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末,金沙會的第一條公交線路開通那天,陳默市的居民差點把馬路堵了。
打頭的是輛二手大巴車,美國商人送的二手灰狗巴士——車身是銀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鏽鐵,車頭上貼了張紅紙,寫著“金沙快線”。這破車讓保羅修了半個月才能開。
“這車能跑?”巴老圍著大巴車轉了三圈,伸手敲了敲車門,“彆開到半路散架了。”
“放心!”保羅拍著胸脯,“我換了新發動機,新輪胎,彆說跑陳默市到沙西市,就是跑金沙薩都沒問題!”
話音剛落,大巴車“轟”的一聲啟動了,黑煙冒了半截高,嚇得旁邊的孩子往大人懷裡鑽。司機是個年輕工人,以前開拖拉機的,握著方向盤手都抖,慢慢把車開出了廣場。
居民們跟在車後麵跑,笑著喊:“等等我!我要去沙西市看我閨女!”
“金沙快線”後麵跟著幾輛“公交馬車”——是魯迪讓木匠做的,馬車上裝了個鐵皮棚,能坐十個人,車夫手裡拿著個鈴鐺,走一路搖一路:“叮鈴鈴——市中心到了!上車兩塊錢!”
這半年,魯迪迷上了“汽車改造”。他從外國報廢車場買了幾十輛舊汽車——有小轎車、皮卡、貨車,堆在沙西市的工廠裡,讓保羅帶著工人拆了又裝。小轎車換了座椅,噴了漆,分給董事們當“公務車”;皮卡裝了貨鬥,用來運鐵礦;貨車修好了底盤,改成了“移動商店”,拉著布料、肥皂在三個城市間跑。
居民們也能分到車——不是大巴,是“三輪車”。保羅用汽車零件焊的,兩個輪子在前,一個輪子在後,能拉人能拉貨,魯迪按“家庭人口”分,每家一輛。
“以前走路去沙東市要倆小時,現在騎三輪車,一個半小時就到!”一個居民騎著三輪車在廣場上轉圈,笑得合不攏嘴。
“我家的三輪車還能拉麥子!”另一個居民接口,“上次拉了兩袋,穩穩的!”
魯迪站在廣場邊上,看著大家圍著三輪車和大巴車笑,嘴角也跟著揚。索菲亞走過來,遞給他一瓶水:“你這主意真不錯,大家出行方便多了。”
“不光方便。”魯迪說,“有了車,鐵礦能運得更快,布料能賣得更遠,經濟城的貨也能及時送過來——這是‘輪子上的經濟’。”
他頓了頓,指著遠處的鐵路:“等鐵路修完了,就買火車,比汽車還快。到時候從陳默市到經濟城,坐火車一個小時就到。”
索菲亞笑著點頭,眼裡卻有點憂。她昨天去工廠,看到保羅正往一輛皮卡上裝武器——槍身用黑布蓋著,隻露出槍管。她問保羅,保羅說“是給邊境雇傭軍送的”。
“彆想太多。”魯迪看出她的心思,握住她的手,“邊境的事快解決了,坦桑尼亞那邊我派了人送錢,應該能談攏。”
“用錢解決不了所有事。”索菲亞說,“上次給讚比亞送了黃金,他們還是扣著鐵礦。”
“那就用彆的辦法。”魯迪的語氣硬了些,“總之,不能讓金沙會垮了。”
正說著,“金沙1路”大巴車又開回來了,車身上沾了不少泥,司機探出頭喊:“執行長!這車真能跑!沙西市一個來回,沒出毛病!”
居民們歡呼起來,圍著大巴車要“試乘”。魯迪被擠在人群裡,聽著大家的笑聲,突然覺得有點恍惚——他小時候在部落裡,連自行車都沒見過,現在卻有了大巴車、三輪車,甚至快要修火車了。這一切,好像是他親手造出來的夢。
“爺爺!爺爺!”陳默的小孫子爬過來石頭20歲了,剛剛結婚生兒子),手裡拿著個玩具三輪車——是保羅用邊角料做的。
魯迪抱起他,往大巴車走,“叔叔帶你坐一圈。”
大巴車“轟”的一聲啟動,黑煙又冒了起來。小孫子趴在窗戶上,興奮的看著風景。
魯迪看著窗外,居民們騎著三輪車在路邊走,公交馬車的鈴鐺聲“叮鈴鈴”響,陽光照在柏油路上,亮得晃眼。他突然覺得,這“輪子上的現代化”雖然簡陋,甚至有點滑稽比如冒黑煙的大巴車、搖鈴鐺的馬車),但確實讓大家的日子動了起來,像上了油的齒輪,轉得越來越快。
隻是齒輪轉得太快,難免會磨損。他不知道這些“報廢汽車”改造成的輪子,能撐多久;也不知道這“輪子上的經濟”,會不會某天突然掉鏈子。
喜歡沙海龍蛇請大家收藏:()沙海龍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