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再行了一禮,便開口告退。
“家主,那卑職告退,我這就繼續去堡樓上盯著,您在家中且放心的靜養傷勢。”
......
據族中來信,這次東征高麗,光是幽州將門李氏出身的總兵、副總兵就有最少五六位隨軍討賊。
其中一位暫領副總兵,督一營事務的,正是原沈陽守備李毅。
李煜的這位族叔確實是借著李氏一族親朋給他湊得一營精兵,走了個升遷捷徑。
大順幽州邊軍儘數彙集遼陽,先鋒營總兵已經領著麾下三千兵卒開拔東進。
先鋒開路,大軍跟進,輔兵運糧。
自古以來的大軍出征,其套路大抵都是如此。
這次東征的大軍當中,幽州州牧劉安親自督軍。
大順朝廷這麼做,是為了派個足夠分量的官吏去安撫高麗王室,以及督促他們儘快動員高麗剩餘的民力,不惜一切代價協助東征大軍作戰。
大順朝廷從一開始就不能接受東征失敗的後果。
萬一戰敗......可不光是失去一個區區的藩屬國高麗那麼簡單。
而是相當於告示了四鄰邦國,衰弱的大順朝廷就連麵對東瀛小國的兵鋒都會顏麵掃地。
......
與此同時,在李煜一無所知的江南地區。
江浙一帶大順朝廷募兵重建的數萬蕩寇營,配合當地有保土之責的衛所屯卒。
在宗室皇親......平寇都督劉世理的統帥下。
采用‘十麵堵截、八方推進’的笨法子。
不留死角的自北向南,自西向東。
徹徹底底的絞殺自上一年入冬以來,便陸續跨海在江南之地登岸作亂的倭寇浪人。
......
大軍開拔不久,李煜就在順義堡收到了新的軍令。
來者是老熟人,沈陽來的傳令兵許闖。
“張大人讓我來傳達朝廷詔令,著幽州各州縣衛所抽調屯卒,為朝廷東征大軍運送糧草輜重。”
“順義堡衛所百戶官李煜領命。”
兩人當著府內眾人的麵一應一和,公事就算了結。
隨後,李煜摒退侍女和親兵,請許闖入座奉茶,這才低聲問道。
“許伍長,這次抽丁,太守或是上官們可曾言明數量?”
許闖捋了捋胡子,然後不是很確定的回答道。
“這...在下這次倒是沒聽上官們說過。”
畢竟是熟人,他說話也就敞亮些。
“不過按照曆年慣例,每個百戶衛所分派一兩個什數量的屯卒應該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差不多需要李煜抽調二十人上下。
李煜默默思忖,春耕雖未完結,但剩下的農活,堡內各家再出些壯婦幫襯,倒也忙得過來。
“好,那我便遣二十屯卒,明日隨你回去交差。”
“大人痛快!”
許闖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雖然早有預料,但是李煜能爽快給出人數和出發時間,還是很讓許闖欣喜的。
他最喜歡來順義堡傳令,就因為李家父子在公事上從不拖泥帶水,更不會折騰他們這些跑腿的。
此前傳話的幾家百戶,直到他離開,都還在想儘辦法為春耕人手不足而叫苦不迭。
他一介傳令兵,也就是按令行事,還得聽著他們大倒苦水。
好似都指望著,他能把這些難處帶回去給上官們聽?
他一個沈陽府駐軍的小小伍長,哪敢真幫著傳話!
到了李煜這邊,剛傳達完畢便已經痛快應下,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這份人情,許闖自然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