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紅紙剪透歲月暖,鈍剪裁出日常溫_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 > 第166章 紅紙剪透歲月暖,鈍剪裁出日常溫

第166章 紅紙剪透歲月暖,鈍剪裁出日常溫(1 / 1)

張嬸的剪紙攤就支在老街的巷口,一塊褪了色的藍布鋪在木桌上,擺著她用了三十年的鐵皮剪刀——剪尖磨得有些圓鈍,卻比新剪刀更稱手。

她手裡正剪著冬至的“餃子窗花”,紅紙在指間轉著圈,三兩下就剪出個帶花邊的餃子,邊緣還留著細細的“牙紋”,“這是‘笑口紋’,貼在窗戶上,看著就像餃子在笑,來年日子能甜些。”

嶽川團隊的“剪紙暖日常”項目,沒搞複雜的包裝,就想幫張嬸把剪紙“融進日子裡”:按節氣做“剪紙小套裝”。

冬至是餃子窗花+福字貼,小年是灶王爺剪紙+糖瓜紋樣,每套裡都夾著張張嬸手寫的小紙條,寫著“餃子窗花貼北窗,擋寒;灶王爺旁擺顆糖,嘴甜”。

“巷尾文具店進了‘機器剪紙貼紙’,”幫張嬸看攤的小玥舉著一包貼紙,上麵印著亮晶晶的福字和生肖圖案。

“老板說‘張嬸的剪紙要等,機器的隨買隨貼,還便宜’,昨天賣了好幾十包,有人還說‘手工的看著舊,不如機器的亮’。”

張嬸沒停下手裡的剪子,剛剪好的餃子窗花放在藍布上,陽光照透紅紙,“笑口紋”的影子落在桌上,像一排小月牙。

“亮是亮,不頂用。”她拿起機器貼紙,指尖蹭過表麵的塑料膜,“這紙是機器壓的,貼窗戶上,風一吹就掉,過幾天還掉色;

咱的紅紙是陳年的,泡過米湯,剪之前要在太陽下曬半個時辰,貼得住,能留到明年開春。

他們那是‘貼個新鮮’,咱這是‘貼個念想’——去年李奶奶貼的福字,今年還在窗上,她說看著就想起去年過年的熱乎勁。”

嶽川蹲在攤旁,翻著剛打包好的“冬至套裝”,每套裡都有張嬸剪的“迷你餃子”——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卻也帶著“笑口紋”。

“我們不搞線上賣,就放在老街的雜貨店、茶館,讓來的人能看見張嬸剪,能摸著手感。”

他指著不遠處的茶館,窗上已經貼了張嬸的餃子窗花,“韓流搞的那些網紅貼紙,買回去貼幾天就扔;咱的剪紙,貼在窗上是風景,收起來明年還能用,甚至孩子能拿著學剪,這才是能傳的東西。”

項目沒推進幾天,就遇上個“較真”的顧客。年輕媽媽劉姐來買小年的灶王爺剪紙,嫌張嬸剪的“灶王爺”衣服顏色太素,“人家機器貼紙的灶王爺,衣服是金的,還閃粉,孩子喜歡。”

張嬸沒急著辯解,從抽屜裡翻出張泛黃的紙,是她奶奶傳下來的“灶王爺樣稿”,上麵用鉛筆標著“衣色用朱砂,帽簷描石青”。

“老輩說,灶王爺是管家裡煙火的,衣服要素淨,不然煙火熏著晃眼。”

她拿出朱砂紅的顏料,用細毛筆在剪紙的衣角描了道細線,“你要是想讓孩子喜歡,咱在灶王爺手裡加個糖瓜,剪得圓滾滾的,孩子看著就高興。”

劉姐看著張嬸添剪的糖瓜,圓乎乎的,還帶著道“糖霜紋”,突然笑了:“還是您懂孩子,機器貼紙的糖瓜是扁的,沒這股子憨勁。”

後來劉姐帶著孩子來學剪糖瓜,孩子剪得歪歪扭扭,張嬸卻把它貼在了自己的攤布上,“這是孩子剪的,比我剪的有靈氣,看著就甜。”

巷尾的機器剪紙貼紙,原本以為會是個很受歡迎的商品,畢竟它既方便又快捷,價格也相對實惠。然而,沒過多久,就幾乎沒有人再去購買了。

有顧客抱怨說:“這貼紙質量太差了,才貼了三天就卷邊了,而且還牢牢地粘在玻璃上,怎麼撕都撕不下來!”

還有人發現,那些生肖貼紙中的老虎,耳朵剪得簡直像貓一樣,完全不對版。

相比之下,張嬸的剪紙攤前卻慢慢又排起了長隊。有些人是來預訂過年用的窗花,有些人則是來學習如何剪出簡單的“喜字”,甚至還有老人特意前來,請求張嬸幫忙剪出“平安符”,他們都說:“把這個貼在孫子的書包上,肯定比機器印的那些管用多了!”

張嬸的剪紙技藝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老規矩”。

比如,剪福字時一定要倒著剪,因為“倒福”諧音“福到”,這樣剪出來的福字更有福氣;

剪生肖時,每個動物都要留一個“氣口”,比如剪兔子時,耳朵上要特意留一道小縫,說是“給兔子留氣,才能活得起來”;

而如果是剪給孩子們的剪紙,邊緣一定要剪得圓鈍一些,以免刮傷孩子們的小手。

這些規矩,張嬸並沒有特意去強調,但在她剪紙的過程中,卻會自然而然地傳授給那些前來學習的人。

嶽川團隊沒給項目做宣傳,卻有人把張嬸的剪紙拍下來發了朋友圈——照片裡。張嬸坐在巷口,藍布上擺著滿當當的剪紙,陽光落在她的白發上,手裡的鈍剪還在紅紙上遊走。

配文寫著“老街的張嬸,剪的不是紙,是日子的暖”。後來有報社的記者來采訪,張嬸說不出什麼大道理,隻說“剪了一輩子紙,就想讓人家窗戶上有個紅的,心裡能熱乎點”。

快過年的時候,老街的窗戶都亮了起來——這家貼的是張嬸剪的餃子窗花,那家貼的是灶王爺,還有人家把孩子剪的糖瓜貼在門上。

張嬸的攤前,孩子們圍著看她剪“春”字,她哼著奶奶教的老調子,剪子尖在紅紙上慢慢走,“春字要剪得寬,像門開得大,春天才能進得來。”

嶽川看著這滿巷的紅紙,突然覺得,“剪紙暖日常”從來不是什麼項目,隻是幫張嬸把她的手藝,輕輕放進了老街人的日子裡——不是擺著看的展品,不是賣錢的商品,是貼在窗上的念想,是握在手裡的溫度,是過年時能讓人心頭一熱的那點甜。

巷尾的文具店,最後把剩下的機器剪紙貼紙都撤了架。老板路過張嬸的攤前,也買了套冬至窗花,貼在自家的玻璃上,看著那帶“笑口紋”的餃子,忍不住笑了:“還是這手工的好,看著就有過年的味。”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少爺到皇帝 回到東漢當趙雲 大陣主 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 穿越古史之楓華 替兄洞房後,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 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 被雪藏後,白露愛上我 九龍戰神:我的枷鎖是星辰 西遊:七仙女懷孕,管我土地爺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