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思緒不由得飄遠了些......
遭逢此亂,百姓四散奔逃是必然的結果。
普通村落,其中兵刃至多不過兩三把。
還多為短兵刀劍,係地方裡正、亭長平日緝捕盜賊所用。
屍鬼所至,村民往往隻能靠著鋤頭、草叉等農具自保。
除非借助地利,否則農戶們真的很難在平坦處麵對屍鬼全身而退。
攜傷而返,最終屍鬼的感染就愈發擴散難治。
據村而守在這種情況下,很難。
現在的村落,不是亂世時候自然出現的結寨自保,朝廷地方官也不會允許那樣的地方豪強出現。
各村能有一圈木籬笆圍擋,能阻一阻盜賊,就算不差的了。
對屍鬼來說,那不過就是一個衝撞就能衝垮的小小阻礙。
除非是依靠本村擁有高牆大院的地主士紳庇護,眾人團結一心或許能保一時安寧。
‘但是人心?’
‘嗬嗬......’
‘可知‘自古人心多薄涼,奈何善心不始終’?’
若那些高牆大戶真是善人傳家,那他們究竟又是如何保著家業不敗?
‘日行一善,就可經久不衰?’
‘儘是妄想!’
很多事是經不起細想的。
無非就是‘吃人’罷了。
積善之家總是少數。
而且,缺乏軍戶之中一貫的軍事等級架構,農戶村民們必然會麵臨分配不均、偏親幫親的各種問題,實在難以長久。
他們所麵臨的窘境,和軍戶們還有所不同。
對軍戶而言,伍長一級的武官死完了,聽什長的,什長一級的死完了還有百戶大人拿主意。
要是武官們都死了,軍戶也完全用不著憂慮他們自己的未來。
因為他們多半是已經和上官們一起歸於黃泉了。
不得不說,軍戶製度在當今局勢帶來的穩定性,也有它的優勢所在。
當然,塞外百姓為了躲避北虜南下,各家各戶都有在附近山上籌備臨時避難所的習慣。
農戶們帶上糧食細軟,各自跑山上躲起來,也不失為當下的應急良策。
起碼山上人煙稀少,屍鬼肯定也少。
多挖些陷阱自保,也足夠過活一段時日了。
實在不要小瞧農戶們的求生智慧。
要不然邊塞屯堡周邊的小村子,早就在北虜過去一年年的打秋風中荒廢了,何以延續至今?
不過,見聞淺薄的農戶們,恐怕還意識不到這次屍鬼禍亂的範圍之廣。
他們當中,肯定也不乏有人選擇攜老帶幼,向周遭的軍鎮大城逃亡。
此前官道路邊的狼藉行囊和斑駁血跡就是佐證,多是百姓逃亡所留。
大一統王朝治下的百姓,一旦遭災,尋求官府的庇護賑濟,是很多百姓下意識的第一選擇。
官府的威儀,在當下屍亂之時,也仍需時日才會消弭。
李煜收回飄遠的思緒,手指在食案上輕輕點觸。
隻要有了足夠的糧食,他自然是不怕多養些人,以供驅使。
不管男女老幼,總能有他們的用處......
稍頃,他才言道。
“汝於正門豎起我的號旗,若有百姓來投,可儘收之。”
號旗對百姓來說,就是朝廷軍隊所在的象征。
也是其他朝廷武官判斷一軍主將的標識物。
起碼在看到李煜的李字旗幟後,幽州武官就知道這裡駐紮的是幽州將門李氏的一員。
話鋒一轉,李煜繼續交代。
“為以防萬一,可疑之人儘數捆縛入室,待我回返再做決斷。”
“卑職謹遵軍令。”
作為家主的附庸,李順自無不可。
相比起活命,想必大部分良善百姓也不難接受這種待遇。
在朝廷軍隊這樣的暴力武裝麵前,估計也沒幾個百姓敢提什麼異議。
不管是什麼世道,能先保證活著就不錯了......