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朕以為,”劉辯圖窮匕見,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召外兵以穩京畿,舅父之策原無大錯。但或可稍作調整。
對於董卓,既然詔令已發,或可令其率部分精銳前來,但需嚴令其約束部眾,駐紮於洛陽遠郊指定區域,無詔不得擅動,以示警惕。”
“而對於丁刺史,”劉辯語氣加重,
“不若令其以鎮守北疆為重,隻需派遣一部精銳,由其親自或遣一大將比如呂布)率領入京聽用即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此,既可增強京畿防衛,又可保北疆無虞,更顯朝廷權衡得當,用人唯才唯忠。豈不勝過將兩大強藩儘數置於京畿,徒增風險與猜忌?”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既點明了董卓的風險,又抬高了丁原的忠誠,更重要的是,把“北疆防務”這個大大的帽子扣了下來,讓何進難以反駁。
畢竟,萬一真的因為調走並州軍而導致胡人入侵,這個責任,他何進也擔待不起。
何進徹底陷入了沉思,胖臉上露出猶豫的神色。
他確實被小皇帝這番“深謀遠慮”給說動了。仔細想想,把董卓和丁原都弄來,兵馬是多了,但好像確實有點擁擠,也容易出事。
如果隻讓董卓來,讓丁原大部分兵力留著看家,似乎更穩妥些?而且丁原隻派部分兵馬過來,也更容易控製。
至於丁原會不會因此不滿?小皇帝不是說了嗎,這是看重他,讓他為國守邊嘛!應該沒問題。
看著何進意動的神色,劉辯心中暗暗鬆了口氣。
果然,對於何進這種政治水平一般的人,用這種看似站在他的立場、為他和大局考慮的理由,反而更容易說服他。
直接說董卓是壞人丁原是好人,他反而會懷疑。
“陛下……思慮之周全,實出臣之預料。”何進終於開口,語氣緩和了許多,甚至帶著一絲驚訝和讚賞,
“如此安排,確是更為穩妥。隻是……袁本初他們那邊……”他又想到了袁紹,似乎有點不好交代。
劉辯心中冷笑,臉上卻一副為舅父分憂的樣子:“袁校尉等人亦是為國謀劃,初衷是好的。舅父可將此中利害關係說與他們聽,想必他們也能理解。
畢竟,穩固北疆,亦是重中之重。若他們執意要求並州軍全軍入京,萬一北疆有失,這責任……恐怕他們也不敢承擔吧?”
他輕輕巧巧地把“不顧北疆安危”的潛在責任拋給了袁紹集團。
何進眼睛一亮!對啊!這可是個甩鍋的好理由!以後萬一北邊出事,就可以說是袁紹他們堅持要調走並州軍主力!妙啊!
他頓時覺得小皇帝這個主意簡直太好了,既解決了問題,又給了他操作空間和甩鍋的借口。
“陛下聖明!”何進這次的笑容真誠了許多,
“就依陛下之言!臣這就去安排,令丁原分兵一部入京,主力留守並州防範胡人。至於董卓那邊,也會嚴加約束!”
“如此,朕就放心了。有舅父運籌帷幄,大漢江山必固若金湯。”劉辯適時地送上一頂高帽。
何進誌得意滿地走了,覺得小皇帝雖然有時候想法有點多,但大體上還是聽話懂事的,而且還能給自己出點不錯的主意。
看著何進遠去的背影,劉辯癱軟在榻上,感覺像是打了一場艱苦的戰役,身心俱疲。
終於……又暫時扳回一局。
成功地讓何進接受了並州軍主力不動的“建議”,這為他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丁原和呂布這邊,暫時穩住了。
但是,最大的威脅——董卓,仍然沒有被解決。
何進隻是同意“嚴加約束”,但董卓會不會聽約束?
一旦他的大軍抵達洛陽城外,那巨大的軍事壓力,隨時可能引爆一切。
下一步,必須想辦法對付董卓了。是設法拖延他的行軍?還是提前布置,在他到來時給他一個“下馬威”?
少年天子的眉頭,依舊緊緊鎖著。
喜歡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請大家收藏:()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