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平江路的老茶館“平江茶社”剛開木門,評彈藝人吳先生的三弦就彈出了《茉莉花》的調子,弦音裹著青石板路的潮氣,飄進巷口。
嶽川蹲在茶社戲台前,指尖拂過台邊的雕花——是清末的老木刻,刻著“茶韻書聲”四個字,和地球蘇州老茶館的遺存一模一樣。
“咱們的蘇州巡演就定在這,”他抬頭對團隊說,“把槐巷的竹編、蘇州的蘇繡、評彈融在一起,戲台兩側掛王爺爺編的竹編槐樹葉,中間掛陳奶奶繡的‘平江夜’蘇繡,讓兩地老手藝在戲台上對話。”
這正是他借鑒地球“非遺跨界融合”案例的思路:不隻是簡單疊加地域元素,而是讓槐巷的竹編當戲台裝飾、蘇繡做背景幕布、評彈串場,連配樂都讓陸哲改編成“三弦+吉他+竹片敲擊”的混合版,既保留槐巷的煙火氣,又添蘇州的雅韻。
周曼立刻聯係蘇州非遺傳承人陳奶奶——她繡蘇繡五十多年,最擅長把老巷風景繡進絲絹裡,“就繡平江路的青石板、茶社的木門、巷口的老銀杏,”周曼對著電話說,“尺寸按戲台背景做,要能透出光,晚上開燈時像老巷的剪影。”
林野扛著相機,跟著陳奶奶去平江路采風——鏡頭裡,陳奶奶蹲在青石板前,用絲線比對石板的灰綠色;站在茶社木門旁,數著門欞的雕花;
甚至撿起片銀杏葉,夾在繡繃裡當樣本,“蘇繡要真,就得對著實物繡,”陳奶奶對著鏡頭說,“比如青石板的紋路,得用三種灰線摻著繡,才像被雨水浸過的樣子,星娛那種印出來的‘蘇繡’,連紋路都分不清。”
這些畫麵後來剪成“蘇繡製作花絮”,發在官微後,蘇州本地網友紛紛留言:“這才是真蘇繡!星娛上次搞的‘蘇繡屏風’,連針腳都沒繡滿,就是塊印花布。”
夏晚晴則跟著吳先生學評彈的咬字——吳先生教她唱《茉莉花》的蘇州話版本,“‘好一朵茉莉花’的‘花’字,要帶點拖腔,像青石板上的流水慢慢淌,”吳先生邊彈三弦邊示範,“串場時你用評彈調說台詞,我用三弦伴奏,比單純說台詞更有蘇州味。”
陸哲在一旁錄音,把三弦的弦音、夏晚晴的評彈調、王爺爺敲竹片的“嗒嗒”聲混在一起,“等演到‘曉棠在平江路散步’那場,就用這段配樂,”他對著耳機說,“三弦軟,竹片脆,評彈調柔,像老巷在說話。”
淩薇則趴在茶社的木桌上,畫戲台布置的細節圖:“觀眾席的竹椅上,每個座位放個小禮包——裡麵有王爺爺編的迷你竹編星、陳奶奶繡的小銀杏蘇繡貼片,還有吳先生錄的評彈小段cd,讓觀眾看完戲還能帶走‘蘇州記憶’。”
她邊畫邊補充,“茶社的老銅茶壺也彆浪費,每桌擺一壺碧螺春,茶杯用蘇州老窯的粗瓷杯,杯底印‘槐巷x平江’的小字,細節越滿,觀眾越有代入感。”
可彩排前一天,周曼突然收到平江茶社老板的消息:“星娛昨天來租場地,說給三倍租金,讓我把茶社租給他們辦‘蘇州特色舞台劇’,還說你們的小劇場‘道具劣質,會毀了茶社的老戲台’,甚至拿了幾張模糊的照片,說那是你們的竹編道具‘掉漆開裂’。”
老板語氣無奈,“我沒答應,可他們說要去舉報茶社‘違規租給非專業團隊’,我也是沒辦法。”
“那些照片是偽造的!”
王爺爺正在茶社編竹編槐樹葉,聽到這話立刻放下竹刀,“我編的竹片都是用砂紙磨過的,邊緣光滑,哪會掉漆?星娛肯定是拿彆人的劣質竹編冒充咱們的!”
陳奶奶也拿出剛繡好的蘇繡小樣,“我這蘇繡用的是真絲線,泡在水裡都不會褪色,星娛的印花布,一洗就掉,還好意思說咱們劣質?”
