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文脈坊裡的新與舊,指尖上的傳承潮_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 > 第145章 文脈坊裡的新與舊,指尖上的傳承潮

第145章 文脈坊裡的新與舊,指尖上的傳承潮(1 / 1)

老裕泰茶館旁的胡同口,“文脈坊”的木牌被晨光鍍上金邊。

這是嶽川團隊精心打造的一個彆出心裁的線上線下融合文化社區。這個社區的線下部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它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采用了傳統的青磚灰瓦,給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感覺。

四合院內部被巧妙地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區域,其中包括“古籍修複室”、“聲景實驗室”以及“ip衍生工坊”等。這些區域各具特色,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和創作空間。

而社區的線上部分則是一個充滿互動性的平台。在這裡,用戶們可以儘情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為嶽川團隊旗下的作品貢獻自己的力量。

比如,他們可以為《玄黃紀》中的角色設計全新的武器,這些武器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老的《考工記》;或者為《時空信使》的續集編寫有趣的“民國茶館暗號”。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被認為優秀的創意將會被嶽川團隊采納,並融入到正式的作品當中,這無疑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絕佳機會。

就在這時,林野抱著一塊剛剛雕刻好的木雕招牌走了進來。

這塊招牌上赫然刻著“文脈坊”三個大字,字體采用的是周老的行書,筆鋒剛勁有力,氣勢磅礴。

而招牌的邊緣則精心雕刻著《星塵紀》中的星圖紋路,使得整個招牌更顯精致與獨特。

“韓流的‘文化樂園’剛剛在隔壁商圈盛大開業了。”

林野一邊將木雕招牌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一邊向大家說道,“他們搞了一場全息偶像見麵會,門票價格竟然被炒到了原價的三倍!媒體都說咱們這‘老院子’肯定拚不過他們啊。”

嶽川正蹲在院裡調試ar設備,鏡頭掃過牆角的老槐樹,鏡頭掃過牆角的老槐樹,屏幕上立刻彈出《胡同裡的燈》裡的描寫:“槐樹葉落進茶碗時,日子就有了清苦的香。”

“拚什麼?”他笑著起身,“他們賣的是熱鬨,咱賣的是根。你看這修複室,昨天有個00後姑娘來學修補古籍,說看了《玄黃紀》裡的‘竹簡功法’,想親手摸摸真的竹簡。”

夏晚晴的聲景實驗室裡,幾個中學生正圍著錄音設備,把秦腔的“吼”聲混進《神話代碼》的機甲音效。

“這是他們自己搞的‘古今混搭’挑戰。”她調出頻譜圖,秦腔的苦音與電子合成器的脈衝波形成奇妙的共振,“平台數據顯示,‘文脈坊’上線兩周,用戶原創的‘非遺聲景’已經超過五千條,有個姑娘用奶奶的紡車聲,編了段《諸子百家》動畫的背景音樂,播放量破百萬。”

線下工坊裡更熱鬨。李叔帶著退休的老手藝人教年輕人編竹籃,籃底刻的不是傳統花紋,而是《玄黃紀》裡的“五行符文”;王老師的京劇班收了些玩嘻哈的學生,孩子們把“亮相”動作編成街舞,唱腔裡還帶著《戲台新聲》裡的電音味。

有記者來采訪,鏡頭對著個正在雕木劍的小男孩——劍鞘上刻著三星堆的神樹,劍柄卻纏著《時空信使》裡的電報線紋路。

“我要給《玄黃紀》的主角做武器。”孩子舉著木劍,眼裡閃著光,“師傅說,這叫‘老木頭長出新故事’。”

消息傳到韓流“文化樂園”,他們立刻推出“非遺體驗區”,讓偶像穿著漢服教遊客折紙,紙鶴翅膀上印著韓流明星的頭像。

但遊客反饋截然相反:“文脈坊的竹籃能裝東西,他們的折紙隻能擺著”“王老師的學生真會唱京劇,這邊的偶像連‘生旦淨醜’都分不清”。

“國際文化交流周邀請咱們去設展。”文旅部門的人送來邀請函,語氣裡帶著興奮,“但韓流那邊又在造謠,說‘文脈坊’的非遺體驗是‘作秀’,不如他們的‘國際化’。”

嶽川沒理會,指著工坊牆上的用戶留言板——上麵貼滿了照片:有海外華人帶孩子在“古籍修複室”認甲骨文,有年輕人穿著自己設計的“五行元氣”t恤,還有祖孫倆在聲景實驗室合唱改編版《茉莉花》。

“作不作秀,看這些就知道。”他在展陳方案上寫下“活態傳承”四個字,“咱不擺文物,就把工坊搬過去,讓外國觀眾親手編個刻著星圖的竹籃,錄段混著秦腔的電子樂——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文化輸出。”

交流周上,“文脈坊”的展台前排起長隊。外國遊客學著用《天工開物》裡的“榫卯結構”拚機甲模型,用全息投影給《玄黃紀》的角色換“山海經異獸”皮膚,最受歡迎的是“聲景明信片”——可以把自己的聲音混進評彈或秦腔,寄給遠方的朋友。

有韓流記者酸溜溜地問:“這些不都是你們抄來的創意嗎?”

嶽川指著一個正在學寫毛筆字的外國小孩,孩子筆下的“龍”字,旁邊畫著《神話代碼》的機甲:“抄來的是形式,長在骨子裡的是文化。就像這孩子寫的字,筆鋒裡有咱龍國的筋骨,這是抄不走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活動結束時,“文脈坊”收到了三十多個海外合作邀約,有博物館想引進“ar古籍修複”項目,有學校想開設“聲景創作課”。而韓流的“文化樂園”因內容空洞,提前閉館了。

深秋的文脈坊裡,嶽川看著新掛的用戶作品——幅用《星塵紀》星圖和《清明上河圖》拚接的畫,畫裡的古船飄在太空,船夫在唱評彈。

夏晚晴正在給孩子們教“聲音密碼”,用《時空信使》的摩斯電碼,把《詩經》的句子編成暗號。

雪團趴在竹籃堆上,爪子撥弄著個刻著“文脈”二字的迷你籃,籃裡裝著曬乾的槐樹葉,是用戶特意從老家帶來的。

“你看,”嶽川對眾人說,“真正的文娛複興,不是出幾個爆款,是讓文化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像這槐樹葉,既能泡茶,能入畫,能做聲景,還能被孩子們揣在兜裡帶走。”

暮色漫進院子時,線上平台的消息提示不斷響起:有用戶上傳了用爺爺的舊算盤改編的《玄黃紀》主題曲,有團隊提交了“二十四節氣元宇宙”的策劃,說要讓《星塵紀》的星艦在每個節氣穿過不同的古籍場景。

沒有人再提“對抗”或“抄襲”,因為當文化變成可觸摸、可參與、可創造的日常,所有的比較都失去了意義。

就像文脈坊木牌背麵刻的字:“新與舊,本就是同一條河的兩岸,走得再遠,根總在水裡。”而屬於他們的故事,還在這河水的流淌裡,慢慢長出新的波紋。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 大唐首席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