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沙西兵工廠的深夜,隻有熱列茨的辦公室還亮著燈。一盞昏暗的白熾燈懸在房梁上,桌邊還放著一盞煤油燈,昏黃的光透過燈罩,落在滿桌的軍事雜誌上——有從坦桑尼亞淘來的《簡氏防務周刊》,有封麵卷邊的《軍事檢閱》,還有幾本印著俄文的三流雜誌,紙頁都泛著黃。
熱列茨坐在鐵皮椅上,後背靠著冰冷的鐵櫃,手裡攥著一支鉛筆,筆尖已經被啃得坑坑窪窪。他麵前攤開的是一本美國《簡氏防務周刊》,上麵印著1a2坦克的剖麵圖,他用紅筆在上麵畫滿了圈:“裝甲厚度600毫米,複合裝甲材質沒寫……發動機功率1500馬力,型號保密……”
桌子底下的煙灰缸早就滿了作者注:吸煙有害健康,未成年人禁止吸煙),煙蒂堆得像座小山,旁邊的搪瓷杯裡,駱駝奶涼得結了層膜,他卻一口沒碰。從傍晚到現在,他已經看了八本雜誌,眼睛裡布滿血絲,連眨眼都覺得乾澀,可手裡的筆卻沒停過——遇到有用的信息,就趕緊記在旁邊的草稿紙上,哪怕隻是一句“沙漠地形需加強履帶防滑”,他都怕漏掉。
“怎麼還是沒說關鍵技術?還是,沒有解決我們短板的方式。”熱列茨把雜誌扔在桌上,聲音裡滿是煩躁。他拿起一本俄文雜誌,裡麵印著t72坦克的照片,可翻了半天,隻有些無關緊要的性能參數,連發動機的核心結構都沒提。他氣得捶了下桌子,煤油燈晃了晃,燈芯爆出火星,落在草稿紙上,燒出一個小黑點。
他突然想起在坦桑尼亞生產線的場景——工程師拿著蘇聯老圖紙,死板地複製,連履帶材質都不敢改。當時他還覺得人家死板,可現在看著手裡的雜誌,他才明白,外麵的技術哪有那麼容易學?真正的核心技術,從來不會印在公開的雜誌上,那些花花綠綠的紙頁,不過是給外人看的“門麵”。
“咱們金沙,難道隻能靠自己摸索?”熱列茨靠在椅背上,看著天花板上的鐵架,心裡滿是焦慮。兵工廠的工人們還在等著他帶回技術,陳默總統坐在農場裡還惦記著坦克的進展,百姓們更是盼著有了好坦克,再也不用怕剛果的轟炸。可現在,他手裡隻有一堆沒用的雜誌,連個靠譜的發動機改進方案都找不到。
他起身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夜裡的風沙吹進來,帶著沙棗林的涼意。遠處的兵工廠車間裡,還能看到幾盞燈亮著——是副總工帶著幾個工人,還在給坦克焊外殼。熱列茨想起白天副總工跟他說的話:“熱列茨主管,咱們的坦克就差發動機了,你要是能找到改進技術,咱們下個月就能試跑!”
他攥緊了拳頭,心裡的不甘壓過了焦慮。“不行,不能就這麼放棄!”他轉身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雜誌,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要把有用的信息挖出來。他拿出放大鏡,對著雜誌上的坦克照片仔細看,連履帶的紋路、發動機艙的縫隙都不放過,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天快亮的時候,熱列茨終於在一本三流俄文雜誌的角落,看到一行小字:“亞美尼亞境內存有前蘇聯t62坦克庫存,有一些國際采購商低價買回,進行多次拆解研究。”他趕緊用鉛筆把這句話圈起來,激動得手都抖了——亞美尼亞!他之前查過,那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解體後留下不少舊坦克,管製還鬆,說不定真能找到有用的技術!
他把這句話抄在草稿紙上,反複看了好幾遍,嘴角終於露出了一絲笑。窗外的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沙棗林裡傳來了鳥鳴聲。熱列茨伸了個懶腰,雖然一夜沒睡,眼睛又酸又澀,但心裡的焦慮卻少了很多。他知道,這隻是一個線索,但至少,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等著我,”他對著窗外的兵工廠小聲說,“我一定會把技術帶回來,讓咱們的坦克跑起來!”
喜歡沙海龍蛇請大家收藏:()沙海龍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