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影視基地的攝影棚剛搭好框架,淩薇就踩著梯子,對著嘉年華的現場照片調整展架角。
她手裡攥著張皺巴巴的拍立得,是林野在嘉年華當天拍的“黑暗周邊區”,展架歪歪扭扭地靠在舞台旁,上麵還沾著粉絲貼的手繪卡牌。
“就按這個角度搭,”她對著施工隊喊,“星娛肯定會把展架擺得整整齊齊,像商場貨架,但我們偏要留這種‘被撞歪’的痕跡,這才是當時的真實樣子。”
嶽川蹲在旁邊,指尖拂過剛鋪好的“青石板”地麵——是用真實的舊石板拚接的,縫隙裡還特意撒了點嘉年華當天的銀杏葉粉絲當時撿來玩,落在地上的)。
“電影裡的每一寸場景,都要和記憶裡的嘉年華一模一樣,”他抬頭對團隊說,“從展架的傾斜度,到地麵的落葉,甚至牆上粉絲貼的卡牌位置,都不能錯——這不是‘複刻’,是‘把當時的時光搬進來’。”
這是他藏在心底的“實景還原”思路,對外隻說是“尊重真實記憶”,沒人知道這是他借鑒前世地球電影《少年的你》“11還原重慶老街”的成功邏輯。
林野扛著相機,把淩薇調整展架的細節拍下來——鏡頭裡,她反複對比拍立得和實景,連展架上沾著的一張皺巴巴的卡牌,都要按照片裡的角度貼上去,“這些‘摳出來的細節’,星娛的片場肯定不會有,他們隻會追求‘好看’,不會在意‘真實’”。
夏晚晴穿著電影裡的白色t恤,在“周邊售賣區”試戲——她蹲在地上,模仿嘉年華當天幫粉絲撿卡牌的動作,手指不小心碰到展架,展架晃了晃,像真的要倒。
“就是這個感覺!”嶽川喊停,“不用刻意擺姿勢,就像當時一樣自然,星娛的演員肯定會演得‘完美無缺’,但我們要的就是這種‘手忙腳亂’的真實。”
陸哲在旁邊調試現場音效,把夏晚晴碰倒展架的“吱呀”聲錄下來,“這段音效要加進電影裡,比後期合成的更有代入感”。
周曼則在和道具組對接——老吳的泡麵鍋要找和嘉年華同款的,鍋底必須有三道焦痕老吳當時煮糊三次留下的);
老周的格子襯衫要找同款布料,領口的補丁得讓淩薇親手縫,線的顏色要和當時一樣;甚至粉絲遞的紙巾,都要找嘉年華當天用的那個牌子。
“道具組說星娛的片場都是用新道具,”周曼對著嶽川笑,“他們找了個新泡麵鍋,用顏料畫了幾道‘焦痕’,一摸就掉,哪有我們這真煮出來的有質感。”
可上午十點,基地管理員突然帶著幾個星娛的人走進來,手裡拿著份“場地授權書”:“星娛說他們已經和基地簽了獨家授權,這個攝影棚現在歸他們用,你們得立刻搬出去。”
星娛的人還拿出手機,翻出偽造的合作協議,上麵的簽名歪歪扭扭,連基地的公章都比真實的小一圈。
“這是假的!”
周曼立刻掏出自己手裡的協議,“我們三個月前就簽了這個棚的使用合同,有基地的正式公章,你們這協議一看就是偽造的!”
管理員也有點懵,接過兩份協議對比:“星娛的這份公章確實有問題,而且簽約日期寫的是上個月,比川晴的晚了兩個月。”
星娛的人見露餡,又改口:“我們願意加三倍租金,你們把棚讓給我們,不然我們就舉報你們‘違規搭建’!”
“搭建違規?”
淩薇氣得指著展架,“我們的搭建方案都是按基地規定來的,有審批文件,你們倒是說說,哪違規了?”
林野立刻扛起相機,把星娛的人鬨事的畫麵拍下來,“這些證據留著,要是他們真舉報,我們就把視頻發出去,讓大家看看星娛是怎麼搶場地的”。
嶽川沒和他們爭執,反而讓周曼把基地的審批文件、簽約合同、搭建方案整理成“證據包”,發在工作室官微,還了影視基地和星娛。
很快,基地就發了聲明:“川晴團隊的場地使用合法合規,星娛的‘獨家授權’係偽造,我們將保留追究星娛法律責任的權利。”
星娛見陰謀敗露,隻能灰溜溜地離開,臨走前還不忘瞪了一眼片場的展架。
場地風波解決後,拍攝籌備更順利了。老周和老吳特意趕來試戲——老周穿著那件帶補丁的格子襯衫,背著老吳重現嘉年華“背人”的名場麵,兩人沒走兩步就笑場,老吳吐槽:“你這背人的姿勢,跟嘉年華那天一樣彆扭,差點把我摔了!”
林野把這段笑場的片段拍下來,“這段可以當電影的彩蛋,比演出來的‘默契’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