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的沙西市港口,風帶著鹹腥味,吹得舊鐵皮“嘩啦”響。保羅帶著石頭和幾個作坊工人,站在一堆廢棄集裝箱前,眼睛亮得像發現了寶藏。
“你們看!”保羅拍著一個藍色集裝箱,“這些都是剛果政府軍淘汰的,港口堆了幾十個,老板說給錢就賣,一個隻要五十美元!咱們買二十個,也才一千美元,比十五萬的預算便宜多了!”
石頭繞著集裝箱轉了一圈,敲了敲鐵皮:“這玩意兒結實是結實,可沙漠裡夏天熱得能煎雞蛋,住進去不就成烤箱了?”
“能改!”保羅拿出草圖,上麵畫著集裝箱的改造方案,“咱們在側麵開窗戶,裝個小風扇;頂上鋪層乾草隔熱;裡麵用木板隔出臥室和廚房,跟咱們的木屋一樣。歐洲很多地方都用集裝箱改房子,又快又便宜,咱們也能試試!”
工人也湊過來看:“這法子行!咱們作坊能焊窗戶,能刷漆,用不了十天就能改好一個!”
石頭還是有點擔心:“百姓們能願意住嗎?這鐵盒子看著又冷又熱的,不像家。”
保羅笑著說:“咱們刷上海洋的深藍色,看著涼快,畫上駱駝和沙棗樹,裡麵擺上木床和桌子,跟普通房子一樣。再說,總比住危房強——至少這鐵盒子不會塌。”
兩人趕緊把方案告訴索菲亞。索菲亞正在醫療點幫紅十字會的醫生整理藥品,聽到“集裝箱改房子”,手裡的藥瓶差點掉了:“集裝箱?熱不熱先不說,會不會太簡陋了?”
“簡陋但實用!”保羅把草圖遞過去,“一個集裝箱能住一家三口,二十個就能解決陳默市一半的危房問題。咱們先改幾個試點,百姓們覺得好,再推廣到沙東市和沙西市。現在這情況,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索菲亞看著草圖上的藍色集裝箱,又想起陳默說的“乾實事”,最終點了點頭:“行!就這麼辦!你們去跟港口老板談價格,我來協調作坊的工人和材料。”
當天下午,石頭就帶著錢去了港口。老板見他們買得多,還送了兩個,二十個集裝箱隻花了九千五百美元。工人用卡車把集裝箱拉回沙西市作坊,消息很快傳開,百姓們都跑去看新鮮。
“這鐵盒子能住人?”一個老人敲著集裝箱,滿臉懷疑。
“肯定熱死!”幾個年輕人圍著看,小聲議論。
石頭站在集裝箱上,大聲說:“大家放心!咱們會改窗戶、裝風扇、鋪乾草,裡麵跟木屋和混凝土公寓一樣舒服!過幾天改好了,大家可以先來看看,願意住再搬進去!”
百姓們雖然疑惑,但也沒反對——至少這鐵盒子看著比危房結實,還有盼頭。
4月21日的沙西市作坊,熱鬨得像過節。十幾個工人圍著集裝箱,焊槍的火花在陽光下濺成星子,深藍色的油漆桶排了一溜,風一吹,油漆味混著沙棗香,倒有了點熱鬨勁。
保羅負責設計,在集裝箱側麵畫好窗戶的尺寸,工人用焊槍切割;石頭負責采購材料,從沙東市拉來乾草,從陳默市運來木板;索菲亞也沒閒著,帶著幾個婦女在作坊裡縫窗簾,布料是魯迪時期剩下的,上麵印著小小的沙棗花紋。
“保羅先生,窗戶開多大合適?”一個工人喊。
“這麼大!”保羅用尺子量了量,“能裝下風扇,還能通風,夏天不熱。”
石頭拉著乾草過來,往集裝箱頂上鋪:“保羅,這乾草夠不夠厚?彆到時候還是熱。”
“再鋪一層!”保羅說,“咱們多鋪點,保險。”
婦女們縫好窗簾,遞到索菲亞手裡:“執行長,你看這窗簾好看不?咱們加了花邊,跟城裡的一樣。”
索菲亞接過窗簾,是淡綠色的,縫著沙棗花,心裡暖烘烘的:“好看!掛在窗戶上,裡麵肯定亮堂。”
阿力和巴老也聽說了集裝箱的事,偷偷來作坊看。巴老拄著拐杖,繞著集裝箱轉了一圈,冷笑一聲:“這鐵盒子能住人?索菲亞是急糊塗了,拿百姓當試驗品。”
阿力也點頭:“咱們等著看,過幾天百姓們肯定鬨著要搬出來,到時候看她怎麼收場。”
他們沒敢多待,怕被索菲亞撞見,很快就走了。工人看到他們,偷偷告訴了石頭:“石頭主管,阿力和巴老來看了,臉色不好看。”
“彆管他們!”石頭說,“咱們好好改,讓他們看看,不用他們的錢,咱們也能把事辦好!”
4月24日,第一個改造好的集裝箱終於完工了。藍色的鐵皮上畫著駱駝和沙棗樹,側麵開了兩扇窗戶,裝著小風扇;裡麵隔出了臥室和小廚房,木床鋪著粗布褥子,廚房有個小陶罐當灶台;淡綠色的窗簾掛在窗戶上,風一吹,輕輕晃著。
百姓們都來參觀,老人走進來摸了摸木床:“這床挺結實,比我家的石床軟。”
孩子趴在窗戶上,看著外麵的作坊:“有風扇!夏天不怕熱了!”
一個婦女走進廚房,看著小陶罐:“能做飯,跟家裡一樣!我願意搬進來住!”
看到百姓們的反應,索菲亞、石頭和保羅都鬆了口氣。第一個試點成功了,接下來的十九個集裝箱,就能順利改造了。
喜歡沙海龍蛇請大家收藏:()沙海龍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