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平台“文淵閣”的後台數據中心,屏幕上的實時訂閱曲線正以驚人的幅度攀升。
嶽川新連載的玄幻小說《玄黃紀》上線三個月,訂閱量突破五千萬,打破了平台成立以來的所有紀錄。
小說以龍國上古神話為骨架,借鑒了平行世界《鬥破蒼穹》的“升級流”框架,卻把“鬥氣”換成了“五行元氣”,修煉體係嚴格對應《黃帝內經》的“五臟對應五行”理論,連反派的功法都源自《山海經》裡的“蚩尤秘法”。
“韓流的《星際修煉手冊》又在發通稿了。”
平台主編老周把手機遞給嶽川,屏幕上的文章酸溜溜地說“《玄黃紀》抄襲韓式修煉設定”,配圖是兩部小說的修煉等級對照表,刻意模糊了《玄黃紀》裡“五行相生相克”的獨特設定。
“他們的作者還在直播裡哭,說咱們‘用傳統文化當擋箭牌’。”
嶽川翻開《玄黃紀》的創作筆記,其中一頁貼著《周易》的卦象圖,旁邊標注著主角的每次突破對應的卦象變化:“乾卦對應煉氣,坤卦對應築基……”
他冷笑一聲,把筆記拍照發在作者公告區:“龍國的修煉體係,早在兩千年前就藏在《周易》《黃帝內經》裡。我不過是把老祖宗的智慧,寫成年輕人愛看的故事——這叫傳承,不叫抄襲。”
評論區瞬間炸了鍋。
有讀者曬出自己整理的“《玄黃紀》與古籍對照表”,詳細標注了“五行元氣”如何對應中醫理論;
有中學生留言說“為了看懂主角的功法,主動去翻了《山海經》,發現比小說還精彩”;
甚至有中醫藥大學的教授發長文,分析小說裡的“五行淬體”與現代養生的關聯,稱其“為傳統文化科普提供了新路徑”。
林野正在給《玄黃紀》畫漫畫版,他把主角的武器設計成“可拆卸的青銅劍”,劍柄是三星堆的神樹造型,劍身刻著甲骨文的“劍”字。
“韓流漫畫的武器不是激光就是能量炮。”他用毛筆勾出主角結印的手勢,嚴格參照道教的“五行手印”,“咱的主角捏個‘土行印’,就得有《天工開物》裡‘陶土塑形’的厚重感——這才是龍國玄幻該有的樣子。”
漫畫上線後,“五行手印”成了全網模仿的熱潮。
有武術愛好者拍視頻,演示如何把小說裡的手印改成健身動作;
有家長帶著孩子用橡皮泥捏“青銅劍”,講解三星堆的文物知識;
連遊戲公司都找上門,想把“五行元氣”做成《神話代碼》的新職業體係,讓玩家在虛擬世界裡“按中醫理論修煉”。
夏晚晴的團隊則在製作《玄黃紀》的有聲劇,她給每個角色設計了“五行聲線”:金行修士用秦腔的高亢,木行修士用評彈的婉轉,水行修士的台詞裡混著江南的櫓聲。
“最絕的是‘土行長老’,”她點開樣章,老藝人用河南墜子的唱腔念台詞,“‘天地玄黃,土為根基’——這聲兒一出來,就像從地底下鑽出來的,比任何音效都有代入感。”
有聲劇在音頻平台的播放量破億時,韓流的《星際修煉手冊》有聲版剛過千萬。
有韓流粉絲轉粉後發長文:“聽《玄黃紀》裡的‘五行咒’,突然覺得韓式修煉的‘能量水晶’太單薄了——原來修煉可以和中醫、卦象、文物都扯上關係,這才叫有底蘊。”
隨著《玄黃紀》的爆火,一條完整的本土ip產業鏈悄然成型。
出版社推出“古籍聯動版”小說,每章後附《周易》《山海經》的原文節選;
文旅部門開發了“玄黃紀主題研學路線”,帶讀者去河南博物院看青銅劍、去青城山體驗道教手印;
連食品公司都推出了“五行元氣糕”,五種口味對應五行,包裝上印著小說裡的修煉口訣。
“國際版權公司來了,想出天價買海外版權。”
老周拿著合同進來,語氣激動,“但他們要求把‘五行元氣’改成‘魔法元素’,把青銅劍換成激光劍——說這樣更符合西方讀者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