵朝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色台階內設有四座壇:大明壇在東邊,麵向西;夜明壇在西邊,麵向東。大明星)、夜明星)的旁邊是兩座星辰壇,兩座星辰壇)都是東西相對。大明壇,供奉牛犢一頭,一尊登,籩豆各十個,裡麵盛放的祭品和上帝壇相同。籩裡的食物減少糗餌、粉糍,豆裡的食物減少??食、糝食,簠和簋各有兩個,帛是一塊,紅色,酒尊三個,爵三個,篚一個。夜明壇的陳設與大明壇相同,但用白色的帛。星辰壇各用一頭小牛,三隻羊、三頭豬,一隻盛羹的登器,兩隻盛羹的鉶器,裡麵盛放著調好的羹湯,三十個酒盞,其餘的祭祀用品)和夜明壇相同。

祭壇圍牆外麵有二十座壇:東邊有十座壇,分彆祭祀北嶽、北鎮、東嶽、東鎮、東海、太歲、帝王、山川、神隻、四瀆。西邊的十個神壇,分彆祭祀北海、西嶽、西鎮、西海、中嶽、中鎮、風雲雷雨、南嶽、南鎮、南海。每個神壇都要使用一頭牛犢、一隻羊、一頭豬、一個登、兩個鉶、十個籩、十個豆、兩個簠、兩個簋、十個酒盞、三個酒尊、三個爵、一個篚、一塊帛。五嶽、五鎮、四海,祭祀時用的帛都用它們所在方位對應的顏色,隻有祭祀太歲、神靈時用白色。

祭祀帝王時用帛十六匹,祭祀山川時用帛二匹,祭祀風雲雷雨時用帛四匹,都是白色的。在四瀆壇祭祀江、河、淮、濟四條河神的壇)上有帛絲織品)四塊,都是黑色的。從大明以下,它們的織文都叫做‘禮神,製帛’,隻有神祗壇的鉶羹有三種,沒有太羹,羊、豬各一隻。籩和豆各設八個,不設黑餅、白餅、牛百葉、豬肩胛肉。而帝王、山川、四瀆、中嶽、風雲、雷雨、神隻壇所用的酒盞各三十個,其餘的都和祭祀嶽鎮時相同。

正式祭祀。典儀官高唱樂舞生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執事官員們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陪祭官員、分獻官員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導引官引導皇帝到禦座前,內讚官上奏皇帝就位。典儀官唱道:“焚燒柴木,掩埋毛血。”迎接神靈時,協律郎舉起麾旗,唱奏《中和之曲》,音樂停止。內讚官啟奏行四拜之禮,百官也行四拜之禮。典儀官高唱進獻玉帛,協律郎舉起旗幟,高唱演奏《肅和》之曲。

內讚官奏請皇帝登上祭壇,到達祭祀上帝的牌位前,奏請皇帝將手中的圭插入腰帶暫不持圭),執事官捧著玉帛跪著進獻到皇帝的右邊,皇帝奠放玉帛)完畢後,奏請皇帝抽出插入腰帶的)圭。接著到皇隻地神)跟前,再到仁祖跟前,禮儀都是相同的。回到原位,音樂停止。典儀官高唱送進盛著祭品的禮器,協律郎舉起指揮用的旗幟,高唱演奏《凝和》之曲。

齋郎抬著祭品到來,內讚官奏請皇帝登上神壇,走到上帝神位前,奏請皇帝插好圭牌,進獻盛著祭品的禮器,走到皇祗神位前,奏請進獻盛著祭品的禮器,抽出圭牌,走到仁祖神位前,奏請插好圭牌,進獻盛著祭品的禮器,抽出圭牌,回到原位,音樂停止。典儀官高唱進行初獻之禮,協律郎舉起指揮用的旗幟,奏響《壽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

