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國影視基地的虛擬攝影棚中,嶽川身穿著動作捕捉設備,他的指尖如同靈動的舞者,在空氣之中輕輕劃過。
就在這一瞬間,奇跡發生了——眼前原本靜止的《清明上河圖》全息投影,竟然開始一點一點地“活”了過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虹橋上的小販,他們熱情地吆喝著,叫賣著美味的棗糕。那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直接從李叔的老茶館中傳來,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煙火味道。
再看那汴河之上,商船悠然地搖著櫓,櫓聲與夏晚晴精心編製的《古今轍》中的江南小調交織在一起,如同一曲悠揚的交響樂,讓人陶醉其中。
而在更遠處的戲樓裡,林野設計的虛擬演員們正深情演繹著改編版的《西廂記》。那婉轉的唱腔、細膩的表演,讓人不禁沉浸在這古典的藝術氛圍中。
而這唱詞之中,還巧妙地隱藏著《玄黃紀》的“五行”暗語,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這其實是借鑒了他記憶裡前世地球上的《黑鏡:潘達斯奈基》的互動劇模式。”
他輕輕地摘下了身上的設備,然後指著屏幕上的劇情分支圖,繼續說道,“觀眾們可以通過觸屏來選擇劇情的走向。
比如說,如果選擇‘幫書生遞信’,那麼就會觸發《西廂記》的戲曲支線,讓觀眾們更深入地體驗到這段經典愛情故事的魅力;
而如果選擇‘跟著商船走’,則能夠解鎖《天工開物》裡的造船工藝科普,讓大家了解到古代造船的奧秘和智慧。”
咱不做單純的互動,要讓觀眾摸著手繪的畫軸,就像走進了活的曆史。”
製片人老周盯著測試數據,眉頭微蹙:“韓流剛出了部互動綜藝《偶像偵探社》,觀眾能選偶像的破案路線,上線三天播放量破億。他們說咱們這‘古畫互動’太嚴肅,年輕人坐不住。”
夏晚晴正調試“聲景互動係統”,觀眾觸碰畫裡的“茶攤”,會響起《暗湧》裡的紫砂壺滴水聲;點“戲樓”,則切換成《戲台新聲》的電音秦腔。
“嚴肅才是特色。”她調出一組用戶反饋,有中學生留言:“選‘學造船’時,係統彈出《天工開物》的造船圖,突然看懂了曆史課本裡的‘宋代航海’。”
還有家長說:“孩子為了解鎖全劇情,主動查了《東京夢華錄》,比看紀錄片認真多了。”
林野的虛擬美術團隊在給畫軸加“彩蛋”:虹橋的欄杆上,藏著《星塵紀》的星圖密碼;書生的書箱裡,露著《玄黃紀》的竹簡一角。
“韓流的互動靠偶像顏值拉流量。”他用數位筆勾勒虛擬小販的表情,皺紋裡藏著老北京胡同的煙火氣,“咱靠的是‘處處有伏筆’——觀眾每點一下,都能摸到文化的紋路,這比顏值更讓人上頭。”
拍攝現場,飾演“汴河船工”的老演員對著空氣比劃,身後的全息投影裡,商船正隨著他的動作起伏。
“這船的吃水深淺,得按《營造法式》的記載來。”
他手裡捏著本翻舊的古籍,“剛才試戲時,道具組把船帆畫大了半尺,我跟他們說,宋代的船帆講究‘三分受風’,大了反而慢——這些細節,才是互動劇的魂。”
韓流公司很快放出“古風互動劇”的預告,畫麵裡的古裝偶像在虛擬古街裡談戀愛,劇情分支全是“選a送花”“選b牽手”。
有粉絲轉場來看《清明上河圖》的測試片,看完發了條熱評:“那邊的互動是哄小孩,這邊的互動是帶大人補課——摸船帆能學造船,聽戲能懂昆曲,這才是真·漲知識。”
內部審片時,有人提出“劇情太散”。
嶽川指著“虹橋相遇”的分支:“選‘幫商人算賬’,會觸發《九章算術》的古算法;選‘聽老人講古’,能聽到《東京夢華錄》的原文誦讀。這些支線看著散,其實都圍著‘宋代生活’這根主線,像畫軸上的線,看著亂,湊起來才是全圖。”
他翻出平行世界《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案例,“人家能用推理串起古畫,咱能用互動讓觀眾走進畫裡,道理是一樣的。”
《清明上河圖·互動秘卷》上線那天,服務器差點被擠爆。
觀眾最愛的是“時空對比”功能:點畫裡的“酒樓”,會彈出現在的開封古城照片;選“說書人”,能聽到《時空信使》裡的民國電台播報。
有海外觀眾發視頻,對著虛擬畫軸裡的“活字印刷”道具驚歎:“原來龍國的古人,早就玩起了‘可替換組件’,比我們的活字印刷早四百年!”
韓流的《偶像偵探社》播放量斷崖式下跌,製作人稱“沒料到觀眾會膩”。
但他們沒明白,《清明上河圖·互動秘卷》的成功,從來不是靠“互動”這個形式,而是讓觀眾在選擇中觸摸到文明的溫度——就像有人在評論裡寫的:“選‘幫小販收攤’時,他說‘多謝客官,明日還來’,突然覺得千年前的人,和現在的李叔沒兩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際流媒體平台找上門時,提出要刪減“古籍科普”部分,理由是“外國人看不懂”。
嶽川直接拒絕:“看不懂才要留著。可以加翻譯,但不能刪——就像給畫軸裝個放大鏡,讓他們看清龍國文化的紋路,而不是隻看個熱鬨。”
最終,海外版保留了所有細節,甚至加了“文化注解”彈窗。
有外國曆史學者在專欄裡說:“這部互動劇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龍國宋代的生活密碼。最動人的不是技術,是每個選擇背後,都藏著‘人’的溫度——船工的汗,小販的笑,書生的執著,和現在的我們沒什麼不同。”
老裕泰茶館的看片會上,李叔指著屏幕裡的“棗糕攤”笑了:“這吆喝聲,跟我年輕時一模一樣。”
夏晚晴突然點開“聲景混音”,把李叔的吆喝混進畫裡,虛擬小販的聲音和現實的吆喝重疊,像兩個時代的人在對答。
嶽川翻著新的策劃案,是借鑒平行世界《旺達幻視》的《戲樓幻夢》,讓主角在不同朝代的戲樓裡穿梭,用戲曲程式破解時空謎題——這次,他要把京劇的“四功五法”變成解謎線索,比如“唱”對應密碼歌,“做”對應機關手勢。
雪團跳上投影幕布前的茶幾,爪子踩在虛擬畫軸的“汴河”上,驚起一串全息浪花。窗外的月光落在畫軸投影上,把千年的虹橋和胡同的槐樹照在同一片光影裡。
沒有人再糾結“抄沒抄模式”,因為當平行世界的互動框架裡,填滿了龍國的畫、戲、書、人,那些“模式”早已成了講述自己故事的新語言。
就像《清明上河圖·互動秘卷》的結尾字幕:“最好的互動,不是選a或b,是讓你發現,千年前的畫裡,早有你的影子;而你現在的選擇,也在給未來的故事,留一個伏筆。”而他們的筆,還在這伏筆裡,繼續寫著未完的篇章。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