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做出來了?”
“不是!是搶管洗出來了。”
晏羽把軍工坊,從陽子窩搬到噪水河來。
就是想依靠水車帶動機床。
再由機床在實心鐵棒中挖出無縫鐵管。
可是!
理論很美好。
但落實下來,一直進展緩慢。
先是潤滑油。
豬油還沒用幾次,就高溫變質,失去潤滑功能。
後麵采購桐油來替代,才完美解決。
再是鑽頭。
普通鋼鐵鑽頭還未轉動幾圈,鑽頭就鈍了。
為此!
晏羽還添加了一個小水車。
小水車也配一台機床,隻是這機床帶動旋轉的是磨刀石。
七八天時間過去。
浪費十幾根長鑽頭不說,無縫鐵管也沒法洗出來。
托陳進在洪都城詢問後,得知蘇鋼最硬。
換上蘇鋼,鑽頭才不會輕易鈍頭。
最後是鐵棒煆燒的溫度控製。
鐵棒溫度太高,鑽頭洗孔時容易變形。
溫度太低。
又不能一口氣鑽穿。
折騰快一個月。
無縫鐵管總算鑿出來了。
下麵就可以批量生產,為製作火槍做準備。
晏羽握著手裡的無縫鐵管。
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臉上興奮溢於表。
“東家!咱們費這麼久時間,耗費人力財力不計其數,這鐵管有啥用?”
“有啥用?有大用。”
無縫鐵管可不比敲打的槍管。
無縫鐵管內壁均勻,表麵光滑,口徑統一,抗壓力大…
有了無縫鐵管。
就能批量快速生產。
能用定裝子彈。
填充更多火藥,打的更遠,威力更大。
對!
打得更遠更準。
“樘線、米捏彈!”
“什麼?”
聽到晏羽言語,饒鐵山問道。
“沒什麼!你先大量打造無縫鐵管,我再設計一個機床,把無縫鐵管深加工一番。”
“深加工?怎麼加工?”
“在無縫鐵管裡麵拉線,拉樘線。”
對!
可以改變戰爭格局的樘線。
後世槍支動不動打個幾百上千米,而且還打得準。
樘線功不可沒。
對上明末鳥銃。
射程不過一兩百米,精度全靠瞎貓碰上死耗子。
距離稍遠些還破不了鎧甲。
但是!
用帶樘線的無縫鐵管做槍管,再配上米捏彈。
也不知能打多遠,多少步外能破甲。
想想都刺激。
原本打算,今晚回去一定要拿下一血。
卻因為太過興奮,又在軍工坊熬到半夜。
看來!
又得在軍營裡湊合一夜了。
號角聲響起。
又是新的一天。
從北方購買來的青壯,已漸漸適應了護衛隊的訓練。
二十二名青壯。
暫時編成兩個班。
由親衛班班長大門,親自負責基礎訓練。
也許是酬勞給得足,也許是戰亂之地的百姓不值錢。
這二十二個青壯,居然都識字。
還有兩個秀才,八個童生。
晏羽從未提過,買來的青壯要求會讀書識字。
一時也搞不懂,陳進打的是什麼主意。
管他了!
反正他們都有弟妹子侄,或老婆孩子在陽子窩工坊乾活生活。
生在明末亂世。
能讀書,能考取功名。
說明大多在戰火波及之前,也曾富過。
富過,落魄過,垂死邊緣掙紮過。
這種人更好培養,更加忠心。
晏羽讓大門負責他們的訓練。
就是想帶在身邊,慢慢扭轉他們儒家思想。
為培養成軍隊中高層將官做準備。
“校長好!”
看到晏羽走來。
這二十二人喊的鏗鏘有力。
“今天不訓話,聊聊天,大家都座吧!”
見晏羽帶頭席地而坐。
這群新兵蛋子才敢坐下。
“知道大家為什麼叫我校長嗎?”
“報告!因為我護衛隊原於黃龍軍校,而校長是軍校一校之長,故稱為校長。”
“嗯!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
“職下李森林,汝寧府光山縣人。”
“家裡情況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