內讚官啟奏皇帝)登上祭壇,皇帝)到上帝神位前,內讚官)啟奏皇帝)插好圭玉,執事官員拿著酒爵跪在皇帝的右側進獻酒爵)。皇帝)進獻酒爵,拿出圭,來到皇祗地神)跟前,禮儀相同,隻是執事者拿著酒爵跪著進奉到皇帝左邊,讚禮者)奏請皇帝)到讀祝文的位置跪下,百官都跪下,音樂停止。讀祝官拿過祝文,跪著站在神位的右側,讀完之後,音樂響起,奏起俯伏、起身、平身的樂章,眾官員都俯伏、起身、平身。

來到仁祖神位前,奏請插上玉圭,獻上酒爵,抽出玉圭,回到原位,音樂停止。典儀官高唱進行亞獻之禮,演奏《豫和》之曲,跳起文德之舞。禮儀如同初獻一樣舉行,不宣讀祝文,停止奏樂。典儀官高唱進行終獻禮,演奏《寧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禮儀和亞獻時相同,音樂停止。太常卿走到殿西,麵向東方站立。唱賜福胙。內讚官奏請皇帝前往飲福位,皇帝下跪,插上圭,光祿寺官員跪著進獻福酒,奏請皇帝飲用福酒。光祿司的官員拿著祭肉跪著進獻,奏請接受祭肉,皇帝拿出玉圭,俯身伏地,起身,端正身子,回到原位。向皇帝)行四次叩拜之禮,眾官員也都行四次叩拜之禮。

典儀官高唱撤去祭品,奏響《雍和》之曲,各壇的執事官撤去祭品,樂曲停止。典儀官高唱送神,演奏《安和》之曲,內讚官奏請行四拜之禮,百官都行四拜之禮。音樂停止。典儀官高聲唱誦,讀祝官捧著祝版,進帛官捧著絲帛,掌祭官捧著祭饌,各自前往燎祭和瘞埋的位置,奏響《時和之曲》。執事官員各自捧著祝版、絲帛、祭品出來,來到燎所。內讚奏報禮畢。

舉行分獻禮,典儀唱行初獻禮。舉行獻禮時,讚引官引導分獻官到神位前,分獻官插笏板於腰帶,執事官把帛進獻給分獻官,分獻官)祭奠完畢後,執事官把爵進獻給分獻官。讚禮者引導官員)進獻酒爵,官員)拿出笏板,讚禮者又引導官員)到酒樽的南邊,麵向北站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典儀官唱禮,進行亞獻之禮,執事官員拿著酒爵上前,禮儀和初獻時一樣。

典儀官唱行終獻禮,儀式如同亞獻。

讚禮官引導分獻官回到原位。

撤去祭饌、送神、燎祭、瘞埋儀式都與祭祀正殿的儀式相同。

那祝禱的文辭和十二年的一樣。

樂章迎神篇中唱道:‘承蒙天地庇佑,君主統一了華夏和蠻夷。’

懷著恭敬的心而歡欣鼓舞,備好筵席舉行祭祀。

實在是惶恐不安啊我這微小的心意,抬頭仰望低頭沉思啊隻盼望著未來的日子。

想要看到龍鳳飛舞、祥慶之雲飛揚,就一定要恭敬莊嚴地走下壇場。

進獻玉帛的時候說:天空降下風霜雨露啊雨水潤澤大地,黃色的土地雲氣彌漫啊自然的變化完備。

百姓辛勤耕種啊,收獲的)束帛很)少,我應當擺設宴席啊,把這些食物)進奉到您的)麵前。

進獻祭肉時唱道:廚師陳列好各種食器,美味佳肴都已經準備好了。

方形的俎獻上二次祭品,希望神靈享用祭品,以此來歆享祭品的香氣等。

初次獻祭時唱:“聖靈啊,光輝閃耀,肅穆莊嚴啊,坐在金床。”

我讓樂舞盛大舉行,酒過一巡開始進獻時我手捧酒觴。

亞獻者說:“不斷地斟酒啊不斷地獻上,諸侯大臣陪同祭祀啊禮儀都已完備。”

感激聖上的恩情沒有止境,磕頭拜謝啊,希望您享用祭品)。

最後獻酒時說:‘第三次獻酒啊。’

佳肴和美酒都被陳列,氣味芳香。

祥光朗朗啊照耀著上下四方,何況今天是吉祥的日子啊時辰又好。

撤去祭品時說:“準備了微薄的祭品,神靈會高興的,感動了聖心,又怎麼會忘記呢?”

