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龐大的精神能量如同開閘洪水般傾瀉而出。
他的意識仿佛化身為一台超越維度的超級計算機。
沿著那些規則之線,逆向追溯,深入剖析。
反物質為何與正物質接觸便會湮滅?
其能量釋放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如何在不引發自毀的前提下,安全、高效地約束它?
又如何安全地引導和放大這股毀滅性能量……
構成反物質的基本粒子特性、其與希格斯場的作用方式、
湮滅瞬間的能量傳遞路徑、最佳約束力場的構成參數……
無數複雜到極致的知識和原理,不再是需要苦苦推導的謎題,
而是如同早已寫好的答案,一行行、一頁頁地在他“眼前”展開。
他需要做的,就是去“閱讀”,去“理解”,去“學會”運用。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將宇宙的底層代碼直接開放給了他瀏覽權限。
非常誇張!
在智力提升了近千倍的大腦處理下,
這些海量的信息被飛速吸收、整合、融會貫通。
以往卡住的技術難點,此刻迎刃而解。
約束場的不穩定性問題?規則解析直接給出了最優的能量場結構參數。
能量聚焦效率低下?模型自動演算出最高效的磁場透鏡排列。
反物質注入與加速的同步性?完整的控製流程瞬間清晰。
他甚至“看”到了如何將反物質本身,而非其湮滅產生的能量,
約束成束,以近乎光速投射出去,形成真正的、純粹的湮滅洪流!
研發中心內寂靜無聲,隻有沈淵平穩的呼吸和全息設備運行的微弱嗡鳴。
他的身體一動不動,仿佛化為了雕塑。
隻有偶爾急速轉動的眼珠和微微顫動的指尖,
顯示著他大腦正進行著何等恐怖的運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每一天,他都會抽出寶貴的一個小時左右,開啟規則感知與解析,
全身心沉浸在反物質的奧秘之中。
其餘時間,則用來消化和理解那些灌入腦海的知識,
並在虛擬模擬中進行無數次的設計驗證。
星海默默地記錄著一切,調配著資源,確保研發過程不受任何乾擾。
一周後。
沈淵站在全新的反物質殲星主炮全息藍圖前,
臉上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而又充滿成就感的笑容。
藍圖中央,那門結構遠比“破軍”係列複雜、
充滿了奇異環狀結構和能量聚焦陣列的主炮,散發著幽冷的微光。
“星海,記錄。”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興奮。
“反物質殲星主炮技術,已突破。”
“立刻根據藍圖,製造試驗炮,替換青龍號現有主炮陣列。”
“指令確認。試驗炮製造序列啟動。青龍號主炮更換程序準備中。”
星海高效地執行著命令。
三日後,青龍號艦艏。
原本威武的五聯裝“破軍iv型”主炮陣列已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門口徑達到一公裡、造型更加猙獰、
通體流淌著暗紫色環形能量紋路的單管巨炮。
它靜靜地懸浮在專用固定架上,幽深的炮口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線。
“目標已選定:太陽係外圍,
資源評級最低的‘礦渣’星係,第三顆岩質行星。”
星海的彙報聲在青龍號的艦橋內響起。
青龍號再次悄然駛離月球基地,前往太陽係外礦渣星係。
沈淵坐在艦長席上,神情平靜。
“抵達預定測試區域,坐標礦渣星係。”
星海的彙報響起。
“目標鎖定,編號t19岩質行星,
直徑約一萬三千公裡,成分分析以矽酸鹽為主,
資源稟賦極低,無生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