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福克斯新聞的報道刊登出來,標題是《非洲沙漠裡的再生之城:金沙會用廢棄集裝箱蓋房子,執行長以身作則住鐵盒》。報道裡配了索菲亞官邸的照片、百姓的集裝箱房子、工人改造集裝箱的場景,還引用了她的話“務實比奢華重要,百姓的安全比麵子重要”。
消息很快傳到剛果其他城市,甚至歐洲。有環保組織聯係索菲亞,說要捐贈再生材料;有建築公司說要派工程師來幫忙設計;還有國家表示願意合作,把廢舊集裝箱運到金沙會處理。
阿力和巴老看到報道,氣得把報紙扔在地上——他們沒想到,索菲亞居然靠一個“鐵盒子”出了名,還拉來了資源,比他們貪的那點錢管用多了。
“不能讓她再這麼下去!”阿力對著巴老喊,“再讓她搞下去,咱們就徹底沒機會了!”
巴老也急了:“咱們得想辦法,破壞她的政策,讓她的再生材料計劃搞不成!”
他們的陰謀還在醞釀,可索菲亞已經沒時間管了——她正忙著接待環保組織的捐贈,安排工人處理第一批從比利時運來的廢舊集裝箱,金沙會的“再生材料時代”,已經悄悄拉開了序幕。
2010年5月15日,陳默市南部的空地上,彩旗飄揚。第一批從比利時運來的五十個廢棄集裝箱整齊地堆著,旁邊還有預製板環保組織捐贈的),工人正忙著平整土地——這裡要建陳默市南部新區,也是金沙會第一個“再生材料建築群”。
索菲亞站在高台上,手裡拿著新區的規劃圖,對著百姓和工人喊:“鄉親們!從今天起,咱們在這裡建新區!用集裝箱和預製板蓋房子,蓋學校,蓋小商店,讓大家都住上安全、結實的房子!”
百姓們歡呼起來,有的舉著鐵鍬,有的推著小車,都想幫忙。保羅站在規劃圖前,給大家講解:“新區分三個區:居住區用集裝箱,一層兩層都有,每家都有陽台;學校用預製板蓋,又快又安全;商店用集裝箱拚接,能賣糧食、賣布料,方便大家。”
石頭也說:“咱們還會在新區中間建個小廣場,擺上長椅,孩子們能在這裡踢足球,老人們能曬太陽!”
百姓們聽得眼睛發亮,一個老人拉著索菲亞的手說:“執行長,咱們真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不用怕刮風下雨了?”
“能!”索菲亞點頭,“咱們一起乾,最多兩個月,新區就能建好,大家就能搬進來住!”
當天下午,新區建設正式開工。工人用吊車吊集裝箱,百姓們幫忙搬預製板,孩子們幫著撿釘子,熱鬨得像過節。紅十字會的醫生也來幫忙,給工人送水、處理小傷口;陳默也來了,拿著鋤頭幫著平整土地,嘴裡哼著沙漠小調。
阿力和巴老派來的人混在人群裡,但是看見民眾的反應,他們不敢做聲。因為他們看到,大家現在都支持索菲亞的新區計劃,誰也不許有人搞破壞。
索菲亞看著忙碌的人群,又看了看遠處的官邸,心裡突然有了個念頭——魯迪想把金沙會建成“沙漠裡的城”,現在,他們用再生材料,正在一點點實現這個夢想。這不是靠奢華的建築,是靠百姓的雙手,靠務實的選擇,靠不放棄的堅持。
夕陽落在南部新區的工地上,把集裝箱和預製板染成了金色。工人的焊槍火花、百姓的笑聲、孩子們的喊聲,混在一起,像一首熱鬨的歌。索菲亞知道,新區隻是開始,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再生材料建築,更多的百姓住上安全的房子,更多的國際關注會來到金沙會。
她不知道阿力和巴老還會搞什麼鬼,不知道扳倒他們還需要多久,但她不再害怕——因為她有百姓的支持,有石頭和保羅的幫忙,有魯迪的精神支撐,還有這一片用再生材料建起的新生之地。
南部新區的藍圖,正在沙漠裡慢慢變成現實。而那些隱藏在陰影裡的腐敗,終有一天,會被這片陽光下的再生之城,徹底照亮。
喜歡沙海龍蛇請大家收藏:()沙海龍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