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台板剛鋪在竹編展架上,嶽川就蹲下來摩挲著上麵的紅漆——斑駁的漆皮裡嵌著細沙,是當年戲台拆台時沾的鄉野塵土,指尖劃過一道淺溝,是二十年前戲子踩台時磨出的痕跡。“咱們讓孩子們把鄉野的故事,搬上台板當小劇場吧。”
這話讓正在固定台板的眾人停下動作。張武生扶著胡琴杆,皺著眉問:“小劇場?是讓孩子們照著戲文演?”
嶽川搖頭,指著台板旁堆著的老物件——缺角粗瓷碗、虎頭鞋、舊布簾:“不照本,讓他們用這些老物件編故事,比如‘陳爺爺拉琴、李叔送餛飩’,怎麼想就怎麼演,台板就是他們的戲台。”
沒人知道,這是他照搬前世地球“兒童即興劇場”的模式——用真實道具激發創造力,讓參與者成為故事主角,隻是把“話劇道具”換成了槐巷老物件,把“舞台”換成了鄉野斷牆旁的舊台板,偽裝成“摸台板時冒出來的想法”。
淩薇立刻動手布置“劇場景”——把舊布簾搭在斷牆上當背景,缺角粗瓷碗擺在台板左側,旁邊放著虎頭鞋;
用孩子們撿的小石子,在台板上擺成“小路”,儘頭對著展架上的銅鑼。
“星娛要是搞這個,肯定會用塑料道具堆滿台,”她邊擺邊說,“咱們的道具全是帶故事的真東西,孩子們摸著手感都不一樣。”
陸哲蹲在台板下調試隱藏錄音設備——他把麥克風貼在台板背麵,能清晰捕捉到孩子們踩上去的“咯吱”聲,再混進陳老人的胡琴片段、鼓鑼的輕響,做成“劇場專屬音效”。
“星娛的劇場音效全是合成的,”他戴著耳機聽試音,“咱們這‘咯吱’聲裡有台板的年輪,胡琴聲裡有銅鏽,比任何特效都貼戲。”
林野的相機架在斷牆旁,鏡頭對準台板——拍孩子們圍著道具討論的樣子:紮衝天辮的男孩舉著粗瓷碗,說“這是陳爺爺盛水的碗,他拉琴累了就喝”;
紮馬尾的女孩拎著虎頭鞋,說“這鞋能讓小老虎幫咱們找爸媽”;小胖子抱著銅鑼,搶著說“敲鑼就能喊爸媽回家”。畫麵亂哄哄的,卻比任何編排好的演出都鮮活。
夏晚晴坐在台板邊,幫孩子們梳理故事線——把零散的想法串成“找思念”的小劇場:孩子們踩著石子路,舉著粗瓷碗盛“露水”,穿虎頭鞋“走山路”,敲銅鑼“喊思念”,最後圍著胡琴聽陳爺爺拉曲。
她沒寫固定台詞,隻教他們“想到什麼說什麼”,比如喊思念時,能說自己最想爸媽做的事。
周曼對接村民時,剛巧碰到星娛的人在村口徘徊——他們聽說孩子們要演小劇場,想蹭熱度搞“鄉野直播秀”,帶了些印著明星頭像的小鑼、塑料戲服,還雇了兩個主播,準備對著台板擺拍。
“村民已經把他們攔在村口了,”周曼回來時笑著說,“說他們的塑料鑼敲不出銅鏽味,彆汙染了咱們的戲台。”
果然,村口很快傳來爭執聲——主播想闖進來看熱鬨,被扛竹筐的大爺擋住:“你們的直播是拍給城裡人看的,我們的劇場是演給孩子自己看的,不是一回事!”
星娛的人沒轍,隻能在村口架起設備,對著斷牆的方向拍空鏡,直播間裡全是吐槽:“連戲台邊都進不去,還敢叫鄉野直播?”“對比川晴團隊的真劇場,這空鏡拍得像旅遊宣傳片,沒靈魂。”
小劇場開演時,夕陽正落在斷牆上,給台板鍍上一層暖光。紮衝天辮的男孩舉著粗瓷碗,踩著石子路走得搖搖晃晃,嘴裡念叨:“陳爺爺的水,要慢慢端,彆灑了。”
台下的孩子們笑成一團,陳老人坐在旁邊,拉著胡琴伴奏,調子跟著男孩的腳步變緩,眼裡滿是笑意。
紮馬尾的女孩穿著虎頭鞋,踮著腳敲銅鑼——“哐”的一聲,她突然停下來,對著台板外喊:“媽媽,我會敲鑼了,你快回來聽!”聲音稚嫩,帶著點哽咽,台下的村民們都安靜下來,有個大娘悄悄抹了抹眼角。
陸哲的音效在這時恰到好處地響起——台板的“咯吱”聲、胡琴的啞感、銅鑼的餘韻,混著女孩的喊聲,飄出操場,連村口的星娛主播都忍不住回頭望。
林野的相機沒對準台板中央,反而拍了台下孩子們的反應——小胖子攥著拳頭,跟著劇情小聲喊“加油”,穿補丁衣服的男孩盯著台板上的虎頭鞋,手指不自覺地摸著自己的褲腿。
演出結尾,所有孩子圍著胡琴站成圈,夏晚晴抱著吉他彈起改編的《鄉野戲文謠》:“台板咯吱響,胡琴拉得長,銅鑼喊思念,爸媽快回鄉。”
孩子們跟著唱,聲音裡帶著哭腔,卻越唱越響,陳老人的胡琴也拉得更亮,斷牆的影子被夕陽拉得很長,像在為他們伴奏。
星娛的直播很快就冷了場——直播間人數掉得飛快,彈幕全是“去看川晴團隊的小劇場片段”“這空鏡不如孩子的一聲喊動人”,最後主播隻能草草關了直播,灰溜溜地走了。
演出結束後,孩子們舍不得下台,圍著台板轉圈,有的蹲下來摸上麵的紅漆,有的把自己的手繪戲票貼在台板邊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武生走過去,指著台板上的淺溝說:“當年我在戲台上,也總踩這個位置,時間長了就磨出了溝,你們現在踩,以後也會有自己的痕跡。”
周曼接到鄰村校長的電話,語氣很急切:“我們聽說你們的孩子演了小劇場,也想請你們來,幫我們的孩子編故事、搭戲台,孩子們太需要這種‘自己的劇場’了。”
嶽川掛了電話,看著台板上貼滿的手繪戲票——有張票上畫著台板、胡琴和一群笑哈哈的小人,旁邊寫著“明天還要演”。
淩薇正在收拾道具,把粗瓷碗小心地放進舊布袋裡:“下次來,咱們帶點顏料,讓孩子們在台板上畫自己的故事,紅漆上添新畫,像歲月長新枝。”
陸哲則在導出今天的錄音,裡麵有孩子們的笑聲、哭喊聲,有台板的咯吱聲,還有陳老人的胡琴聲:“我把這些混在一起,做成‘劇場記憶音頻’,下次來放給孩子們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有多好聽。”
陳老人突然從家裡抱來個舊戲本,紙頁泛黃,上麵是手抄的《王小趕腳》片段:“這是當年我常拉的戲,裡麵有趕車的調子,能編進孩子們的劇場裡,讓他們演‘趕車找爸媽’。”
嶽川接過戲本,指尖劃過潦草的字跡,上麵還沾著點點鬆香——下一章,鄰村的戲台,就要從這出《王小趕腳》的改編開始了。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