嶽川沒慌,反而讓林野把王爺爺編竹編、陳奶奶繡蘇繡的全過程拍下來,剪成“真手藝vs假道具”的對比視頻。
左邊是王爺爺用砂紙磨竹片、陳奶奶用絲線配色的特寫,右邊是星娛“蘇繡屏風”的印花紋路、“竹編道具”的毛邊特寫,配文“真手藝要磨三小時竹片,繡五天絲線;假道具隻需要機器印三分鐘,塑料壓五分鐘,你選哪個?”
視頻剛發出去,蘇州非遺協會就轉發了,配文“支持真非遺,抵製假文創!川晴工作室的竹編、蘇繡都是正經手作,星娛的‘特色道具’我們鑒定過,全是工業製品”。
平江路的街坊也站出來——茶社隔壁的糕點鋪老板發視頻,說“星娛的人昨天來買糕點,說要當‘舞台劇道具’,結果糕點是昨天的,卻說是‘三天前的老糕點’,連道具都造假”;
巷口的老裁縫發照片,說“星娛找我做‘蘇州傳統服飾’,卻讓我用化纖布,還說‘看著像就行,不用真絲綢’”。
星娛見勢不妙,又換了法子——租下平江路另一間小劇場,聲稱“川晴的小劇場取消,改在這演”,還雇人在茶社門口拉橫幅,誤導觀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沒等團隊回應,茶社老板就帶著街坊們,在茶社門口擺起“真手藝展示台”——王爺爺現場編竹編,陳奶奶現場繡蘇繡,吳先生彈三弦,夏晚晴唱評彈,觀眾們圍過來,根本沒人理星娛的橫幅。
有觀眾笑著說:“能看真手藝、聽真評彈,誰去看星娛的假戲?”
彩排當天,蘇州文旅局的人也來了,看到戲台上的竹編槐樹葉、蘇繡背景、評彈串場,連連點頭:“這才是兩地文化的真融合!
下周巡演,我們會組織蘇州的學生、老市民來觀看,還會在文旅平台同步直播,讓更多人看到真手藝、真戲劇。”
陳奶奶還特意繡了塊“槐巷x平江”的蘇繡牌匾,掛在戲台中央,“以後你們去其他城市巡演,我就繡當地的風景,讓這牌匾跟著你們走,像個‘手作護照’。”
傍晚彩排結束,團隊在茶社吃晚飯,吳先生彈著三弦,陳奶奶繡著蘇繡,王爺爺編著竹片,夏晚晴跟著哼評彈,林野的相機對著這一幕,鏡頭裡,老茶社的燈光映著大家的笑臉,青石板路的潮氣混著碧螺春的茶香,像一幅活的“平江夜話圖”。
嶽川看著眼前的熱鬨,突然覺得——那些從地球“搬”來的非遺融合思路,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被蘇州的蘇繡、評彈、青石板路,釀成了有平江味道的“戲台故事”。
周曼突然接到電話,是之前租給星娛小劇場的老板打來的,語氣帶著歉意:“星娛剛才退租了,說‘觀眾太少,演不下去’,還把場地弄得亂七八糟,我這才知道他們是在騙我,早知道就該跟你們合作。”
嶽川笑著說:“沒事,以後有機會再合作,咱們一起推真手藝。”
淩薇收拾好設計圖,對著嶽川說:“明天巡演前,咱們再檢查一遍道具,比如蘇繡背景的燈光、竹編裝飾的固定,彆出岔子。”
林野也點頭:“我會提前調試直播設備,把戲台的細節、手藝人的表演都拍清楚,讓線上觀眾也能感受到真手藝的魅力。”
嶽川走到茶社門口,看著平江路的青石板路延伸向夜色,陳奶奶繡的蘇繡牌匾在燈光下泛著絲光,吳先生的三弦聲還在茶社裡飄著。
他突然想起什麼,回頭對團隊說:“明天巡演結束,咱們去平江路的老書店,找幾本蘇州老巷的畫冊,說不定能給下一站的巡演比如揚州)找些靈感。”
夏晚晴立刻點頭:“我還想去嘗嘗平江路的糖粥,聽說老板做了三十年,跟李叔的餛飩一樣,是老味道。”
陸哲也笑著說:“我想去錄錄平江路的流水聲,加進下一站的配樂裡,讓每個城市的巡演都有自己的‘聲音印記’。”
夜色漸深,茶社的木門慢慢關上,戲台上的竹編槐樹葉、蘇繡背景還亮著燈,像在等明天的觀眾,也像在為下一段“手作戲台”的旅程,悄悄鋪墊。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