百姓的福運留存啊吉祥之氣高昂,臣子拱手作揖啊拜謝恩寵榮光。

送神的歌詞是:旌旗和車輛閃耀著光芒啊,雲霧中道路漫長,龍車鳳輦啊,飛揚著前往。

遠遠地望著他緩緩離去,登上了上下兩個天門,他一定能保佑百姓永遠安康。

進獻祭品排列整齊啊正在燎祭與瘞埋的地方,火炬的火焰燃起啊光輝明亮。

神靈變化,賜下束帛,將,這是感念至深的恩德,無量無儘。

祭祀宗廟儀式的齋戒日前一天,太常司的官員在自己的官署住宿。

第二天,奏請讓皇帝齋戒三天。

第二天,進獻銅人,視察祭祀用牲的情況與郊祀相同。

祭祀的陳設,每座宗廟用一頭牛犢、一隻羊、一頭豬,登、鉶各兩個,籩豆各十二個,簠簋各兩個,每個器皿中盛放的東西和郊祀時相同。

二匹帛,白色有花紋,上麵寫著‘奉先’。

製作絲帛。

一共在宮殿東邊設置了三個酒樽、八個金酒杯、十六個瓷酒杯、四個竹筐,在宮殿西邊設置了祝禱用的文書幾案。

親王配享四座祭壇,共二十一位。

第一壇,小牛、羊、豬各一頭,盛羹的登和鉶各兩件,竹籩和木豆各十個,簠和簋各兩件,絲帛兩段,酒爵六個。

第二、第三壇,每壇放置六隻鉶、六匹帛、十八隻爵。

第四壇,進獻鉶羹各七份,帛七段,酒器二十一個。

其餘的都評為第一。

壇的規格相同,帛都是白色的,上麵織有花紋,都寫著‘展親製帛’。

一共在宮殿的東南方設置了三個酒樽、四個竹筐,它們朝向北方。

功臣配享十壇,每壇用羊一隻、豬一頭,鉶一個,籩豆各兩個,簠簋各一個,爵三個,篚一個,帛一匹,白色織文,叫做報功製帛。

一共在宮殿的西南方設置了三個酒樽,酒樽的開口朝向北方。

在舉行祭祀的時候,典儀官高唱樂舞生各就各位,執事官員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

導引官引導皇帝來到皇帝的座位前,內讚官上奏說皇帝已經)到座位了。

典儀官高唱迎神之禮),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演奏《泰和之曲》。

內讚官上奏後行四拜之禮,所有官員都行四拜之禮,音樂停止。

典儀官高唱‘奠帛’,開始進行初獻之禮,協律郎舉起麾旗,奏響《壽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

執事官員各自捧著絲帛,用金爵盛酒,獻給神位前。

讀祝官拿過祝文,跪在神禦右邊。

內讚奏‘跪’,皇帝跪,百官皆跪。

典儀官高唱‘宣讀祝文’,音樂停止。

讀完後,獻給神禦前,樂聲響起。

內讚官奏請眾人)俯伏,眾人)起身,內讚官又奏請)平身,百官都俯伏,然後)起身,內讚官再奏請)平身,音樂停止。

典儀官高唱進行亞獻之禮,協律郎舉起麾旗,奏響《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

執事官員各自用瓷製的酒器盛酒,進獻到神像前。

典儀官高唱進行終獻禮,協律郎舉起麾旗,演奏《寧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禮儀與亞獻時的樂舞相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停下來。

