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招來負責看送一什戍卒集結沈陽的什長李順問話。
“其餘各家大概去了多少人?”
李煜很關心這個問題。
‘升米恩,鬥米仇’,人情世故,最是難纏。
若是他順義堡送去的一什人馬顯得少了,會被人說閒話。
可若是送得多了,又太過紮眼,平白引來不必要的關注。
對於腦海中充斥著的各種繁雜思緒,李煜當下唯一的念頭,便是低調。
隻有捋順了自己身上發生的變故,他才好籌備將來。
李順回憶片刻,隨後拱手答道。
“路上我們遇到的李氏各家百戶所來的隊伍,少則三五人,多的……”
李順的話頭一頓,神色有些古怪,像是在斟酌什麼。
“多的,像是永寧堡的李茂。”
“聽說不光是兵卒,還把壓箱底的十多個家丁精銳全派出去了,他自己也請命上陣!”
“如今鬨得人儘皆知,揚言要搏個千戶的前程,好封妻蔭子。”
塞外武家,遣家中嫡子入軍博個功身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這甚至稱得上是個家族傳統。
不過武官本人,冒著被人察舉的風險,上陣一搏,還真是罕見。
李煜嗤笑道。
“那李茂,我早前也有耳聞。”
“他入了人家設下的銷金局,利滾利早就還不清了。”
“就算宗族出麵免了利錢,光那本金,就夠他兩輩子去填。”
“除了放手一搏,他也沒彆的路了。”
另有一些李氏的千戶,也會分派部分家丁精騎,和算得上是鄉黨的屯卒們。
護著他家的子弟去沈陽府集結助力,也算是給李毅示好。
更有的李氏百戶,直接帶著手下僅有的十餘家丁精銳傾巢而出,就為了去東征得個幸進的機會。
有了這些李氏的精銳甲騎助陣,李毅隻要還有點兒良心,他也不會在戰陣上把他李氏自家的子侄們推入火坑當炮灰使。
就算是營將李毅昏了頭,他真恨得下那個心...
來自其它李氏各家的家丁精騎,和一家老小都在李氏各家控製下的鄉黨屯卒,也不會放任自家少爺們遭禍的。
‘咚...咚...’
李煜敲了敲桌子,他不是很滿意的開口,點撥道。
“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
意識到自己失言,李順尷尬地笑了笑,連忙掰著指頭重新估算起來。
“回大人,若不算那人......”
“路上我們遇到的李氏各家百戶所,少則三五人,多的約摸有二十人上下。”
李煜聞言在心裡默默計較。
一個百戶所的軍戶總數,平均不過八十戶到一百四五十戶人家。
衛所裡的壯丁要負責春耕、守堡......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雜事。
甚至就連轄地上修橋補路都得百戶所自己出人出力。
本身一個區區百戶衛所,能抽調離鄉的‘閒丁’就不算多。
而二十多人離鄉......
對一個百戶衛所來說,幾乎是傷筋動骨。
但凡春耕時節出點差錯,就隻能去求爺爺告奶奶,指望周邊衛所搭把手。
這二十多人要是儘數折在戰場上,所屬的百戶所,恐怕家家戶戶都要掛上白幡。
既然如此,派一什戍卒過去,不高不低,剛剛好。
李煜既能在族叔李毅跟前落個好,卻也不會有多亮眼的。
想通了關節,李煜端起茶抿了一口,淡淡道。
“我知道了。”
動作之中的意思再明顯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