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甚至聯係了幾家海外中秋活動主辦方,施壓要求取消播放央視晚會的轉播。
但海外華人的反應,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紐約華人街的中秋遊行中,華人自發架起大屏幕,同步轉播央視晚會,《月照古今》響起時,舞龍隊的長龍與全息投影的唐代舞隊隔空呼應,現場數萬華人齊唱“但願人長久”,場麵震撼了外媒記者。
“這不是滲透,是文化自信的綻放。”美國《僑報》的評論一針見血,“當海外華人能驕傲地向世界展示‘中秋可以這樣過’,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播。”
國內的輿論攻防戰也進入白熱化。
營銷號的抹黑文章被網友逐條打假,有技術大神扒出“文化學者聯名抵製”名單中,多人實為錦繡文化集團的員工;更有網友翻出張繼先早年接受境外資金的證據,證明其“抵製創新”背後的利益鏈。
國家網信辦適時發布《中秋文化傳播報告》,肯定了嶽川團隊“用科技激活傳統節日”的探索,點名批評“借保護之名行牟利之實”的不良現象。
報告中提到,《月照古今》的播放量已破五十億,帶動中秋相關非遺產品銷量增長300,“年輕群體對傳統節日的認同度創十年新高”。
錦繡文化集團的股價應聲暴跌,不得不宣布退出文化產業,旗下院線也被國有文化集團收購。那些參與抹黑的營銷號,賬號被永久封禁,背後的運營者被依法追責。
中秋晚會直播當晚,收視份額突破45,創十年來新高。
當《古今同框》的高潮響起,虛擬的梅蘭芳與淩薇合唱《貴妃醉酒》選段,全息投影的月亮與真實的夜空圓月重疊,彈幕裡刷滿了“破防”“這才是中秋該有的樣子”。
晚會結束後,被央視中秋晚會驚豔到的話題在全球社交平台發酵,海外網友紛紛求教程“如何用全息技術過中秋”。
嶽川站在後台,看著淩薇與虛擬仕女合影的照片,忽然收到敦煌研究院的消息:他們用《月照古今》的旋律,搭配敦煌壁畫中的“月宮圖”,製作了沉浸式展陳,中秋期間參觀人數同比增長500。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星途同歸》的最新章節裡,嶽川寫下這樣的結尾:
“林夏在月球基地的中秋晚會上,用全息技術還原了地球的中秋夜。
外星使者看著屏幕裡不同膚色的人共賞圓月,忽然說:‘你們的月亮,是宇宙的團圓符號。’
林夏笑著遞過一塊月餅:‘嘗嘗?這是我們的“星象符號”,用思念做餡的。’”
評論區裡,有讀者曬出自己在南極科考站、太空模擬艙過中秋的照片,配文“無論在哪,月照古今,思念不變”。
番茄中文網的“中秋故事征集”活動,收到了來自120個國家的投稿,成了真正的“全球團圓展”。
嶽川合上筆記本,窗外的圓月正懸在夜空。
他想起剛重生時,那個對著月亮啃月餅的夜晚,那時的他不會想到,有一天能讓這輪月亮,在全息投影裡與千年的古人相遇,在海外的街頭與不同的文化相擁。
淩薇走過來,遞給他一塊用3d打印技術做的“星象月餅”,餅麵印著《星途同歸》裡的宇宙符號:“春晚總導演說,想把‘古今同框’做成係列,下次用全息技術複原《清明上河圖》,讓畫裡的人走出來趕集。”
嶽川咬了口月餅,甜意漫過舌尖:“可以,再寫首《汴河新聲》,用古箏混搭電子樂,讓畫裡的船歌,和現在的汽笛同奏。”
月光穿過窗戶,落在他新寫的樂譜上,《汴河新聲》的旋律剛起了個頭,像汴河的水波,正向著更遠的時空流去。
他知道,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故事,永遠有新的篇章;而那些試圖用陰霾遮擋月亮的人,終究會發現——月光從未被真正阻擋,就像文化的生命力,總能在質疑與突破中,照得更亮、走得更遠。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