太常卿走上前站在宮殿的東邊,麵朝西方。

然後唱誦賜予福酒、胙肉,光祿寺官員捧著福酒、胙肉從神禦前中門左側出來,來到皇帝麵前。

內讚奏請皇帝執圭,光祿司官員跪著獻上福酒,內讚奏請皇帝飲福酒。

光祿寺官員捧著祭肉跪下進獻,內讚官奏請接受祭肉,皇帝拿出圭,俯身伏地,起身,平身。

內讚官上奏眾人)行四拜之禮,所有官員都行四拜之禮。

典儀官高唱撤去食物,協律郎舉起旗幟,演奏《雍和》之曲。

執事官員各自撤去祭品,音樂停止。

太常卿來到神座前跪著上奏說:‘祭祀禮儀結束,請返回宮殿。’

協律郎舉起旗幟,演奏《安和之曲》。

內讚奏請行四拜禮,百官一起行禮。

音樂停止。

典儀官高唱:讀祝官捧著祝文,進帛官捧著絲帛,各自前往焚燒祝文和絲帛的地方,然後奏起音樂,內讚官宣告禮成。

他的祝文說:“現在是初春,按照禮儀要進行祭祀,我恭謹地準備了牲畜和酒食,用來表達對您的追思和仰慕之情。”

樂章中迎神、亞獻、終獻、撤去祭品、返回宮中,都與洪武元年相同。

隻是獻帛時的初獻詞說:‘思念偉大的先祖,神靈在天上閃耀,福源擴展、吉慶流傳,從高祖傳到玄孫。’

玄孫繼承了皇位,追念遠祖的德行。

明潔的祭祀世代尊崇,千秋萬代無儘無窮。

祭祀社稷時的齋戒儀式和祭祀宗廟時一樣。

正祭前兩天,在奉先殿祭告仁祖配享之事)。

祝文說:‘某年某月某日,身為孝子的皇帝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父仁祖淳皇帝,現在在正月的某一天,恭敬地祭祀大社土神)大稷穀神),恭謹地請皇父配享神靈,隻希望您)明察知曉。’

省牲與祭祀天帝、皇地隻相同。

正式祭祀時的陳設是,太社的神位)在東邊,太稷的神位)在西邊,神位)麵向北,用一頭牛犢、一隻羊、一頭豬,還有)一隻盛羹的登,兩隻盛羹的鉶,籩和豆各十二件,簠和簋各兩件,絲帛各一匹,顏色是黑色的,上麵織有花紋,叫做禮神之物)。

