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關心的是洛陽的核心權力圈。“陳宮、盧植……此二人不除,洛陽難圖。”
袁紹眼中寒光一閃,“還有那呂布,一介武夫,竟得小皇帝如此信重,委以練兵重任,真是豈有此理!”
郭圖陰聲道:“明公,陳宮、盧植根基在士林,一時難以動搖。但那呂布,或許可為突破口。”
“哦?”袁紹看向郭圖,“公則有何妙計?”
“呂布勇而無謀,見利忘義。其與丁原,名為上下,實則早有嫌隙。
丁原占著並州牧的虛位,卻無實權,呂布手握精兵,豈甘久居人下?”
郭圖分析道,“若能派人暗中聯絡,許以重利,或可誘其來投?即便不能,若能令其與丁原內鬥,亦可削弱洛陽實力。”
袁紹聞言,沉吟起來。招攬呂布?他確實心動。
呂布之勇,天下皆知,若得此人,無異於得一萬夫不當之猛將。但是……
許攸卻嗤笑一聲:“公則此計,恐難奏效。呂布那廝,雖是無謀莽夫,但小皇帝待他不薄,獨立建軍,優先補給,更是時常召見,以示恩寵。
如今他正得意之時,豈會輕易背棄?況且,董卓那邊,想必也早就在打他的主意了。”
提到董卓,袁紹臉色微沉。他和董卓雖然都對洛陽不滿,但絕非一路人,甚至可說是競爭對手。
“董卓……”袁紹冷哼一聲,“一西涼鄙夫,也妄圖染指神器!他如今被擋在函穀關外,進退兩難,不過是塚中枯骨罷了!”
郭圖道:“明公不可小覷董卓。其兵勢猶盛,且據聞其軍師李儒,頗多詭計。
如今明公在渤海,董卓在澠池,一東一西,皆對洛陽形成威脅。或許……可暫借其勢?”
“借董卓之勢?”袁紹眉頭緊鎖,他內心極其鄙夷董卓,與董卓合作,有損他四世三公的清譽。
許攸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明公,未必需要明著合作。隻需我等在渤海高舉‘清君側’旗幟,吸引洛陽注意力,董卓在西方必然蠢蠢欲動。
屆時,小皇帝東西難以兼顧,便是我等的機會!
待其兩敗俱傷,明公再以雷霆之勢,揮師西進,則大事可成!”
這話說到了袁紹心坎裡。坐山觀虎鬥,伺機而動,正是他最喜歡的策略。
他微微頷首:“子遠此言,深得我心。眼下,我等的首要之務,便是穩固渤海,招攬人才,廣積糧草,訓練士卒。同時……”
他頓了頓,“要繼續派人散播言論,將洛陽新政之弊,陳宮等人之‘惡’,廣傳天下!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如今洛陽朝堂,是奸佞當道,唯有我袁本初,才是心係漢室、匡扶社稷的正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公英明!”許攸、郭圖齊聲應道。
隨著袁紹在渤海站穩腳跟,並開始打出“清君側”的旗號,一股針對洛陽朝廷的暗流,開始在關東地區悄然形成。
許多對劉辯改革不滿的士族、豪強,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渤海,視袁紹為新的希望。
袁紹的府邸前,車馬日漸增多,投名狀、獻策書如雪片般飛來。
這股風潮,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傳回了洛陽。
嘉德殿內,劉辯看著陳宮呈上來的幾份來自渤海及周邊郡縣的密報,臉色平靜,看不出喜怒。
密報中詳細記錄了袁紹在渤海的言行,以及“清君側,正朝綱”論調的傳播情況。
“袁本初……果然不甘寂寞。”劉辯將密報放下,輕笑一聲,
“‘清君側’?他倒是會找借口。朕身邊最大的‘奸佞’,恐怕就是公台你和盧師了吧?”
陳宮肅然道:“陛下,袁紹此議,包藏禍心,其意在動搖陛下權威,為其日後不臣之舉張目。此風不可長,需及早應對。”
“應對?”劉辯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大漢疆域圖前,目光落在渤海的位置,
“如何應對?他現在一未舉兵,二未公然抗旨,隻是聚攏人心,散布言論。
朕若因此興兵討伐,豈不正好坐實了他‘清君側’的借口?說他袁紹被奸佞迫害?屆時,恐怕更多觀望者會倒向他。”
陳宮沉吟道:“陛下所慮極是。然,若任其坐大,恐成心腹之患。或可下詔申飭?或調動周邊郡縣,對其形成威懾?”
劉辯搖了搖頭:“申飭無用,反增其名。調動兵馬,容易擦槍走火,現在還不是和他徹底撕破臉的時候。”
袁紹打的是輿論牌,他也不能僅僅依靠武力應對。
他思考片刻,心中有了計較:“他袁本初可以聚攏人心,散布言論,朕難道就不行?他不是說朕身邊有‘奸佞’嗎?
那朕就讓天下人看看,誰是真正的忠臣,誰是在為國為民做事!”
他轉向陳宮,吩咐道:“公台,你做幾件事。”
“第一,將河東鹽池巨貪的罪狀、抄沒的家產清單,以及他們與地方豪強勾結、導致鹽價高昂、百姓苦不堪言的證據,整理成文,明發天下各州郡!讓天下人都看看,朕整頓鹽鐵,打擊的是哪些蠹蟲,受益的又是誰!”
“第二,將朕登基以來,減免賦稅、以工代賑、整頓吏治、公開軍餉等政策的成效,以及洛陽周邊百姓稱頌的言論,也擇其要者,廣為宣傳。不必誇大,隻需陳述事實即可。”
“第三,讓盧師以尚書令名義,撰寫一篇檄文……不,不是檄文,是一篇《告天下士民書》,闡明朕革新舊弊、勵精圖治之誌,揭露某些人打著‘清君側’旗號,實則為維護一己私利、不顧社稷安危的實質。文筆要犀利,道理要講透!”
“最後,”劉辯目光銳利,“讓王韌的人,加大對渤海方向的監控。同時,也要留意洛陽內部,有哪些人與袁紹暗通款曲。
名單記下,暫時不必動他們,朕倒要看看,有哪些人按捺不住。”
陳宮眼中露出欽佩之色。陛下這一手,同樣是輿論反擊,但立足於事實和利益,直指袁紹言論的虛偽之處,更高明,也更堂堂正正。
“臣,遵旨!”陳宮領命,立刻去安排。
劉辯獨自站在地圖前,看著渤海那個點,眼神深邃。
袁紹的舉動,在他意料之中。這位四世三公的領袖,絕不會甘心失敗。
這隻是開始,未來圍繞中央與地方、皇權與士族的鬥爭,將會更加激烈。
“袁本初,你想玩輿論戰?朕奉陪到底。”
劉辯低聲自語,“就看這天下人,是相信你空泛的‘清君側’口號,還是相信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和秩序。”
他並不懼怕挑戰。相反,袁紹的跳出來,正好給了他一個進一步整合內部、甄彆忠奸的機會。
危機,有時候也是轉機。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手中的力量和超越時代的見識,將這危機轉化為鞏固權力的墊腳石。
喜歡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請大家收藏:()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