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秋晚會的籌備現場,嶽川正對著全息投影調試《古今同框》的舞台效果。
舞台中央,虛擬的唐代仕女手持團扇,與現實中的淩薇隔空對舞,背景是動態的《千裡江山圖》,隨著旋律流轉,畫中的月亮從初升到圓滿。
嶽川為晚會創作的主題曲《月照古今》,此刻正通過環繞音響回蕩在現場,歌詞裡藏著跨越千年的團圓意:
“唐時的月,照過長安的街,
宋時的餅,甜過離人的帖。
而今的我們,舉著手機拍圓缺,
其實和古人,沒什麼分彆——
都在等一句,‘人月兩團圓’,
在不同的時空,守著同個念。
你彈琵琶,唱‘但願人長久’,
我刷著彈幕,發‘千裡共嬋娟’,
當全息的月光,灑在真實的笑臉,
才懂團圓的模樣,從來沒變。”
晚會總導演看著效果,激動得直搓手:“這才是‘文化中秋’該有的樣子!既有老祖宗的韻味,又有年輕人的共鳴!”
而此刻,網絡上的暗流已開始湧動。
錦繡文化集團的殘餘勢力,聯合一批營銷號,突然拋出“嶽川過度消費傳統文化”的論調。
他們剪輯了嶽川之前改編作品的片段,斷章取義地聲稱“全息投影讓中秋變味,是對傳統節日的商業化褻瀆”,甚至偽造了“文化學者聯名抵製”的名單,試圖煽動民眾情緒。
嶽川毀了中秋的話題被水軍推上熱搜,點開卻是一片罵聲:
“人家讓年輕人愛上傳統節日,怎麼就成了‘毀’?”
“我奶奶跟著全息仕女學做月餅,笑得合不攏嘴,輪得著你們指手畫腳?”
“營銷號能不能滾?彆來汙染中秋的氛圍!”
嶽川的應對,是發布《星途同歸》的最新章節。
這一章聚焦“中秋習俗的宇宙共鳴”,寫林夏團隊用星象符號還原了宋代中秋“玩月”的場景,發現其星象排列與外星文明的“團圓信號”完全吻合。
嶽川特意附上自己臨摹的宋代《中秋玩月圖》,與團隊用3d建模還原的場景對比,配文:“古人的浪漫,藏在對宇宙的想象裡;我們的幸運,是能用科技接住這份浪漫。”
章節發布後,讀者自發發起“我家的中秋記憶”征集活動,曬出爺爺奶奶的手寫中秋詩、爸媽年輕時的中秋合影、自己用全息技術做的電子月餅,評論區成了“跨代團圓展”。
嶽川教會我們的中秋新過法話題迅速反超黑熱搜,登上榜首。
境外勢力的輿論攻勢也隨之升級。
一家名為“全球節日觀察”的境外網站,發布“研究報告”稱嶽川的中秋晚會“暗藏文化滲透密碼”,將全息投影的月亮解讀為“意識形態符號”,並煽動海外華人“警惕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