製作帛、玉祭品),各自使用兩圭,圭)有底部。

仁祖的配位在東邊,麵向西邊。

祭祀用的物品與祭祀社稷之神相同,隻是不用玉。

一共在祭壇的西北方設置三個酒樽、九個酒爵、三個竹筐,它們的開口)朝著東方。

祭祀的祝文和禮儀規範一共一卷。

到了日期,典儀官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

導引官引導皇帝到禦座前。

典儀官高聲唱‘瘞毛血’。

迎接神靈時,協律郎舉起指揮用的旗幟,高唱迎接神靈,樂隊奏響廣和之曲,宮中讚禮官奏請眾人)行四拜之禮。

百官的禮儀相同,音樂停止。

典儀官高唱著進獻玉帛,開始進行初獻之禮,樂隊奏響《壽和》之曲,跳起武功之舞。

執事官各自捧著玉、絲帛、酒爵進獻到神位之前。

讀祝官取祝文跪在神位前左邊,內讚奏請皇帝跪下。

讀完祝文後,將祝文進獻給太社神位前,俯下身,起身,站直身體。

百官和前麵一樣,音樂停止。

典儀官高唱進行亞獻之禮,樂隊奏響《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

執事官員各自捧著酒爵進獻。

在神位前。

終獻的時候,演奏《寧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禮儀如同亞獻時一樣,音樂停止。

太常卿走上前站在祭壇的西邊,臉朝東,高呼賜予祭肉以求賜福)。

光祿寺官員捧著福酒和祭肉從神位前經正門左邊出來,到皇帝麵前。

內讚官啟奏皇帝)插好圭玉,啟奏皇帝)飲福酒,啟奏皇帝)接受祭肉,皇帝)拿出圭玉,皇帝)俯身伏地,起身,恢複平常的姿勢站立。

內讚官奏請四拜,百官也同時四拜。

撤下祭祀的食物,演奏《雍和》之曲,樂曲停止。

送神,演奏《安和之曲》,內讚官奏請眾人)行四拜之禮,百官一同行禮)。

音樂停止。

讀祝官捧著祝文,進帛官捧著帛,掌祭官捧著祭品,各自前往瘞位。

望著埋葬祭品等)之處,奏響名為‘時和’的樂曲,內讚官宮廷禮儀中的一種讚禮官)奏告禮畢。

祝文的內容是:‘隻有神靈輔佐天帝,讓穀物生長,養活我們這些百姓,讓百姓永遠依賴。’

當時正值仲春時節,祭祀之禮莊嚴隆重,恭敬地用玉器絲綢、犧牲穀物、各類祭品,來完備這次的瘞埋之祭。

已故父親淳皇帝配享神靈。

它的樂章《迎神》說:我指祭祀者)想到土和穀啊是造化的功勞,為百姓確立生存根基啊應當尊崇報答土穀神)。

百姓唱歌又跳舞啊早晨氣氛和諧,準備筵席各司其職啊等候迎接,想望聖上到來啊祥瑞之風興起,恭敬地跪拜啊行告年之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向神靈獻上祭品,第一次向神靈進獻祭品時的祝文說:‘陰陽二氣相互交融,萬物由此而生,百姓安居樂業,承蒙上天的陰功。’

我將獻上玉器絲綢來表達我小小的心意,初次獻上甜酒祭品願民眾洪福齊天。

亞獻唱詞:“我現在進行樂舞表演,再次捧起酒杯,希望神明降臨,保佑軍民安康。”

思緒必定莊嚴肅穆,神靈美盛靈動,感恩神靈的深厚恩澤,拜謝祥瑞之光。

那終獻的歌詞是:‘盾牌和雉羽舞動飛旋啊酒過三巡,香煙繚繞啊如雲旗飄揚。’

我現在向您稽首禮拜,心中又欣喜又惶恐,您神色和悅,光彩如霞。

簡陋地獻上了微薄的禮物,神靈感到歡喜,動聽的絲竹之音響起,樂舞飛揚。

希望祥瑞之氣普遍降臨到遠方,使天下百姓都能平安健康。

送神曲說:‘香煙彌漫啊,祥光四溢,龍車鳳輦啊,騰雲而起。’

遠遠瞻望叩首啊,您要去哪裡?留下福祉給百姓啊,降下及時的雨水。

望著祭地之處說:捧著佳肴美味啊來到祭地之處,車鈴鳴響率領眾人)起舞啊聲音鏗鏘。

思念神靈接納祭品啊百姓的福氣上升,我現在磕頭啊感謝恩賜的榮光。

祭祀山川的儀式,在齋戒的前一天,太常寺的官員要在本司留宿。

第二天,上奏皇帝齋戒兩天。

第二天進獻銅人。

正祭前兩天,太常寺官員和禮部官員一起前往城隍廟發出通知,檢查牲畜的過程與太廟相同。

其中正式祭祀設十三個祭壇,每個祭壇用一頭小牛、一隻羊、一頭豬,竹製和木製的祭器各十個,兩種盛穀物的祭器各兩個,瓦製祭器一個、兩種盛羹的祭器各兩個,酒杯三十個。

帛製的太歲神畫像一幅,風雲雷雨神畫像各四幅,鐘山以及京都地區的山川、京都的城隍神畫像各一幅。

春夏、秋、冬四季的月將。

每一種有三個,都是白色的。

五嶽、五鎮各有五個,四海、四瀆各有四個,都各自隨它們所在方位的顏色,四瀆是黑色。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