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芸香就隻能把她曾經的姓氏和名字一概舍棄,最終改了如今的名字並沿用至今。
反正她也不過隻是個弱女子,他李家和她也是無冤無仇,反倒是有贖買的救命之恩。
時間久了,李煜也就懶得探究芸香的過往。
該說不說,廚娘芸香做的什麼綠豆糕、梅花糕。
總之就是亂七八糟來自東都洛陽,用花來命名的各式糕點,算得上是李煜平日裡最喜歡的一類零嘴。
......
“家主,李順他們已經把人送到了沈陽城,現已回堡了。”
這日,門房值班的親兵給李煜帶來了好消息。
前些時日派出的那一什的戍卒,在李煜臨時提拔的一個叫李平的親兵帶領下,終於是平安的抵達了沈陽城。
護送的幾騎精騎也平安無事的回來了。
無事一身輕......
李煜一下子就感覺輕鬆了許多,這麼一來他這幾個月就隻需要呆在順義堡裡安心養傷。
順便督促屯卒春耕,閒暇的時候照常安排人加固屯堡工事就可以了。
如果北虜部落今年不南下。
作為一個塞外百戶所屯堡的軍事主官,他除了不能隨便擅離衛所以外,其餘的瑣事根本沒有上官會來管他,自主權相當的大。
包括塞外衛所轄地曆年耕種所收獲的糧產。
朝廷也是直接劃給當地的衛所自給自足之用,不需要送去附近的州縣入庫。
李煜的順義堡每年豐收後唯一的必要支出,就是需要給附近千戶所頂頭上司的屯堡糧庫送去一定量的新糧,以作戰備之用。
實際上,如今每座千戶所的戰備糧庫,早已經成了各個百戶每年秋收後慣例孝敬千戶上官的‘心意’。
大家都隻是塞外的窮哈哈,也就隻能拿糧食打點上官。
另外就是這次朝廷東征大軍過境的時候,順義堡可能會被抽走一部分屯卒去當輔兵給東征軍運送輜重糧草,或是抽調部分存糧應急,不過這都是正常的。
至於李煜手下那一小撮最精銳的親兵精騎......
看在幽州將門李氏的麵子上,大概是沒什麼上官會強行抽調他的家丁私兵。
那樣做,勢必會在幽州地界上的所有武官中掀起一陣不小的公憤。
‘今天他敢褫奪一個百戶的私兵,那明天就敢盯上我們這些千戶,甚至是總兵的家丁私兵!’
......差不多就是這麼個緣故。
幽州官場所有大大小小的武官在這問題上出奇的團結,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先河是萬萬都不能開的。
那些精騎都是披著‘家丁’之名打掩護,實則是武官們私養的親兵精銳,都是各家的命根子。
也是他們在戰陣上取勝或是敗退時求活的最後底牌,自然是被武官們視若禁臠,這條在幽州官場公認的底線壓根就沒得商量。
就連大順女帝親派的幽州牧劉安,借著皇親國戚的身份,他都不敢為此遭受武夫們的眾怒。
軍戶衛所的製度自大順太祖皇帝劉裕起...便已經定下的軍製,又有誰能推翻祖製?
大順立國後,衛所屯卒的戰鬥力一代比一代拉胯,大順朝廷隻好年年耗費國庫稅銀募兵戍邊。
最後到了如今,國況日下,連公主都能得到妥協繼位當皇帝了,募兵自然也是能省就省。
大順朝廷擺爛似的對邊疆地區的衛所武官放任自流。
武官們喜歡養家丁、私兵去作戰什麼的既然管不了,那便隨他們養罷......
起碼比朝廷出錢募兵的開銷要小得多,不是嗎?
隻要能保住長城外的遼東疆土不失,外敵威脅不到長城內的中原沃土,大順朝廷也就隨他們去了。
這是中央朝廷為了節省國庫開支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反正在洛陽諸公的眼中,粗淺的邊疆武夫們也鬨不出什麼大亂子。
有塞外的北虜隔三差五的南下給這些將門武官們放血,他們是威脅不到中央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